专利名称:一种连杆式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马达,尤其指一种连杆式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为了使连杆式液压马达既具有较高的起动机械效率,又能承受更高工作压力,本申 请人曾设计了一款新的连杆式液压马达结构,如中国公开号为CN101117939的《连杆 式液压马达》,该连杆式液压马达包括由壳体和封盖构成的外壳以及具有多个配油孔的 配油器,其中,转动轴成直轴状,转动轴通过第一组滚子轴承偏心地支承在外壳内,该 转动轴的一端与配油器相连,另一端露于外壳之外而成为输出端;同时在壳体内沿着转 动轴的径向圆周方向上放射状地分布有奇数个柱塞一连杆组件,各柱塞与各自的连杆一 端相球铰连接,而在该转动轴上还套装有转子和位于转子之外并通过第二组滚子轴承支 承在外壳内的转动架,转子圆周面上开有与上述柱塞-连杆组件相对应的多个柱塞腔, 以容纳上述对应的球铰连接的柱塞和连杆,转动架上则固定有与壳体同心设置的转动 套,各连杆的另一端外表面则分别与该转动套的内表面相接触,而且,在转动轴和转子 上还设置有使上述配油器上的配油孔与相应的柱塞腔相贯通的多个流道。
在上述连杆式液压马达中,由于压力油是依次通过配油器、转动轴、转子进入到柱 塞腔,推动柱塞向外移动,压力油作用到柱塞上的力,再通过连杆作用于转动套上,并 利用转动套对连杆的反作用力,使转动轴转动,且转动套又由一组远离转动轴中心的第 二组滚子轴承所支承,因而这样的结构, 一方面借助于第二组滚子轴承处安装空间大、 散热性能好的特点,可选配较大规格的滚子轴承,使该连杆式液压马达具有更大的承载 能力,可在更高的油压力下工作,且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另一方面,当连杆随着转 动轴一起旋转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可带动转动套随连杆一起旋转,从而可明显降低 连杆外表面和转动套的内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速度,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能耗,最终 提高了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
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由于第二滚子轴承、转动架和转动套制成分体式结构, 一方面使得结构复杂化,成本高,不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因三者之间加工误差和装配误 差的累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液压马达的工作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既具有较高 的起动机械效率,又能承受更高工作压力且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性更好的连杆式液压马 达。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连杆式液压马达包括由壳体 和封盖构成的外壳以及具有多个配油孔的配油器,其中,转动轴设计成直轴状,并通过 第一组滚子轴承偏心地支承在所述的外壳内,该转动轴的一端与上述配油器相连,另一 端露于所述外壳之外而成为输出端,同时在该转动轴上套装有转子,该转子圆周面上依 次开有多个柱塞腔,且在所述的转动轴和转子上还设置有使上述配油器上的配油孔和相 应的柱塞腔相贯通的多个流道;而所述的壳体内沿着所述转动轴的径向圆周方向上放射 状地分布有奇数个柱塞一连杆组件,各柱塞与各自的连杆一端相球铰连接,且各球铰连 接的柱塞和连杆分别容纳在对应的柱塞腔内,并在所述柱塞一连杆组件两旁的壳体内设 置有以左、右滚子轴承组成的第二组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该左、右滚子轴承中的左、 右外套互连成一体而形成同一外套,以使所述的左、右滚子轴承成为一套复合轴承单元, 且该外套与所述壳体同心设置,并且该外套的内壁与上述各连杆的另一端外表面相接 触,而该左、右滚子轴承中的左、右内套则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组滚子轴承和复合轴承单元可以分布在同一径向上,这 样使液压马达的轴向尺寸较为紧凑。也可以在径向上错位设置,以便于各组滚子轴承的 选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组滚子轴承中左、右外套互连成一体的外 套,利用该外套来取代原有的转动架和转动套,因而本实用新型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同时, 还具有结构紧凑,装配方便,成本低的特点,并消除了原有的加工和装配误差的累积,
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更加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连杆式液压马达包括外壳、配油器、转动轴4和五个柱塞-连杆组
件,其中,外壳由壳体1和通过螺栓与壳体相固定的前封盖15构成;配油器则由通过
螺栓固定在壳体上的通油盘2和位于通油盘中的配油套3组成,它与背景技术所提及的 配油器具有相同的结构,在这里不再详述。上述转动轴4偏心地放置在外壳内腔中,并
通过第一组滚子轴承5支承在前封盖15和壳体1上,该转动轴的左端套装有上述配油 套3,转动轴的右端外露于前封盖15而成为输出端;在该转动轴的中部则套装有转子 14,转子的圆周面上均布有五个柱塞腔13;上述柱塞-连杆组件在壳体1内沿着转动轴 4的径向圆周方向上放射状地分布,各柱塞-连杆组件的柱塞12位于各自的柱塞腔13内, 各连杆10内端设计成球头,与各自的柱塞12相球铰连接,各连杆的外端面设计成外圆 柱面;在上述柱塞一连杆组件两旁的壳体内设置有以外套9、滚柱7、左内套6、右内套 11组成的一套复合轴承单元8,即该一套复合轴承单元是将原左、右滚子轴承中的左、 右外套互连成同一外套9,以使左、右滚子轴承为一体件,该外套9与壳体1同心设置, 并且该外套9的内壁与上述各连杆10的另一端(即各连杆的外端)外表面相接触,而 左内套6、右内套11则分别固定于壳体1和前封盖15的内壁。
同时,在转动轴4和转子14上设置有使上述配油器上的配油孔与相应的柱塞腔相 贯通的五个流道。在本实施例中,各流道的结构相同,现以其中一流道为例说明各流 道由轴向均布在转动轴上的轴向通道Z和与其相贯通的第一径向通道Z1、第二径向Z2 通道构成。
在这里,第一组滚子轴承5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复合轴承单元8采用圆柱滚子轴承, 且两者分布在同一径向上。
工作时,高压油从通油盘2的进油口处流入,并依次进入配油套3的高压腔、转动 轴4上的第一径向通道Z1、轴向通道Z、第二径向通道Z2后,使高压油依次进入对应 的柱塞腔中,再经对应连杆上的节流小孔流入连杆外部的平衡腔中,这时,在高压油的 作用下,对应柱塞腔中的柱塞12向外移动,并通过连杆10将力作用于外套9的内表面 上。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外套9以同值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连杆IO上,再传 递给柱塞12及转子14,且该反作用力的方向指向外套的中心,由于转子14的旋转中心 与外套9的中心存在一个偏心距,该反作用力因偏心距产生转动扭矩,转子14在该扭 矩的作用下转动,并通过平键传递给转动轴4,最终使转动轴转动。
同时,柱塞12随着高压油的进入,逐渐从转子中心的最近点移动到最远点,此时, 柱塞腔开始与高压油切断,而与配油套3的低压腔接通,该柱塞在处于偏心位置的外套 9的推动下,开始向转子14的旋转中心侧移动,柱塞腔容积减小,柱塞腔内的油先后经 转子14、转动轴4、配油套3的低压腔、通油盘2后从回油口处排走。
就这样周而复始,随着高压油的进入和转动轴的转动,各柱塞腔依次接通高压油和 低压油,最终使转动轴连续稳定地绕其中心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连杆式液压马达,它包括由壳体(1)和封盖构成的外壳以及具有多个配油孔的配油器,其中,转动轴(4)设计成直轴状,并通过第一组滚子轴承(5)偏心地支承在所述的外壳内,该转动轴的一端与上述配油器相连,另一端露于所述外壳之外而成为输出端,同时在该转动轴(4)上套装有转子(14),该转子(14)圆周面上依次开有多个柱塞腔(13),且在所述的转动轴(4)和转子(14)上还设置有使上述配油器上的配油孔和相应的柱塞腔相贯通的多个流道;而所述的壳体(1)内沿着所述转动轴(4)的径向圆周方向上放射状地分布有奇数个柱塞一连杆组件,各柱塞(12)与各自的连杆(10)一端相球铰连接,且各球铰连接的柱塞和连杆分别容纳在对应的柱塞腔(13)内,并在所述柱塞一连杆组件两旁的壳体内设置有以左、右滚子轴承组成的第二组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该左、右滚子轴承中的左、右外套互连成一体而形成同一外套(9),以使所述的左、右滚子轴承成为一套复合轴承单元(8),且该外套(9)与所述壳体(1)同心设置,并且该外套(9)的内壁与上述各连杆(10)的另一端外表面相接触,而该左、右滚子轴承中的左、右内套(6、11)则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滚子轴承 (5)和复合轴承单元(8)分布在同 一径向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滚子轴承 (5)和复合轴承单元(8)在径向上错位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连杆式液压马达,其在原有的外壳、配油器、转动轴和柱塞-连杆组件以及由左、右滚子轴承组成的第二组滚子轴承等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左、右滚子轴承中的左、右外套互连成一体而形成同一外套,以使所述的左、右滚子轴承为一体件,且该外套与所述壳体同心设置,并且该外套的内壁与上述各连杆的另一端外表面相接触,而该左、右滚子轴承中的左、右内套则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组滚子轴承中左、右外套互连成一体的外套,利用该外套来取代原有的转动架和转动套,因而本实用新型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紧凑,装配方便,成本低的特点,并消除了原有的加工和装配误差的累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更加可靠。
文档编号F03C1/00GK201193584SQ20082008704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9日
发明者黄孝正 申请人:宁波欧易液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