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426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技术领域风能、水能背景技术目前的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涡轮设备,为地球变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步发现水平轴风力发电的叶片窄,对高度的要求高,造价昂贵; 垂直轴的叶片也不宽,只有单边的风力切入角,还须付出部分功率来抵消另侧无功叶片的 风阻;配置风罩、导风板、导流板等利用阻力差风机也受制式、形状、角度诸因素影响,使一 部分风力未得到利用就流失掉。采用活动叶片的,配置凸轮、弹簧等机件结构复杂,叶片形 状不能理想切入风力,而且自身的功耗大,缺少切出措施,也难以突破风力利用转换率的瓶 颈。本人申请号为200910159643. χ转叶涡轮发明专利,还需要对其大型化确立新的转叶解 决方案。我国乃至全球有不计其数的江河海域,可循环利用的水流多之又多,但水力发电仍 是几种固定制式,无法满足利用水力资源的需要。为此,面对地球变暖的严峻形势,急需一 种新的多功、高效、安全、全面的技术,来综合利用风力和水力资源及其他可循环利用的能 源,实现各能源间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让流动的风和水做完功,留下业绩再走,为绿色 无碳环保出大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由转叶涡轮、轮臂、转叶、第二转叶、内筒、半涡壳、圆形(或扇形、多边形)框 架、主轴框架轴承、左导流槽、右导流槽、上下拱翼、螺杆电机、电动锁拴和CPU电控、线路元 件等共同组成所述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是可分解、聚合斗框,遮挡无功转叶减阻,引聚风力 多重增压,流量大速度快切入易,多角度做功转换率成倍提高,自调设备平稳安全运行或切 出O所述导流槽组合依附在与塔柱同心的圆形(或扇形)框架外围,在转叶涡轮转叶 的迎风正面,导流槽组合连接圆形(或扇形、多边形)框架的外弧,主轴框架轴承设在圆形 框架的上、下端中心。左、右导流槽的底边,连接端圆形框架外弧,与转叶涡轮叶片外边缘平 衡。左外倾拱翼导流槽的底边设有圆管,圆管端配置齿轮与螺杆电机连接,螺杆电机安装在 与来风线垂直并带有120° (+-10° )钝角继续外伸的扁方管背后,扁方管与主轴框架轴承 连接,支撑着左导流槽;圆管内的固定轴用固定块固定在圆形框架外弧,扁方管的末端用电 动锁拴固定左导流槽。右导流槽底边配有圆管,圆管有一端配置有齿轮与螺杆电机连接,圆管内的固定 轴被固定堡固定在圆形框架外弧,自槽底边向外端< 1/3以内的部分为弧形,所述底边与 主轴中心和来风线有约5-22° (卧式风机适当增加)圆心小锐角,右导流槽的后背连接从 圆形框架延伸出的扁方管,通过扁方管末端的电动锁拴固定;所述右导流槽的最外端应能 屏蔽无功的转叶,最大超值量可根据塔柱、法兰盘的承载能力设计;左、右导流槽墙翼外倾 30° (+-12° )。拱翼上、下对称外倾30° (+-12° ),各用两块里端为直线圆管、圆管的一端带凸 出限制角,小轴从圆管里穿过,在圆形框架外弧与其各自相切的片状材料做成,并用带凸出限制角堡固定,拱翼的外边为弧形、相邻端稍有重叠,头尾两端与左右导流槽墙翼相连,使 导流槽成张开的斗框,拱翼圆管端配有螺杆电机控制拱翼外倾引聚来风。导流槽墙翼、拱翼 的翼片厚度自里至外由厚逐渐变薄。在设计左、右导流槽尺寸时兼顾两边受力均衡,使导流 槽组合处于最佳捕风位置。导流槽组合能采用蜈蚣关节状或铰链、卷帘等其他活动形式,对左导流槽、右导流 槽和上、下拱翼等可移动零件进行更细微的合成、分解及整合、变异;同样实现其聚能、多 功、切出之功用。转叶涡轮与塔柱的连接跟导流槽组合与塔柱连接呈内外并列,通过与来风垂直线 平衡的尾翼掌控对风,如果是大型风电机,可以免除尾翼,设置风速风向传感器、法兰盘、电 机、CPU电控控制对风,最大限度发挥集风威力。CPU电控设备通过线路连接各螺杆电机,根据转叶涡轮风电机的工况迅速下达指 令,实时进行调度控制各上、下拱翼、右导流槽、左导流槽,实施切入、运行调节、个别退出、 切出等,保证风力发电机平稳安全高效运行;CPU电控同样能够采用液力马达通过分配泵 控制,或用带套管钢索滑轮等达到掌控上述之目的。转叶涡轮的上端须配置避雷针,连接到 至少5公尺地下,避雷地网至少应有10公尺的范围,地阻值在5欧姆以内。风机工作CPU电控指令螺杆电机启张左导流槽向左、右导流槽向右各自抵达扁 方管靠背并被电动锁拴锁定,上、下拱翼通过螺杆电机向外翻转至固定角度定位;风力从右 导流槽口进入斜线下行,形成聚流经右导流槽下端弧形槽改变角度,冲击转叶的外端,首先 张开转叶做功,接着同中部和左导流槽引入的风束汇聚,提高密度和速度后,再次冲撞转叶 继续做功,导致转叶在来风线前开始至左导流槽后相当大的角度上做功。风机切出当风力很大时,CPU电控指令上、下拱翼螺杆电机,根据需要先下拱翼, 后上拱翼逐一倒退旋转至原始位置,撤出拱翼;当风力十分大时,CPU电控指令右导流槽后 背电动锁拴开锁,螺杆电机将右导流槽退回原始位置,靠在圆形框架弧边,撤出右导流槽; 当风力非常大时,CPU电控指令左导流槽后背电动锁拴开锁,螺杆电机将左导流槽退回原始 位置,闭合在圆形框架外沿,左导流槽的外端与右导流槽外端重叠锁定,启动制动装置将风 机完全切出。本实用新型简单易行,导流槽组合可以加装于其它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在不改变 其现有叶片结构的情况下,按旋转方向选择正装或反装导流槽组合或部分组件组合;右旋 的风机使用所述导流槽组合,左旋的风机则应把所述左右导流槽镜面换用。应该注意右导 流槽(左旋的应镜面到风机左侧)必须加装,其它部件视情而定;如若单装右导流槽,其主 轴顶端又缺少轴承连接点,可以把连接塔柱上端的轴承位下移,移在连接塔柱下轴承位的 再下方一段距离点上,把下轴承的位置变为上轴承位,将俩轴承套在圆管的上下端进行连 接;能用较少的投资,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本实用新型转叶涡轮(以立式的至少有三个轮臂的叙述,也包括卧式、歪式的)梯 次多级转叶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大型转叶涡轮转叶快速转变角度和减少涡流,进一步提高 受风面和功效所述转叶涡轮轮臂建造似S状,轮臂末端的转叶为第一转叶,在轮臂末端转 叶销与主轴中心约1/4左右的距离设立第二转叶销和内置第二转叶,轮臂末端转叶销与后 方第二转叶销有2-8°的圆心角间隔角度方位后移,并在第二转叶销对应的两轮臂内侧加 装回位和张开的止限缓冲材料,控制第二转叶规律地工作,第二转叶比第一转叶窄,安装后第二转叶张开时,其后转叶的边缘能覆盖第一转叶前转叶起约1/8转叶叶片宽度,提高风 力的利用率;根据需要以此类推,可以继续设置。所述立式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可以根据 人们的欣赏需求大小搭配多层复用,把能源应用与艺术文化融为一体。加装内筒的转叶涡轮适用于江河海水流中工作,引用导流槽组合方案中的方位角 度切入技术,按照其工作原理,可以因地制宜采用耐磨、耐蚀材料、江河石料和砼建造理想 的预留框,预埋主轴轴承座、半涡壳和设置连接导流槽围堰,亦可直接在转叶涡轮上配置半 涡壳,让转叶涡轮主轴带动发电机发电,把大量被人忽视的流水都利用起来;既平稳又绿色 的水能,其发电的功效远胜风能多倍。在江河梯级联置、电站水轮机泄水口水柱、瀑布等水 流中通过其左右(卧式则上下)滑动控流板,可实施实时控制转叶涡轮工作。经过补充附 件和改装的转叶涡轮及其导流槽组合,也适用于潮汐、暗流和海浪等海能;在江河峡谷和海 洋利用各种形式,实现同柱立体、峡谷挂软材料遮挡等形式,把流动的风和水尽多地尽快地 转化为能源。转叶涡轮的密封内筒,有一内端连接多齿数内齿轮,内齿轮连接多对行星齿轮,带 动从动小齿轮连接内置发电机的外旋磁发电。在转叶涡轮的半涡壳前后两处边缘端增置活 动导流槽,使用在潮汐电站上,能屏蔽无功转叶,使涨潮、退潮正反两方向的海水各行其道, 推动转叶涡轮同方向旋转做功。若增装一定蓄水量的蓄水池连接转叶涡轮,配合升降调控 设备,就能利用海浪的冲击力推动转叶涡轮旋转作功,海浪过后,蓄水池里的海水流经转叶 涡轮的另一通道,带动转叶涡轮延续旋转。所述转叶涡轮还能用于海洋的单向暗流发电, 配置一定重量的底座横向排列在暗流道,用锚链固定;双向暗流则应配置对应的活动导流 槽,使暗流通畅往带动转叶涡轮发出动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右导流槽引入风力斜线下行,经下端弧形槽导引改变角度的聚流,斜向冲撞叶 片外端,提前张开转叶首先做功;其后延续做功力度,该风束同左导流槽引入的风力汇聚提 高速度和密度,再次冲击涡轮叶片加倍做功;大幅增加受风面、多重增压、流量大、流速快, 因此风机启动快,切入易,功率上升迅速,风力转换率多倍提高;2.右导流槽斜横在迎风位置,替无功回旋的转叶遮风,减少风阻和干扰,有助于提 升功率;3.圆形框架和支撑部分有较多的管类构件相互通联,极易屏蔽敷设管线,利于整 体整洁大方和安全;4. CPU电控上下拱翼、导流底板、右导流槽、左导流槽,实施对风机的切入、运行调 节、个别退出、切出,与制动装置联合使用,多重保障风机安全平稳运行;所述导流槽组合也 可以采用液力马达通过分配泵控制,或用带套管钢索滑轮掌控等模式实施其目的;5.导流槽组合、涡轮与塔柱并列连接,能避免塔柱疲劳,提高机件寿命;把原随涡 轮或风机旋转的控制件移出外置,为其运行减少功耗,提高安全性;6.所述导流槽组合能适用于其他垂直轴叶片风机,不须改变叶片结构即能加装, 用较少的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功效,节省投资、节约资源。7.所述导流槽组合与S状轮臂梯次多级的大型转叶涡轮转叶整合技术方案,为 风、水能的广泛综合利用铺平道路。8.加装了内筒等附件的转叶涡轮在江河海中应用,扩大了其应用范围,把大量被人忽视的流水利用起来,转化为绿色的水能,将人们建设多维立体能源的理想变为现实,能 减少数以千计座煤矿、油田的开采。9.所述转叶涡轮密封的内筒内置发电机的外旋磁发电,结构新颖,减少体积,功效 徒增。10.本实用新型既有绿色、节能、减排、环保的效益,更具利用器物小,占地少,不建 大型高坝,稳定地质结构,稳固江河海提岸,维系生态平衡,改善土地灌溉,便利交通,避免 移民安定等社会效益;如若围堰上点缀些本土人文特色景意,恰似一幅天地人合一的绝妙 景观。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的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的正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的侧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流槽组合拱翼圆管固定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悬挂卧式转叶涡轮导流槽的正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轮臂梯次多级转叶涡轮的端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加装内筒转叶涡轮的侧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转叶涡轮在江河应用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转叶涡轮内筒内置发电机的原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转叶涡轮配置内筒半涡壳和活动导流槽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转叶涡轮卧式前置汽车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轴,2-主轴轴承,3-圆形框架,4-扁
导流槽螺杆电机, 9-上右侧拱翼螺杆电机,10-上右侧拱翼, 11-上右侧拱翼圆管, 12-上 左侧拱翼圆管,
方管, 5-转叶,
6-右导流槽,
右导流槽下端弧形槽,8-右13-上左侧拱翼, 导流槽螺杆电机,17-轮臂,
定件,21-圆管,
右侧拱翼,25-下左侧拱翼, 转叶,29-前转叶
32-螺杆电机,33悬挂控制法兰
螺杆电机,34-悬挂控制法兰,35-上导流槽,
26-下右侧拱翼圆管,27-转叶销,
22-齿轮,
14-左导流槽,15-上左侧拱翼螺杆电机,16-左
18-尾翼,
30-活动固定螺栓,31-减震材料,
23-凸出限制角,
19-小轴,
24-下
28-后
20-固
36-涡轮框架,[0049] 37一拱翼,38一导流槽组合,39一稳固环,40一第二后转叶,[0050] 4卜第二转叶销,42一第二前转叶,43一轮臂减震材料,48一内筒,[005、] 49一多边导流槽组合,50一导流槽,5l行星轴,52一主轴螺母,[0052] 53一行星轴螺母,54一内筒外盖,55一内齿轮,56一行星齿轮,[0053] 57一内盖,58一发电机旋磁,59一定子线圈,60一旋磁线圈,[0054] 6卜前置转叶涡轮车头, 62一上导流槽,63一引擎盖栅栏,64一转叶涡轮,[0055] 65一升降柱,66一汽车,67一河岸,68一溢洪道,[0056] 69一围堰,70一发电机,7卜带内筒的转叶涡轮, 72一左导流墙,[0057] 73一右导流墙,75一滑动控流板,76一清淤涵道,77上导流墙,[0058] 78一主轴轴承座,79一半涡壳,80一小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详细说明。[0060] 请参阅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流槽组合实施例,主要结构包括[006、] 立式导流槽组合38装置中的右导流槽6,为无功回旋的转叶5遮风减阻,当来风刮向导流槽组合38位置后,被右导流槽6遮挡,只得沿槽体斜线下行,风力到下端弧形槽7后,因槽体角度的改变,导引的聚流就向左冲击转叶5外端,张开了转叶5率先做功(固定叶片也同样);风力推动着转叶5继续旋转,所产生的惯性力同中部偏左的来风会合,加强了对转叶5的推力,接着又与左导流槽14引入的风束汇聚成一股高速度、高密度的聚流,继续冲撞转叶5做功后迅速泄去;这样导致转叶5在来风线前开始,直至与来风线的延伸线平衡的角度内多角度接受风力做功,将所述导流槽组合38引聚的风力全部加以利用。[0062] 风机切出当风力很大时,CPU电控首先指令上拱翼螺杆电机15回转,带动上左侧拱翼13退回至圆形框架3平面的原始位置上,其它拱翼也用同样方法撤离;当风力继续加大十分大时,CPU电控指令右导流槽螺杆电机8将右导流槽6退回原始位置,紧贴在圆形框架3弧边,撤出右导流槽6;当风力非常大时,CPU电控指令左导流槽螺杆电机16将左导流槽14退回原始位置,闭合在圆形框架3外沿,这时左导流槽14的外端与右导流槽6外端重叠锁定;把导流槽组合38完全闭合,转叶涡轮64切出。[0063]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悬挂卧式转叶涡轮实施例,主要结构包括[0064] 卧式导流槽组合38装置的上导流槽35,替无功回旋的转叶5遮风,当风力刮到上导流槽35时,即沿上导流槽35斜线下行,经下端弧形槽7改变角度,把产生的聚流冲击已 张开的转叶5做功;风力与从下方的风力聚流,再次推动转叶5继续做功。当风向改变后, CPU电控根据测风仪捕捉的信息电控涡轮框架36上俩螺杆电机32,将活动固定螺栓30旋 开,接着悬挂控制法兰螺杆电机33旋动悬挂控制法兰34,把悬挂卧式转叶涡轮64转换180 度迎风后,涡轮框架36上俩螺杆电机32反转,将活动固定螺栓30旋紧固定;两端活动固定 螺栓30、悬挂控制法兰34通过减震材料31,对转叶涡轮64起很好的承载受力、抗震稳定作 用。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梯次多级转叶的技术方案,主要结构包括转叶涡轮(至少三个)S状轮臂17,轮臂17末端的转叶5为第一转叶四,在轮臂 17末端转叶销27与主轴1中心约1/4左右的距离设立第二转叶销41和内置第二转叶42, 轮臂17末端转叶销27与后方第二转叶销41有2-8°的圆心角间隔角度方位后移,在第二 转叶销41对应的两轮臂17内侧加装回位和张开的止限缓冲材料43,控制第二转叶42规律 地工作,第二转叶42比第一转叶四窄,安装后第二转叶42张开时后转叶40的边缘能覆盖 第一转叶前转叶四起约1/8叶片宽度,达到扩大面受风、使大转叶快速转换角度和减少涡 流提高功效之目的;以此类推,能根据需要多级设置,所述转叶涡轮与导流槽组合,可以根 据人们的欣赏要求进行大小搭配多层复用,把能源应用与艺术融为一体。请参阅图7. 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江河水能利用的技术方案,主要结构包括转叶涡轮64配置内筒48、导流槽50等附件,应用于江河低水坝,可用天然的顽石、 混凝土构筑围堰69和转叶涡轮64预埋主轴轴承座78 (和框、柱)、半涡壳79、滑动控流板 75,建设连接导流式围堰69 ;亦可直接在转叶涡轮64上配置半涡壳79,安装转叶涡轮64主 轴1带动发电机70 ;滑动控流板75通过CPU电控控制转叶涡轮64工作。应在转叶涡轮64 上游数十公尺安装清杂防护装置,通航的江河在本活叶水轮64的前方数十米,用混凝土或 石料、玻璃钢隔板及立柱等构件,采用分流引水方法,保持通航、发电两不误;水况不稳的还 应根据需要,设置滑轮钢索升降机调节转叶涡轮64的涉水深度,还可在其下端设置清淤涵 道76,定期清理杂物。其中图8的上图为立式转叶涡轮发电机在围堰应用的示意图,图8的 下图为卧式转叶涡轮发电机在围堰应用的示意图。立式转叶涡轮64和歪式转叶涡轮64适 合安装在比较深的江河中,半涡壳79导流槽50可以屏蔽复原回位的转叶5,特别是连接半 涡壳79的导流槽50产生的聚流功能,作用于后观转叶,首先张开做功,滑动控制板75可 由液、气、电控件通过管路与外置的控制系统连接,调控转叶涡轮64机组运行。简易型的转 叶涡轮64发电机70,可以用铁索、铁链等固定于河床、河岸;还可以用实施例4方式构筑混 凝土框或立柱充当转叶涡轮64半涡壳79,立式或歪式并列安装转叶涡轮64发电机70组拦 河发电。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转叶涡轮内筒内置发电机原理,主要结构包括把空心主轴1作为固定体,俩主轴轴承2位间的部位设为方形或六角形及其它形 状,来固定发电机70定子线圈59,转叶涡轮64通过主轴轴承2与主轴1连接,密封内筒48 的一端连接多齿数内齿轮55,内齿轮55又连接多对行星齿轮56,行星齿轮56的行星轴51 用螺母53锁紧在外端盖M,所述转叶涡轮64内筒48旋转,内齿轮55跟着旋转,行星齿轮 56把旋转力传递给从动小齿轮80,小齿轮80带动连接自调式发电机70旋磁58旋转发电; 发电机70控制线及输出电源等各用pvc绝缘材料相互隔离,经过主轴1预留连接孔敷设在CN 201908778 U
说明书
7/7页
转叶涡轮64的空心主轴1里,连接外控系统进行运行调节。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海洋能的利用原理,主要结构包括转叶涡轮64的半涡壳79前、后两处边缘端增置活动弧形导流槽50,应用在潮汐电 站上,涨潮时,海水涌向导流槽50,推动其让它闭合在半涡壳79上,屏蔽无功转叶5,水流冲 击第一后转叶观,几乎同时也冲击第二后转叶40做功后,顺流至左侧,第一后转叶观和第 二后转叶40又被聚流继续撞击再次做功后,聚流把对应的另侧导流槽50推开,海水不断推 动转叶涡轮64旋转涌进;在退潮时,退潮时则反之,退潮水把另一侧的导流槽50闭合在半 涡壳上,转叶涡轮64继续重复所述动作,也把对应的导流槽50推开,退潮水连续做功后流 走;正反两方向的海水各行其道,既推动转叶涡轮64同方向旋转做功,又屏蔽和保护转叶5 规律地工作。如若增装一定蓄水量的蓄水池,转叶涡轮64利用海浪的冲击推动旋转作功, 并翻滚至蓄水池里;海浪过后,蓄水池里的海水流经转叶涡轮64的另一侧通道,依样带动 转叶涡轮64继续延续旋转。海浪能还有其它辅助方式有待整合。同样原理也应用于暗流 能,转叶涡轮64用于海洋的单向暗流,半涡壳79加单导流槽50,配置一定重量的底座及锚 链固定,底部预设孔道清淤,若是双向暗流则应配置活动的对应的双导流槽50,使暗流通畅 往,连续发出动能。在江河峡谷之间,参照导流槽组合38的角度版本,采用索链挂柔性材料遮挡方式 引用转叶涡轮64发电、结合河流里转叶涡轮64的低水坝水力发电、以及山坡太阳能发电, 实施综合发电模式;以及在海洋利用同塔柱上端多层风力发电、中端潮汐、海浪、下端暗流 的多维立体发电模式,让海岸、岛屿、海洋和船舶、钻井平台等浮体都成为转叶涡轮64显身 手的地方;把风、水资源尽多尽快地转化为能源,同其它能源综合利用,早日把地球变暖的 逆势降下来。请参阅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道路汽车的利用原理,主要结构包括在引擎盖栅栏63迎风面按导流槽50切入角度,设上导流槽62,构成前置转叶涡 轮车头61,与汽车分隔独置,其底部安装升降柱65,通过汽车控制系统掌控升降;当引擎盖 卧式转叶涡轮64复位时,汽车就能行驶,把途中捕风所发电流充给电蓄电池;汽车66停放 时,车头顶风停靠,将前置转叶涡轮车头61升到升降柱65最上点,捕风发电,继续对蓄电池 充电,尽可能多地利用风能。转叶涡轮64还可以在货车的驾驶室顶端安装,将原导风板设 计为上导流槽62似式样,聚风发电。所述转叶涡轮64还能歪式建在一些高速路绿化带、铁路旁,向车道倾斜歪式安 装,利用其倾斜转叶5自然下垂特性,等待来车疾风或风力做功;绿化带在路中间的可采用 立式转叶涡轮64,加装简易双面导流槽进行承接车风或来风,由于简易双面导流槽以主轴 1为中心,以左导流槽14定位角度对称分设,各自一旁,互不影响,有风则转;卧式转叶涡轮 64则悬挂在隧道及地铁的顶端,同样能利用下垂的转叶5聚风发电。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个案实例而已,普通技工亦能理解熟习所述 技艺并作出等效易行的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辞, 皆属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含S状轮臂梯次多级转叶,配置内筒半涡壳、内置发电 机、活动导流槽的转叶涡轮;其特征是两轮臂内侧加装止限转叶回位和张开的缓冲材料, 使第二转叶同第一转叶一样规律工作,第二转叶比第一转叶窄;导流槽圆管内的固定轴有固定块固定在圆形或扇形多边形框架外弧,扁管支撑左导流 槽,末端有电动锁拴固定左导流槽;右导流槽自槽底边部分呈弧形,底边与主轴中心所对应 的来风线有5-22°圆心角,右导流槽后背连接从圆形框架延伸出的扁管,末端有电动锁拴 固定;上、下拱翼对称外倾,拱翼里端连接圆管,有一端配置齿轮与螺杆电机啮合;一端带 凸出限制角小轴从圆管里穿过,并用带凸出限制角堡固定在圆形框架上,拱翼的外边为弧 形、相邻端稍有重叠,头尾两端与左右导流槽墙翼相连并稍许重叠,导流槽墙翼、拱翼的翼 片厚度自里至外由厚逐渐变薄;电控连接各螺杆电机,各部件组合执行指令,逐一撤出右导 流槽、左导流槽,左导流槽外端与右导流槽外端重叠锁定,闭合在圆形框架外沿,制动风机 切出;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与塔柱的连接呈内外并列,通过与来风垂直线平衡的尾翼掌控 对风,或设置风速风向传感器、法兰盘、螺杆电机及电控控制对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其特征是主轴作为固定体固定定子, 密封内筒的一端连接多齿数内齿轮,内齿轮又连接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带动从动小齿轮外 旋磁发电机旋转,空心主轴敷设用绝缘材料相互隔离的控制线和输出电源,连接外控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其特征是半涡壳的前后两处对应边 缘延伸端各安装一活动导流槽,随潮水同时一闭一开,涨退潮水各行其道,涡轮同向旋转。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转叶涡轮导流槽组合,包含转叶涡轮、圆形框架、主轴框架轴承、右导流槽、左导流槽、上下拱翼、螺杆电机、电动锁拴和CPU电控、线路元件等,组成可分解、聚合的斗框,遮挡无功叶片减阻,引聚风力多重增压、多角度做功、启动快、切入易、转换率多倍提高,调节设备平稳安全运行及切出;并可应用于其它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解决其功率瓶颈和切出问题;所述S状轮臂梯次多级转叶大型转叶涡轮,可以根据要求大小搭配多层复用;加添附件,整合江河峡谷以及海洋潮汐、海浪、暗流的风和水,能实现风能、水能、海洋能及其它能源的多维立体综合利用。
文档编号F03D3/04GK201908778SQ20102014122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8日
发明者黄文明 申请人:黄文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