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的附属部件,具体是一种 侧面集油润滑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装于连杆小头孔内,其支持着发动机连杆的摇摆运动。该部 件在接近边界润滑条件下工作,因此,处于高温、高负荷状态的连杆小头衬套的供油方式非 常重要。绝大部分发动机的连杆小头衬套与活塞销的润滑是通过飞溅供给润滑油,为了保 证供油量,目前的常规设计是在连杆小头上设有“漏斗形”集油孔。但连杆小头上的此种集 油孔会降低连杆小头的强度,容易引起活塞销与衬套咬死,甚至还会由于集油孔处的应力 集中而出现开裂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的发 动机连杆小头衬套,采用该结构后,发动机连杆小头顶端无需开设集油孔,提高了连杆小头 的强度,保证了连杆的可靠性。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其压装在连杆小头 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壁的两侧凹设有与侧面贯通的油槽口,衬套内壁上凹设有油 槽,两侧的油槽口通过油槽相连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套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窄部和具有第二宽 度的宽部,窄部向宽部弧形过渡,所述油槽口开设在弧形过渡部分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槽口包括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油槽口和具 有第二长度的第二油槽口,第一油槽口、第二油槽口分别开设在弧形过渡部分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套每侧的油槽口总长度与衬套内周长之比 大于等于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套内壁上的油槽有两条,两条油槽相互交 叉,两条油槽的外端分别与衬套一侧的油槽口相连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套由扁片状板料卷绕而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采用该种衬套后,连杆小头上不再需要钻 集油孔,从而提高了连杆小头的强度,保证了连杆的可靠性;可以减小连杆小头的厚度,降 低连杆小头的重量,同时降低连杆的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连杆小头衬套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展开图。[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连杆小头衬套压入连杆小头后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用于压装在连杆小头4内,衬 套1内壁的两侧凹设有与侧面贯通的油槽口 2,衬套1内壁上凹设有油槽3,两侧的油槽口 2通过油槽3相连通。所述衬套1包括具有第一宽度W1的窄部Ia和具有第二宽度W2的宽 部lb,窄部Ia向宽部Ib弧形过渡,所述油槽口 2包括具有第一长度L1的第一油槽口 2a和 具有第二长度L2的第二油槽口 2b,第一油槽口 2a、第二油槽口 2b分别开设在弧形过渡部分 上。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性能,所述衬套1每侧油槽口 2的总长度(LJL2)与衬套1 内周长S之比应大于等于15%。如图2所示,所述衬套1内壁上的油槽3有两条,两条油槽3相互交叉,两条油槽 3的外端分别与衬套1一侧的油槽口 2相连通。图1 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发动机连杆小 头衬套由扁片状板料卷绕而成。扁片状板料落料或成型成图3所示的形状,然后冲压或加 工出油槽口 2和油槽3,卷制成图1的形状,再压入连杆小头4中。该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 型发明内容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的许多修改和变形,如油槽3可有不同的 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其压装在连杆小头⑷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⑴内 壁的两侧凹设有与侧面贯通的油槽口(2),衬套(1)内壁上凹设有油槽(3),两侧的油槽口 (2)通过油槽(3)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包括具有第 一宽度W1的窄部(Ia)和具有第二宽度W2的宽部(Ib),窄部(Ia)向宽部(Ib)弧形过渡, 所述油槽口(2)开设在弧形过渡部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口(2)包括具有 第一长度L1的第一油槽口(2a)和具有第二长度L2的第二油槽口(2b),第一油槽口(2a)、 第二油槽口(2b)分别开设在弧形过渡部分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每侧油槽口 (2)的总长度(L^L2)与衬套(1)内周长S之比大于等于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内壁上的油 槽⑶有两条,两条油槽⑶相互交叉,两条油槽⑶的外端分别与衬套⑴一侧的油槽口 ⑵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小头衬套。该衬套压装在连杆小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壁的两侧凹设有与侧面贯通的油槽口,衬套内壁上凹设有油槽,两侧的油槽口通过油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采用该种衬套后,连杆小头上不再需要钻集油孔,从而提高了连杆小头的强度,保证了连杆的可靠性;可以减小连杆小头的厚度,降低连杆小头的重量,同时降低连杆的成本。
文档编号F01M1/06GK201778851SQ20102020388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5日
发明者徐卫国, 江伟, 骆蔚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