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节气门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540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用节气门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调节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 主要用于控制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量。
背景技术
节气门体主要用于控制发动机的进气量,进气量越大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越大。 而由于现有摩托车用节气门的进气通道两端的直径相同,在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或低速 运转状态下时,油门拉线稍一带动节气门片旋转,其进气量相对于怠速状态或低速运转状 态时大大增加,其反应灵敏度较高,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瞬间加大,如驾驶人员稍不留神, 就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从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 体,该节气门可使发动机在怠速状态或低速运转状态下旋转节气门片时,使进气量缓慢加 大,降低其反应灵敏度,避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瞬间加大。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 包括本体,该本体内设有带进、出气口的进气通道,在所述进气通道内设有可旋转的且垂直 于进气通道并将进气通道分隔成两组进气口的节气门轴,该节气门轴上相应设有与进气通 道直径相匹配的节气门片,所述的节气门片包括有置于节气门轴两侧的呈半圆状且可关闭 进气通道两组进气口的上旋部和下旋部;所述的节气门轴贯穿本体且其两端分别置于本体 外,在本体外节气门轴的一端安装有油门拉线转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内 设有限流部件,该限流部件安装于进气通道内节气门轴两侧的进气口处。进一步,在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进口端的侧壁上设有与上旋部形状相匹配的阻流 块,该阻流块靠近上旋部的一端其纵向截面呈弧形,该弧形的弧度大于上旋部边缘的旋转 轨迹0. 5mm Imm;在所述节气门片的下旋部靠近进气通道进口端的端面上固定设有与下 旋部形状相匹配的限流块,该限流块的外侧壁为圆弧形且该圆弧形的弧度小于下旋部边缘 的旋转轨迹0. 5mm 1mm,所述的阻流块和限流块构成所述的限流部件。进一步,在所述节气门片的上旋部及下旋部上各固定设有限流块,所述固定在上 旋部上的限流块置于上旋部靠近进气通道出口端的端面上,所述的固定在下功夫旋部上的 限流块置于下旋部靠近进气通道进口端的端面上,该两组限流块构成所述的限流部件。进一步,在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的进口端及出口端靠近节气门片的上旋部及下旋 部的侧壁上相应设有与上旋部及下旋部形状相匹配的阻流块,在两组阻流块上相应靠近上 旋部与下旋部的一端其截面均呈弧形且该弧形的弧度大于上旋部和下旋部的旋转轨迹;所 述的进气通道进口端与出口端侧壁上的阻流块构成所述的限流部件。进一步,所述阻流块的截面呈锥形且与本体为一体结构。进一步,所述的限流块其纵向截面呈扇形,在扇形限流块的外端面上设有两组半圆状凸台且凸台内设有螺孔,在所述节气门片的下旋部上相应设有两组通孔,所述的限流 块通过螺栓与节气门片的下旋部相固定。进一步,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进口端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倒锥形。进一步,在所述的本体外油门拉线转盘上套设有防尘罩,该防尘罩与本体固定连 接。进一步,所述的防尘罩包括有防尘底座及盖置在防尘底座外的防尘盖板,所述的 节气门轴一端置于防尘底座内且与油门拉线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的防尘底座上设有安装 孔、油门线导引孔及限位凸台,在所述的防尘盖板上相应设有开口槽及带有通槽的耳板,在 防尘盖板上耳板的相对侧设有带通孔的挂耳,所述的防尘底座通过螺栓与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油门线导引孔置于防尘盖板的开口槽内且限位凸台置于耳板的通槽内与卡扣配合, 所述的挂耳通过螺栓与本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在所述的本体外设有调节油门拉线转盘角度的调节螺钉,在该调节螺钉 的外端部套设有防调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体的进气通道内节气门轴两侧的进气口处加设限 流部件,在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或低速运转状态下加速时,通过限流部件与节气门片的 上旋部和下旋部的配合,就可使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逐渐加大,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反应灵 敏度,避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瞬间加大,消除安全陷患。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图5为图1中B-B处剖视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未安装防尘盖板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限流块的立体结构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尘罩的防尘底座立体结构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尘罩的防尘盖板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包括本体1,该本体 1内设有带进、出气口 111、112的进气通道11,在所述进气通道11内设有可旋转的且垂直 于进气通道11并将进气通道11分隔成两组进气口的节气门轴2,该节气门轴2上相应设 有与进气通道11直径相匹配的节气门片3,所述的节气门片3包括有置于节气门轴2两侧 的呈半圆状且可关闭进气通道11两组进气口的上旋部31和下旋部32,为方便描述及技术 特征的定位,才将节气门片3分解成上旋部31及下旋部32两部分,实际中节气门片3为一 体结构;所述的节气门轴2贯穿本体1且其两端分别置于本体1外,在本体1外节气门轴2的一端安装有油门拉线转盘4 ;在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或低速运转状态下时,油门拉线 稍一带动节气门片2旋转,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大大增加,发动机的反应灵敏度较高,使发 动机的输出功率瞬间加大;为了降低发动机的反应灵敏度,减少在加速时的进入发动机的 进气量,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逐渐加大,在所述本体1的进气通道11内设有限流部件5,该 限流部件5安装于进气通道11内节气门轴2两侧的进气口处;在两组进气口处加设限流部 件5,在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或低速运转状态下加速时,通过限流部件5与节气门片3的 上旋部31和下旋部32的配合,就可使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逐渐加大,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反 应灵敏度,避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瞬间加大,消除安全陷患。如图2实施例所示,为减少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或低速运转状态下加速时的进气 量,在所述本体1的进气通道11进口端的侧壁上设有与上旋部31形状相匹配的阻流块51, 该阻流块51靠近上旋部31的一端其纵向截面呈弧形,该弧形的弧度大于上旋部31边缘的 旋转轨迹0. 5mm 1mm,为保证进气量的逐渐增加,所述阻流块51的弧度最好比上旋部31 的旋转轨迹大0. 5mm,这样当上旋部31旋转开启时,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会逐渐增加;在所 述节气门片3的下旋部32靠近进气通道11进口端的端面上固定设有与下旋部32形状相 匹配的限流块52,该限流块52的外侧壁为圆弧形且小于下旋部边缘的旋转轨迹0. 5mm Imm,为保证进气量的逐渐增加,所述限流块52外侧壁圆弧面的弧度最好比下旋部31边缘 的旋转轨迹小0. 5mm,所述的阻流块51和限流块52构成所述的限流部件5。采用这种结构, 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或低速运转状态下时,节气门片3的上旋部31和下旋部32使进气通 道11内节气门轴2两侧进气口处于关闭或微量开启状态,而在加速时,节气门片3的上旋 部31与阻流块51底端弧形面的配合,在旋转过程中,可使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逐渐加大, 而不会瞬间加大;其次,节气门片3的下旋部32上加装有限流块52,这样使节气门片3的 下旋部32的厚度加大,从而减小下旋部32边缘与进气通道11侧壁的进气口截面积,在旋 转过程中,使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逐渐加大,而不会瞬间加大。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安装限流部件5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所述节气门片3的 上旋部31及下旋部32上各固定设有限流块52,所述固定在上旋部31上的限流块52置于 上旋部31靠近进气通道11出口端的端面上,所述的固定在下旋部32上的限流块52置于 下旋部32靠近进气通道11进口端的端面上,该两组限流块52构成所述的限流部件5,在上 旋部31和下旋部32各增设一限流块52,这样相应增加了上旋部31与下旋部32的厚度,从 而减小上旋部31及下旋部32的边缘与进气通道11侧壁的进气口截面积,在旋转过程中, 使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逐渐加大,而不会瞬间加大。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安装限流部件5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所述本体1的进气 通道11的进口端及出口端靠近节气门片3的上旋部31及下旋部32的侧壁上相应设有与 上旋部31及下旋部32形状相匹配的阻流块51,在两组阻流块51上相应靠近上旋部31与 下旋部32的一端其截面均呈弧形且该弧形的弧度大于上旋部31和下旋部32的旋转轨迹, 为保证进气量的逐渐加大,所述阻流块底部的弧度最好比上旋部31及下旋部32的旋转轨 迹大0. 5mm ;所述的进气通道11进口端与出口端侧壁上的阻流块51构成所述的限流部件 5 ;在进气通道11内安装两组阻流块51,在节气门片3旋转的过程中,上旋部31及下旋部 32的边缘与阻流块51的底端弧形面相配合,可使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逐渐加大,而不会瞬 间加大,从而避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瞬间加大。
5[0030]如图2实施例所示,为方便阻流块51的加工,所述阻流块51的截面呈锥形且与本 体1为一体结构。如图2、图3、图8实施例所示,所述的限流块52其纵向截面呈扇形,在扇形限流块 52的外端面上设有两组半圆状凸台521且凸台521内设有螺孔522,在所述节气门片3的 下旋部32上相应设有两组通孔,所述的限流块52通过螺栓与节气门片3的下旋部32相固 定;在限流块52上设置螺孔522及凸台521,这样可方便限流块的安装,提高组装效率且还 可保证限流块52与节气门片3的下旋部32的连接强度。如图2、图5实施例所示,为方便的本体1的进气通道11及阻流块51的生产加工, 所述本体1的进气通道11进口端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倒锥形;采用倒锥形结构,可方便本 体1的进气通道11及阻流块51在生产加工时的脱模,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如图1、图6、图7实施例所示,由于节气门体长期暴露在车体外,在车辆行驶过程 中,各类灰尘杂质易吸附在节气门体的油门拉线转盘4上,这样不仅影响油门拉线转盘4的 复位,且还会缩短节气门体的使用寿命;为避免空气中的灰尘或杂质吸附在油门拉线转盘 4上,在所述的本体1外油门拉线转盘4上套设有防尘罩6,该防尘罩6与本体1固定连接, 在油门拉线转盘4外套子设一防尘罩6,这样可有效避免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吸附在油门 拉线转盘4上,从而可保证油门拉线转盘4的迅速复位,延长节气门体的使用寿命。如图9、图10实施例所示,为方例防尘罩6的生产加工及安装,所述的防尘罩6包 括有防尘底座61及盖置在防尘底座61外的防尘盖板62,所述的节气门轴2 —端置于防尘 底座61内且与油门拉线转盘4固定连接;所述的防尘底座61上设有安装孔611、油门线导 引孔612及限位凸台613,在所述的防尘盖板62上相应设有开口槽621及带有通槽6221的 耳板622,在防尘盖板62上耳板622的相对侧设有带通孔6231的挂耳623,所述的防尘底 座61通过螺栓与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油门线导引孔612置于防尘盖板61的开口槽621 内且限位凸台613置于耳板622的通槽6221内与卡扣配合,所述的挂耳623通过螺栓与本 体1固定连接;采用这种分体结构,不仅可方便防尘罩6的生产加工,同时,还可便于防尘罩 6的安装。如图7实施例所示,为方便控制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的进气量,在所述的本体1外 设有调节油门拉线转盘4角度的调节螺钉41,在该调节螺钉41的外端部套设有防调帽42, 通过调节螺钉41可调节节气门片3的初始工作角度,从而控制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的进气 量;而在调节螺钉41外部的调节端上加设有一防调帽42,这样可防止非专业人员对节气门 片3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上述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 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包括本体,该本体内设有带进、出气口的进气通道,在所述进气通道内设有可旋转的且垂直于进气通道并将进气通道分隔成两组进气口的节气门轴,该节气门轴上相应设有与进气通道直径相匹配的节气门片,所述的节气门片包括有置于节气门轴两侧的呈半圆状且可关闭进气通道两组进气口的上旋部和下旋部;所述的节气门轴贯穿本体且其两端分别置于本体外,在本体外节气门轴的一端安装有油门拉线转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内设有限流部件,该限流部件安装于进气通道内节气门轴两侧的进气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 进口端的侧壁上设有与上旋部形状相匹配的阻流块,该阻流块靠近上旋部的一端其纵向截 面呈弧形,该弧形的弧度大于上旋部边缘的旋转轨迹0. 5mm Imm ;在所述节气门片的下旋 部靠近进气通道进口端的端面上固定设有与下旋部形状相匹配的限流块,该限流块的外侧 壁为圆弧形且该圆弧形的弧度小于下旋部边缘的旋转轨迹0. 5mm 1mm,所述的阻流块和 限流块构成所述的限流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节气门片的上旋 部及下旋部上各固定设有限流块,所述固定在上旋部上的限流块置于上旋部靠近进气通道 出口端的端面上,所述的固定在下功夫旋部上的限流块置于下旋部靠近进气通道进口端的 端面上,该两组限流块构成所述的限流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 的进口端及出口端靠近节气门片的上旋部及下旋部的侧壁上相应设有与上旋部及下旋部 形状相匹配的阻流块,在两组阻流块上相应靠近上旋部与下旋部的一端其截面均呈弧形且 该弧形的弧度大于上旋部和下旋部的旋转轨迹;所述的进气通道进口端与出口端侧壁上的 阻流块构成所述的限流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块的截面 呈锥形且与本体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流块其纵向截 面呈扇形,在扇形限流块的外端面上设有两组半圆状凸台且凸台内设有螺孔,在所述节气 门片的下旋部上相应设有两组通孔,所述的限流块通过螺栓与节气门片的下旋部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进 口端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倒锥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本体外油门拉 线转盘上套设有防尘罩,该防尘罩与本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罩包括有 防尘底座及盖置在防尘底座外的防尘盖板,所述的节气门轴一端置于防尘底座内且与油门 拉线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的防尘底座上设有安装孔、油门线导引孔及限位凸台,在所述的防 尘盖板上相应设有开口槽及带有通槽的耳板,在防尘盖板上耳板的相对侧设有带通孔的挂 耳,所述的防尘底座通过螺栓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的油门线导引孔置于防尘盖板的开口 槽内且限位凸台置于耳板的通槽内与卡扣配合,所述的挂耳通过螺栓与本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本体外设有 调节油门拉线转盘角度的调节螺钉,在该调节螺钉的外端部套设有防调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用节气门体,其主要解决了在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或低速运转状态下加速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瞬间加大等技术问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内设有限流部件,该限流部件安装于进气通道内节气门轴两侧的进气口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体的进气通道内节气门轴两侧的进气口处加设限流部件,在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或低速运转状态下加速时,通过限流部件与节气门片的上旋部和下旋部的配合,就可使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逐渐加大,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反应灵敏度,避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瞬间加大,消除安全陷患。
文档编号F02D9/10GK201730688SQ20102021332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何旋, 冯志国, 刘丰国, 安玉平, 黄英才 申请人:何海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