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进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3400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柴油机进气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进气道,特别是2.0L增压柴油机汽缸盖进气道,属 内燃机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发动机的进气状况直接影响到其经济性和动力性以及排放性能,因而进气道的 形状设计对发动机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直喷柴油机进气道可分为螺旋气式与切向式两 大类,螺旋式气道性能优于切向式,螺旋式气道呈螺旋曲面状,空气高速经过进气道后 自身形成涡流,涡流比大,流量系数偏小;切向式气道自身不能形成涡流,只能通过气 缸壁的引导作用形成涡流,涡流比小,流量系数大。乘用车用柴油机大都采用双切向气 道或者切向气道与螺旋气道相结合,追求大的流量系数,以保证发动的进气量,提升发 动机功率,而对于进气的涡流比,一般重视不够,气体与燃油混合不均勻,按此要求设 计的发动机,大都能得到较高的功率,但燃油经济性却较差,排放高,很难满足现阶段 排放要求,因此必须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发动机具有良好经 济性和动力性以及排放性能的柴油机进气道。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柴油机进气道,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分气道构成,两个分气道对应发动机的 一个汽缸,每个分气道与进气歧管相连的一端为直管道,与汽缸相连的一端为螺旋管 道。上述柴油机进气道,所述螺旋管道的出口中心到气缸轴线的横向的距离为21 22mm,纵向距离为14 15.5mm。上述柴油机进气道,对应发动机同一个汽缸的两个分气道平行布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行布置的双螺旋管道为每个汽缸供气,不仅可保证发动的进 气量,使发动机输出较高的功率,而且两个分气道能够分别形成涡流,两分气道涡流同 时进入气缸,通过缸壁作用形成强涡流,使燃油与气体混合更加均勻,发动机燃烧更加 充分,有效提高了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结合DOC后处理装置,能达到 欧IV尾气排放标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从缸盖顶面注视时进气道的形状示意图;图2是从缸盖底面注视时进气道的形状示意图;图3是气流走向示意图。[0013]图中各标号为1、直管道;2、螺旋管道;3、气道进口 ; 4、进气歧管;5、 螺旋管道的出口 ; 6、汽缸;7、合成强涡流;8、分气道涡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2.0L增压柴油机双螺旋进气道,可提高进气流量系 数,使发动机具有足够的输出功率,而且能够使燃油与氧气混合更加均勻,提高燃油经 济性,降低排放。本气道适用于缸径为Φ 83.1的2.0L增压柴油机。参看
图1、图2,两个分气道为一个汽缸供气,每个分气道由直管道1和螺旋管 道2构成,直管道1首端的气道进口 3与进气歧管4连接,螺旋管道的出口 5与汽缸6连 接,螺旋管道的出口中心到气缸6轴线的横向距离A为21 22mm,纵向距离B为14 15.5mm。图中气道外廓采用网格表示,是因由立体图转换成平面视图留下的痕迹。参看图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中冷后的气体进 入进气歧管4后通过气道进口3进入气道,再由螺旋管道2使气流旋转,最后通过螺旋管 道的出口 5进入发动机汽缸6。整个过程中两个分气道分别形成分气道涡流8,两分气道 涡流8同时进入汽缸6,通过前后及两侧缸壁作用形成合成强涡流7。在压缩终了(活塞 上升到上止点附近)时,合成强涡流7和分气道涡流8与经过高压喷射的燃油进行混合, 使得燃油与气体混合更加均勻,从而使发动机燃烧更加充分,燃油经济性提高,排放降 低。此外,同一个汽缸的两个分气道平行布置,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易于布置水 套,还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构刚度以及传热性能。采用本进气道时,汽缸的四个气门于喷 油器中心对称布置。本实用新型整车排放测量值与欧IV排放标准值对照如下表
权利要求1.一种柴油机进气道,其特征是,它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分气道构成,两个分气道对 应发动机的一个汽缸(6),每个分气道与进气歧管(4)相连的一端为直管道(1),与汽缸 (6)相连的一端为螺旋管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柴油机进气道,其特征是,所述螺旋管道(2)的出口中心到气 缸(6)轴线的横向的距离为21 22mm,纵向距离为14 15.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柴油机进气道,其特征是,对应发动机同一个汽缸(6)的 两个分气道平行布置。
专利摘要一种柴油机进气道,用于改善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其技术方案是它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分气道构成,两个分气道对应发动机的一个汽缸,每个分气道与进气歧管相连的一端为直管道,与汽缸相连的一端为螺旋管道。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行布置的双螺旋管道为每个汽缸供气,不仅可保证发动的进气量,使发动机输出较高的功率,而且两个分气道能够分别形成涡流,两分气道涡流同时进入气缸,通过缸壁作用形成强涡流,使燃油与气体混合更加均匀,发动机燃烧更加充分,有效提高了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文档编号F02M35/104GK201794688SQ201020280559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1日
发明者侯振鹏, 王福志, 田俊鹏, 肖翔, 高定伟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