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喷油泵,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在壳体中装有套筒式柱塞偶件,柱塞套依靠调整销进行定位,然后用出油阀紧座进行压紧,两缸的供油均勻度只能依靠调整销来调整,但是调整范围较小,而且调整时必须松开出油阀紧座,调整费时。柱塞套下端直径受限,却要起到支承调节齿套等零件的作用,因此刚性差,使用中容易发生变形,导致柱塞咬死。两缸的供油预行程只能依靠弹簧下座的厚度来调整,而且调整时,必须取出钢丝挡圈、定位销和挺住体组件,然后更换弹簧下座,调整麻烦。出油阀采用节流式出油阀,当转速高时,柱塞腔燃油压力因节流作用而升高,循环供油量减少;当转速低时,使供油量增加,从而改善了速度特性,出油阀中装有升程限制器,这种出油阀的升程难控制,而且高速时易产生二次喷射、低速易产生不稳定喷射以及高压腔易产生穴蚀等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体积小,运动件少、重量轻,适用于高速直喷,节省燃料,有利于环保,适用于高速直喷柴油机,使得小缸径双缸柴油机小型化、高速化、直喷化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具有结构新颖、性能好、燃油消耗率低、排放低、喷射稳定等优点。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包括壳体,壳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挺住体组件,在壳体内设置有配装在柱塞偶件上部的等压出油阀组件;柱塞偶件连接有调节齿套,在壳体的侧壁设置有与调节齿套相配合的调节齿杆组件;在柱塞偶件与壳体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用于供油预行程调整的垫片。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柱塞偶件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柱塞套和滑动设置在柱塞套内的柱塞;柱塞套制有与壳体相配合的法兰盘,在法兰盘上制有腰形槽;所述的腰形槽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法兰盘与壳体上端面的紧固件,垫片设置在柱塞套的法兰盘与壳体的上端面之间。上述的调节齿套与柱塞套相连接,在调节齿套的表面设置有轮齿;调节齿杆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壳体侧壁内的调节齿杆,调节齿杆与调节齿套的轮齿相啮合,在壳体的外部设置有与调节齿杆相连接的定位销。上述的挺住体组件包括挺住体,在挺住体的下端设置有滚轮销和滚轮,挺住体和壳体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通孔,在通孔内设置有定位销、钢丝挡圈和封盖。上述的挺住体内设置有弹簧下座,柱塞的下端与弹簧下座相连接;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支撑体,弹簧支撑体与弹簧下座之间设置有柱塞弹簧。上述的等压出油阀组件包括设置在柱塞套内的出油阀座和出油阀紧座,出油阀座与柱塞套之间设置有高压密封垫圈;出油阀座和出油阀紧座相配合并构成一个出油阀腔,在出油阀腔内设置有出油阀芯和出油阀弹簧;出油阀芯的端口内设置有缓冲阀、弹簧座和弹簧,在缓冲阀与弹簧座之间设置有钢球。上述的壳体的侧壁设置有进油接头组件,进油接头组件包括进油接头、设置在进油接头组件内的塑料丸子和钢丝挡圈。上述的定位销设置有平垫圈和开口销。上述的柱塞套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道0型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采用法兰式柱塞偶件,改善了喷油泵的整体密封性、降低渗漏几率、提高喷油泵喷油压力,降低柴油机油耗及排放,同时降低了柱塞套和等压出油阀组件的接合面加工精度,因此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柱塞偶件与壳体上端面之间加有供油预行程调整垫片,供油预行程调整方便。柱塞套上有两处腰形槽,保证了柱塞套的旋转空间,从而便于调整两缸的供油均勻度,并且调整方便。喷油泵的挺柱体采用滚轮体结构,有效的降低了摩擦系数,延长了柴油机曲轴与喷油泵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由柴油机曲轴与喷油泵传动摩擦带来的噪声。出油阀采用等压出油阀组件,能控制影响柱塞腔和出油阀腔的压力,消除柴油机的二次喷射和不齐喷射,能在固定工况下保持相对稳定的供油量等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调整方便,体积小,运动件少、 重量轻,适用于高速直喷,节省燃料,有利于环保,适用于高速直喷柴油机,使得小缸径双缸柴油机小型化、高速化、直喷化,具有结构新颖、性能好、燃油消耗率低、排放低、喷射稳定等优点。
图1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图4是图2中的等压出油阀组件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柱塞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出油阀护帽1、出油阀紧座2、出油阀弹簧3、垫片4、等压出油阀组件5、出油阀芯5a、缓冲阀5b、钢球5c、弹簧座5d、弹簧5e、出油阀座5f、高压密封垫圈 6、柱塞偶件7、柱塞套71、法兰盘71a、腰形槽71b、柱塞72、0型密封圈7c、0型密封圈7d、 壳体8、调节齿套9、弹簧支撑体10、柱塞弹簧11、封盖12、钢丝挡圈13、定位销14、弹簧下座15、挺住体组件16、挺住体16a、滚轮销16b、滚轮16c、调节齿杆组件17、调节齿杆17a、定位销17b、平垫圈17c、开口销17d、进油接头组件20、进油接头20a、塑料丸子20b、钢丝挡圈 20c、螺钉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适用于双缸小缸径高速柴油机,也是燃油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件,它的功用是提高燃油压力,根据柴油机工况的要求,将一定
4量的燃油在准确时间内供给喷油器喷入燃烧室。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的要求主要为 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的供油量应满足柴油机在各种工况下的需要,即负荷大时供油量增多,负荷小时供油量减少。根据燃烧室形式和混合气形成的方法不同,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必须向喷油器提供压力足够高的燃油,以保证良好的雾化质量。本实施例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包括壳体8,壳体8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挺住体组件16,在壳体8内设置有配装在柱塞偶件7上部的等压出油阀组件5。柱塞偶件7 连接有调节齿套9,在壳体8的侧壁设置有与调节齿套9相配合的调节齿杆组件17。在柱塞偶件7与壳体8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用于供油预行程调整的垫片4。柱塞偶件7包括设置在壳体8内的柱塞套71和滑动设置在柱塞套71内的柱塞 72。柱塞套71制有与壳体8相配合的法兰盘71a,在法兰盘71a上制有腰形槽71b。在腰形槽71b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法兰盘71a与壳体8上端面的紧固件,垫片4设置在柱塞套71 的法兰盘71a与壳体8的上端面之间。柱塞套71与壳体8的内壁之间设置有0型密封圈 7c和0型密封圈7d。调节齿套9与柱塞套71相连接,在调节齿套9的表面设置有轮齿。调节齿杆组件 17包括活动设置在壳体8侧壁内的调节齿杆17a,调节齿杆17a与调节齿套9的轮齿相啮合,在壳体8的外部设置有与调节齿杆17a相连接的定位销17b。定位销17b上设置有平垫圈17c和开口销17d。挺住体组件16包括挺住体16a,在挺住体16a的下端设置有滚轮销16b和滚轮 16c,挺住体16a和壳体8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通孔,在通孔内设置有定位销14、钢丝挡圈13和封盖12。挺住体16a内设置有弹簧下座15,柱塞72的下端与弹簧下座15相连接。壳体8 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支撑体10,弹簧支撑体10与弹簧下座15之间设置有柱塞弹簧11。等压出油阀组件5包括设置在柱塞套71内的出油阀座5f和出油阀紧座2。出油阀紧座2的上端配装有出油阀护帽1,出油阀座5f与柱塞套71之间设置有高压密封垫圈 6。出油阀座5f和出油阀紧座2相配合并构成一个出油阀腔,在出油阀腔内设置有出油阀芯5a和出油阀弹簧3。出油阀芯5a的端口内设置有缓冲阀5b、弹簧座5d和弹簧5e,在缓冲阀5b与弹簧座5d之间设置有钢球5c。壳体8的侧壁设置有进油接头组件20,进油接头组件20包括进油接头20a、设置在进油接头组件20内的塑料丸子20b和钢丝挡圈20c。本实施例的装配如下。等压出油阀组件5和柱塞偶件7选配成对并检测合格。柱塞偶件7用螺钉21通过柱塞套上的腰形槽71b与壳体8固定。柱塞套71上端依次装入高压密封垫圈6、等压出油阀组件5、出油阀弹簧3,旋入出油阀紧座2。壳体8中间装上调节齿杆组件17,并在壳体8上装上定位销17b。壳体8的导程孔从上到下依次装有调节齿套 9、弹簧支撑体10、柱塞弹簧11、弹簧下座15、挺住体组件16,并使调节齿套9与调节齿杆组件17啮合。挺住体组件16用定位销14与壳体8定位,定位销14外装有封盖12,并用钢丝挡圈13固定。壳体8侧面装有进油接头组件20,与壳体8内腔相连。调试时,通过调整垫片4来调整两缸的供油预行程,通过柱塞套71的转动来调整两缸的供油均勻度。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向喷油器提供压力足够高的燃油,是一个吸油和压油的过程,它是由柱塞72在柱塞套71内的往复运动来完成。当柱塞72上端面位于柱塞套71进油孔下端时,柱塞套71与柴油机内的油道相通,燃油迅速注满油室。当凸轮顶到挺住体组件16时,柱塞72便升起。从柱塞72开始向上运动到柱塞套71进油孔被柱塞72上端面挡住前为止,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柱塞72的运动,燃油从油室被挤出,流向油道。当柱塞72 将柱塞套71进油孔挡住时,便开始压油过程。柱塞72上行,油室内油压急剧升高。当压力超过出油阀弹簧3的弹簧弹力和上部油压时,就顶开出油阀5a,将燃油压入高压油管送至喷油器。柱塞72继续向上运动时,供油也一直继续着,压油过程持续到柱塞72上的控制油槽边让开柱塞套71进油孔时为止,当油孔一被打开,高压油就从油室经柱塞72上的断油槽和柱塞套71进油孔,此时起到回油孔作用并流到油道中。此时柱塞套71油室的油压迅速降低,出油阀芯5a在出油阀弹簧3的弹簧弹力和高压油管中油压作用下落回出油阀座5f, 喷油器立即停止喷油。为了适应柴油机负载的要求,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的供油量必须能够在最大供油量全负荷到零供油停车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供油量的调节是通过调节齿杆组件17拉动调节齿套9使柱塞72转动来实现的。当柱塞72转动时,供油开始不变,而供油终了时间, 则由于柱塞72控制油槽边对柱塞套71进油孔位置的改变而变更了。随着柱塞72转动的角度不同,柱塞72的有效行程也就不同,因而供油量也随之改变。缓冲阀5b能使高压油管中的压力等于缓冲阀5b设定的开启压力值时开启,使高压油管中燃油流回柱塞腔,直到出油阀上部的油压下降至限定的压力时关闭,如果有二次、 三次压力波高于缓冲阀5b的开启压力时,则缓冲阀5b会再次开启,消除压力波的进一步反射,避免高压油管在高速时压力波过分增强。从而能消除柴油机的二次喷射和不齐喷射,并且不会形成空泡,能防止形成穴蚀,有利于降低燃油消耗率、提高功率、降低排放。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包括壳体(8),其特征是所述壳体(8)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挺住体组件(16),在壳体(8)内设置有配装在柱塞偶件(7)上部的等压出油阀组件 (5);所述的柱塞偶件(7)连接有调节齿套(9),在壳体(8)的侧壁设置有与调节齿套(9)相配合的调节齿杆组件(17);在所述的柱塞偶件(7)与壳体(8)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用于供油预行程调整的垫片(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柱塞偶件(7)包括设置在壳体(8)内的柱塞套(71)和滑动设置在柱塞套(71)内的柱塞(72);所述的柱塞套(71)制有与壳体(8)相配合的法兰盘(71a),在法兰盘(71a)上制有腰形槽(71b); 所述的腰形槽(71b)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法兰盘(71a)与壳体(8)上端面的紧固件,所述的垫片(4)设置在柱塞套(71)的法兰盘(71a)与壳体(8)的上端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齿套 (9)与柱塞套(71)相连接,在调节齿套(9)的表面设置有轮齿;所述的调节齿杆组件(17) 包括活动设置在壳体(8)侧壁内的调节齿杆(17a),所述的调节齿杆(17a)与调节齿套(9) 的轮齿相啮合,在壳体(8)的外部设置有与调节齿杆(17a)相连接的定位销(17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挺住体组件(16)包括挺住体(16a),在挺住体(16a)的下端设置有滚轮销(16b)和滚轮(16c),挺住体(16a)和壳体(8)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通孔,在通孔内设置有定位销(14)、钢丝挡圈 (13)和封盖(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挺住体 (16a)内设置有弹簧下座(15),所述柱塞(72)的下端与弹簧下座(15)相连接;所述壳体(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支撑体(10),所述的弹簧支撑体(10)与弹簧下座(15)之间设置有柱塞弹簧(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等压出油阀组件(5)包括设置在柱塞套(71)内的出油阀座(5f)和出油阀紧座(2),出油阀座(5f) 与柱塞套(71)之间设置有高压密封垫圈(6);所述的出油阀座(5f)和出油阀紧座(2)相配合并构成一个出油阀腔,在所述的出油阀腔内设置有出油阀芯(5a)和出油阀弹簧(3);所述的出油阀芯(5a)的端口内设置有缓冲阀(5b)、弹簧座(5d)和弹簧(5e),在缓冲阀(5b) 与弹簧座(5d)之间设置有钢球(5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其特征是所述壳体(8)的侧壁设置有进油接头组件(20),所述的进油接头组件(20)包括进油接头(20a)、设置在进油接头组件(20)内的塑料丸子(20b)和钢丝挡圈(20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销 (17b)设置有平垫圈(17c)和开口销(17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柱塞套 (71)与壳体(8)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道O型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双缸分列式喷油泵,包括壳体,壳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挺住体组件,在壳体内设置有配装在柱塞偶件上部的等压出油阀组件;柱塞偶件连接有调节齿套,在壳体的侧壁设置有与调节齿套相配合的调节齿杆组件;在柱塞偶件与壳体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用于供油预行程调整的垫片。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调整方便,体积小,运动件少、重量轻,适用于高速直喷,节省燃料,有利于环保,适用于高速直喷柴油机,使得小缸径双缸柴油机小型化、高速化、直喷化,具有结构新颖、性能好、燃油消耗率低、排放低、喷射稳定等优点。
文档编号F02M59/24GK202031748SQ20112009985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日
发明者周书田 申请人:宁波舜田良源油嘴油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