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147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涉及一种使用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多种热源的环保型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属于太阳能热电联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发展。可见,人类正在积极寻求可替代常规能源的新型环保能源。相比于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太阳辐射能具有资源丰富,可开发性强,技术成熟等优势。目前太阳能开发利用主要有两种比较成熟的形式太阳能光伏发电(PV)和太阳能光热发电(CPS)。如今,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状况似乎一度掩盖了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光芒。但是,从长远方面来看1.多晶硅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且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相对较低,投资回报期相对较长。2.生产多晶硅的副产品四氯化硅属剧毒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花费额外的经费再处理污染问题, 可谓舍本求末。然而,太阳能光热发电以无污染和成倍于光伏发电效率的优势在太阳能发电产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其巨大的商业前景不应被忽视,美国加州Solar One与Solar Two 电站合计850MW (二期达到1750MW)的运行,足以证明了光热发电(CPS)系统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靠的,且极具商业价值。太阳能热发电的规模化特点决定了其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要超过太阳能光伏产业。而谈及太阳能光热发电不可避免的要提到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它以高转换率的绝对优势在太阳能热发电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闭式回热循环热机结构为热机中包括热腔和冷腔,工质在低温冷腔中压缩,然后流到高温热腔中迅速加热,膨胀做功。燃料在气缸外的燃烧室内连续燃烧,通过加热器传给工质,工质不直接参与燃烧,也不更换。因此,它以振动小、排放低、结构简单、单机容量小、燃料选材广泛、 热能效率高且出力和效率不受海拔高度影响等优势广泛被人们所重视。然而传统闭式回热循环热机也存在多个技术难题1.传统闭式回热循环热机一般使用单一热源,以太阳能为例,如当日太阳光强度达不到额定数值,则会大大降低热机工作效率,甚至不工作。2.传统的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大多采用机械传动机构带动配气活塞来完成热机循环,其问题在于实际工作循环偏离理想循环,输出功率难以调控,且在高温高压下的密封活动问题不易处理, 使闭式回热循环热机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增加。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发明完全相同或类似的文献资料和报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热能互补技术,当聚光温度不足的情况下需要继续发电时,可启动燃料加热装置补充热力,使热机核心部件达到额定温度,保障热机高效工作;采用磁控配气优化技术,启动快,效率高,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极配气活塞技术,根据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的函数或者根据人为需要来控制配气活塞,使热机更接近理想循环,功率调控更灵活,且从根本解决了长期以来密封问题的困扰;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却工质强制降温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循环气体冷却速度,从而使动力活塞收缩回击力增大,另外,强制降温后的工作流体又可以作为另一种热源供应生产生活之用。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由双热源加热组件、循环热机组件、 变速与发电组件组成。双热源加热组件包括桶壁、冲孔底板、保温上封板、热能反射板、聚光接收口、自动遮光盖、遮光盖电动机、金属上盖板、金属下盖板、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点火器、燃烧器基座、燃料管进口、余热回收管、余热回收管出口、余热回收管进口和尾烟管出口。桶壁与冲孔底板、保温上封板、使用铆钉连接组成完整的桶体。保温层与热能反射板紧密贴合组成完整的保温反射体。并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直径的两组保温反射体,同心放置于桶体内,位于外侧的保温反射体紧贴于桶壁,两组保温反射体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在空腔内放置余热回收管,并在保温桶体上安装余热回收管进口、余热回收管出口和尾烟管出口。须保证燃烧后的尾烟经上述空腔并在余热回收管的滤热之后顺畅地从尾烟管出口排出;在保温上封板上部安装有聚光接收口、自动遮光盖、遮光盖电动机,可以通过电动机的驱动自动完成聚光接收口的开放与关闭。保温上封板底面固定有金属上盖板。冲孔底板中心处安装有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并在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顶部盖有金属下盖板,燃烧器基座、燃料管进口、点火器与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连接组装,并安装在冲孔底板下部嵌入闭式回热循环组件中的空腔内组成燃料加热装置。金属上盖板和金属下盖板之间形成空层以供安装闭式循环组件中的工质加热管组。循环热机组件由工质加热管组、气室、循环气体、磁极配气活塞、电磁配气座、缓冲片、双极交换室、活塞缸、动力活塞、冷却工质管、冷却工质管进口、冷却工质管出口组成。双极交换室与气室并排放置,两者下端通过金属管连通。工质加热管组一端与气室上端密封焊接,另一端与双极交换室上端密封焊接,形成一个循环。并向其中充入循环气体,工质加热管组中间段可根据需要制作成一定形状放置于金属上盖板和金属下盖板之间形成的空层内。气室内放置有磁极配气活塞,在气室下端安装有电磁配气座和缓冲片,通过电磁配气座可控制磁极配气活塞沿气室内壁轴向滑动。气室下端安装有活塞缸,并保证活塞缸与气室连通,动力活塞放置于活塞缸内。多个按照以上方法安装好的循环热机组件,通过双热源加热组件中冲孔底板上预先开设的孔固定安装。安装完毕后采用冷却工质管将多个双极交换室串联,并引出冷却工质管进口和冷却工质管出口。变速与发电组件由以下部件组成转换件、曲柄、摇杆、齿轮、传动轴、机座、发电机。动力活塞下端安装有转换件、转换件连接摇杆,摇杆与带齿轮的曲柄相连,组成曲柄摇杆机构,多组齿轮相互啮合变速后通过传动轴输出。整个传动装置安装在机座中,并加注润滑油保持机械灵活运转,通过输出的动力轴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可以配套有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转速表、驱动元件、故障报警元件、流量控制器和 PLC可编程控制器或单片机。聚光接收口内侧、桶壁内侧、气室、双极交换室、余热回收管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气室、燃料管进口、尾烟流道处。转速表设置在发电机上。故障报警元件、驱动元件组合后安装在遮光盖电动机一侧,用于指挥自动遮光盖工作。流量控制器安装在余热回收管进口、冷却工质管进口、燃料管进口、余热回收管进口、余热回收管出口。PLC可编程控制器或单片机安装在自动控制器盒内或设置成分体式,通过引导线进入总控制室内,根据各个仪表反映的数据自动分析,作出相应的调整,协调好各个部件之间工作,达到最优化使用状态。整个装置有外壳包裹,可减少各组件老化。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市售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市售压力传感器。所述转速表采用市售转速表。所述驱动元件可采用市售步进驱动器或伺服驱动器。所述故障报警元件采用市售故障报警器。所述流量控制器采用市售流量控制器。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市售PLC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单片机采用市售单片机控制器。所述的双极交换室由上下两级组成,上部为热室,下部为冷室。上部由太阳光或燃料燃烧加热,下部通过流动的低温流体冷却。热室和冷室均使用排列的金属管进行热交换, 循环气体从金属管内流过,与金属管外壁的冷却工质进行剧烈的热交换后进入气室。所述的工质加热管组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管组,一组可根据需要由若干根单管组成,管壁外可填装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粉体材料以增加热传导速度。需要时还可添加金属丝或颗粒用于导热。所述的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采用市售铁、铬、铝特种复合多孔金属纤维毡体或无纺织物,多孔金属纤维毡体或无纺织物作为燃烧介质和发热元件;也可采用高性能复合蜂窝多孔径陶瓷材料制作成型。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采用金属管在冷腔两层保温反射体形成的环形空腔中缠绕排列,并在金属管上设置有金属翅片,也可使用成型一体的翅片管缠绕排列。所述的循环气体采用氢气、氦气、或者空气等比热容较高的气体。所述的电磁配气座由螺线管、铁芯、电子控制器构成,铁芯放置在螺线管内,构成电磁铁的要件,由电子控制器根据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函数或者依人为需要来控制流经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大小,根据奥斯特效应和安培定律,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由通、断电流控制;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磁极可以由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控制。所述的磁极配气活塞可采用不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制成并在其靠近磁控盒的一面安装有磁体,或者磁极配气活塞整体采用磁体。根据同向磁场互相排斥,逆向磁场互相吸引的原理,则可以很容易通过对磁控盒的控制灵活自由地控制配气活塞活动。工作原理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工作时,当阳光充足时,太阳光经过高倍聚光之后经聚光接收口照射到金属上盖板上,产生700°C 850°C的高温,巨大的热量迅速加热工质加热管组。此时接通电磁配气座,接入正向电流时,其内部的螺线管由于正向电流的通过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磁极配气活塞移动至气室内靠近电磁配气座一端, 在移动过程中位于气室下部的循环气体从双极交换室流过,并经过工质加热管组迅速加热膨胀,循环气体总体积瞬间增大,推动动力活塞做功;当接入反向电流时,其内部的螺线管由于正向电流的通过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磁极配气活塞移动至气室内远离电磁配气座一端,在移动过程中位于气室上部的循环气体从双极交换室流过,与双极交换室下部的冷却工质迅速产生热交换,循环气体总体积急剧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此时动力活塞回缩。以此往复做功,工作过程中根据发电机电压输出函数或者依人为需要来调整电磁配气座的电流方向和大小。双极交换室内冷却工质不断地由冷却工质管进口进入并从冷却工质管出口流出,保持双极交换室下部始终保持低温状态,保障了动力活塞强劲的回缩力!动力活塞与其下端的曲柄相连,迫使曲柄旋转,同时四组曲柄旋转带动位于中轴线上的两组齿轮旋转,齿轮轴连接发电机,发电机可产生电力,以供家庭使用或并网输出。当阳光不足时,开启燃料加热装置进行热源补充,燃料从燃料管进口进入,在点火器中与空气混合,输送给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在点火器的作用下点燃并产生700-105(TC 高温快速加热金属下盖板,并传导给工质加热管组。始终保证加热管组达到额定温度,如上述带动发电机提供电力用于并网或使用。同时燃烧后产生的余热和尾烟通过保温反射体之间的空腔经余热回收管的滤热后从尾烟管出口排出。余热回收管内的流体不断从余热回收管进口进入,并从余热回收管出口流出,经过加热的流体可供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性价比。1.双热能互补技术优越,热力补充及时,利用率高。传统闭式回热循环热机一般使用单一热源,以太阳能为例,如当日太阳光强度达不到额定数值,则会大大降低热机工作效率,甚至不工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热能互补技术,当聚光温度不足的情况下需要继续发电时,可启动燃料加热装置补充热力,使热机核心部件达到额定温度,保障热机高效工作。2.磁控配气优化技术,启动快,效率高。传统的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大多使用机械传动机构带动配气活塞来完成热机循环, 其问题在于实际工作循环偏离理想循环,输出功率难以调控,且在高温高压下的密封活动问题难以处理,容易漏气,使得闭式回热循环热机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增加。本发明采用磁极配气活塞技术,根据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的函数或者根据人为需要来控制配气活塞,使热机更接近理想循环,功率调控更灵活,且从根本解决了长期以来密封问题的困扰。3.温差调节技术,冷却能力超群、回缩力强劲。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却工质强制降温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循环气体冷却速度,从而使动力活塞收缩回击力增大,另外,强制降温后的工作流体又可以作为另一种热源供应生产生活之用。4.符合国家“十二五”产业调整政策。“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能源领域明确指出对“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太阳能光热中高温利用”、“太阳能光热发电”,给予重点扶持。本发明无论在高效利用太阳能热,还是作为辅助太阳能多孔表面燃烧器优化复合一体技术,均走在世界前面。实现双能源利用后, 具有高效发电和接近零排放的史无前例的优势,必然给全人类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和燃气的地方均可安装使用,这种颠覆性的创举必将成为未来太阳能热发电的典范,受到人类社会的恩宠。

通过
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0035]图1是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主视图。图2是图1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A-A剖视图。图3是图2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局部视图。图中序号1.自动遮光盖;2.遮光盖电动机;3.冲孔底板;4.桶壁;5.聚光接收口 ;6.金属上盖板;7.金属下盖板;8.工质加热管组;9.磁极配气活塞;10.双极交换室;
11.缓冲片;12.电磁配气座;13.转换件;14.摇杆;15.传动轴;16.曲柄;17.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18.余热回收管;19.燃烧器基座;20.冷却工质管;21.燃料管进口 ;22.余热回收管出口 ;23.点火器;24.冷却工质管出口 ;25.冷却工质管进口 ;26.气室;27.活塞缸; 28.动力活塞;29.齿轮;30.机座;31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 3,本实用新型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由双热源加热组件、循环热机组件、变速与发电组件组成。双热源加热组件包括桶壁4、冲孔底板3、保温上封板、热能反射板、聚光接收口 5、 自动遮光盖1、遮光盖电动机2、金属上盖板6、金属下盖板7、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17、点火器23、燃烧器基座19、燃料管进口 21、余热回收管18、余热回收管出口 22、余热回收管进口、 尾烟管出口。桶壁4与冲孔底板3、保温上封板、使用铆钉连接组成完整的桶体。保温层与热能反射板紧密贴合组成完整的保温反射体。并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直径的两组保温反射体, 同心放置于桶体内,位于外侧的保温反射体紧贴于桶壁4,两组保温反射体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在空腔内放置余热回收管18,并在保温桶体上安装余热回收管进口、余热回收管出口 22和尾烟管出口。须保证燃烧后的尾烟经上述空腔并在余热回收管18的滤热之后顺畅地从尾烟管出口排出;在保温上封板上部安装有聚光接收口 5、自动遮光盖1、遮光盖电动机 2,可以通过遮光盖电动机2的驱动自动完成聚光接收口 5的开放与关闭。保温上封板底面固定有金属上盖板6。冲孔底板3中心处安装有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17,并在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17顶部盖有金属下盖板7,燃烧器基座19、燃料管进口 21、点火器23与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17连接组装,并安装在冲孔底板3下部嵌入闭式回热循环组件中的空腔内组成燃料加热装置。金属上盖板6和金属下盖板7之间形成空层以供安装闭式循环组件中的工质加热管组8。循环热机组件由工质加热管组8、气室沈、循环气体、磁极配气活塞9、电磁配气座
12、缓冲片11、双极交换室10、活塞缸27、动力活塞观、冷却工质管20、冷却工质管进口25、 冷却工质管出口 M组成。双极交换室10与气室沈并排放置,两者下端通过金属管连通。工质加热管组8 一端与气室26上端密封焊接,另一端与双极交换室10上端密封焊接,形成一个循环。并向其中充入循环气体,工质加热管组8中间段可根据需要制作成一定形状放置于金属上盖板 6和金属下盖板7之间形成的空层内。气室沈内放置有磁极配气活塞9,在气室沈下端安装有电磁配气座12和缓冲片11,通过电磁配气座12可控制磁极配气活塞9沿气室沈内壁轴向滑动。气室26下端安装有活塞缸27,并保证活塞缸27与气室沈连通,动力活塞28 放置于活塞缸27内。多个按照以上方法安装好的循环热机组件,通过双热源加热组件中冲孔底板3上预先开设的孔固定安装。安装完毕后采用冷却工质管20将多个双极交换室10 串联,并引出冷却工质管进口 25和冷却工质管出口 M。变速与发电组件由以下部件组成转换件13、曲柄16、摇杆14、齿轮四、传动轴 15、机座30、发电机31。动力活塞观下端安装有转换件13、转换件13连接摇杆14,摇杆14与带齿轮的曲柄16相连,组成曲柄摇杆机构,多组齿轮四相互啮合变速后通过传动轴15输出。整个传动装置安装在机座30中,并加注润滑油保持机械灵活运转,通过输出的动力轴带动发电机 31运转发电。—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配套有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转速表、驱动元件、故障报警元件、流量控制器和PLC可编程控制器或单片机。聚光接收口 5内侧、桶壁4内侧、气室沈、双极交换室10、余热回收管18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气室沈、燃料管进口 21、尾烟流道处。转速表设置在发电机31上。故障报警元件、驱动元件组合后安装在遮光盖电动机2 —侧,用于指挥自动遮光盖1工作。流量控制器安装在余热回收管进口、冷却工质管进口 25、燃料管进口 21、余热回收管进口、余热回收管出口 22。PLC可编程控制器或单片机安装在自动控制器盒内或设置成分体式,通过引导线进入总控制室内,根据各个仪表反映的数据自动分析,作出相应的调整,协调好各个部件之间工作,达到最优化使用状态。整个装置有外壳包裹,可减少各组件老化。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市售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市售压力传感器。所述转速表采用市售转速表。所述驱动元件采用市售步进驱动器或伺服驱动器。所述故障报警元件采用市售故障报警器。所述流量控制器采用市售流量控制器。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市售PLC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单片机采用市售单片机控制器。所述的双极交换室10由上下两级组成,上部为热室,下部为冷室。上部由太阳光或燃料燃烧加热,下部通过流动的低温流体冷却。热室和冷室均使用排列的金属管进行热交换,循环气体从金属管内流过,与金属管外壁的冷却工质进行剧烈的热交换后进入气室 26。所述的工质加热管组8采用导热性能好的管组,一组可根据需要由若干根单管组成,管壁外可套装导热性能好的其他材料以增加热传导速度。需要时还可添加金属丝或颗粒用于导热。所述的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17采用市售铁、铬、铝特种复合多孔金属纤维毡体或无纺织物,金属纤维毡体或无纺织物作为燃烧介质和发热元件;也可采用高性能复合蜂窝多孔径陶瓷材料制作成型。所述的余热回收管18采用金属管在冷腔两层保温反射体形成的环形空腔中缠绕排列,并在金属管上设置有金属翅片,或采用成型一体的翅片管缠绕排列。所述的循环气体采用氢气、氦气、或者空气等比热容较高的气体。所述的电磁配气座12由螺线管、铁芯、电子控制器构成,铁芯放置在螺线管内,构成电磁铁的要件,由电子控制器根据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函数或者依人为需要来控制流经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大小,根据奥斯特效应和安培定律,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由通、断电流控制;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磁极可以由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控制。 所述的磁极配气活塞9可采用不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制成并在其靠近磁控盒的一面安装有磁体,或者磁极配气活塞9整体采用磁体。根据同向磁场互相排斥,逆向磁场互相吸引的原理,则可以很容易通过对磁控盒的控制灵活自由地控制配气活塞活动。
权利要求1.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双热源加热组件、循环热机组件、变速与发电组件组成;双热源加热组件包括桶壁、冲孔底板、保温上封板、热能反射板、聚光接收口、自动遮光盖、遮光盖电动机、金属上盖板、金属下盖板、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点火器、燃烧器基座、燃料管进口、余热回收管、余热回收管出口、余热回收管进口和尾烟管出口 ;桶壁与冲孔底板、保温上封板、使用铆钉连接组成完整的桶体,保温层与热能反射板紧密贴合组成完整的保温反射体,并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直径的两组保温反射体,同心放置于桶体内,位于外侧的保温反射体紧贴于桶壁,两组保温反射体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在空腔内放置余热回收管,并在保温桶体上安装余热回收管进口、余热回收管出口和尾烟管出口 ; 在保温上封板上部安装有聚光接收口、自动遮光盖、遮光盖电动机,通过电动机的驱动自动完成聚光接收口的开放与关闭,保温上封板底面固定有金属上盖板,冲孔底板中心处安装有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并在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顶部盖有金属下盖板,燃烧器基座、燃料管进口、点火器与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连接组装,并安装在冲孔底板下部嵌入闭式回热循环组件中的空腔内组成燃料加热装置,金属上盖板和金属下盖板之间形成空层以供安装闭式循环组件中的工质加热管组;循环热机组件由工质加热管组、气室、循环气体、磁极配气活塞、电磁配气座、缓冲片、 双极交换室、活塞缸、动力活塞、冷却工质管、冷却工质管进口、冷却工质管出口组成;双极交换室与气室并排放置,两者下端通过金属管连通;工质加热管组一端与气室上端密封焊接,另一端与双极交换室上端密封焊接,形成一个循环,并向其中充入循环气体, 工质加热管组中间段可根据需要制作成一定形状放置于金属上盖板和金属下盖板之间形成的空层内,气室内放置有磁极配气活塞,在气室下端安装有电磁配气座和缓冲片,通过电磁配气座可控制磁极配气活塞沿气室内壁轴向滑动,气室下端安装有活塞缸,并保证活塞缸与气室连通,动力活塞放置于活塞缸内,多个按照以上方法安装好的循环热机组件,通过双热源加热组件中冲孔底板上预先开设的孔固定安装,安装完毕后采用冷却工质管将多个双极交换室串联,并引出冷却工质管进口和冷却工质管出口;变速与发电组件由转换件、曲柄、摇杆、齿轮、传动轴、机座、发电机组成;动力活塞下端安装有转换件、转换件连接摇杆,摇杆与带齿轮的曲柄相连,组成曲柄摇杆机构,多组齿轮相互啮合变速后通过传动轴输出,整个传动装置安装在机座中,并加注润滑油保持机械灵活运转,通过输出的动力轴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极交换室由上下两级组成,上部为热室,下部为冷室,上部由太阳光或燃料燃烧加热, 下部通过流动的低温流体冷却,热室和冷室均使用排列的金属管进行热交换,循环气体从金属管内流过,与金属管外壁的冷却工质进行剧烈的热交换后进入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质加热管组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管组,一组可根据需要由若干根单管组成,管壁外可填装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粉体材料以增加热传导速度,需要时还可添加金属丝或颗粒用于导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采用市售铁、铬、铝特种复合多孔金属纤维毡体或无纺织物,金属纤维毡体或无纺织物作为燃烧介质和发热元件;或采用高性能复合蜂窝多孔径陶瓷材料制作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采用金属管在冷腔两层保温反射体形成的环形空腔中缠绕排列,并在金属管上设置有金属翅片,或采用成型一体的翅片管缠绕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气体采用氢气、氦气、或者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配气座由螺线管、铁芯、电子控制器构成,铁芯放置在螺线管内,构成电磁铁的要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所述的磁极配气活塞采用不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制成并在其靠近磁控盒的一面安装有磁体,或者磁极配气活塞整体采用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配套有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转速表、驱动元件、故障报警元件、流量控制器和PLC可编程控制器或单片机;聚光接收口内侧、桶壁内侧、气室、双极交换室、余热回收管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气室、燃料管进口、尾烟流道处,转速表设置在发电机上,故障报警元件、驱动元件组合后安装在遮光盖电动机一侧,流量控制器安装在余热回收管进口、冷却工质管进口、燃料管进口、余热回收管进口、余热回收管出口,PLC可编程控制器或单片机安装在自动控制器盒内或设置成分体式,通过引导线进入总控制室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热力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涉及一种使用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多种热源的环保型闭式回热循环热机和发电装置,属于太阳能热电联产技术领域。由双热源加热组件、循环热机组件、变速与发电组件、智能控制系统与配件组成;双热源加热组件包括桶壁、冲孔底板、保温上封板、热能反射板、聚光接收口、自动遮光盖、遮光盖电动机、金属上盖板、金属下盖板、多孔金属纤维燃烧头、点火器、燃烧器基座、余热回收管;循环热机组件由工质加热管组、气室、循环气体、磁极配气活塞、电磁配气座、缓冲片、双极交换室、活塞缸、动力活塞、冷却工质管组成;变速与发电组件由转换件、曲柄、摇杆、齿轮、传动轴、机座、发电机组成。
文档编号F02G1/043GK202100342SQ20112020235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
发明者倪才华, 姚伯龙, 李勇强, 李勇良, 赵廉, 陈东辉, 陈明清 申请人:无锡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