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具有竖向放油结构的浮子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化油器浮子室,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竖向放油结构的浮子室。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化油器浮子室的放油机构普遍采用设置于化油器底部的横向放油结构。等真空化油器安装在踏板车上,化油器周围被摩托车覆盖件包裹,通过该横向放油结构放油时,受覆盖件的影响不易进行操作。为方便放油需采用外置放油装置,然而外置放油装置中外露的橡胶放油管受材质和老化的影响,使用寿命短,且存在安全隐患。虽然也有采用竖放油结构的浮子室,但需要使用橡胶密封圈密封,对橡胶件材质和耐老化性要求较高,加之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存在燃油泄漏的隐患,推广上有一定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竖向放油结构的浮子室,既能方便放油,又不存在燃油泄漏的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竖向放油结构的浮子室,包括浮子室本体,浮子室本体上设置有出油孔和油道孔,油道孔与浮子室本体内部相通,出油孔位于油道孔上方,出油孔通过阀座孔与油道孔相通,阀座孔与出油孔的相交处为阀座;浮子室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加工有竖向的放油螺钉孔,放油螺钉孔分别与阀座孔和出油孔相通;放油螺钉孔内安装有可沿放油螺钉孔轴线上下移动的放油螺钉,放油螺钉下端端面与阀座密封面相适配。放油螺钉上套装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浮子室的侧面竖向设置了放油螺钉,需要放油时,打开摩托车座舱就可进行放油,不受化油器周围包裹的覆盖件的影响,简单方便,解决了化油器需要外置放油管装置才能放油的弊病,而且放油螺钉直接将燃油密封在浮子室中,解决了原来竖放油装置需要橡胶密封圈配合才能完成密封燃油的功能,在方便放油的同时提高了浮子室的安全性。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浮子室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浮子室本体,2.凸台,3.放油螺钉,4.密封圈,5.放油螺钉孔,6.出油孔, 7.阀座孔,8.油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浮子室的结构,包括浮子室本体1,浮子室本体1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出油孔6和油道孔8,出油孔6位于油道孔8的上方,油道孔8与浮子室本体1 内部相通;出油孔6通过阀座孔7与油道孔8相通,阀座孔7与出油孔6的相交处为阀座; 浮子室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台2,凸台2上加工有竖向的放油螺钉孔5,放油螺钉孔 5的下端与阀座孔7相通,放油螺钉孔5还与出油孔6相通;放油螺钉孔5内安装有放油螺钉3,放油螺钉3可沿放油螺钉孔5的轴线上下移动,放油螺钉3下端的端面与阀座的密封面相适配,放油螺钉3上套装有密封圈4。本实用新型浮子室的使用过程将放油螺钉3拧紧,使放油螺钉3的下端面与阀座的表面紧密贴合,将出油孔6与油道孔8隔开,将燃油注入浮子室,正常使用;需要放油时,打开座舱,露出浮子室,松开放油螺钉3,使出油孔6与油道孔8连通,浮子室本体1内的燃油从浮子室中流经油道孔8再通过阀座孔7从出油孔6流出浮子室。本实用新型浮子室能够在化油器浮子室侧面有覆盖件包裹的情况下,从化油器上部进行放油操作;放油螺钉直接使阀座孔部位保持密封,在排除了燃油泄漏产生安全问题的同时使化油器更方便实现放油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竖向放油结构的浮子室,包括浮子室本体(1),浮子室本体(1)上设置有出油孔(6)和油道孔(8),油道孔(8)与浮子室本体(1)内部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油孔 (6)位于油道孔(8)上方,出油孔(6)通过阀座孔(7)与油道孔(8)相通,阀座孔(7)与出油孔(6)的相交处为阀座;浮子室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台(2),凸台(2)上加工有竖向的放油螺钉孔(5),放油螺钉孔(5)分别与阀座孔(7)和出油孔(6)相通;放油螺钉孔(5) 内安装有可沿放油螺钉孔(5)轴线上下移动的放油螺钉(3),放油螺钉(3)下端端面与阀座密封面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竖向放油结构的浮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油螺钉 (3)上套装有密封圈(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竖向放油结构的浮子室,包括设有出油孔和油道孔的浮子室本体,油道孔与浮子室本体内部相通,出油孔位于油道孔上方,出油孔通过阀座孔与油道孔相通,阀座孔与出油孔的相交处为阀座;浮子室本体外侧壁上设有凸台,凸台上竖向加工有放油螺钉孔,放油螺钉孔分别与阀座孔和出油孔相通;放油螺钉孔内安装有可沿放油螺钉孔轴线上下移动的放油螺钉,放油螺钉下端端面与阀座密封面相适配。本浮子室不受化油器周围包裹的覆盖件的影响,解决了化油器需要外置放油管装置才能放油的弊病,放油螺钉直接将燃油密封在浮子室中,解决了原竖放油装置需要橡胶密封圈配合才能完成密封燃油的功能,在方便放油的同时提高了浮子室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F02M19/00GK202209226SQ20112033880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段旭忠 申请人:段旭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