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过滤单元、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过滤燃料中的灰尘和水分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燃料箱与发动机连通,并将燃料箱内的燃料向发动机引导的燃料流路中,设置有用于去除燃料中的灰尘和水分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具备一个过滤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 :日本特表2004-500506号公报然而,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那样,若为使用一个过滤件的构造,则要求该一个过滤件具有去除燃料中的灰尘和水分的功能。在一个过滤件去除燃料中的灰尘和水分的情况下,具有随着捕集灰尘的进行而导致过滤件去除水分的功能下降的倾向。因此能够想到过滤件去除水分的功能在早期会下降。去除水分的功能在早期下降并不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单元,能够抑制去除液体中的水分的功能在早期下降,并且即使在液体中的灰尘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去除水分的功能在早期下降。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装置,能够抑制去除液体中的水分的功能在早期下降,并且即使在液体中的灰尘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去除水分的功能在早期下降。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的过滤单元具备第一单元,其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第二单元,其容纳于所述第一单元的内侧,并且具有去除所述液体中的水分的功能。技术方案2所述的过滤单元具备第一单元,其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第二单元,其将所述第一单元容纳于内侧,并且具有去除所述液体中的水分的功倉泛。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过滤装置具备过滤单元,其具备第一单元,该第一单元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第二单元,该第二单元容纳于所述第一单元的内侧,并且具有去除所述液体中的水分的功能;容纳所述过滤单元的壳体;将所述液体向所述壳体内引导的流入路;将通过所述过滤单元以后的所述液体向外部引导的流出路;贮存利用所述第二单元去除的水分的贮水部;以及将利用所述第二单元去除的水分向所述贮水部引导的流路。在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单元具有防水性,在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单元时将所述液体中的水分分离到所述间隙内。所述流路将所述间隙与所述贮水部连通。所述壳体具备供所述过滤单元固定的基部。所述流入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所述流出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所述贮水部设置于所述基部。所述流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过滤装置具备过滤单元,其具备第一单元,该第一单元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第二单元,该第二单元将所述第一单元容纳于内侧,并且具有去除所述液体中的水分的功能;容纳所述过滤单元的壳体;将所述液体向所述第一单元的内侧引导的流入路;将通过所述过滤单元以后的所述液体向外部引导的流出路;贮存利用所述第二单元去除的水分的贮水部;以及将利用所述第二单元去除的水分向所述贮水部弓I导的流路。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单元具有防水性,在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二过滤件时将所述液体中的水分分离到所述间隙内。所述流路将所述间隙与所述贮水部连通。所述壳体具备供所述过滤单元固定的基部。所述流入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所述流出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所述贮水部设置于所述基部。所述流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过滤装置具备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其具备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的第一单元、和支承所述第一单元的两端的一对板;水分离用过滤单元,其具备具有分离所述液体中的水的功能的第二单元、和支承所述第二单元的两端的一对板;容纳所述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和所述水分离用过滤单元的壳体;将所述 液体向所述第一单元的内侧引导的流入路;将通过所述第二单元以后的所述液体向外部引导的流出路;以及贮存利用所述第二单元去除的水分的贮水部。在所述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和所述水分离用过滤单元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状态下,所述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在所述第二单元的轴线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水分离用过滤单元并排,并且所述水分离用过滤单元在所述液体的流动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更靠下游、且在重力作用的方向上靠前的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单元的外表面之间设置第一间隙。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单元之间设置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以及所述贮水部连通。所述第二单元具有防水性,在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单元时将所述液体中的水分分离到所述第二间隙内。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能够抑制去除液体中的水分的功能在早期下降。根据另一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具备能够抑制去除液体中的水分的功能在早期下降。
图I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装置的、从燃料箱到发动机的系统的简图。图2是示出将图I所示的壳体与过滤单元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图。图3是从主体筒部侧观察图2所示的基部的俯视图。图4是从贮水部侧观察图2所示的基部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二板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装置的、从燃料箱到发动机的系统的简图。图7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装置的、从燃料箱到发动机的系统的简图。图8是图7所示的过滤装置的分解图。图9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装置的、从燃料箱到发动机的系统的其他方式的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利用图I飞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单元和过滤装置进行说明。图I示出了从容纳燃料F的燃料箱10到发动机20 (内燃机)的系统I。燃料F是本发明中所说的应当过滤的液体的一个例子。系统I在重型机械等中使用。如图I所示,系统I具备燃料箱I ;发动机20 ;将燃料箱10与发动机20连通并将燃料F向发动机20引导的燃料流路30 ;以及设置在燃料流路30中用于对燃料F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40。在图I中示出了过滤装置40的截面。燃料流路30具备将燃料箱10与过滤装置40连通的第一燃料流路部31、和将过 滤装置40与发动机20连通的第二燃料流路部32。第一燃料流路部31用于将燃料箱10中的燃料F向过滤装置40引导。第二燃料流路部32用于将通过过滤装置40以后的燃料F向发动机20引导。此外,图中示出了第一燃料流路部31的一部分,并利用双点划线省略示出了第一燃料流路31的其它部分。示出了第二燃料流路部32的一部分,并利用双点划线省略示出了第二燃料流路32的其它部分。过滤装置40具备具备一对过滤单元的过滤单元50 ;容纳利用过滤单元50分离后的水分W的贮水部110 ;以及容纳过滤单元50的壳体70。图2示出了将壳体70与过滤单元50分解后的状态。在图2中示出了过滤单元50的一半的截面。如图1、2所示,过滤单元50具备第一过滤件51、第二过滤件52、第一板53、第二板54、第一内筒55、第二内筒56。过滤单元50是本发明中所说的过滤单元的一个例子。第一过滤件51是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单元的一个例子。第二过滤件52是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二单元的一个例子。第一过滤件51通过将能够捕集燃料F中的灰尘D的板状的材料进行折叠(形成为纵褶(pleats)状)使其成为筒状而形成。因此第一过滤件5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当燃料F通过第一过滤件51时,燃料F中的灰尘D被第一过滤件51捕集。由此将燃料F中的灰尘去除。在本发明中,灰尘表示水分以外的异物。微小的固形物是灰尘的一个例子。捕集灰尘D是本发明中所说的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的一个例子。第一内筒55容纳于第一过滤件51的内侧。作为一个例子,第一内筒55为金属性,且形成为两端开口的筒状。在第一内筒55形成有贯通周壁的多个贯通孔55a。贯通孔55a形成于第一内筒55的周壁部的整个范围。第一内筒55与第一过滤件51的内表面抵接,将第一过滤件51支承为不会使该第一过滤件51向内侧变形。第二过滤件52通过将燃料F能够通过并且具有防水性的板状的材料进行折叠(形成为纵裙状)使其成为筒状而形成。因此第二过滤件52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第二过滤件52容纳在第一过滤件51内。在第一过滤件51与第二过滤件52之间设定有间隙S。更具体而言,在第二过滤件52与第一内筒55之间形成有间隙S。第二过滤件52配置成与第一过滤件51同轴。间隙S形成为在第二过滤件52的周围连续的环状。当通过第一过滤件51后的燃料F通过第二过滤件52时,燃料F中的水分W在第二过滤件52的表面弹起而落入间隙S内。利用防水功能而将水分W分离是本发明中所说的去除液体中的水分的功能的一个例子。第二内筒56容纳在第二过滤件52的内侧。作为一个例子,第二内筒56为金属性,并且形成为两端开口的筒状。在第二内筒56的周壁形成有贯通周壁的多个贯通孔56a。贯通孔56a形成于周壁的整个范围。第二内筒56与第二过滤件52的内表面抵接,将第二过滤件52支承为不会使该第二过滤件52向内侧变形。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第二过滤件51、52分担进行燃料F中的灰尘D与水分W的捕集、分离,因此第一过滤件51可以不具有去除燃料F中的水分W的功能。换言之,构成第一过滤件51的材料具有捕集灰尘D、且不捕集燃料F中的水分W而使其通过的性质。第二过滤件52可以不具有去除燃料F中的灰尘D的功能。换言之,本说明中所说的第二单元只要至少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水的功能即可,可以不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等异物的功能。此外,优选地,本发明中 所说的第二单元也可以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等异物的功能。第一板53支承第一、第二过滤件51、52的一端5la、52a、以及第一、第二内筒55、56的一端55b、56b。具体而言,第一板53形成为液密地覆盖一端51a、52a、55b、56b的板状,具备形成为环状的第一突出部57、以及形成于第一突出部57的内侧的第二突出部58。第一突出部57嵌入到第一内筒55的内侧。第二突出部58嵌入到第二内筒56的内侧。另夕卜,第一板53的周缘部53a立起。周缘部53a覆盖并支承第一过滤件51的一端的边缘部。第二板54支承第一、第二过滤件51、52的另一端51b、52b、以及第一、第二内筒55,56的另一端55a、56a。具体而言,第二板54形成为液密地覆盖另一端51b、52b、55a、56a的板状,具备形成为环状的第三突出部59、以及在第三突出部59的内侧形成为环状的第四突出部60。第三突出部59嵌入到第一内筒55的内侧。第四突出部60嵌入到第二内筒56的内侧。另外,第二板54的周缘部54a立起。周缘部54a覆盖并支承第一过滤件51的另一端的边缘部。壳体70具备基部80、主体筒部90、盖部件100。基部80支承过滤单元50。作为一个例子,主体筒部90为金属性,并且形成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主体筒部90的一端固定于基部80并且被液密地封闭。过滤单元50容纳于由基部80与主体筒部90规定的空间内。并且,过滤单元50固定于基部80。对将过滤单元50固定于基部80的固定构造进行具体说明。在基部80的中央部形成有一段较高的固定部83。图3是从主体筒部90侧观察基部80时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固定部83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在过滤单元50的第二板54形成有供固定部83嵌入到内侧的筒状的嵌合部84。作为密封部件的一个例子,在嵌合部84的内侧形成有O形环85。通过固定部83嵌入到嵌合部84内,使得过滤单元50固定于基部80。利用O形环85将固定部83与嵌合部84之间液密地密封。另外,基部80形成有流入路81,该流入路81与第一燃料流路部31连通,用于向过滤单元50引导被过滤前的燃料F ;以及流出部82,该流出路82与第二燃料流路部32连通,用于向第二燃料流路部32引导通过过滤单元50过滤后的燃料F。如图2、3所示,流入部81从基部80的侧部遍及供过滤单元50固定的一侧的表面地形成。如图3所示,流入路81的开口 81a形成于固定部83的周围的局部。在固定部83的中央形成有柱部86。柱部86通过第二突出部60而容纳于第二内筒56内。在第四突出部60设置有将第四突出部60与柱部86之间液密地密封的O形环87。柱部86的一端延伸到第二内筒56的中间。流出路82从柱部86的一端遍及基部80的侧部地形成。盖部件100的周缘部101在整个范围内立起,在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102。内螺纹部102与在主体筒部90的开口侧的周缘部的周面形成的外螺纹部103螺合。在内螺纹部102与外螺纹部103螺合而使得盖部件100组装于主体筒部90的状态下,在盖部件100与基部80之间夹持过滤单元50。具体而言,盖部件100按压过滤单元50的第一板53,从而将第二板54按压于固定 部83。由此,过滤单元50在姿势固定的状态下容纳于由基部80、主体筒部90以及盖部件100所规定的空间内,亦即容纳于壳体70内。贮水部110在基部80固定于主体筒部90的相反侧。贮水部110用于贮存利用第二过滤件52而分离后的水分。在贮水部110的下部形成有排泄塞111。若拔下排泄塞111,则能够向外部排出贮存于贮水部110的水分。贮水部110可以由与基部80相同的部件形成并与该基部80形成为一体,或者可以由不同于基部80的部件形成并安装于该基部80。接下来,对用于向贮水部110引导利用第二过滤件52分离后的水分W的流路120进行说明。流路120形成于基部80。如图3所示,比固定部83的周缘部83a更靠内侧的部位形成为比周缘部83a更低,并在与第二板53之间形成有空间A。流路120在周缘部83的内侧形成于避开流路部82的位置。图4是从贮水部110侧观察基部80的俯视图。流路120贯通基部80。流路120与贮水部110内连通。在图1、3中,利用虚线示出流路120。图5是示出过滤单元50的第二板54的俯视图。在图5中,从基部80侧观察第二板54。如图5所示,在第二板54形成有与间隙S连通、且贯通第二板54的贯通槽121。当过滤单元50固定于基部80时,贯通槽121位于固定部83的周缘部83a的内侧。图I中利用虚线示出了贯通槽121的边缘122。利用第二过滤件52分离后的水分W通过贯通槽121而到达空间A内。接着,通过流路120而到达贮水部110。接下来,对过滤装置40的动作进行说明。从燃料箱10向过滤装置40引导的燃料F处于过滤前的状态。燃料F通过流入路81而到达壳体70内。到达壳体70内的燃料F首先通过第一过滤件51。燃料F通过第一过滤件51,从而使得灰尘D被第一过滤件51捕集。燃料F中的水分W通过第一过滤件51。通过第一过滤件51后的燃料F为了通过第二过滤件52而继续流动。此时,燃料F中的水分W在第二过滤件52的表面弹起而落入到间隙S内。燃料F中的水分W被去除后的燃料F通过第二过滤件52而到达第二过滤件52的内侧。到达第二过滤件52的内侧的燃料F处于灰尘D与水分W被去除后的状态。该燃料F在流出路82流动并被引导至第二燃料流路部32。在第二燃料流路部32流动的燃料F被引导至发动机20。通过第一过滤件51的燃料F的一部分与落入到间隙S内的水分W—起通过流路120而向贮水部110流动。水分W与燃料F贮存于贮水部110。燃料F连续地通过过滤装置40,从而使得贮水部110内的水分W所占的比例增多。这样,水分W与燃料F在流路120中流动。
例如,若贮水部110内的水分量贮存达到预先设定的规定量(例如水分W充满贮水部110内),则在过滤装置40未对燃料F进行过滤时拆下排泄塞111,从而排出贮水部110内的水分。在以该方式构成的过滤装置40中,过滤单元50具备去除燃料F中的灰尘D的第一过滤件51 ;以及去除燃料F中的水分W的第二过滤件52。进而,第二过滤件52容纳于第一过滤件51的内侧,从而形成为到达第二过滤件52的燃料F中的灰尘D被去除的状态。因此,由于能够抑制燃料F中的灰尘D附着于第二过滤件52,从而能够抑制第二过滤件52的去除水分的功能在早期下降。即,能够抑制过滤单元50的去除水分的功能在早期下降。同样,即使在燃料F中的灰尘D的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过滤单元50与过滤装置40中去除水分W的功能在早期下降。另外,由于形成为如下构造在第一过滤件51与第二过滤件52之间形成间隙S、且将分离后的水分W分离到间隙内,并通过流路120将间隙S与贮水部110连通,因此能够顺畅地向贮水部Iio引导分离后的水分W。 另外,由于通过在基部80内形成流入路81、流出路82以及流路120而能够在基部80内集中进行复杂流路的配置,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组装过滤装置40的作业、和将过滤装置40组装于燃料流路30的作业。接下来,利用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单元和过滤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结构标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单元5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进而,与过滤单元50的构造相应地,基部8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构造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上述不同的构造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40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F的流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因此,在基部80中,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流出路8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流入路81而发挥功能。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流入路8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流出路82而发挥功能。如图6所示,燃料F从内侧向外侧通过过滤单元5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配置,第一、第二过滤件51、52相互置换配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件52形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过滤件51相同的形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件52设置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过滤件51相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件51的形状形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过滤件52相同的形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件51设置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过滤件52相同的位置。因此,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过滤单元50,第一过滤件51容纳于第二过滤件52的内侧。第一内筒55支承第二过滤件52的内侧。第二内筒56支承第一过滤件51的内侧。在第一、第二过滤件51、52之间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间隙S。并且,将间隙S与贮水部110连通的流路120的构造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除了上述不同点以夕卜,本实施方式中的过滤装置4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过滤装置40的构造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燃料F从内侧向外侧通过过滤单元50时,利用第一过滤件51捕集灰尘D,水分W在第二过滤件52的内表面被分离而落入到间隙S内。落入到间隙S内的水分W被向贮水部110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接下来,利用图7、8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4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图7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从容纳燃料F的燃料箱10到发动机20的系统I。在图7中,示出了过滤装置40的截面。图7是示出过滤装置40被分解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7、8所示,过滤装置40具备壳体70 ;以及取代过滤单元50的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和水分离用过滤单元210,该灰尘离用过滤单元200容纳于壳体70内,该水分离用过滤单元210用于去除燃料F中的水分W。壳体7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具备过滤件201、过滤件用第一板202、以及过滤件用第二板203。过滤件201由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一过滤件51相同的材料形成, 具有与第一过滤件51相同的功能。过滤件201具有捕集燃料F中的灰尘D的功能。过滤件201被折叠并形成为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件201与第一过滤件51相同。过滤件201是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单元的一个例子。过滤用第一板202支承过滤件201的一端。过滤用第二板203支承过滤件201的另一端。水分离用过滤单元210具有水分离单元211、内筒212、水分离用第一板213、以及水分离用第二板214。通过对具有防水性的板状的部件进行折叠并将其修整成筒状而形成水分离单元211。水分离单元211由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第二过滤件52相同的材料形成,具有与第二过滤件52相同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分离单元211与第二过滤件52相同。水分离单元211是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二单元的一个例子。内筒212容纳于水分离单元211内。内筒212形成有将内侧与外侧连通的多个贯通孔215。水分离用第一板213支承水分离单元211的一端与内筒212的一端。水分离用第二板214支承水分离单元211的另一端与内筒212的另一端。壳体70具有壳体主体220与盖部件230。壳体主体220形成为在一端形成有开口221的筒形状。在壳体主体220内且在开口 221的相反侧形成有贮水部110。过滤装置40安装于系统I中时的壳体70的姿势,成为在重力作用的方向上的前端部配置贮水部110的姿势。此外,重力作用的方向上的下方,是指组装有过滤装置40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为重型机械)以通常被使用的状态下的姿势朝重力作用的方向前进的方向。例如,当该装置为起重机时,表示该起重机在被设置的状态下朝重力作用的方向前进的方向。或者,在具有车轮等而行驶的装置中,表示该装置在载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下朝重力作用的方向前进的方向。此处,规定了上下方向V。过滤装置40组装于系统I中进而再组装该过滤装置40的重型机械,在载置于与重力作用的方向垂直的水平的平面的状态下,将重力作用的方向设为从上朝下的方向,由此规定上下方向V。此外,上下方向V并不局限于严格地与重力作用的方向平行。例如,也可以大致平行。如图7所示,过滤件201与水分离单元211,在以各自的轴线B、C重叠(配置于同一直线上)的方式并排的状态下容纳于壳体主体220内。若将过滤装置40组装入系统1,则水分离用过滤单元210配置成比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更靠下方。即,水分离用过滤单元210配置成比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沿重力作用的方向靠前(配置于重力作用的方向下方)。另外,第一板202、213位于上方,第二板203、214位于下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若将过滤装置40组装入系统1,则轴线B、C与上下方向V平行。此外,也可以不严格地平行,而是大致平行。在贮水部110内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凸棱240。各凸棱240形成为互相分离。在壳体主体220的下端部设置有用于向外部排出贮存于贮水部110内的水的排泄塞111。在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的过滤件201的外表面204与壳体主体220的内表面22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G1。在水分离用过滤单元的水分离单元211的外周面217与内表面22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G2。第一、第二间隙G1、G2互相连通。第二间隙G2与贮水部110连
通。 盖部件230将开口 221覆盖。盖部件230具备覆盖开口 221的主体部231、以及形成于主体部231的筒部232。在主体部231的周缘部233形成有外螺纹部234。在壳体主体220的开口 221的缘部形成有与外螺纹部234螺合的内螺纹部223。为了使外螺纹部234与内螺纹部223螺合而旋转盖部件230,由此使得外螺纹部234与内螺纹部223螺合,从而将盖230固定于壳体主体220。盖部件230螺合固定于壳体主体220,由此将开口 221堵塞。在主体部231的外螺纹部234与内螺纹部223螺合(一直螺合到最后)的状态下,筒部232通过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的过滤件201的内侧而延伸到水分离用过滤单元210的内筒212的内侧。筒部232的轴线E与轴线B、C重叠(在同一线上重叠)。筒部232与主体部231 —体形成。在过滤装置40内形成有流路300,该流路300用于向过滤装置40内引导利用过滤装置40过滤前的燃料F,并且用于向外部引导利用过滤装置40将灰尘D与水分W去除后的燃料F。对流路300进行具体说明。在盖部件230的主体部231形成有用于向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引导燃料F的流入路301。流入路301与第一燃料流路部31连接,并与该第一燃料流路部31连通。流入路301的一端的开口 302形成于盖部件230的主体部231的侧面235。另一端的开口 304形成于在主体部231中与壳体主体220内对置的部位(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面236)。开口 302、304连通。在过滤件用第一板202形成有将过滤件201的内侧与外侧连通的贯通孔206。贯通孔206形成于在过滤件用第一板202中与过滤件201的内侧对置的范围内。因此,过滤件用第一板202将过滤件201在过滤件201的一端(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被折叠的部分液密地覆盖。盖部件230的筒部232通过贯通孔206内。贯通孔206与开口 304对置,因此流入路301与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 (过滤件201)内连通。在过滤件用第二板203形成有通过筒部232的贯通孔207。贯通孔207形成于在过滤件用第二板203中与过滤件201的内侧对置的范围内。因此,过滤件用第二板203将过滤件201在过滤件201的另一端(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被折叠的部分液密地覆盖。在水分离用过滤单元210的水分离用第一板213形成有通过筒部232的贯通孔216。贯通孔216形成于在水分离用第一板213中与筒部232的内侧对置的范围内。因此,水分离用第一板213将在水分离单元211上被折叠的部分液密地覆盖。在水分离用第二板214并未形成贯通水分离用第二板214的贯通孔。因此,水分离用第二板214将水分离单元211的另一端与内筒212的另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的整个范围液密地覆盖。在筒部232内与主体部231内形成有流出路308。流出路308的一端的开口 305形成于筒部232的前端。流出路308的另一端的开口 306形成于盖部件230的主体部231的侧面307。开口 305、306互相连通。在壳体70内配置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与水分离用过滤单元210,并且在盖部件230内形成流入路301与流出路308,由此构成流路300,该流路300用于向过滤装置40内引导燃料F,并且向外部引导利用过滤装置40将灰尘D与水分W分离后的燃料F。在流路300设置有将流路300与流路300的外部液密地堵塞的构造。对该构造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盖部件230的主体部231与过滤件用第一板202之间设置有第一O形环310。第一 O形环310为环形状。第一 O形环310具有能够在内侧配置开口 304与 筒部232的大小。第一 O形环310与主体部231的下端面236以及过滤件用第一板202抵接,由此将连通流入路301与过滤件201内的部位液密地密封。在过滤件用第二板203与水分利用第一板213之间设置有第二 O形环311。第二 O形环311为环形状。第二 O形环311具有能够在内侧配置贯通孔207、216与筒部232的大小。在水分尚用第一板213的贯通孔216的边缘与筒部232之间设置有将边缘与筒部232之间液密地密封的第三O形环312。第二 O形环311与过滤件用第二板203以及水分离用第一板213抵接,并且第三O形环312与贯通孔216的边缘以及筒部232抵接,由此贯通孔207被筒部232、水分离用第一板213、第二、第三O形环311、312液密地堵塞。由此,流路300构成为使得燃料F按照流入路301、过滤件201内、第一间隙Gl、第二间隙G2、水分离单元211内、流路308的顺序流经这些部位。接下来,对过滤装置40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经由开口 202流入流路300内的燃料F通过开口 304与贯通孔206而到达过滤件201的内侧。到达过滤件201的内侧的燃料F从内侧向外侧通过过滤件201。此时,燃料F中含有的灰尘D被过滤件201捕集。通过过滤件201后的燃料F到达第一间隙G1。到达第一间隙Gl内的燃料F向第二间隙G2流动。流到第二间隙G2的燃料F从外侧向内侧流经水分离单元211。利用水分离单元211的防水功能将燃料F中的水分W分离。分离后的水分W通过水分离单元211的夕卜侧(第二间隙G2)而被向贮水部110内引导。利用水分离单元211将水分W分离后的燃料F通过水分离单元211,进而通过流出路308而被向外部引导。在以该方式构成的过滤装置40中,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将水分离单元211配置在相对于过滤件201沿重力作用的方向靠前的位置(重力作用的方向上的下方),由此能够高效地向贮水部110引导比燃料F重的水分W。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件201与水分离单元211并未构成为一个单元。具体而言,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与水分离用过滤单元210分体形成。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也可以构成为一个单元。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200与水分离用过滤单元210可以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作为具体构造,使用具有过滤件用第二板203的功能、且具有水分离用第一板213的功能的一个板。图9示出了上述的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构成为一个单元的一个例子。如图9所示,使用具有过滤件用第二板203的功能、且具有水分离用第一板213的功能的一个板400来取代过滤用第二板203与水分离用第一板213。在该构造中,无需第二 O形环311。在图9所示的构造中,除了使用板400以取代 过滤件用第二板203与水分离用第一板213这一点、与不使用第二 O形环311这一点以外,其余构造与图8所示的构造相同。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过滤件51、52在被折叠成纵褶状以后又被修整而形成为筒状,从而形状为圆筒状。并且,第二过滤件52容纳于第一过滤件51的内侧。然而,第一、第二过滤件51、52可以形成为圆筒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轴向上观察的形状可以为四边形、三角形等的多边形、或者为近似多边形状。这样,当第一、第二过滤件51、52为筒形状时,在轴向上观察时的形状可以是圆形、近似圆形、多边形状、近似多边形状等各种形状。此外,筒形状并不局限于圆筒形状。这一点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一样。另外,这点对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过滤件201、水分离单元211也一样。具体而言,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过滤件201、水分离单元211在被折叠成纵褶状以后又被修整而形成为筒状,从而形状为圆筒状。然而,过滤件201、水分离单元211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在轴向上观察的形状可以为四边形、三角形等的多边形、或者为近似多边形状。这样,当过滤件201、水分离单元211为筒形状时,在轴向上观察时的形状可以是圆形、近似圆形、多边形状、近似多边形状等各种形状。此外,筒形状并不局限于圆筒形状。此外,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过滤件51、52为筒形状,并且是周壁连接一周的形状。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过滤件201、水分离单元211为周壁连接一周的形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单元进行变形并使之具体化。另外,通过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多个构成单元而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单元中删除几个构成单元。还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单元。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单元,其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 第二单元,其容纳于所述第一单元的内侧,并且具有去除所述液体中的水分的功能。
2.一种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单元,其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 第二单元,其将所述第一单元容纳于内侧,并且具有去除所述液体中的水分的功能。
3.—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过滤单元,其具备第一单元,该第一单元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第二单元,该第二单元容纳于所述第一单元的内侧,并且具有去除所述液体中的水分的功倉泛; 容纳所述过滤单元的壳体; 将所述液体向所述壳体内引导的流入路; 将通过所述过滤单元以后的所述液体向外部引导的流出路; 贮存利用所述第二单元去除的水分的贮水部;以及 将利用所述第二单元去除的水分向所述贮水部引导的流路, 在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第二单元具有防水性,在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单元时将所述液体中的水分分离到所述间隙内, 所述流路将所述间隙与所述贮水部连通, 所述壳体具备供所述过滤单元固定的基部, 所述流入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 所述流出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 所述贮水部设置于所述基部, 所述流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
4.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过滤单元,其具备第一单元,该第一单元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第二单元,该第二单元将所述第一单元容纳于内侧,并且具有去除所述液体中的水分的功倉泛; 容纳所述过滤单元的壳体; 将所述液体向所述第一单元的内侧引导的流入路; 将通过所述过滤单元以后的所述液体向外部引导的流出路; 贮存利用所述第二单元去除的水分的贮水部;以及 将利用所述第二单元去除的水分向所述贮水部引导的流路, 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第二单元具有防水性,在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二过滤件时将所述液体中的水分分离到所述间隙内, 所述流路将所述间隙与所述贮水部连通, 所述壳体具备供所述过滤单元固定的基部, 所述流入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所述流出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 所述贮水部设置于所述基部, 所述流路形成在所述基部内。
5.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其具备具有去除应当过滤的液体中的灰尘的功能的第一单元、和支承所述第一单元的两端的一对板; 水分离用过滤单元,其具备具有分离所述液体中的水的功能的第二单元、和支承所述第二单元的两端的一对板; 容纳所述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和所述水分离用过滤单元的壳体; 将所述液体向所述第一单元的内侧引导的流入路; 将通过所述第二单元以后的所述液体向外部引导的流出路;以及 贮存利用所述第二单元去除的水分的贮水部, 在所述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和所述水分离用过滤单元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状态下,所述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在所述第二单元的轴线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水分离用过滤单元并排,并且所述水分离用过滤单元在所述液体的流动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灰尘分离用过滤单元更靠下游、且在重力作用的方向上靠前的位置, 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单元的外表面之间设置第一间隙, 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单元之间设置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以及所述贮水部连通, 所述第二单元具有防水性,在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单元时将所述液体中的水分分离到所述第二间隙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过滤单元、过滤装置。过滤单元(50)具备第一过滤件(51),该第一过滤件(51)具有去除燃料(F)中的灰尘(D)的功能;第二过滤件(52),该第二过滤件(52)容纳于第一过滤件(51)的内侧,并且具有去除燃料(F)中的水分(W)的功能。
文档编号F02M37/22GK102834153SQ20118001747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
发明者石塚雅规, 石塚信 申请人: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