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跨骑式车辆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ニ轮车或沙滩越野车(バギ一車)这样的跨骑式车辆中的排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向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供给二次空气,从而对废气中的未燃烧成分进行净化的排气浄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废气限制,在机动ニ轮车或沙滩越野车这样的跨骑式车辆中,向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供给二次空气以使废气中的未燃烧成分再次燃烧这样的装置例如被下述专利文献I公开。专利文献I所示的装置在具备动カ单元的机动ニ轮车中构成为,一端侧与内燃机的排气系统(排气口内)连接的二次空气供给管的另一端侧与二次空气控制阀连接,在ニ次空气控制阀的上游侧连接有二次空气过滤器。并且,比二次空气过滤器靠上游侧的空气吸入管沿着机动ニ轮车的主框架的上侧延伸设置到车辆后端,在后端开设有吸入ロ。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2-227641号公报(图I 图4)在具备二次空气控制阀和二次空气过滤器,从比二次空气过滤器靠上游侧的空气吸入管吸入外部气体且将其作为二次空气向排气系统供给的排气浄化装置中,如上述专利文献I所示,在乘客座垫的下方且在主框架上部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的收纳箱和燃料箱,二次空气控制阀设置在车辆右侧,二次空气过滤器设置在车辆左侧,且设置在收纳箱与燃料箱之间,因此在收纳箱与燃料箱之间朝向左右地设有将二次空气过滤器与二次空气控制阀连接的配管。另外,比二次空气过滤器靠上游侧的空气吸入管在收纳箱与燃料箱之间向车辆右侧延伸设置后,沿着机动ニ轮车的右侧主框架的上侧延伸设置到车辆后端,在后端该空气吸入管的吸入ロ被通气性的海绵制减振件覆盖,所述空气吸入管是由主框架支承的。因此,由于该配管等的配置,导致乘客座垫高度的増加等情況,使车辆大型化,另夕卜,若抑制上述情况则主框架位置降低,会出现制约动カ单元的上下摆动量这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的排气净化装置,能够维持基于二次空气的排气浄化装置的性能,同时实现能够防止与排气浄化装置的配置相伴的车辆的大型化的部件等的配置。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具备一端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连接的二次空气供给管;与该二次空气供给管的另一端连接且控制二次空气向该二次空气供给管的供给的二次空气控制阀;向该二次空气控制阀导入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所述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气体导入通路的中途部设有二次空气用的空气过滤器和共鸣通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以第一方面所记载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通路设置在比所述空气过滤器靠上游侧的所述外部气体导入通路上。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以第二方面所记载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浄化装置在跨骑式车辆的乘客用座垫下方,分散配置在覆盖所述后轮上方的上部后挡泥板构件的上面。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以第二方面所记载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和所述空气过滤器安装在覆盖所述后轮上方的上部后挡泥板构件上。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以第三方面所记载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的入口开ロ部的轴线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向定向,所述空气过滤器配置成从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的车辆后方侧通过所述外部气体导入通路与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连接。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以第五方面所记载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设置在所述上部后挡泥板构件的前部的ー侧,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上部后挡泥板构件的后部,且比所述空气过滤器靠上游侧的所述外部气体导入通路向所述上部后挡泥板构件的前部的另ー侧延伸设置。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由于构成为通过共鸣通路来減少二次空气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内的脉动,且对流动进行整流的结构,因此吸气效率变高,因脉动引起的从外部气体导入开ロ缘出来的噪声降低,且二次空气控制阀和空气过滤器及其上游侧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的外部气体导入开ロ缘为止的配置自由度増加,从而容易在车辆的间隙分散配置排气浄化装置的各部分。其结果是,实现能够维持基于二次空气的排气浄化装置的性能且防止与排气净化装置的配置相伴的车辆的大型化的排气浄化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效果互起作用,能够进ー步减少从外部气体导入通路的外部气体导入开ロ缘出来的噪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效果外,通过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的上面分散配置排气浄化装置,由此能够减小上下的所需安装高度,从而能够降低来自周围的异物的侵入,进ー步抑制座垫高度。而且,通过这样,能够较高地确保后轮的上下摆动,从而实现乘坐舒适度提高。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除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效果外,能够预先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上小規模地组装二次空气控制阀和空气过滤器,从而提高排气浄化装置的组装性。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除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效果外,能够使二次空气控制阀的入ロ开ロ部的负压有效地作用至空气过滤器,提高二次空气供给性能。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除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效果外,外部气体导入通路呈U字状地分散配置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上,能够抑制乘客座垫的高度且减小外部气体导入通路的内部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闻_■次空气供给性能。
图I是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动ニ轮车的、省略示出前轮侧且局部剖开车身罩而得到的主要部分左侧视图。图2是图I中大体II-II向视下的、省略示出车身罩类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动ニ轮车的主要部分俯视图,表示上部后挡泥板构件及摆动式动カ单元上的本实施方式的排气浄化装置的配置。
图3是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动ニ轮车的、省略示出前轮侧且不包括车架及车身罩在内的主要部分右侧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空气控制阀的截面说明图。图5是图4V中V-V向视下的、二次空气控制阀中的簧片阀部的截面说明图。符号说明I…机动ニ轮车2…内燃机3…动カ传递装置4…车架5…动カ单元(摆动式动カ单元)6…空气滤清器7…后轮8…排气浄化装置10…乘客用座垫12…收纳箱13…燃料箱17…车身罩19…后缓冲件20…曲轴21…气缸部21a…气缸盖22…吸气管23…化油器24…连接管25…排气ロ(排气通路)26…排气管40B…后部主框架50…动カ单元壳体60…空气滤清器壳体70…上部后挡泥板构件80…二次空气供给管80A…上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B…下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2…外部气体导入通路
82a…外部气体导入开ロ82A…上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B…下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3…空气过滤器84…共鸣通路90…二次空气控制阀91…入口开ロ部92…出口开ロ部 93…负压导入部94…负压导入管97…簧片阀100…切断阀10ト"致动器106…隔膜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图I至图5对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动ニ轮车或沙滩越野车这样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以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气浄化装置安装于跨骑式车辆的状态下的车辆的方向为准。在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LH表示车辆左方,RH表示车辆右方,UP表示车辆上方。另外,在图中,标注的黑小箭头示意性地表示从外部气体吸入的二次空气的流动,空心小箭头示意性地表示负压导入管导入的来自吸气管的负压的吸气方向。作为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涉及的跨骑式车辆,图I是表示轻便式的机动ニ轮车I的、省略示出前轮侧且局部剖来车身罩而得到的主要部分左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机动ニ轮车I中,内燃机2与向后轮传递动カ的动カ传递装置3形成为一体化,安装成相对于车架4上下摆动自如的摆动式动カ单元(以下简称为“动カ单元”)5设置在乘客用座垫10的下方,内燃机2为单缸的四冲程循环内燃机。动カ单元5以动カ单元壳体50的曲轴20沿机动ニ轮车I的车宽方向定向的方式搭载在机动ニ轮车I上。另外,在动カ单元5上支承有内燃机2的吸气用的空气滤清器6。如图I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ニ轮车I中,虽省略了图示,但对前轮进行轴支承的左右一对的前叉经由转向杆而由位于车架4的前端部的头管枢轴支承为能够转向。另夕卜,在转向杆的上部安装有转向用的手把。车架4中,主框架从头管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如图I所示,在下部分支成左右一对的主框架40A、40A而向大致水平后方延伸出,从而以头管与乘客用座垫10之间为低部而形成提高了跨坐容易度的鞍部41。底踏板11以与未图示的前罩的下部后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鞍部41上。主框架40A、40A在底踏板11的后方形成弯曲部42,作为左右一对的后部主框架40B、40B向后方斜向上地延伸后,以减少坡度的方式折弯而向后方延伸。
在后部主框架40B、40B上从前方支承收纳箱12、燃料箱13等,且乘客用座垫10以覆盖后部主框架40B、40B的上部的方式支承在后部主框架40B、40B上。左右成对的主框架40A、40A、后部主框架40B、40B分别通过车宽方向的框架左右连结。需要说明的是,图I中的符号14表不后部后挡泥板,15表不主停车架,16表不侧停车架。主停车架15、侧停车架16用实线来表示行驶中等不使用状态,且用双点划线来表 示使用状态。车架4由主要由合成树脂所构成的车身罩17覆盖。覆盖后轮7的后方的后部后挡泥板14在其上端与覆盖后轮7上方而向车辆前方延伸出的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连接。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沿着以减少坡度的方式折弯而延伸到后端的左右的后部主框架40B、40B的下方而安装成对该左右的后部主框架40B、40B之间的上下进行闭塞的底板状,保护设置在后部主框架40B、40B之间及其上部的设备或收纳箱12、燃料箱13等装置以免受从后轮7卷起的水、灰尘等的侵害(參照图2)。动カ单元5中,其前部的内燃机2和后部左侧的动カ传递装置3形成为一体化,在动カ单元壳体50的前方下部设置有挂钩部51。动カ单元5在挂钩部51经由吊杆18而被安装在从主框架40A、40A向后部主框架40B、40B的弯曲部42上的枢轴板43支承为能够上下摆动,且动力単元5的后部左侧经由后缓冲件19被支承为能够与后部主框架40B、40B接近或分离。另外,在动カ单元壳体50的后部侧设置的动カ传递装置3的后端部,作为机动ニ轮车I的驱动轮的后轮7在右侧相邻地而被轴支承。内燃机2的气缸部21接近水平地前倾而设置在动カ单元壳体50的前方侧,该气缸部21中依次层叠地紧固有气缸体、气缸盖、气缸盖罩。在后轮7的左侧方且在动カ单元5的动カ传递装置3的上部、即动カ单元壳体50的上部支承有空气滤清器6的空气滤清器壳体60,且该空气滤清器壳体60以其后端60a配置得比安装在车架4与动カ单元5之间的后缓冲件19靠后方的方式被支承。从内燃机2的气缸部21的气缸盖21a上部延伸出的吸气管22向后方弯曲而经由化油器23和连结管24与空气滤清器壳体60的前部连接(參照图2)。另外,排气管26从气缸部21的气缸盖21a的排气ロ 25 (參照图3)朝向下方延伸,排气管26向右侧绕开而与配设在车身右侧的消声器27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浄化装置8具备在构成内燃机2的排气通路的排气ロ 25 (參照图3)内连接下游端的二次空气供给管80 ;与二次空气供给管80的上游端连接且控制二次空气向二次空气供给管80的供给的二次空气控制阀90 ;下游端与二次空气控制阀90连接且向二次空气控制阀90导入二次空气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从而排气浄化装置8向排气系统供给二次空气而使废气中含有的HC或CO等未燃烧成分燃烧。另外,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的上游端作为外部气体导入开ロ 82a而开ロ,在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的中途部夹设有二次空气用的空气过滤器83。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包括比空气过滤器83靠下游的下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B、比空气过滤器83靠上游的上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A,在上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A中设有共鸣通路84。排气浄化装置8在机动ニ轮车I的乘客用座垫10下方且在覆盖后轮I上方的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上面分散配置。二次空气控制阀90以其入口开ロ部91的轴线X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向定向而使入口开ロ部91朝向车辆后方的方式紧固而安装到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前部的上面的右側。与入ロ开ロ部91连接的下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B沿着右侧的后部主框架40B的大致内侧向后方延伸设置,且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后部朝向车辆中心方向(左方向)顺畅地折弯而与朝向车辆右方向定向的空气过滤器83的出ロ部83b连接。因此,能够使二次空气控制阀90的入口开ロ部91的负压有效地作用至空气过滤器83。空气过滤器83的入口部83a朝向车辆左方向定向,与上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A连接。上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A顺畅地向车辆前方折弯,偏靠左侧的后部主框架40B地在左右的后部主框架40B、40B之间向前方延伸设置后,作为外部气体导入开ロ 82a而开ロ。在上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A的比折弯部82b稍上游侧(前方)处分支连接有沿车辆左右方向定向且右端封闭的管状的共鸣通路84的左端。因此,能够通过共鸣通路84来減少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内的脉动,对吸气的流动进行整流,提高吸气效率,且能够降低因脉动引起的从外部气体导入开ロ 82a的开ロ缘出来的噪声。另外,空气过滤器83保持于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后部形成的保持用凹部71中,被未图示的罩构件覆盖而紧固地安装,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和共鸣通路84配置于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上形成的保持用槽部72,且由肋73卡固。二次空气控制阀90紧固安装到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位于比较低的位置处的前部。从而,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顺畅地呈U字状分散配置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上,能够减小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的内部阻力,能够提高二次空气供给性能。另外,排气浄化装置8的各构成设备被围在左右的后部主框架40B、40B之间,抑制安装上下高度而平坦地分散配置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上,且将上述构成设备与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连接,因此不会増大在左右的后部主框架40B、40B上安装的收纳箱12、燃料箱13等的安装高度。因此,能够将覆盖这些设备而安装的乘客用座垫10的高度也确保得较低,能够通过较高地确保后轮7的上下摆动来实现乘坐舒适度提高。另外,排气浄化装置8的各构成设备由左右的后部主框架40B、40B来保护。另外,由于二次空气控制阀90和空气过滤器83安装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上,因此将排气浄化装置8安装于机动ニ轮车I吋,预先进行小组化,组装性也得以提高。
在二次空气控制阀90上朝向前方定向地设置出口开ロ部92,将控制后的二次空气向内燃机2的排气系统供给。在出口开ロ部92连接二次空气供给管80的上游端,二次空气供给管80的下游端以向构成排气通路的气缸盖21a的排气ロ 25内开ロ的方式与排气ロ 25连接。二次空气供给管80包括与二次空气控制阀90连接的ー侧的上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A、与排气ロ 25连接的ー侧的下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B,上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A与下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B通过连接部81彼此连接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B经由设置在排气ロ 25处的未图示的连接孔而以与排气ロ 25内连接连通的方式固定在排气ロ 25内。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与下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B连接的本发明中的“排气通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与排气ロ 25连接的排气管26作为排气通路,而下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B以与排气管26连接连通的方式固定于排气管26。下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B与气缸盖21a或和气缸盖21a距离最近的构件连接,在气缸盖21a的附近布管,因此使用耐受高温的适当的金属管。另ー方面,二次空气控制阀90固定于在车架4上固定的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上,气缸盖21a作为动カ単元5的一部分而相对于车架4摆动,因此为了吸收该摆动且将二次空气控制阀90与下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B连结,上游侧二次空气供给管80A使用橡胶材料等适当的挠性材料所构成的管。另外,在二次空气控制阀90上设有与出口开ロ部92并列且朝向前方定向的负压导入部93,负压导入部93与负压导入管94的一端连接。负压导入管94的另一端与构成化油器23的吸气下游侧的吸气管22连接,而与化油器23的内部连通。如图4、图5所示,二次空气控制阀90具备主体壳体95,在主体壳体95上形成有二次空气的入口开ロ部91和出口开ロ部92。入口开ロ部91和出口开ロ部92向主体壳体95内的二次空气室96开ロ。另外,在入口开ロ部91连接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且在出口开ロ部92连接二次空气供给管80。在主体壳体95的二次空气室96中接近出口开ロ部92设有簧片阀97。簧片阀97根据在排气系统内产生的排气脉动压カ而开闭,当排气ロ 25内的负压经由二次空气供给管80作用到出口开ロ部92时,簧片阀97打开,入口开ロ部91与出口开ロ部92连通。另外,在主体壳体95上装入有用于获得与内燃机2的运转状况相应的适当的二次空气的切断阀100、用于驱动切断阀100的致动器101。切断阀100具备阀体103和对阀体103进行支承的阀轴104,其中所述阀体103相对于开ロ部分102接触或分离,所述开ロ部分102设置于在入口开ロ部91与簧片阀97之间分隔二次空气室96内的分隔壁98上。致动器101具备覆盖主体壳体95的罩105,在该罩105的内侧收容有隔膜106。隔膜106将罩105的内部划分为负压室107和通过连通孔96a与二次空气室96连通的二次空气压室108。负压室107经由负压导入管94与吸气管22相连,在内燃机2的运转中,将吸气管22内的吸气负压向负压室107导入。切断阀100的阀轴104能够在主体壳体95中滑动地贯通而与隔膜106连结。隔膜106被弹簧109向二次空气压室108侧按压,因此,阀体103从分隔壁98的开ロ部分102脱离,切断阀100始终维持成打开状态。如上所述,在切断阀100打开的状态下,在内燃机2的运转中,在作为排气通路的排气ロ 25产生排气脉动,因此当排气ロ 25内的负压经由二次空气供给管80向二次空气控制阀90的簧片阀97传递时,簧片阀97打开,外部气体从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的外部气体、导入开ロ 82a作为二次空气而被吸入。吸入的二次空气通过上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A而被导向空气过滤器83,过滤掉灰尘等。被空气过滤器83过滤后的洁净的二次空气通过下游侧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B,再通过二次空气控制阀90的簧片阀97,并经由二次空气供给管80向排气ロ 25内喷射,与在排气ロ 25内流动的废气混合。因此,废气中的未燃烧成分在排气ロ 25或排气管26这样的排气系统内燃烧,进行废气的浄化。另ー方面,在急剧关闭化油器23的未图示的节流阀这样的減速运转时,化油器23的文丘里通路被节流而导致吸气的流速变快,燃料的吸出量变多。其结果是,混合气暂时变成过浓的状态,会在内燃机2的未图示的燃烧室内失火,而向排气ロ 25内排出大量的未燃混合气。此时,若向排气ロ 25内喷射二次空气,则未燃混合气因与二次空气的混合而达到适当的空燃比,从而可能会产生爆发性地燃烧的所谓的加力燃烧。然而,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空气控制阀90中,其负压室107与吸气管22经由负压导入管94连通,因此在减速运转时吸气管22内的负压变高的情况下,隔膜106抵抗弹簧109的作用力而朝向负压室107变形。S卩,切断阀100的阀体103被向二次空气压室108内的分隔壁98的开ロ部分102按压,闭塞开ロ部分102。其结果是,在减速运转时,停止向排气ロ 25的二次空气的供给,防止加力燃烧的产生。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的特征进行叙述。S卩,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是机动ニ轮车I的排气浄化装置8,其具备下游端与作为内燃机2的排气通路的排气ロ 25连接的二次空气供给管80 ;与二次空气供给管80的上游端连接且控制二次空气向二次空气供给管80的供给的二次空气控制阀90 ;向二次空气控制阀90导入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其中,在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的中途部设有二次空气用的空气过滤器83和共鸣通路84。从而,构成为通过共鸣通路84来减少二次空气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内的脉动,且对流动进行整流的结构,因此吸气效率变高,因脉动引起的从外部气体导入开ロ 82a的开ロ缘出来的噪声降低,且二次空气控制阀90和空气过滤器83及其上游侧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 (82A)的外部气体导入开ロ 82a的开ロ缘为止的配置自由度增加,从而容易在机动ニ轮车I的间隙分散配置排气浄化装置8的各部分。其结果是,实现能够维持基于二次空气的排气浄化装置8的性能且防止与排气净化装置8的配置相伴的机动ニ轮车I的大型化的排气浄化装置8。另外,共鸣通路84设置在比空气过滤器83靠上游侧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 (82A)上。因此,能够进一歩降低从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的外部气体导入开ロ 82a的开ロ缘出来的噪声。另外,排气浄化装置8在机动ニ轮车I的乘客用座垫10的下方且在覆盖后轮7的上方的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上面分散配置。这样,通过使排气浄化装置8分散配置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上面,由此能够减小上下的所需安装高度,从而还能够降低来自周围的异物的侵入,能够进一歩抑制座垫高度。而且,通过这样,能够较高地确保后轮7的上下摆动,从而实现乘坐舒适度提高。
另外,二次空气控制阀90和空气过滤器83安装在覆盖后轮7的上方的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上,因此能够预先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上将二次空气控制阀90和空气过滤器83小组化,排气浄化装置8的组装性提高。另外,二次空气控制阀90的入口开ロ部91的轴线X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向定向,空气过滤器83配置成从二次空气控制阀90的车辆后方侧通过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与二次空气控制阀90连接,因此能够使二次空气控制阀90的入口开ロ部91的负压有效地作用至空气过滤器83,提高二次空气供给性能。另外,二次空气控制阀90设置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前部的右侧,空气过滤器83设置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后部,且比空气过滤器83靠上游侧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 (82A)向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前部的左侧延伸设置,因此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呈U字状地分散配置在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上,能够抑制乘客座垫10的高度,且减少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的内部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二次空气供给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本发明的主g的范围内以多种的方式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其具备 一端与内燃机(2)的排气通路(25)连接的二次空气供给管(80);与该二次空气供给管(80)的另一端连接且控制二次空气向该二次空气供给管(80)的供给的二次空气控制阀(90);向该二次空气控制阀(90)导入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 所述跨骑式车辆(I)的排气浄化装置(8)的特征在干, 在所述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的中途部设有二次空气用的空气过滤器(83)和共鸣通路(8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共鸣通路(84)设置在比所述空气过滤器(83)靠上游侧的所述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排气浄化装置(8)在跨骑式车辆(I)的乘客用座垫(10)的下方,分散配置在覆盖后轮(7)上方的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上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90)和所述空气过滤器(83)安装在覆盖后轮(7)上方的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90)的入口开ロ部(91)的轴线⑴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向定向, 所述空气过滤器(83)配置成从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90)的车辆后方侧通过所述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与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9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排气浄化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90)设置在所述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前部的ー侧,所述空气过滤器(83)设置在所述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后部,且比所述空气过滤器(83)靠上游侧的所述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向所述上部后挡泥板构件(70)的前部的另ー侧延伸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的排气净化装置,能够维持基于二次空气的排气净化装置的性能且实现防止与排气净化装置的配置相伴的车辆的大型化的部件等的配置。所述跨骑式车辆(1)的排气净化装置(8)具备一端与内燃机(2)的排气通路(25)连接的二次空气供给管(80);与二次空气供给管的另一端连接且控制二次空气向二次空气供给管的供给的二次空气控制阀(90);向二次空气控制阀导入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其中,在外部气体导入通路(82)的中途部设有二次空气用的空气过滤器(83)和共鸣通路(84)。
文档编号F01N3/34GK102654072SQ20121003633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日
发明者三川诚, 木村国治, 清水孝彦, 辰巳贵俊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