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载体的内喷砂的封装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568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载体的内喷砂的封装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载体的内喷砂的封装壳体,应用于汽车尾气的DOC、SCR或POC后处理行业。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面临能源和环境的综合挑战。在传统汽车的排放达标的技术手段选择方面,人们仍然面临不少的难题,例如,如何选择后处理的载体和催化剂等方面。后处理载体是构成车用后处理平台的关键因素,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后处理载体方面绝大多数是进口的陶瓷载体,这种陶瓷载体的机械强度稍差,不太适应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样,一些特殊结构的成熟的金属载体也是被国外的技术和专利垄断,成为制约中国后处理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获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后处理载体是推进该领域技术进步的核心内容。根据车用后处理器的使用工况,以及对载体的综合技术要求,金属蜂窝、金属泡沫、金属丝网、金属纤维和无机纤维也是载体材料的不错的选项。后处理所用的陶瓷载体,通常都是采用专用的金属陶瓷的3M衬垫‘包括’住载体,并把载体和壳体封装固定在一起,满足车辆的冷态和热态的抗振动要求。而上述所用的各类金属材质的载体单元,在封装时就不适合使用这种金属陶瓷的3M衬垫。这里,并不是说金属材质的载体的封装就没有一点问题,相反,要满足车辆的冷态和热态的抗振动要求也必须采取多种技术措施;例如,可以把柱状的金属材质的载体整体在真空钎焊炉内进行钎焊处理,此工艺,虽然能很好的解决载体单元的强度问题,但是,设备成本和生产工艺的成本高昂,也完全不符合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工艺过程的特点;也可以把柱状的金属材质的载体两端加装支撑结构,也可以在柱状的金属材质的载体之间‘横穿加强筋’等等,这些措施都改变了载体的最基本的气流场的分布均匀性,结果是‘局部受力不均’,在通过GB或HJ振动试验时产生位移等形式的损害。在中国专利信息平台,以‘后处理载体封装’、‘后处理壳体封装’和‘壳体封装’进行检索,没有发现与之似近似的专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载体的内喷砂的封装壳体,其对现有的后处理载体的制备工艺和结构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振动试验通过的几率,具备实用性和先进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金属载体的内喷砂的封装壳体,其特征在于封装壳体厚度为2. (T3. 5mm,封装壳体内壁为粗糙面。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对现有的后处理载体的制备工艺和结构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振动试验通过的几率,具备实用性和先进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金属载体的内喷砂的封装壳体,其特征在于封装壳体I厚度为2. 0^3. 5mm,封装壳体I内壁通过喷砂或抛丸工艺形成粗糙面2。实施例I选取宽度为99mm,长度L=300mm,厚度b=2. Omm封装板材为SUS304不锈钢材质, 用于封装内径为300mm,即有效体积为23. 4升的金属载体;把上述的两块钢板叠放整齐并用金属丝十字捆扎牢固,悬挂到喷砂机或抛丸机工作腔内,启动喷砂或抛丸处理,IOmin后取出,采用自来水前洗干净;采用上述处理后的封装壳体1,把内径为300mm的金属丝网载体单元完成封装焊接,真空涂覆氧化铝溶胶,空气吹扫多余的液体,室温放置24h,烘箱内80°C脱水干燥4h,移入烧结炉内阶梯升温到650°C,完成5h烧结后,随炉冷却到室温;把样件垂直放置在型号为DC-20000-200/SY1212/K2的综合振动台上,按照频率为20Hz,加速度为20m/S2条件,经过Ih的振动后,检测载体的位移量为5. 3mm。实施例2选取宽度为104mm,长度L=300mm,厚度b=3. Omm封装板材为SUS304不锈钢材质,用于封装内径为300mm,即有效体积为23. 4升的金属载体;把上述的两块钢板叠放整齐并用金属丝十字捆扎牢固,悬挂到喷砂机或抛丸机工作腔内,启动喷砂或抛丸处理,IOmin后取出,放入100°C的5% wt的草酸溶液中,处理30min,采用自来水前洗干净;采用上述处理后的封装壳体1,把内径为300mm的金属丝网载体单元完成封装焊接,真空涂覆氧化铝溶胶,空气吹扫多余的液体,室温放置24h,烘箱内80°C脱水干燥4h,移入烧结炉内阶梯升温到650°C,完成5h烧结后,随炉冷却到室温;把样件垂直放置在型号为DC-20000-200/SY1212/K2的综合振动台上,按照频率为20Hz,加速度为20m/s2条件,经过Ih的振动后,检测载体的位移量为0. 7mm。
权利要求1.金属载体的内喷砂的封装壳体,其特征在于封装壳体厚度为2. (Γ3. 5_,封装壳体内壁为粗糙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载体的内喷砂的封装壳体,其特征在于封装壳体厚度为2.0~3.5mm,封装壳体内壁通过喷砂或抛丸工艺形成粗糙面。其对现有的后处理载体的制备工艺和结构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振动试验通过的几率,具备实用性和先进性。
文档编号F01N13/00GK202560353SQ20122017981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王丹, 张克金, 张喆, 陈慧明, 崔龙, 米新艳, 陈学罡, 王吉, 魏传盟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