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0159阅读:19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配油结构的液压马达,尤其涉及这种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采用静压平衡滑动轴承的径向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包括壳体、通油盘、具有多个配油孔的配油器、柱塞缸、柱塞-连杆组件和曲轴,配油器又分平面配油结构和轴配油结构。如由雷天觉主编,1998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液压工程手册》上册,第505至507页及图12. 4-3上就公开了一种轴配油结构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的曲轴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和封盖中,曲轴的一端通过双头键与轴配油结构中的配油轴同步旋转,另一端则用来带动负载;柱塞缸为奇数个,分别放射状地均匀分布在壳体的圆周·上,柱塞缸内的柱塞与连杆球头相球铰连接,连杆底部的圆柱面和曲轴的曲拐外圆之间设计成静压平衡轴承。使用时,压力油由通油盘、轴配油器、壳体中的流道进入到柱塞缸时,压力油产生的液压力作用于柱塞顶部,该液压力分解成沿着连杆中心线指向曲轴的曲拐中心的力和对柱塞缸内壁产生的侧向力,前者的切向力对曲轴的旋转中心产生扭矩,使曲轴绕曲轴旋转中心旋转,从而实现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为工作机输出转速和扭矩的目的。如一专利号为ZL02220986. 7(公告号为CN254664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液压马达静平衡配油轴》就公开这样一种轴配油结构的液压马达。配油轴的外表面有圆环状进油口和回油口,有与进油口相通的高压配油槽和与回油口相通的低压配油槽,两配油槽相互隔离、对称分布在轴的两侧,其特征是配油轴中心有通孔,在高、低压配油槽的相对侧设有分别与高、低压配油槽相通,而又相互隔离的平衡槽。以5个柱塞缸的液压马达为例,随着配油轴的转动,马达的柱塞缸同时有2缸或3缸进高压油,而另一侧的3缸或2缸回低压油。现有的这种轴配油结构的液压马达的配油轴直接安装在通油盘的轴孔内,配油轴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旋转状态,配油轴和轴孔之间始终存在摩擦,故如何提升配油轴和轴孔之间的耐磨性,及配油轴旋转的顺畅性对液压马达的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影响。由于通油盘体积比较大,通油盘的轴孔不方便进行额外的加工,轴孔的内孔壁的粗糙度及耐
磨性较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确保配油轴旋转顺畅、方便提升配油轴和轴孔之间配合间隙和耐磨性的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包括通油盘和配油轴,所述配油轴位于通油盘的轴孔内,配油轴连接在直轴的一端而能随直轴同步旋转,所述轴孔的外端开口设有封盖遮蔽,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内嵌设有轴套,所述配油轴位于该轴套内,配油轴的外周面与轴套的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轴套的外周面与轴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轴套上开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配油口,其中 ,第一油口与通油盘上的第一油孔对应连通,第二油口与通油盘上的第二油孔对应连通,配油口与通油盘上的配油通道一一对应连通。上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配油口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油孔、第二油孔和配油通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的第二密封圈。这样能有效杜绝压力油在第一油孔、第二油孔和配油通道,以及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配油口之间相互渗漏。上述封盖通过螺钉与所述通油盘固定。上述封盖内端面具有向内延伸用以插入所述轴孔的插入部,该插入部的外周面与轴孔的内孔壁接触,插入部上还具有向内延伸与配油轴的外端面接触的凸部,位于插入部周缘的封盖内端面与通油盘的相对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通过插入部与轴孔内孔壁之间的限位作用起到封盖相对通油盘的固定作用,另外凸部对配油轴有轴向限位作用,因此能是配油轴与直轴之间的键槽连接牢靠。上述配油口有两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配油轴安装在嵌设于通油盘的轴孔中的轴套内,配油轴的外周面不直接与通油盘的轴孔内孔壁接触,而是与轴套的内孔壁接触,轴套为独立的部件,相对通油盘而言,方便对轴套的内孔壁进行磨削加工,使轴套内壁的圆锥度、圆度及表面粗糙度的精度提升,确保配油轴在轴套内旋转顺畅,提高了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同时还能方便对轴套的内孔壁进行淬火或氮化处理,以提升轴套内孔壁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本装配结构能提升液压马达的品质。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I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 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包括壳体10、通油盘I、配油轴
2、直轴3和偏心套4,其中,通油盘I固定在壳体10的一侧,直轴4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10内腔中,偏心套4固定在直轴3上而形成曲轴,配油轴2上具有环状的第一油槽21、第二油槽22、配油槽23,其为配油轴的常规结构。配油轴2位于通油盘的轴孔11内,配油轴2通过键槽结构5连接在直轴3的一端而能随直轴3同步旋转,轴孔11的外端开口设有封盖6遮蔽,封盖6通过螺钉9与通油盘I固定。壳体10内具有多个在偏心套4的圆周方向上放射状均布的柱塞缸,通油盘上的配油通道14与柱塞缸连通,每个柱塞缸内均设有连杆和柱塞体,柱塞体与各自的连杆的球头部相球铰接,而各连杆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4外周面接触,连杆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以上为配油轴式液压马达的常规结构。[0019]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轴孔11内嵌设有轴套7,配油轴2位于该轴套7内,配油轴2的外周面与轴套7的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8a,轴套7的外周面与轴孔11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b,轴套7上开有第一油口 71、第二油口 72和配油口 73,配油口73有两组,每组配油口 73沿圆周间隔布置有多个,配油口 73的个数与柱塞缸的个数相同。其中,第一油口 71与通油盘上的第一油孔12对应连通,第二油口 72与通油盘上的第二油孔13对应连通,配油口 73与通油盘上的配油通道14——对应连通。第一油口 71、第二油口 72和配油口 73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密封圈8a,第一油孔12、第二油孔13和配油通道14的两侧均设有 第二密封圈8b。封盖6内端面具有向内延伸用以插入轴孔11的插入部61,该插入部61的外周面与轴孔11的内孔壁接触,插入部61上还具有向内延伸与配油轴2的外端面接触的凸部62,位于插入部61周缘的封盖6内端面与通油盘I的相对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Sc。配油轴2的配油过程和现有配油轴相同。配油轴2安装在嵌设于通油盘的轴孔11内的轴套7内,配油轴2外周面不直接与通油盘的轴孔11内孔壁接触,而是与轴套7的内孔壁接触,轴套7为独立的部件,相对通油盘而言,方便对轴套7的内孔壁进行磨削加工,使轴套7内壁的尺寸公差、圆锥度、圆度及表面粗糙度的精度提升,确保配油轴2在轴套7内旋转顺畅,提高了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同时还能方便对轴套7的内孔壁进行淬火处理或氮化处理,以提升轴套7内孔壁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本装配结构能提升液压马达的品质。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包括通油盘(I)和配油轴(2),所述配油轴⑵位于通油盘的轴孔(11)内,所述轴孔(11)的外端开口设有封盖(6)遮蔽,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11)内嵌设有轴套(7),所述配油轴(2)位于该轴套(7)内,配油轴(2)的外周面与轴套(7)的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8a),轴套(7)的外周面与轴孔(11)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b),所述轴套(7)上开有第一油口(71)、第二油口(72)和配油口(73),其中,第一油口(71)与通油盘上的第一油孔(12)对应连通,第二油口(72)与通油盘上的第二油孔(13)对应连通,配油口(73)与通油盘上的配油通道(14)——对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口(71)、第二油口(72)和配油口(73)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的第一密封圈(8a),所述第一油孔(12)、第二油孔(13)和配油通道(14)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的第二密封圈(8b)。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6)通过螺钉(9)与所述通油盘(I)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6)内端面具有向内延伸用以插入所述轴孔(11)的插入部(61),该插入部(61)的外周面与轴孔(11)的内孔壁接触,插入部(61)上还具有向内延伸与配油轴(2)的外端面接触的凸部(62),位于插入部(61)周缘的封盖(6)内端面与通油盘⑴的相对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8c)。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口(73)有两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马达的配油轴与通油盘之间的装配结构,包括通油盘和配油轴,配油轴位于通油盘的轴孔内,轴孔的外端开口设有封盖遮蔽,其特征在于轴孔内嵌设有轴套,配油轴位于该轴套内,配油轴的外周面与轴套的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轴套的外周面与轴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轴套上开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配油口。轴套为独立的部件,相对通油盘而言,方便对轴套的内孔壁进行磨削加工,使缸套内壁的圆锥度、圆度及表面粗糙度的精度提升,确保配油轴在轴套内旋转顺畅,提高了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还方便对轴套的内孔壁进行淬火处理,以提升轴套内孔壁的硬度和耐磨性。
文档编号F03C1/00GK202789313SQ20122048616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1日
发明者王三火 申请人:台州帕克兰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