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228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点火线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火线圈,它包括壳体;O型铁芯;所述的O型铁芯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隔板,O型铁芯2设置在隔板的一侧,控制电路板设置在隔板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点火能量较大、体积较小、密封性较好。
【专利说明】点火线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于内燃机的每个点火火花塞上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0002]点火线圈通过控制初级线圈的电流在次级线圈处感应出高压,击穿火花塞间的油气混合物使发动机工作,点火线圈一般包括O型铁芯和I型铁芯,在现有技术中,I型铁芯一般设置在壳体内,O型铁芯一般设置在壳体外,这样就使得O型铁芯所占空间较大,而点火线圈在发动机缸盖上的安装空间有限,使得线圈绕组所占的空间较小,使得线圈绕组的匝数较少,使得点火线圈工作时磁通量较小,使得点火线圈的点火能量较小,而且O型铁芯设置在壳体外,使得O型铁芯外露,使得该点火线圈的体积较大,而且使得该点火线圈的密封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点火能量较大、体积较小、密封性较好并且可以避免控制电路板过热的点火线圈。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火线圈,它包括壳体;0型铁芯;所述的O型铁芯设置在壳体内。
[0005]作为改进,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隔板,O型铁芯2设置在隔板的一侦牝控制电路板设置在隔板的另一侧。
[0006]作为改进,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与O型铁芯之间的距离为5?6毫米。
[0007]作为改进,所述的O型铁芯的高度为14毫米。
[0008]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0009]本实用新型中,O型铁芯设置在壳体内,这样,就使得O型铁芯的体积减小,使O型铁芯所占空间减小,相应的,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设置线圈绕组,这样就可以使得线圈绕组的匝数较多,使得点火线圈工作时磁通量较大,使得点火线圈的点火能量较大,而且O型铁芯设置在壳体内,O型铁芯体积减小,使得该点火线圈的体积减小,而且壳体可以通过环氧树脂固化剂密封,使得点火线圈的密封性较好。
[0010]而且通过隔板将电路板与O型铁芯分隔,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点火线圈工作时O型铁芯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控制电路板上,避免热量传递到控制电路板上而使得控制电路板过热而影响点火线圈的正常使用的情况,而且控制电路板与O型铁芯之间的距离为5?6毫米,控制电路板与O型铁芯之间的距离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大,使得O型铁芯的热量更不容易传递到控制电路板上,而且O型铁芯的高度为14毫米,O型铁芯的高度与O型铁芯的横截面积之比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大,这样就更加有利于O型铁芯的散热,可以有效避免O型铁芯过热而影响点火线圈的正常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0013]图3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O型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壳体;101、控制电路板;102、隔板;103、环形隔板;2、O型铁芯;3、I型铁
-!-H
Λ 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7]由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点火线圈包括壳体1、0型铁芯2和I型铁芯3,所述的O型铁芯2设置在壳体I内,I型铁芯3设置在O型铁芯2内。
[0018]参照图3,所述的壳体I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101和隔板102,O型铁芯2设置在隔板102的一侧,控制电路板101设置在隔板102的另一侧,所述的壳体I内还设置有两块环形隔板103,两块环形隔板103对称设置,O型铁芯2容置在两块环形隔板103与壳体I的内壁之间,I型铁芯3设置在两块环形隔板103之间。
[0019]参照图4,所述的控制电路板101与O型铁芯2之间的距离为5.5毫米。
[0020]所述的O型铁芯2的高度为14毫米。
[0021]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点火线圈,包括: 壳体⑴; O型铁芯⑵;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O型铁芯⑵设置在壳体⑴内; 所述的壳体(I)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101)和隔板(102),O型铁芯(2)设置在隔板(102)的一侧,控制电路板(101)设置在隔板(102)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101)与O型铁芯⑵之间的距离为5?6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型铁芯(2)的高度为14毫米。
【文档编号】F02P3/02GK203925864SQ201420271324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4日
【发明者】覃卫, 鲁丹军, 张龙飞 申请人: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