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0015发布日期:2021-06-01 23:1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



背景技术: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它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汽油的雾化的,以供机器正常运行。化油器会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需求,自动配比出相应的浓度,输出相应的量的混合气,为了使配出的混合气混合的比较均匀,化油器还具备使燃油雾化的效果,以供机器正常运行。现有的化油器在突然加大油门或者发动机转速较大时,存在供油不足的问题,影响发动机的动力供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包括软管、设置在化油器的进气口外周的凸柱、设置在化油器的油底壳外周的供油口,所述凸柱中部沿轴向开设有螺纹通孔,凸柱中部周侧沿径向设置有凸部,凸部中部开设有垂直于螺纹通孔的输入孔,供油口经软连接输入孔,所述螺纹通孔内下部安装有补油管,补油管下端伸入化油器的进气口内,螺纹通孔上端安装有堵头。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孔、供油口内径均设置有螺纹,输入孔、供油口内均安装有与软管端部插接的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一端外周开设有外螺纹,另一端外周由内至外间隔设置有若干环状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补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文丘里管、直管,文丘里管与螺纹通孔螺接,直管下端伸入化油器的进气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直管下端封闭,直管下部外周沿其轴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出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口的轴向与进气方向平行,并朝向化油器的出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文丘里管与直管螺接或制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心线与化油器的进气口的轴心线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凸柱位于化油器的进气口的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在突然加大油门或者发动机转速较大时,向化油器内供油,提升化油器雾化效率,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补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化油器;2-进气口;3-凸柱;4-堵头;5-凸部;6-补油管;601-文丘里管;602-直管;603-出油口;7-接头;8-环状凸部;9-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包括软管9、设置在化油器1的进气口2外周的凸柱3、设置在化油器的油底壳外周的供油口,所述凸柱中部沿轴向开设有螺纹通孔,凸柱中部周侧沿径向设置有凸部5,凸部中部开设有垂直于螺纹通孔的输入孔,供油口经软连接输入孔,所述螺纹通孔内下部安装有补油管6,补油管下端伸入化油器的进气口内,螺纹通孔上端螺接有堵头4。

当突然加大油门或者发动机转速较大时,空气的快速流通使得补油管输出端处形成较大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油底壳内的燃油由软管经补油管输出,以实现燃油、空气的雾化混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孔、供油口内径均设置有螺纹,输入孔、供油口内均安装有与软管端部插接的接头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一端外周开设有外螺纹,另一端外周由内至外间隔设置有若干环状凸部8,环状凸部使插接的软管不容易脱落同时提高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补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文丘里管601、直管602,文丘里管与螺纹通孔螺接,直管下端伸入化油器的进气口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管下端封闭,直管下部外周沿其轴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出油口6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口的轴向与进气方向平行,并朝向化油器的出气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文丘里管与直管螺接或制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心线与化油器的进气口的轴心线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柱位于化油器的进气口的正上方。

本专利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设置在化油器的进气口外周的凸柱、设置在化油器的油底壳外周的供油口,所述凸柱中部沿轴向开设有螺纹通孔,凸柱中部周侧沿径向设置有凸部,凸部中部开设有垂直于螺纹通孔的输入孔,供油口经软连接输入孔,所述螺纹通孔内下部安装有补油管,补油管下端伸入化油器的进气口内,螺纹通孔上端安装有堵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孔、供油口内径均设置有螺纹,输入孔、供油口内均安装有与软管端部插接的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一端外周开设有外螺纹,另一端外周由内至外间隔设置有若干环状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文丘里管、直管,文丘里管与螺纹通孔螺接,直管下端伸入化油器的进气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下端封闭,直管下部外周沿其轴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出油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的轴向与进气方向平行,并朝向化油器的出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与直管螺接或制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心线与化油器的进气口的轴心线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位于化油器的进气口的正上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化油器补油装置,包括软管、设置在化油器的进气口外周的凸柱、设置在化油器的油底壳外周的供油口,所述凸柱中部沿轴向开设有螺纹通孔,凸柱中部周侧沿径向设置有凸部,凸部中部开设有垂直于螺纹通孔的输入孔,供油口经软连接输入孔,所述螺纹通孔内下部安装有补油管,补油管下端伸入化油器的进气口内,螺纹通孔上端安装有堵头,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在突然加大油门或者发动机转速较大时,向化油器内供油,提升化油器雾化效率,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喜;裘见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福鼎市杰力王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7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