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能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离心能机 所属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机械,可应用于一切需要动力的设备中,作为一种动力源。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一切原动力机械,在产生动力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对环境的污染,而本发 明却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可称为绝对的清洁能源。
[0003] 发明技术内容
[0004] 技术理论
[0005] 双向力和单向力问题
[0006] 我认为宇宙存在的力有两类,一类是双向力,另一类是单向力。凡是有作用力和 其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和消失,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在一直线上的这一对力统称为双向 力。能量的转移总是与双向力和相关联的两物体密不可分的,否则就不会有能量转移或传 递的现象发生,在能量转移时是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的。
[0007]另一类力就是单向力,它只有一个力存在,没有什么反作用力与之伴生,所以叫单 向力。在宇宙中根据我所知只有离心力是单向力,其他的力都是双向力。单向力只存在于 转动系统内,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众说纷纭,这里不必去讨论,但是作为力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它能对物体加速。单向力有时以静力,有时以动力形式存在,若以动力形式时会作功产 生能量,产生的能量究竟从何而来,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0008] 现以一个在半径方向(简称径向)上设置多个叶片的转盘为例来加以具体说明。 如果在这盘内的叶片间放有一个物体M,当盘转动时,Μ就受到离心力作用,从原位置离开 圆心向圆外作径向运动,并不断加速。从盘外观察,可知Μ的轨迹是一条螺旋式的展开线, 从运动学分析,它是Μ的匀速圆运动和径向加速运动的合运动。从力学上看,作圆运动的力 很明显地是由叶片对Μ沿圆周切线方向推动所致,而径向加速应是离心力所引起,而不是 由叶片对Μ作用引起。因为叶片对Μ只有一个作用点,这作用点的力的方向是圆的切线方 向,而不是半径方向。所以离心力与叶片没有直接关系,当然也不存在力的传递问题,也不 会存在能量传递问题。这种分析只是直观地从力学上讲,可能不够严格充分,还需从能量角 度上来严格地充分论证。
[0009] 物体Μ在转盘上的能量情况:
[0010] 物体Μ在转盘上有两种能量,一种是作圆周运动的能量Ei,这个能量大小决定于Μ 在该点的圆周线速度I,即Ei= 1/2ΜνΛ这个能量是叶片推Μ作的功;二种是离心力对Μ沿 径向作的功,这个功又分为几种情况,当离心力不受阻力时,这个功就体现为Μ沿径向速度 V2的动能,如果受阻力,且阻力小于离心力,使Μ能沿径向运动,这个径向速度设为V2,这时 Μ就具有V2的动能和离心力克服阻力作功两方面的能量,如果阻力和离心力相等,则Μ静止 在盘内某点,无径向运动,这时离心力对Μ就不作功,物体Μ只有圆周线速度Vi的动能。但 是要说明,只要Μ作径向运动,不管阻力大小如何,离心力对Μ作的总功(或能)的大小都是 相等的,这个功的大小可以计算如下:设U;为转盘角速度,r为物Μ与圆心距离,V为r处圆 周运动的线速度,F为Μ受的离心力(是变量),F=Mf,当Μ从圆心在F力作用下 移到r处时,F对Μ作的5
这表明离心力对物Μ作的功恰好与叶片推物Μ作的功是相等的。因此可以说物体Μ从圆心 移到转盘边缘处(转盘半径为r处的圆周线速度为V)时所具有的总能量E=MV2。要注意: 这个总能量E值是对Μ处于径向运动的动态时说的,如果在边缘处r时静止了,那时的总能 量E。就小于E值,即E。= 1/2MV2。
[0011](三)离心力作的功是否由外界能源提供:
[0012] 要论证这个问题可以用离心水泵为例来分析说明。在离心水泵的出水管处于出水 状态时,由于出水管的水压力对叶片转盘内的水产生阻力,所以转盘内的离心力向外压水 时是受到阻力作用的,但离心力是大于阻力的,所以水在转盘内是具有径向流速(离心力 和阻力的差引起)和圆运动的线速度(由叶片切线推动力引起),因此水的实际速度就是两 者合速度,也就是水离开转盘时的实际流速V,这个V-般来讲只比转盘边缘圆运动的线速 度V。略大一些,这个差V-V。不会太大。根据前面关于Μ物在转盘内的能量论述,同理水在 转盘内流入出水管前所具有的总能量Ε应是水的圆运动动能和离心力对水作功能量的总 和,即E=MV。2^。为水在盘边缘的圆运动的线速度)。我们再看看水进入出水管后输出的 有效能量(即转化为水的势能),从而推测出离心水泵能量转化效率的理论值,将它与实际 的情况相对照。
[0013] 当水泵转盘的边缘线速度为V。时,及水流速度为V。时,水泵输出水的扬程为H。, 这个V。和H。的关系遵守V。2 = 2gH。(g为重力加速度)公式,即水动能转化为势能的规律: lAmV^imgH。公式。这是科学界公认的关于离心水泵的理论,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但是 根据前面的分析也确实是证明水在离心水泵转盘内所具有的总能量E。=MV。2,而转化为势 能的只有1/2MV。2,即损失了一半的能量。如果E。=MV。2的能量全部是由推动水泵的外界能 源提供的话,则水泵的有效效率应低于50%,〈因为还有其它损失〉。但是在事实上水泵的 效率绝大部分都在50%以上。这样看来,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水泵中水所具有的总能量E。 =MV。2中有一半不是由推动水泵的外界能源提供,而是由离心力提供。这就充分证明了离 心力是一个动力源即新能源。
[0014] 现在再来解释水泵中损失的这一半能量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水泵的叶片转盘的出 口处是有出水管水柱高压水压着,只有当转盘内水的离心压力大于出水管水柱压力时,转 盘内的水才能在离心压力作用下进入出水管中,而刚刚进入出水管时,其流速并没有减小。 但是出水管中的水速是远小于转盘水速,因此高速水流与低速水流产生冲击碰撞作用,而 将动能转化热能散失了。但是传统的说法却认为是靠水的动能冲进高压出水管内,由动能 直接转变势能,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且完全忽视了离心力的作用,从而掩盖了离心 力能作功的客观事实。现在应该揭示科学事实的本来面目。
[0015] 总之,通过离心水泵的转盘内水具有的能量分析及水泵的工作过程可知离心力对 水是作了功的,与这个功有关的能量并不是水泵的外界能源所提供的,而是离心力产生的, 因此可知离心力是一个动力源,利用此动力源可获得无限的能量。只要适当利用起来,就可 制成离心能机,为人类提供无穷的绝对清洁能源。但是要想使离心能量不被浪费,而将它真 正利用起来,成为一种有用的动力,必须将离心压力能,和水流的动能分别利用,使之都变 成机械能,这机械能的总量仍然是E。=MV。2,这里要注意:外界提供的能量只是1/2MV。2,还 有1/2MV。2的能量是离心能提供的。为了达到利用离心能这一目的,特设计了附图所示的一 种装置。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装置的原理是利用水的离心压力去压缩空气将离心能转化为压缩空气的势 能,而水流的动能仍将保持着不变,然后再利用压缩空气的势能将流动的水沿出水口方向 推出,使之在装置外〈以地面为参照物〉静止下来。这样使压缩空气的势能〈即离心能〉 和水流的动能都转化为装置的动能,即使装置得到加速,从而使离心能得到利用。
[0017] 附图所示为本发明在使用状态时水平主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0018] 1.进水管,2.导流管,3.出水管,4.空气室,5.空气阀,6.出水口,7.止动块,8.止 动块,9.装置转动方向,10.出水阀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装置的工作情况作具体的说明。
[0020] 进水管1与导流管2是连通的,空气室4与导流管2出水管3也可连通,但被空气 阀5隔绝,只有空气阀5打开时才可连通。空气室4内有高压空气。当工作开始前,空气 阀5与出水阀10都处于关闭状态,工作开始后,由于装置高速转动,进水管的水在离心力作 用下,进入到导流管2内,由于水的高压将空气阀5打开,使空气阀静止在止动块7和止动 块8上,而水进入空气室内,压缩空气,由于压力继续加大,水进入出水管3内,打开出水阀 10,使水以高速冲出,进入大气中,水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装置上,使装置加速转动,由于水连 续地进入空气室压缩空气,空气又连续推水高速排入大气中,而排出大气中的水恰好处于 静止状态〈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这样就使压缩空气的势能和水的动能都转化为装置的 动能,使机械能没有任何损失。在开始工作时需要外界能源启动,启动后就可以去掉外界能 源,依靠产生的离心能就可以连续工作下去。
【主权项】
1. 本发明为一种离心能机,它是由一个进水管1和它周围的多个〈双数〉导流管2,空 气室4,出水管10所组成,如附图所示。进水管和导流管直接相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能机,其导流管2与空气室4的连通处有一个空气阀5, 只有当导流管中的水压力大于空气室内的气压时,才将空气阀打开,使空气室与出水管连 通,水被气压从出水管压出。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能机,其出水管的内径沿出水口 6的方向上是逐渐缩小 的,使水流速在流出方向上是逐渐加大的。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能机,其出水管3的出水口 6处有一个出水阀10,出水 阀在工作时是打开的,只在装置转速减小时才自动关闭。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离心能来作动力的新能源装置。其原理是:在转动装置中的物体具有两种能量,一种是圆周转动的线速度动能,这种能量是由装置上的外界能源提供;另一种是离心力对物体作功得到的能量,这部分叫做离心能,它不是由装置上的外界能源提供,而是自然产生的能量,通常是无法利用而消失掉,因此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本发明就是将离心能利用来作为新能源。其方法是:在转动装置中用离心能来推水作功压缩空气室内空气,再用空气能将流动的水从出水管排出,使之对地而言静下来,这样就可将流水动能和空气能<离心能>得到利用,而成为有用的新能源开发出来。
【IPC分类】F03G7/10
【公开号】CN105221375
【申请号】CN201410247681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冯云程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