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共振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63486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低频共振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低频共振消声器。
【背景技术】
[0002]消音器是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一种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重要措施。主要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的降低噪声的装置。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在选择汽车时,乘坐的舒适度以及驾驶时良好的体验感成了最主要的选择,汽车消音器,能有效降低汽车发动机带来的噪音以及对车身产生的振动感,因此,一个好的消音器是给人满带来良好驾车体验感的重要汽车配件。
[0003]目前,申请号为20142050257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 “一种排气系统消声筒及汽车”,排气系统消声筒包括,壳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进气管、排气管以及消声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沿气流流动方向分割为第一共振腔、第二共振腔和第三共振腔,进气管的第一段位于第一共振腔内,进气管的第二段位于第二共振腔内,进气管的第二段上设有透气孔,排气管的第一段位于第三共振腔内,排气管的第二段位于第二共振腔内,排气管上设有透气孔;消声管的第一段位于第一共振腔内,消声管的第二段位于第二共振腔内。利用尾气与共振腔之间产生的共振,开消除尾气中的噪音。但是这种机构,尾气直接通过进气管第一段和第二段上的透气孔进入共振腔内,通过尾气与共振腔的壳体之间的作用产生共振,这种共振效果不明显,且会使尾气的噪音直接穿透过壳体,消声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共振消音原理有效降低尾气中噪音的低频共振消声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频共振消声器,包括壳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进气管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沿空气流动方向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进气管和排气管均穿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设置;进气管和排气管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口部、连接部和振动部,连接部位于第二隔板内的部分上开设有透气孔,振动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形成密封,进气管的振动部穿设在第三腔内,排气管的振动部穿设在第一腔内。
[0006]优选的,壳体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进气管的接口部通过端盖与第一腔连接,排气管的接口部通过端盖与第三腔连接。
[0007]优选的,连接部位于第二腔内的部分,沿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0008]优选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壳体密封连接。
[0009]优选的,振动部与连接部的管路处于同一直线上,振动部的直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将进气管和排气管位置错开,且进气管和排气管的一端分别与壳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另一端密封,同时在进气管和排气管穿设在第二腔内的连接部上开设有透气孔,尾气在进气管内传输时,一部分尾气传输入振动部内,直接作用在振动部上,使振动部发生振动,且进入振动部的尾气由于端口密封,会往回输送,与另一部分尾气均通过连接部上的透气孔,输送至第二腔内,再通过排气管上的透气孔,进入排气管内,进入排气管内的尾气同样有一部分输送至振动部,使振动部发证振动,且尾气回流后,与另一部分尾气共同排出,通过两个一端密封的振动部,使第一腔和第三腔内的振动部与进气管、排气管以及壳体之间共同产生共振,起到良好的消音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频共振消声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1、壳体;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进气管;5、排气管;6、接口部;7、连接部;8、振动部、9、端盖;10、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低频共振消声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4]—种低频共振消声器,包括壳体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进气管4和排气管5,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将壳体I沿空气流动方向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进气管4和排气管5均穿过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设置;并且进气管4和排气管5位置错开设置,进气管4和储气罐在第二腔内的部分,开设有透气孔10,通过透气孔10,尾气从进气管4内排除,再进入排气管5内,通过排气管5的管路引导,向外排放。优选的,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与壳体I密封连接,使得尾气在第二腔位置内,从进气管4传输至排气管5内时,能保证良好的气密性,避免尾气泄漏,导致消音效果受到影响。
[0015]同时,进气管4和排气管5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口部6、连接部7和振动部8,连接部7位于第二腔内的部分,沿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0,通过透气孔10的设置,能使进气管4和排气管5在第二腔内的尾气流通更加顺畅,更有利于消音器对尾气的消音。进气管4和排气管5形状、结构相同,在消音器内对称设置。在壳体I的两端均设置有端盖9,进气管4的接口部6通过端盖9与壳体I形成连接,使消音器整体能形成良好的气密性,保证尾气在消音器内流动时,能通过消音器,起到良好的消音降噪效果。
[0016]振动部8的一端与连接部7固定连接,另一端密封,进气管4和排气管5的振动部8分别穿过第二隔板3和第一隔板2后,设置在第三腔和第一腔内,进气管4的振动部8和第三腔的壳体1、排气管5之间产生共振,来起到对汽车尾气的消音降噪作用。同理,由于排气管5与进气管4之间结构相同,位置堆成设置,即使得排气管5的振动部8与第一腔、进气管4之间产生共振,使消音器整体的消音降噪效果更好。
[0017]将进气管4和排气管5位置错开,且进气管4和排气管5的一端分别与壳体I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另一端密封,同时在进气管4和排气管5穿设在第二腔内的连接部7上开设有透气孔10,尾气在进气管4内传输时,一部分尾气传输入振动部8内,直接作用在振动部8上,使振动部8发生振动,且进入振动部8的尾气由于端口密封,会往回输送,与另一部分尾气均通过连接部7上的透气孔10,输送至第二腔内,再通过排气管5上的透气孔10,进入排气管5内,进入排气管5内的尾气同样有一部分输送至振动部8,使振动部8发证振动,且尾气回流后,与另一部分尾气共同排出,通过两个一端密封的振动部8,使第一腔和第三腔内的振动部8与进气管4、排气管5以及壳体I之间共同产生共振,起到良好的消音降噪的效果。
[0018]振动部8与连接部7的管路处于同一直线上,振动部8的直径小于连接部7的直径。直径小的振动部8,能使尾气在从连接部7流通入振动部8后,小直径的振动部8,能使尾气对振动部8的振动作用更好,更好的实现第一腔、第三腔内壳体1、振动部8的共振,实现对尾气的消音除噪。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低频共振消声器,包括壳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进气管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沿空气流动方向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均穿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设置;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口部、连接部和振动部,所述连接部位于第二隔板内的部分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振动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形成密封,所述进气管的振动部穿设在第三腔内,所述排气管的振动部穿设在第一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共振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所述进气管的接口部通过端盖与第一腔连接,所述排气管的接口部通过端盖与第三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频共振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位于第二腔内的部分,沿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低频共振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壳体密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低频共振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部与连接部的管路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振动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频共振消声器,包括壳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进气管和排气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沿空气流动方向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进气管和排气管均穿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设置;进气管和排气管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口部、连接部和振动部,连接部位于第二隔板内的部分上开设有透气孔,振动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形成密封,进气管和排气管的振动部分别穿设在第三腔和第一腔内。通过两个一端密封的振动部,使第一腔和第三腔内的振动部与进气管、排气管以及壳体之间共同产生共振,起到良好的消音降噪的效果。
【IPC分类】F01N1/02, F01N13/00
【公开号】CN204716337
【申请号】CN201520211565
【发明人】王涛, 吴熙平, 张启智, 湛浦军, 韩强, 柳仲达
【申请人】北京市通州迪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