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泵布置结构及电喷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提供一种燃油泵布置结构及电喷车,所述燃油泵布置结构,包括位于燃油箱外的燃油泵,所述燃油泵固定在车架侧管上,且所述燃油泵位于发动机缸体的后方、曲轴箱箱体的上方、空滤器前下方靠近曲轴箱箱体的区域内,所述燃油泵通过进油管、回油管分别与燃油箱连接,且燃油泵通过供油管与发动机的喷油器连接。将燃油泵布置于燃油箱外,能克服传统燃油泵内置方式的缺陷,燃油泵保养更方便;且燃油泵位于发动机缸体的后方、曲轴箱箱体的上方、空滤器前方靠近曲轴箱箱体的区域内,该处区域远离泥水飞溅,有利于提高燃油泵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收纳性较好,降低油液泄露出现的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
燃油泵布置结构及电喷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燃油供给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燃油栗布置结构及电喷车。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电喷车为燃油栗内置于燃油箱的结构,将燃油箱中的燃油输送到发动机中。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燃油箱的残余油量会增加较多,导致油箱有效容量变小;燃油箱与燃油栗配合处的精度要求较高,对制造质量控制要求较高;燃油栗的维护保养需拆卸燃油箱后才能进行,保养不方便;燃油栗出口处为高压燃油,且燃油栗下方为发动机,如果泄露将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燃油栗布置结构及电喷车,不仅能克服传统燃油栗内置方式的缺陷,而且燃油栗安装可靠。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燃油栗布置结构,包括位于燃油箱外的燃油栗,所述燃油栗固定在车架侧管上,且所述燃油栗位于发动机缸体的后方、曲轴箱箱体的上方、空滤器前下方靠近曲轴箱箱体的区域内,所述燃油栗通过进油管、回油管分别与燃油箱连接,且燃油栗通过供油管与发动机的喷油器连接。
[000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0007]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设在所述燃油栗的外周且与所述燃油栗连接。
[0008]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燃油栗连接,所述车架侧管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配合固定在车架侧管上。
[0009]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衬套、垫片及减震垫,所述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垫片、减震垫、第一安装孔、衬套及第二安装孔,且所述螺栓与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
[0010]所述燃油栗位于车架侧管靠近中间区域的一侧,且所述燃油栗设置在与燃油箱的出油口所在位置相同的一侧。
[0011]所述固定架与车架侧管连接时,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中心线朝向车架侧管外侧。
[0012]所述防护罩整体呈U形,且U形的防护罩通过其左右两侧的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燃油栗的下部置于所述防护罩的内凹空间内,且所述防护罩的底面设有排水沟槽。
[0013]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纵向安装孔与横向安装孔,所述燃油栗通过两个第二螺钉分别与纵向安装孔、横向安装孔配合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
[0014]所述固定架包括相连接的纵向部与横向部,所述纵向安装孔位于纵向部上,所述横向安装孔位于横向部上。
[0015]—种电喷车,包括车身本体、与车身本体连接的车架侧管及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
[0016]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0017]上述燃油栗布置结构及电喷车,将燃油栗布置于燃油箱外,能克服传统燃油栗内置方式的缺陷,燃油栗保养更方便;燃油栗位于发动机缸体的后方、曲轴箱箱体的上方、空滤器前下方靠近曲轴箱箱体的区域内,该处区域由发动机缸体、燃油箱、空滤器及曲轴箱箱体围成,远离泥水飞溅,有利于提高燃油栗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收纳性较好,降低油液泄露出现的安全隐患,且燃油栗固定在车架侧管上靠近所述曲轴箱箱体,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燃油栗布置结构的装配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燃油栗布置结构的装配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燃油栗布置结构的装配示意图三;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燃油栗布置结构的拆解示意图一;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燃油栗布置结构的拆解示意图二。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燃油箱,2、车架侧管,201、第一安装孔,3、发动机,4、曲轴箱,5、空滤器,6、喷油器,7、燃油滤清器,10、燃油栗,110、进油管,120、回油管,130、供油管,140、第二螺钉,20、防护罩,210、第一螺钉,220、凸台,222、第三安装孔,230、排水沟槽,30、固定架,31、纵向部,32、横向部,310、第二安装孔,320、纵向安装孔,330、横向安装孔,340、第四安装孔,40、紧固件,410、螺栓,420、衬套,430、垫片,440、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至5所示,一种燃油栗布置结构,包括位于燃油箱I外的燃油栗10,所述燃油栗10固定在车架侧管2上,且所述燃油栗10位于发动机3缸体的后方、曲轴箱4箱体的上方、空滤器5前下方靠近曲轴箱箱体的区域内,所述燃油栗10通过进油管110、回油管120分别与燃油箱I连接,且燃油栗10通过供油管130与发动机3的喷油器6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管110上设有燃油滤清器7,用于对由燃油箱I进入燃油栗10的燃油进行过滤。所述前、后是以具备该燃油栗布置结构的车为参照,靠近车头位置为前,车尾位置为后。
[0026]将燃油栗10布置于燃油箱I外,能克服传统燃油栗10内置方式的缺陷,燃油栗10保养更方便;且燃油栗10位于发动机3缸体的后方、曲轴箱4箱体的上方、空滤器5前下方靠近曲轴箱箱体的区域内,该处区域由发动机3缸体、燃油箱1、空滤器5及曲轴箱4箱体围成,远离泥水飞溅,有利于提高燃油栗10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收纳性较好,降低油液泄露出现的安全隐患,且燃油栗固定在车架侧管上靠近所述曲轴箱箱体,防护效果好。
[0027]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还包括固定架30,所述固定架30与燃油栗10连接,所述车架侧管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201,所述固定架3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310,所述固定架30通过紧固件40与第一安装孔201、第二安装孔310配合固定在车架侧管2上。通过设置固定架30使燃油栗10与车架侧管2固定连接,方便拆装。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侧管2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201,固定架30上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310,使固定架30通过两个紧固件40固定在车架侧管2上,提高安装稳定性。所述紧固件40包括螺栓410、衬套420、垫片430及减震垫440,所述螺栓410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垫片430、减震垫440、第一安装孔201、衬套420及第二安装孔310,且所述螺栓410与第二安装孔310螺纹连接。所述衬套420—端具有法兰台,其另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201伸入到所述减震垫440内,减震垫440通过衬套420、垫片430及螺栓410限位,固定架30与车架侧管2之间采用柔性连接,减小整车振动对燃油栗10的影响,利于提高燃油栗10工作的可靠性和降低燃油栗10工作时的噪音。
[0028]所述固定架30上设有纵向安装孔320与横向安装孔330,所述燃油栗10通过两个第二螺钉140分别与纵向安装孔、横向安装孔配合固定在所述固定架30上。通过两个第二螺钉140分别与纵向安装孔、横向安装孔配合固定燃油栗10,使燃油栗10与固定架30之间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均被限定,提高安装可靠度。所述固定架30包括相连接的纵向部31与横向部32,所述纵向安装孔位于纵向部上,所述横向安装孔位于横向部上。所述横向部包覆在燃油栗10的上端面上,所述纵向部包覆在燃油栗10的侧面,不仅能与燃油栗10稳固连接,而且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避免燃油栗10受到飞石等物体的伤害。
[0029]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还包括防护罩20,所述防护罩20包设在所述燃油栗10的外周且与所述燃油栗10连接。燃油栗10外设置防护罩20,更有效地保护燃油栗10免受外来飞石及其他外物带来的碰撞伤害,提高燃油栗10工作的可靠性。所述防护罩20整体呈U形,且U形的防护罩20通过其左右两侧的第一螺钉210固定在所述固定架30上,所述燃油栗10的下部置于所述防护罩20的内凹空间内,且所述防护罩的底面设有排水沟槽230。防护罩20上部空间设计为半开式,利于燃油栗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出,且方便防护罩20的装配;防护罩20设计有排水沟槽230,防止泥水在防护罩20内堆积,提高燃油栗10工作周边环境的清洁度。U形的防护罩2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凸台220,所述凸台22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222,固定架30与第三安装孔222对应的位置设有第四安装孔340,这样设置使防护罩20与固定架30稳固连接,将燃油栗10保护在固定架30与防护罩20所围成的空间内。
[0030]所述燃油栗10位于车架侧管2靠近中间区域的一侧,使整车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不会变大,利于整车外观;且所述燃油栗10设置在与燃油箱I的出油口所在位置相同的一侧,利于减短燃油栗10连接管路的长度,且整体结构更紧凑。所述固定架30与车架侧管2连接时,第一安装孔201、第二安装孔310的中心线朝向车架侧管2外侧,便于燃油栗10的拆装维护。
[0031]参照图1至图5,一种电喷车,包括车身本体、与车身本体连接的车架侧管2及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所述车身本体包括车轮、燃油箱1、发动机3、曲轴箱4及空滤器5等零件,该电喷车为摩托车,将燃油栗10布置于燃油箱I外,能克服传统燃油栗10内置方式的缺陷,燃油栗10保养更方便;且燃油栗10位于发动机3缸体的后方、曲轴箱4箱体的上方、空滤器5的前方区域内,该处区域远离泥水飞溅,有利于提高燃油栗10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收纳性较好,降低油液泄露出现的安全隐患。
[003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燃油栗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燃油箱外的燃油栗,所述燃油栗固定在车架侧管上,且所述燃油栗位于发动机缸体的后方、曲轴箱箱体的上方、空滤器前下方靠近曲轴箱箱体的区域内,所述燃油栗通过进油管、回油管分别与燃油箱连接,且燃油栗通过供油管与发动机的喷油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设在所述燃油栗的外周且与所述燃油栗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燃油栗连接,所述车架侧管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配合固定在车架侧管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衬套、垫片及减震垫,所述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垫片、减震垫、第一安装孔、衬套及第二安装孔,且所述螺栓与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栗位于车架侧管靠近中间区域的一侧,且所述燃油栗设置在与燃油箱的出油口所在位置相同的一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与车架侧管连接时,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中心线朝向车架侧管外侧。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整体呈U形,且U形的防护罩通过其左右两侧的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燃油栗的下部置于所述防护罩的内凹空间内,且所述防护罩的底面设有排水沟槽。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纵向安装孔与横向安装孔,所述燃油栗通过两个第二螺钉分别与纵向安装孔、横向安装孔配合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相连接的纵向部与横向部,所述纵向安装孔位于纵向部上,所述横向安装孔位于横向部上。10.—种电喷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本体、与车身本体连接的车架侧管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燃油栗布置结构。
【文档编号】B62J35/00GK205532956SQ20162036074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发明人】赵向阳, 李建统, 王建中, 姜文龙, 邹科
【申请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