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滚珠式油井套管整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修复工具,具体而言,是一种滚珠式油井套管整形器。
目前,油田修并行业广泛应用的套管整形器主要有梨形胀管器和辊子类,在1996年12月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采油技术手册一修井工具与技术》一书中作了详细介绍,梨形胀管器所需钻压大,遇卡事故率高,而辊子类整形器则一次整形量小,所需扭矩大,工效低,整形器易被损坏。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滚珠式油井套管整形器,它不仅所需钻压小、不易卡钻,而且适于套管变形范围大、处理井段长,施工效率高。
上述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该工具由锥形总成和滚珠组成,锥形总成上设有安装滚珠的滚槽,锥体外径上大下小,滚槽沿锥体的锥形表面呈螺旋线分布,螺旋线滚槽的上下端点由穿过锥形总成内部的回珠孔道首尾连接,形成供若干滚珠在其内部循环滚动的轨道。滚槽或沿锥形总成表面的轴线呈多组圆环状间隔分布。滚槽的槽口间距小于滚珠直径,滚槽的横剖面呈圆弧状或底部为圆弧的燕尾槽状等,滚槽装满滚珠后,可焊接或用螺钉固定挡块,以将滚珠拦存在滚槽内,滚珠凸突于锥形总成的锥面。
当该整形器下至套管变形部位时,靠钻具自重给整形器的下压力,滚珠沿套管内壁滚动下移并产生径向扩张力,迫使变形套管扩径复原,同时随着整形器的下行,滚珠沿螺旋线滚槽上移,到达上顶点后进入回珠孔道并在其孔道内下移,由此滚珠连续巡回滚动,整形器连续下移,缩径与变形套管自上而下被扩张复原。整形完毕后,上提钻具,克服滚珠与套管壁的滚动摩檫力(较之其它整形器的滑动摩檫力要小的多)而上行起出。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制造的滚珠式油井套管整形器,径向整形恢复率可达98%,所需钻压和旋转扭距比现有整形器可降低20%以上,工效较现有整形器提高一倍以上,修井成本亦降低30%以上,该整形器起下方便,卡钻事故率低,并可替代通井规用于通井施工,在通井时也可对变形套管进行整形修复,还可用于类似变形管子件的胀粗修复。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
图1的左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是锥形总成,2是滚珠,3是封装滚珠的挡快及其焊缝,A是供滚珠在锥形总成上滚动的滚槽,B是通液孔道,C是回珠孔道。
如
图1所示,锥形总成1为一端大一端小的锥形结构,其上设有安装滚珠2的滚槽A,三角形(或其它具有一个直边的任何形状)的挡块3用焊接(图中为焊接)或用螺钉固定在锥形总成1上,将滚珠装入并挡存在滚槽A中。滚珠2为圆球形结构,被一个个压入滚槽A中,且突凸于锥体总成1的表面。滚槽A的横剖面呈圆弧状或底部为圆弧的燕尾槽状(图中为圆弧状),它沿锥体总成1的锥面呈螺旋线分布,其上下端点由穿过锥体总成1内部的回珠孔道C首尾相连。
如图2锥体总成1的一端有内螺纹,其体内有轴向通液孔道B,该孔道与回珠孔道C不相交叉。
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滚槽A为沿锥形总成1外表面间隔排布的若干同轴圆环槽,矩形挡块3焊接于同轴圆环型滚槽A之间以便将滚珠拦挡在滚槽A中。锥形总成1的中心为轴向通孔,其一端有内螺纹,另一端有大角度锥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优点;1.所需钻压小,不易卡钻,起下方便。
2.整形范围大,处理井段长,可连续长井段施工,工效高,成本低。
3.具有通井和整形两种功能。
权利要求1. 一种滚珠式油井套管整形器,有锥形总成和滚动件组成,其特征是在锥形总成的锥面上有盛装滚珠的滚槽,滚珠凸出于锥形总成的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器,其特征是锥形总成的滚槽沿其锥面呈螺旋线状排,螺旋线槽的两端点有锥体总成内部的回珠孔道相连通,滚珠可在此连通的滚槽和回珠孔道内巡回滚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器,其特征是锥形总成上的滚槽或呈同轴圆间隔分布于锥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器,其特征是锥形总成上滚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滚珠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锥形总成和滚珠组成的滚珠式油井套管整形器,锥形总成的锥面上设有装满滚珠的滚槽,滚珠凸出在锥面上并可在滚槽内巡回滚动,本实用新型施工省力省时,起下容易,卡钻率低,适用处理套管变形范围广。
文档编号E21B17/00GK2422444SQ00213068
公开日2001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5日
发明者张广卿, 李芳达, 吴晓明 申请人:张广卿, 李芳达, 吴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