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井下工具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工具扶正装置,属于石油开采中机械采油类井下工具,用于扶正井下工具,特别适用于深井、斜井中井下封隔器的扶正。
目前,国内在斜井中对井下工具的扶正普遍采用钢性扶正器或采用井下工具与扶正装置一体的扶正方法。在深井或斜井中采用上述扶正方法,封隔器在下井过程中密封件容易磨损,达不到扶正封隔器和保护封隔器密封件的作用;使封隔器密封可靠性降低及使用寿命缩短,这样,不仅作业量大,且影响注水井的正常注水,直接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保证封隔器无论在自由状态还是在工作状态均处于居中位置,使封隔器的密封件不损伤,不受井斜影响的一种井下工具扶正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主体、上压帽、扶正块、扶正弹簧和下压帽等组成。主体为一圆柱形筒体结构,其上端内侧和下端外侧分别有螺纹,在其中部矩形槽两端外侧也有螺纹。主体外侧中部对称分布有至少2对平行于轴线的矩形槽,其长、宽、高与扶正块的尺寸相对应,其中至少有1对矩形槽为通槽,通过反洗井清除沉淀在矩形槽内的污垢、砂粒等杂质,使井下工具扶正装置始终处于弹性扶正状态。扶正块外侧最大圆柱面的直径与所使用的套管内径相同,两端为圆锥面和圆柱面,扶正块内表面为一平面,并在其上开有至少2个与主体轴线垂直的深度和直径与扶正弹簧高度和外径相适应的孔槽,在孔槽与主体矩形槽底平面之间装有扶正弹簧。扶正块上下两端圆柱外侧分别由以螺纹形式连接在主体上的上压帽和下压帽所压住。上压帽和下压帽为圆柱形筒体结构,内侧上有与主体矩形槽两端螺纹相配螺纹,且内孔有一与扶正块两端圆柱面相角触的台阶。上压帽和下压帽与主体相连后由销钉使其限位。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封隔器不受井斜的影响,无论在自由状态还是在工作状态均处于居中位置,使封隔器的密封件不损伤,并防止封隔器在斜井中坐封后密封件应力集中,从而使封隔器不受井斜的影响,起到保护封隔器的作用。且该装置无易损件,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
图1的B-B剖视图。
参见附图,在主体1外侧中部对称分布且平行于轴线的矩形槽5和扶正块3内表面与主体轴线垂直的孔槽8之间嵌装扶正弹簧4后,通过上压帽2和下压帽6将主体1、扶正块3及扶正弹簧连成一体,并用限位销钉7对上压帽2和下压帽6与主体1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因此,扶正块3只能沿着与矩形槽5底平面垂直的方向运动,并能防止上压帽2和下压帽6在下井过程中出现倒扣现象。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主体1上端内侧及下端外侧螺纹分别连接在油管和封隔器上。下井过程中,在扶正弹簧4的作用下,由于扶正块3的最大圆柱面外径和套管内径相一致,使扶正块3的最大圆柱面始终与套管内壁接触,从而使封隔器无论在自由状态还是在工作状态均处于居中位置,保证了封隔器的密封件在下井过程中不与套管内壁相触造成损伤,并防止封隔器在斜井中坐封后密封件应力集中,从而使封隔器不受井斜的影响,起到保护封隔器的作用。
工作过程中,在矩形槽5内可能沉淀污垢、砂粒等杂质,可通过矩形通槽9进行反洗清除,使本实用新型始终处于弹性扶正状态,有利于井下管柱的起下。
权利要求1.一种井下工具扶正装置,主要由主体(1)、上压帽(2)、扶正块(3)、扶正弹簧(4)、下压帽(6)等组成,主体(1)为一圆柱形筒体结构,其上端内侧和下端外侧分别有螺纹,在其中部矩形槽(5)两端外侧也有螺纹,其特征是主体外侧中部对称分布有至少2对平行于轴线的矩形槽(5),其长、宽、高与扶正块的尺寸相对应,其中至少有1对矩形槽(5)为通槽(9);扶正块(3)内表面为一平面,并在其上开有至少2个与主体(1)轴线垂直的深度和直径分别与扶正弹簧(4)高度和外径相适应的孔槽(8),在孔槽(8)与主体(1)矩形槽(5)底平面之间装有扶正弹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工具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扶正块(3)外侧最大圆柱面的直径与所使用的套管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工具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1)分别与上压帽(2)和下压帽(6)之间设有限位销钉(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中机械采油类井下工具,用于扶正井下工具,特别适用于深井、斜井中井下封隔器的扶正。主要由主体1、上压帽2、扶正块3、扶正弹簧4和下压帽6等组成。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封隔器不受井斜的影响,无论在自由状态还是在工作状态均处于居中位置,使封隔器的密封件不损伤,并防止封隔器在斜井中坐封后密封件应力集中,起到保护封隔器的作用。该装置无易损件,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E21B17/10GK2485410SQ0122378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30日
发明者陈平, 雷雨田, 杨军虎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