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采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2320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采阀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油田机械采油用的热采阀门。
背景技术
在油田热采井注蒸汽时,由于高温高压,对热采用的闸门的密封性也有特殊的要求,普通闸门难以达到注蒸汽井高温高压的要求,专利号94229041.0热采井口闸阀,它的阀杆与阀盖是丝扣联接,凹锥形密封面与凸锥形密封面不可能完全同轴,当闸门全部打开时,凹锥形密封面与凸锥形密封面接触后不能很好密封,使高温高压蒸汽从阀杆处漏出,使注蒸汽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由于需要解决闸门漏汽问题,使注汽工作不能连贯,影响注汽效果。又如专利号00253261.1双向密封阀门,同样存在上述专利的问题,这种阀门在开关过程中不容易密封,注蒸汽时操作阀门会造成人身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热采阀门,使其热采阀门不渗漏,确保热采注蒸汽井正常顺利注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阀杆、压帽、密封盒、密封件、阀体、联接套、挡圈、阀芯组成。阀杆上的螺纹与密封盒内螺纹联接,联接套安装在阀杆下部大直径段之下,由阀杆下部大直径段的台肩限位,挡圈安装在阀杆下部的凹槽内,并处于联接套之下,起限制联接套轴向移动的作用,使联接套不能轴向位移,阀芯与联接套联接,从而使阀芯随阀杆上、下运动,阀芯与阀杆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可自动调节。密封盒下部与阀体上部联接,密封件装在密封盒内,压帽与密封盒上部螺纹联接。阀芯的下外园锥面与阀体内下部垂直孔道上口配合起密封作用,阀芯的上外园锥面与密封盒下部内园锥面配合起密封作用,当阀芯的下外园锥面与阀体内下部垂直孔道上口配合时,热采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当阀芯的上外园锥面与密封盒下部内园锥面配合时,热采阀门处于全打开密封状态,此时蒸汽不会从阀杆处漏出。密封件的作用是热采阀门在开、关过程中短时间内起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热采阀门处于打开和关闭状态时,阀门均由阀芯密封,由于阀芯与阀杆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可自动调节,在开启和关闭状态都能保证密封可靠,不会出现泄漏高温高压蒸汽造成事故的问题。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中1是阀杆,2是压帽,3是密封盒,4是密封件,5是阀体,6是联接套,7是挡圈,8是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阀杆1、压帽2、密封盒3、密封件4、阀体5、联接套6、挡圈7、阀芯8组成。阀杆1上的螺纹与密封盒3内螺纹联接,联接套6安装在阀杆1下部大直径段之下,由阀杆1下部大直径段的台肩限位,挡圈7安装在阀杆1下部的凹槽内,并处于联接套6之下,起限制联接套6轴向移动的作用,使联接套6不能轴向位移,阀芯8与联接套6联接,从而使阀芯8随阀杆1上、下运动,阀芯8与阀杆1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可自动调节。密封盒3下部外螺纹与阀体5上部联接,密封件4装在密封盒3内,压帽2与密封盒3上部螺纹联接。阀芯8的下外园锥面与阀体5内下部垂直孔道上口配合起密封作用,阀芯8的上外园锥面与密封盒3下部内园锥面配合起密封作用,当阀芯8的下外园锥面与阀体5内下部垂直孔道上口配合时,热采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蒸汽不能通过阀门,当阀芯8的上外园锥面与密封盒3下部内园锥面配合时,热采阀门处于全打开密封状态,蒸汽可以通过阀门,此时蒸汽不会从阀杆1处漏出。密封件4的作用是热采阀门在开、关过程中短时间内起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热采阀门也可用于不是注蒸汽之处。
权利要求1.一种热采阀门,由阀杆(1)、压帽(2)、密封盒(3)、密封件(4)、阀体(5)、联接套(6)、挡圈(7)、阀芯(8)组成,其特征是阀杆(1)上的螺纹与密封盒(3)内螺纹联接,联接套(6)安装在阀杆(1)下部大直径段之下,由阀杆(1)下部大直径段的台肩限位,挡圈(7)安装在阀杆(1)下部的凹槽内,并处于联接套(6)之下,阀芯(8)与联接套(6)联接,阀芯(8)与阀杆(1)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可自动调节,密封盒(3)下部外螺纹与阀体(5)上部联接,密封件(4)装在密封盒(3)内,压帽(2)与密封盒(3)上部螺纹联接,阀芯(8)的下外园锥面与阀体(5)内下部垂直孔道上口配合起密封作用,阀芯(8)的上外园锥面与密封盒(3)下部内园锥面配合起密封作用。
专利摘要一种热采阀门,由阀杆、压帽、密封盒、密封件、阀体、联接套、挡圈、阀芯组成。阀芯的下外圆锥面与阀体内下部垂直孔道上口配合起密封作用,阀芯的上外圆锥面与密封盒下部内圆锥面配合起密封作用。阀芯与阀杆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可自动调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热采阀门处于打开和关闭状态时,阀门均由阀芯密封,由于阀芯与阀杆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可自动调节,在开启和关闭状态都能保证密封可靠,不会出现泄漏高温高压蒸汽造成事故的问题。
文档编号E21B34/00GK2688883SQ20042003937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1日
发明者刘国光 申请人:刘国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