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带槽口的切削嵌件的回转式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9050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带槽口的切削嵌件的回转式钻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其所用的切削嵌件的开挖工具如回转式钻头,以及使用这种回转式钻头的钻进方法,其中钻头可用于钻穿各种地层。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包括其所用的切削嵌件的顶钻头,以及使用这种顶钻头的方法,其中钻头可用于在地下矿井中钻孔。
背景技术
地下矿井例如煤矿的扩展需要挖掘隧道。最初,这些隧道具有未支撑顶部。因为顶部未被支撑,就增加了矿井塌陷的可能性,当然也增加了地下煤矿开采的危险性。此外,未支撑的顶部易受从顶部掉落的岩石和碎屑的影响。掉落的岩石和碎屑可能伤害工人以及在隧道的地面产生危险的乱堆。
为了支撑和稳定地下隧道中的顶部,在顶部即地层中钻孔。用于钻这些孔的设备包括带有连接至钻机的长轴即钻钢的钻机。顶钻头在钻钢的远端处可拆卸地安装至钻钢。然后顶钻头压靠在顶部上,并且钻孔设备被操作以便在顶部钻出钻孔。根据特定情况,钻孔延伸入顶部中大约两英尺至大约二十英尺。典型的旋转速度介于大约100转/分钟(rpm)至大约800rpm之间,通常推力介于大约1000磅至大约10,000磅之间,持续足够的时间以便在地层中钻出理想的孔。
顶部支撑构件如顶板然后被连接至锚杆。在一种替代方法中,这些钻孔填充着树脂并且锚杆被固定在钻孔内。在另一个替代方法中,锚杆使用机械扩展器壳来将锚杆固定于钻孔中。使用任一方法的最终结果是被支撑的顶部比未支撑的顶部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这降低了与地下开采相关的危险性。顶部螺栓连接过程被认为是基本的地下开采作业。
顶部螺栓连接在地下开采中导致最大数量的失去时间伤害。在顶部螺栓连接过程期间,顶部未被支撑因此不具有最佳稳定性。此外,顶部螺栓连接过程在顶部上施加应力以致进一步提高了顶部螺栓连接过程期间的危险性。因此,钻孔所需的总时间的下降减少了完成顶部螺栓连接过程所需的时间。由于这有助于顶部螺栓连接过程的总体速度、效率和安全性,所以希望这样。
尽管可能有另外的方法来减少完成钻出所需钻孔的总时间,一种方法是使用一种顶钻头,这种顶钻头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以便减少在顶部螺栓连接过程期间必须更换顶钻头所需的时间。另一种减少完成顶部螺栓连接过程的总时间的方法是使用钻孔更快的顶钻头。
顶钻头通常包括安装在钻钢上的钢钻头主体。钻头主体具有轴向前端,切削嵌件通常通过铜焊固定至该轴向前端。切削嵌件为顶钻头的通常对顶钻头的使用寿命和顶钻头钻孔的速度具有最大影响的部件。
因此,在此以前,人们开发了用于顶钻头的切削嵌件,其中这些切削嵌件具有各种几何形状。例如,Denman的美国专利No.4,342,368公开了一种用于顶钻头的切削嵌件。这种切削嵌件具有前面和正面,它们相交以便形成切削刃。这种切削嵌件还包括切口。
作为另一个实例,Ojanen的美国专利No.4,787,464公开了一种用于顶钻头的切削嵌件。这种切削嵌件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倾斜成恒定角度的前面。切削嵌件还具有带有可变后角的正面,该可变后角随着在其径向远边离轴线的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作为用于顶钻头的切削嵌件的另外一个实例,Dunn等人的美国专利No.6,595,305示出了一种顶钻头,该顶钻头在其轴向前端具有切削嵌件。这种切削嵌件具有三重切削刃。
在苛刻的钻井条件或分层地质条件中,与使用较薄的切削嵌件(例如厚度等于大约0.180英寸(4.57毫米)的切削嵌件)的顶钻头相比,使用较厚切削嵌件(例如厚度等于大约0.250英寸(6.35毫米)的切削嵌件)的顶钻头通常更不容易破损。由于破损的发生减少,使用较厚切削嵌件的顶钻头将会提供一种减少完成顶部螺栓连接过程总时间的方法。然而,利用使用较厚切削嵌件的顶钻头通常会降低穿进速率,因此,尽管减少了切削嵌件的破损,但总的钻井速度相应减少。
因此,很明显,希望提供一种便于迅速完成顶部螺栓连接过程的改进的顶钻头。另外,很明显,希望提供一种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改进的顶钻头。此外,很明显,希望提供一种具有增加的穿进速率的改进的顶钻头。此外,显而易见,希望提供一种兼具更长使用寿命和增加的穿进速率的改进的顶钻头。

发明内容
在其一种形式中,本发明为一种回转式钻头嵌件,其包括可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细长主体,其中该细长主体具有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的一对对称的半部。该细长主体包含设置于细长主体的对称半部之间的中心槽口。每个对称半部包括前面和顶面。顶面具有前表面和后让面,其中前表面和后让面邻接且非共面。前切削刃位于前面与顶面的前表面的相交处。前表面相对于从中心轴线突出的第一径向线以恒定倾角沿径向倾斜,并且前表面从前切削刃向下且向后倾斜。
在其另外一种形式中,本发明为一种回转式钻头,其包括具有轴向前表面的细长钻头主体,一回转式钻头嵌件连接至该轴向前表面。回转式钻头嵌件包括可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细长主体,其中该细长主体具有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的一对对称的半部。该细长主体包含设置于细长主体的对称半部之间的中心槽口。每个对称半部包括前面和顶面。顶面具有前表面和后让面,其中前表面和后让面邻接且非共面。前切削刃位于前面与顶面的前表面的相交处。前表面相对于从中心轴线突出的第一径向线以恒定倾角沿径向倾斜,并且前表面从前切削刃向下且向后倾斜。
在其另外一种形式中,本发明为一种回转式钻头嵌件,其包括可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细长主体。细长主体具有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的一对对称的半部。细长主体包含设置于细长主体的对称半部之间的中心槽口。每个对称半部包括前面、顶面和位于前面与顶面相交处的前切削刃。顶面相对于垂直于从中心轴线突出的第一径向线以及中心轴线的第二线以可变倾角从中心轴线沿径向倾斜。
在其另外一种形式中,本发明为一种回转式钻头,其包括具有轴向前端的细长钻头主体,回转式钻头嵌件连接至该轴向前端。回转式钻头嵌件包括可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细长主体。细长主体具有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的一对对称的半部。细长主体包含设置于细长体的对称半部之间的中心槽口。每个对称半部包括前面和顶面。前切削刃位于前面与顶面的前表面的相交处。顶面相对于垂直于从中心轴线突出的第一径向线和中心轴线的第二线以可变倾角从中心轴线沿径向倾斜。


以下为形成了该专利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回转式钻头的侧视图,该回转式钻头包括具有铜焊的切削嵌件的钻头主体;图2为图1中所示的切削嵌件的一个定向的轴测图;图3为图2的切削嵌件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切削嵌件的前视图;图5为图2的切削嵌件的侧视图;图6为图1的的切削嵌件的另一定向的轴测图;图7为切削嵌件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为切削嵌件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前视图;以及图9为图8的切削嵌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看附图,图1示出了总体上标为20的呈顶钻头形式的回转式钻头。顶钻头20具有通常钢制的细长钻头主体22。细长钻头主体22具有大体圆柱形几何形状。钻头主体22具有轴向前端24和轴向后端26。钻头主体22在其轴向前端24中包含横向槽28。钻头主体22还包含集尘开口30,其处于轴向前端24和轴向后端26的中间。在钻孔操作期间,尘土和碎屑可以穿过该开口30。切削嵌件(或回转式钻头嵌件)34置于横向槽28内并且通常通过铜焊固定在其中。
切削嵌件34通常由烧结的碳化钨制成,该烧结的碳化钨为钴和碳化钨的混合物。Miller等人的美国专利No.5,467,837(已转让给本专利申请的受让人)提出了一些烧结(钴)的碳化钨成分以用于顶钻头的切削嵌件。Miller等人的美国专利No.5,467,837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更具体地说,烧结的碳化钨优选地包含大约5个重量百分数至大约15个重量百分数的钴与其余的碳化钨。碳化钨的颗粒大小可以大小不同。例如,碳化钨颗粒的颗粒大小可以从大约1微米变化至大约18微米。烧结的碳化钨的优选等级随特定应用而变化。烧结的碳化钨的以下等级通常用作回转式钻头中的切削嵌件。等级No.1的碳化钨颗粒尺寸位于大约1微米至大约18微米的范围内,标称钴含量为大约5.7重量百分数,罗克韦尔″A″刻度上的标称硬度为88.3。等级No.2的碳化钨颗粒尺寸位于大约1微米至大约9微米的范围内,标称钴含量为大约6.0重量百分数,罗克韦尔″A″刻度上的标称硬度为90.4。等级No.3的WC颗粒尺寸位于大约1微米至大约15微米的范围内,标称钴含量为大约5.6重量百分数,罗克韦尔″A″刻度上的标称硬度为89.4。等级No.4的标称钴含量为6.0重量百分数,罗克韦尔″A″刻度上的标称硬度为89.6。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带涂层的切削嵌件。在这方面,一种此类切削嵌件为多晶金刚石切削嵌件,其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多晶金刚石层的烧结的碳化钨衬底,如Sheirer等人的用于″切削和切削嵌件″的美国专利No.5,429,199中所示,该专利为本专利申请的受让人所拥有。该专利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一种优选的铜焊合金为HANDY HI-TEMP 548铜焊合金,由Handy & Harmon,Inc.(地址859第三大街,纽约,N.Y.10022)制造和销售。HANDY HI-TEMP 548铜焊合金的标称成分(按重量百分数)为54.0-56.0%铜;5.5-6.5%镍;3.5-4.5%锰;.01-.40%硅;除了其它元素的最大含量等于.50重量百分数以外,余量为锌。
使用这种铜焊合金的一种优选方式为垫片的形式,该垫片与带孔的钢垫片结合使用。Whysong的美国专利No.4,817,742,和Greenfield等人的美国专利No.4,817,743公开了示例性的铜焊装置,这些专利都由本专利申请的受让人所拥有。这些专利每个都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切削嵌件34具有总体上标为36的切削嵌件主体,其具有总体上标为38(图2)的顶面、总体上标为40的底面、总体上标为42和44的相对的侧面(图2)和总体上标为46和48的相对的边缘表面(图2)。切削嵌件主体36中包含中心定位的U形槽口(或中心槽口)50。U形槽口50基本上将切削嵌件体36分成相对于中心轴线A-A对称的两个相对的对称连接部分。即标为托架54(见图3)的一个对称部分和标为托架56(见图3)的另一个对称部分。至少在一些方面中,切削嵌件36具有根据Sheirer等人的美国专利No.5,172,775(已转让给本专利申请的受让人)的图22中所示的切削嵌件的几何形状的线条所示的几何形状。Sheirer等人的美国专利No.5,172,775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如图2中所示,切削嵌件36具有中心轴线A-A,其中切削嵌件36可绕着该中心轴线A-A旋转。存在第一径向线B-B,其从中心轴线A-A沿径向向外突出。存在第二线C-C,其穿过中心轴线A-A并且与第一径向线B-B正交。如图3中所示,切削嵌件36的厚度为″N″。优选地,厚度″N″等于大约0.250英寸。
U形槽口50具有限定了槽口50的相对末端的相对的边缘51和52。槽口50还包括U形表面53。特别如图3中所示,U形槽口50的定向使得其水平中心轴线(D-D)相对于垂直于切削嵌件主体36的侧面(42和44)的线(F-F)成锐角″E″设置。角度E介于大约0°和大约45°范围之间。角度E的一个优选数值等于大约5°。
参看一个对称部分54,存在前面60和相对的后面62(见图3)。顶面38包括前顶面64和后让面66。前顶面64和后让面66邻接且非共面。前顶面64和后让面66相交以形成顶端68,该顶端68沿着一个对称部分54的长度从槽口50的边缘51延伸到所述一个边缘表面46。
如关于另一个对称部分56更详细描述,前顶面64相对于从中心轴线A-A突出的第一径向线B-B倾斜成恒定倾角(见图4中角度G)。前顶面64还相对于垂直于径向线B-B的第二线C-C倾斜成恒定倾角(见图5中的角度H)。后让面66相对于前顶面64定向成一角度。关于这方面,后让面66相对于第二线C-C以可变倾角从中心轴线A-A沿径向倾斜。
所述一个边缘表面46具有前缘部分70和后缘部分72。前缘部分70和后缘部分72相互邻接。前缘部分70的定向使得其相对于垂直于前面60的线设置成锐角″I″。角度″I″可介于大约0°和大约10°之间。一个优选角度I等于大约5°。后缘部分72的定向使得其相对于垂直于前面60的线设置成锐角″J″。角度J可介于大约5°和大约45°之间。一个优选角度J等于大约22°。
前顶面64与前缘部分70和后缘部分72的一部分相交以形成前拐角74,拐角74具有由前顶面64和前缘部分70相交限定的前部74A和由前顶面64与后缘部分72的一部分相交限定的后部74B。后顶面66与后缘部分72的一部分相交以便形成后拐角76。侧面间隙边缘78位于前面60和前缘部分70之间的相交处。前切削刃80位于前面60和前顶面64之间的相交处。后刃82位于后面62和后让面66之间的相交处。
前顶面64限定了五边(即五边形)的基本上平面的表面,其中各边都没有彼此平行。更具体地说,这些边是顶端68、U形槽口50的边缘51的一部分、前切削刃80、前缘部分74的前部74A和后部74B。这些边限定了前顶面64。后让面66限定了四边构成的基本上平面的表面,其中各边都没有彼此平行,即为梯形表面。更具体地说,顶端68、U形槽口50的边缘51的一部分、后刃82和后拐角76限定了后让面66。
参看另一个对称部分56,有前面88和相对的后面90。顶面38包括前顶面92和后让面94。前顶面92和后让面94相交以形成顶端96,该顶端96沿着所述一个对称部分56的长度从槽口50的边缘52向所述一个边缘表面48延伸。
所述一个边缘表面48具有前缘部分98和后缘部分100。前缘部分98和后缘部分100相互邻接。前缘部分98的定向使得其相对于垂直于前面88的线设置成锐角″K″。角度″K″可介于大约0°和大约10°之间。一个优选角度K等于大约5°。后缘部分100的定向使得其相对于垂直于前面88的线设置成锐角″L″。角度L可介于大约5°和大约45°之间。一个优选角度L等于大约22°。
前顶面92与前缘部分98和后缘部分100的一部分相交以形成前拐角102,前拐角102具有由前顶面92和前缘部分98相交限定的前部102A和由前顶面92与后缘部分100的一部分相交限定的后部102B。后让面94与后缘部分100的一部分相交以形成后拐角104。侧面间隙边缘106位于前面88和前缘部分98之间的相交处。前切削刃108位于前面88和前顶面92之间的相交处。后刃110位于后面90和后让面94之间的相交处。
前顶面92限定了由五边(五边形)构成的基本上平面的表面,其中各边都没有彼此平行。更具体地说,这些边是顶端96、U形槽口50的边缘52的一部分、前切削刃108、前缘部分102的前部102A和后部102B。这些边限定了前顶面92。后让面94限定了由四边构成的基本上平面的表面,其中各边都没有彼此平行,即为梯形表面。更具体地说,顶端96、U形槽口50的边缘52的一部分、后刃110和后拐角104限定了后让面94。
前顶面92相对于从中心轴线A-A突出的径向线B-B倾斜成恒定倾角G(见图4)并且相对于线C-C,即垂直于径向线B-B的第二线倾斜成恒定的倾角H(见图5)。角度G介于大约10°和大约40°之间,其较窄的范围介于大约20°和大约35°之间,最优选的角度G等于大约22°。角度H之间大约10°和大约35°之间,最优选的角度H等于大约22°。
后让面94相对于前顶面92定向。在这方面,后让面94相对于第一径向线B-B设置成等于大约18°的角度并且相对于线C-C设置成可变角度,其中该角度取决于并不平行于线B-B的半径的弦。
参看图7,示出了切削嵌件36′的另一个实施例。切削嵌件36′的该实施例的结构遵循切削嵌件36的几何形状。切削嵌件36和切削嵌件36′之间的区别为在切削嵌件36′中,槽口50′的定向使得水平中心轴线(D′-D′)垂直于相对侧面42′和44′。
参看图8和9,还应当理解,除了切削嵌件200在其中具有中心槽口218以外,切削嵌件200的该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几何形状遵循Ojanen的美国专利No.4,787,464(Ojanen的美国专利No.4,787,464在此引入作为参考)中所示的几何形状的线条。切削嵌件200具有切削嵌件主体202,该切削嵌件主体202可绕着中心轴线X-X旋转并且相对于该轴线对称。轴线X-X的相对两侧上的一半的每个对称部分包括顶面204,该顶面204与前面206相交以形成切削刃208。顶面204相对于线210(垂直于轴线X-X和径向线212的线)具有倾角,该倾角随着离轴线X-X的径向距离减小。
遵循Ojanen的美国专利No.4,787,464中所述的线条,顶面204的倾角随着离中心轴线X-X的径向距离的远离而减小。在最接近中心轴线X-X的点,倾角可介于大约25度至大约55度的范围。在切削嵌件的径向远端,倾角可介于大约15度和大约25度之间。
进行了试验以便比较本发明的顶钻头的性能与两个比较用的标准的现有技术顶钻头。比较试验中使用的一个比较的顶钻头,即Comp.No.1A和1B,为标准SVl 19顶钻头,其由Kennametal Inc.of Latrobe,Pennsylvania 15650制造和销售,其中SVl 19顶钻头包含中心槽口和标准的21度后角。另一个比较顶钻头,即Comp.No.2A和2B,为标准Model RRWT顶钻头,由Kennametal Inc.制造和销售,其中RRWT顶钻头包含具有槽状后角但没有中心槽口的厚切削嵌件(即厚度等于0.250英寸)。用于试验的本发明的顶钻头(No.3A和No.3B)使用兼具中心槽口和槽状切削角的切削嵌件,如图2中所示。
试验通过在没有任何冷却剂(即干燥)的情况下钻进一块Barre花岗岩而在实验室环境进行,推力等于5760磅,速度等于300转/分(RPM)。这些试验的结果在表1中陈述。各种顶钻头进行两次试验。对于每次试验,表1描述了用英寸测量的顶钻头钻进的深度和用秒测量的钻孔所用时间。表1然后描述了用英寸测量的平均距离、用秒测量的平均钻井时间和用英寸/秒测量的平均穿进速率。
以5760磅推力和300 RPM速度在Barre花岗岩中比较钻孔试验的结果

表1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以等于5760磅的推力和等于300 RPM的速度钻进Barre花岗岩,本发明的顶钻头(Inv.No.3A和3B)的钻速比SVl顶钻头(Comp.No.1A和1B)的钻速快大约15.9%,比RRWT顶钻头(Comp.No.2A和2B)的钻速快大约11.5%。这些结果说明本发明已经实现了钻速的改进。
本文提到的专利及其它文件在此引入作为参考。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读本发明的说明书或其中所公开的实施方法之后是显而易见的。说明书和实例只为说明性,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书指示。
权利要求
1.回转式钻头嵌件,包括可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细长主体,该细长主体具有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的一对对称的半部,该细长主体包含设置于细长主体的对称的半部之间的中心槽口;并且每个对称半部包括前面;顶面,其具有前表面和后让面,其中前表面和后让面邻接且非共面;前切削刃,位于前面与所述顶面的前表面的相交处;以及所述前表面相对于从中心轴线突出的第一径向线沿径向以恒定倾角倾斜,并且所述前表面从前切削刃向下且向后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相对于垂直于第一径向线以及中心轴线的第二线以恒定倾角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让面相对于第二线从中心轴线以可变角度沿径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相对于第二线的所述倾角介于大约10度和大约35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线的所述倾角大约为22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为五边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让面为梯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和后让面之间的接合部限定了顶端,并且该顶端沿背离中心轴线的径向离开前切削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让面基本上为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对称半部还包括后面和远边,该远边朝向后面向后且向内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边具有以第一倾角朝向后面向后且向内倾斜的前缘部分和以第二倾角朝向后面向后且向内倾斜的后缘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倾角大于第一倾角。
13.一种回转式钻头,包括具有轴向前端的细长钻头主体,一回转式钻头嵌件连接至该轴向前端;并且该回转式钻头嵌件包括可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细长主体,其中该细长主体具有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的一对对称的半部;该细长主体包含设置于细长主体的对称半部之间的中心槽口;并且每个对称半部包括前面;顶面,该顶面具有前表面和后让面,其中前表面和后让面邻接且非共面;前切削刃,位于前面与顶面的前表面的相交处;所述前表面相对于从中心轴线突出的第一径向线沿径向以恒定倾角倾斜,并且所述前表面从前切削刃向下且向后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相对于垂直于第一径向线以及中心轴线的第二线以恒定倾角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让面相对于第二线以可变角度从中心轴线沿径向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相对于第二线的所述倾角介于大约10度和大约55度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线的所述倾角大约为22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相对于从中心轴线突出的第一径向线以恒定倾角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径向距离,并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径向线的第二线以恒定倾角倾斜。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为梯形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让面为五边形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后让面基本上为平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每个对称半部还包括后面和远边,该远边朝向后面向后且向内倾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该远边具有以第一倾角朝向后面向后且向内倾斜的前缘部分和以第二倾角朝向后面向后向内倾斜的后缘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二倾角大于第一倾角。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主体包括至少一个集尘开口。
26.一种回转式钻头嵌件,包括可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细长主体,该细长主体具有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的一对对称的半部;细长主体包含设置于细长主体的对称半部之间的中心槽口;并且每个对称半部包括前面;顶面;位于前面与顶面相交处的前切削刃;并且顶面相对于垂直于从中心轴线突出的第一径向线以及中心轴线的第二线以可变倾角从中心轴线沿径向倾斜。
27.一种回转式钻头,包括具有轴向前端的细长钻头主体,一回转式钻头嵌件连接至该轴向前端;所述回转式钻头嵌件包括可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细长主体,细长主体具有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的一对对称的半部;细长主体包含设置于细长主体的对称半部之间的中心槽口;并且每个对称半部包括前面;顶面;前切削刃,位于前面与顶面的相交处;并且顶面相对于垂直于从中心轴线突出的第一径向线以及中心轴线的第二线成以变倾角从中心轴线沿径向倾斜。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回转式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主体包括至少一个集尘开口。
全文摘要
一种回转式钻头嵌件(34),其包括可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细长主体(36),其中该细长主体(36)具有关于中心轴线对称的一对对称的半部(54、56)。该细长主体包含设置于细长主体(36)的对称半部(54、56)之间的中心槽口(50)。每个对称半部包括前面(60、88)和顶面(38),该顶面(38)具有前表面(64、92)和后让面(66、94),其中前表面和后让面邻接且非共面。每个对称半部还具有位于前面与顶面的前表面的相交处的前切削刃(80、108)。前表面相对于从中心轴线突出的第一径向线沿径向以恒定角度倾斜,并且前表面从前切削刃向下且向后倾斜。
文档编号E21B10/30GK101072924SQ200580032188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4日
发明者L·A·奥尔康, G·L·伍兹 申请人: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