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河流相砂体建筑结构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流相砂体建筑结构识别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河流沉积砂体的宏观非均质,为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河流沉积的砂体结构是具有层次性的,识别的层次越深,解决的非均质问题越具体,在开发调整的应用中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原来识别的砂体建筑结构,主要在沉积单元划分基础上搞清沉积微相分布特点,揭示了平面上河道复合体及分流河道砂体成因微相分布,只能解决油田地下一部分平面矛盾,对于疑难的平面矛盾和沉积微相砂体内部的矛盾是解决不了的。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为了有效挖掘剩余油,原有储层描述技术不能满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生产需要。
原有技术工作方法为在原小层基础上细分沉积单元——对砂体界限进行统层——建立沉积单元界限库——判断沉积单元砂体的相别——通过绘制砂体平面分布图建立沉积模型——油田开发生产应用。
原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原有技术可以揭示砂体微相的平面分布规律,只能解决一般性平面矛盾;对于平面复合河道砂体内部没有确定边界,不能深刻揭示单砂体的分布特点,解决不了复杂的平面问题;不能揭示砂体内部的结构特征,对挖掘层内剩余油没有指导作用。
实用性差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对于河流沉积的厚砂体,层间矛盾转移到平面、层内矛盾上,剩余油分布非常零散,为满足特高含水期油田稳油控水、低投入高产出的开发需求,需要准确的预测剩余油在井间的分布部位,对于复杂的剩余油分布特点,不能揭示出来,对生产指导作用差。
发明内容
针对高含水后期乃至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主要问题,解决原有技术只能解决一般性平面矛盾,解决不了复杂的平面问题,实用性差,需要深入识别储层描述技术,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河流相砂体建筑结构识别方法,具体方案如下一、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以密井网条件下的测井曲线为基础,井间剖面上采用旋回对比与成因模式垂向序列基本韵律特征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单一河道砂体的边界进行识别;结合各类沉积模式成因分布特点,进行平面组合,划分单一河道砂体的轮廓,完成各个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识别;二、单一河道砂体之间的渗流屏障识别确定单一河道砂体垂向界面类型标准,识别垂向屏障分布,即垂向渗透率<0.1μm2作为判断条件;确定单一河道砂体平面界面类型标准,识别单一河道砂体平面屏障分布,即为砂体的岩性突变型、泥岩型两种。
三、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微观渗流屏障识别对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夹层采用以横向井排的追溯对比为基础,各个相邻的排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砂体内夹层的岩性类型,分析描述砂体内部的夹层的厚度变化、分布范围或规模大小。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首次提出河流相建筑结构识别的设计思路,这在储层描述技术中是前所未有的具体方案。
第二在该项技术识别过程中,同时提出了三个大方面的识别内容。
第三单砂体描述技术是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综合,与原方法比较,提高了砂体展布的描述精度,提高了剩余油富集区的预测精度,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总结出相应的挖潜方法,有效的提高砂体的最终采出程度。
第四适用面广。河流相砂体建筑结构识别方法适用范围明显扩大。针对不同沉积模式砂体,提出不同的解剖方法。
第五理论性强、操作便于掌握。以注采井组为单位,分析注采井间可追溯的夹层遮挡作用,不固定结构单元的个数,具体井层具体分析,既灵活又实用。
第六系统性强。识别了沉积单元间五级界面、其内部四、三级界面的分布,对砂体结构的分析已经到了再也不能细分的程度(根据目前的测井分辨率)。
第七精度高。精细沉积单元内部四、三级结构界面及其所分隔的砂体结构。
第八实用性强。按注采关系、注采方向、结合动态开发历史,分析、预测剩余油分布部位、分析剩余油类型及其适合的挖潜方法,从剩余油的成因、部位到挖潜方式,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剩余油预测的精度,也开辟了剩余油分析的更新的有效途径。
图1为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成果示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方式的河流相砂体建筑结构识别方法一是要识别平面上复合河道砂体内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技术;二是要识别单一河道砂体之间的渗流屏障,即识别平面的渗流屏障和垂向上的渗流屏障;三是要识别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微观渗流屏障,主要指隔层与夹层分布特点。具体技术方案为1、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技术方案设计以密井网条件下的测井曲线为基础,井间剖面上采用旋回对比与成因模式(辫状式、曲流式、顺直式三种)垂向序列基本韵律特征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对单一河道砂体的边界进行识别。以泥质层、钙质层、泥质粉沙层作为垂向边界,考虑砂体突变、渐变的特征,结合各类沉积模式成因分布特点,重点搞清条带状、非条带状河道砂体的垂向边界分布。然后进行平面组合,仍以沉积模式为依据,划分单一河道砂体的轮廓,完成各个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识别(图1)。
2、单一河道砂体之间的渗流屏障方案设计对单一河道砂体垂向的接触关系进行确定标准,识别垂向屏障分布,即垂向渗透率<0.1μm2作为判断条件;对单一河道砂体平面的接触关系进行确定标准,即独立分层型、叠加型及切叠型三种;识别单一河道砂体平面屏障分布,即为砂体的岩性突变型、泥岩型两种。
3、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微观渗流屏障方案设计以横向井排的追溯对比为基础,各个相邻的排要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识别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夹层(泥、钙、粉泥、泥粉4种岩性夹层)的分布规模或延伸范围大小,主要识别夹层的岩性属性、厚度大小、平面分布范围。
通过对上述三个方案的思路设计,在完成成果图件之后,结合油田动态信息,进行剩余油预测,最终是为指导剩余油挖潜提供技术支持。
工作流程一、单一河道砂体识别工作流程按照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进行单期河道砂体的垂向界限识别、划分——建立单元顶界界限数据库——判断砂体的相别属性(河道砂体、席状砂体、表外砂体、泥岩)——生成底图——绘制成果图——砂体描述。
二、单一河道砂体之间的渗流屏障识别工作流程单期河道砂体垂向界面类型标准制定(分四种泥、钙、粉泥、泥粉4种岩性夹层)——单期河道砂体垂向界面识别——建立单期河道砂体垂向界面数据库(层位、界面类型、顶深、厚度四个字段)——绘制垂向相邻河道砂体之间垂向界面的平面分布图——单一河道砂体间渗流屏障描述。
三、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微观渗流屏障识别工作流程对单一河道进行编号——对每个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夹层进行追溯对比、编号——确定砂体内夹层的岩性类型(分四种泥、泥粉2种夹层)——建立砂体内部的夹层数据库(层位、界面类型、顶深、厚度四个字段)——利用PETREL软件模拟层内夹层的分布特点——分析描述砂体内部的夹层的厚度变化、分布范围或规模大小。
四、油田开发中推广应用工作流程(附加流程)利用上述识别成果,分析目的层的开发层系所属(主要分析开采的目的层为哪个层段)——井网特点分析(反九点法、行列法、五点法)——井距大小分析——水井的吸水剖面资料分析——施工总结资料分析——固井质量资料分析——编制调整方案——实施调整方案——效果总结。
具体实施方式
二以大庆油田为例,截至自2004年至2006年6月,累计解剖648个井组3296个剖面18628井次70万余层的砂体结构,较准确的预测了剩余油富集部位,针对不同类型的剩余油,对注入井、生产井分别采取治理措施,取得明显的效果。实施效果仅以2006年上半年为例利用砂体内稳定分布夹层的遮挡性,进行层内细分注水,提高低渗层的动用程度。
共编制、实施厚油层内细分注水方案30口井,封堵42个层段,其中高渗透部位封堵砂岩168.2m,有效146.4m,日注水减少1680m3,低渗透部位加强注水砂岩厚度500.9m,有效厚度315.9m,日注水增加1390m3。统计层内细分的17口井吸水剖面资料,低渗透部位砂岩和有效厚度吸水比例分别增加8.29%和8.91%;对比实施较早的10口细分井周围18口无措施受效油井,细分后日产液1589t,日产油74t,综合含水95.33%,与细分前相比,日产液减少49t,日产油增加7t,含水下降0.61个百分点。
根据不同成因砂体结构特点,调整注水层段,将同一结构单元砂体组合在一个层段内,减少无效注水、层间干扰,提高注水效率。
共编制细分重组方案49口井,日配注减少840m3,日实注减少806m3。
利用结构界面的遮挡作用,封堵砂体内部的高渗部位,控制生产井层内无效循环。
从已实施的8口井效果看,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作用,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21t,日增油6.5t,含水下降5.7个百分点。
根据剩余油类型,采取不同的挖潜方法因砂体平面非均质性导致注采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通过不同层系油水井补孔缩小井距完善结构单元的注采关系,挖潜层内剩余油。
共实施22口井,初期日增液687t,日增油133t,综合含水下降6.8个百分点。
因结构界面的遮挡导致层内动用状况不同的砂体,采取层内压裂方法,提高层内动用程度较低部位的采出程度,对于界面的稳定程度较差的砂体,采取人造界面挖潜层内剩余油。
按此方法共实施8口井,初期日增液262t,日增油59t,含水下降8.21个百分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河流相砂体建筑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一、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以密井网条件下的测井曲线为基础,井间剖面上采用旋回对比与成因模式垂向序列基本韵律特征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单一河道砂体的边界进行识别;结合各类沉积模式成因分布特点,进行平面组合,划分单一河道砂体的轮廓,完成各个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识别;二、单一河道砂体之间的渗流屏障识别确定单一河道砂体垂向界面类型标准,识别垂向屏障分布,即垂向渗透率<0.1μm2作为判断条件;确定单一河道砂体平面界面类型标准,识别单一河道砂体平面屏障分布,即为砂体的岩性突变型、泥岩型两种;三、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微观渗流屏障识别对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夹层采用以横向井排的追溯对比为基础,各个相邻的排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砂体内夹层的岩性类型,分析描述砂体内部的夹层的厚度变化、分布范围或规模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建筑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因模式为辫状式、曲流式、顺直式三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建筑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河道砂体垂向界面类型分泥、钙、粉泥、泥粉四种岩性夹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相砂体建筑结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河道砂体平面界面类型分独立分层型、叠加型及切叠型三种。
全文摘要
河流相砂体建筑结构识别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针对高含水后期乃至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主要问题,解决原有技术只能解决一般性平面矛盾,解决不了复杂的平面问题,实用性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1.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2.单一河道砂体之间的渗流屏障识别;3.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的微观渗流屏障识别。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适用面广、理论性强、操作便于掌握、系统性强、精度高、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E21B49/00GK1944956SQ20061015096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1日
发明者赵伟, 艾颖, 赵云飞 申请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