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立坑摇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0703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立坑摇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水道入孔挖凿机具,尤其涉及一种在必要时可将立坑摇管机的宽度予以缩小,以利于方便、安全载送运输的改进的立坑摇管机。
背景技术



图1、图2所示,立坑摇管机为一种目前较先进的下水道入孔挖凿机具,主要是在一机台10上设有一夹持机构20,并在机台10与夹持机构20间设有升降机构30及摇动机构40等装置;使用时,借由夹持机构20牢固地夹持一钢管50,然后借由升降机构30产生一下压的动作,同时借由摇动机构40产生一适当角度的往复摇动旋转动作,进而可将钢管50直立的沉埋于地下。该机台10的后端两侧各设有一轮体11,该轮体11在不使用时是稳藏于机台10内,而当欲使用时可受一油压缸12的顶撑凸露出机台10底端;该机台10的前端两侧各设有一衔接耳13,衔接耳13可衔接一托曳臂14与挖土机60连结,进而借由挖土机60可方便在工地做短程的移动。
又如
图1、图2所示,由于立坑摇管机并无自走动力,因此当其欲做长程的运送时,必须借助车辆来载送运输,而由于立坑摇管机是属于一种大型机具,因此当借助车辆载送运输时,尤其是载送运输较大型立坑摇管机时,立坑摇管机的宽度必然会超出车辆两侧,以致除了造成载送运输上的安全隐患,及有违反交通法规外,甚至将造成载送运输上的障碍,例如无法通过高速公路上的收费通道,进而造成载送运输上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立坑摇管机,其在必要时可将立坑摇管机的宽度予以缩小,以利于方便、安全载送运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立坑摇管机,主要是在一机台上设有一夹持机构,机台与夹持机构间设有升降机构及摇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前、后机架各经切割形成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该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间、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间各设有一对连结耳,该对连结耳内侧端穿置固定有一轴杆,而外侧端穿设有一可向上抽离的止动杆,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的另端、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的另端与机台的左、右机架间各设有一对连结耳,该两对连结耳内侧端各穿设有一可向上抽离的止动杆,而外侧端穿置固定有一轴杆,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的内部、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的内部与机台的左、右机架间各设有一油压缸;所述夹持机构由至少四片弧形的夹持组件围设形成一圆框体构成,该四片夹持组件各借由一轴杆衔接在一起,该轴杆的位置恰位于机台的前、后、左、右的中央,并在其中两夹持组件间设有一夹持力产生组件;借由上述的构造设计,当欲载送运输立坑摇管时,则可将上述机台构造中的各止动杆向上抽离,然后可启动上述构造中的各油压缸;此时,油压缸即可驱动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依构造中的各轴杆为活动支点旋转,使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向外折弯,并使机台的左、右机架向内缩移;同时,夹持机构的四片夹持组件可依构造中的各轴杆为活动支点旋转,使四片夹持组件可随机台的左、右机架同步向内变形缩移,进而将立坑摇管机的宽度予以缩小,以利方便、安全载送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借由上述的构造设计,当欲载送运输立坑摇管机时,则可将立坑摇管机的宽度予以缩小,以利方便、安全载送运输。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立坑摇管机的侧视构造图。
图2是现有立坑摇管机的俯视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构造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构造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侧视构造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视构造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机台 11轮体12油压缸13衔接耳14托曳臂15A前左架体15B前右架体 16A后左架体16B后右架体 17A油压缸17B油压缸 17C油压缸17D油压缸 20夹持机构21A夹持组件 21B夹持组件21C夹持组件 21D夹持组件22A轴杆 22B轴杆22C轴杆 22D轴杆23夹持力产生组件(油压缸)30升降机构40摇动机构 50钢管60挖土机70A连结耳70B连结耳 71轴杆72止动杆80A连结耳80B连结耳 81止动杆82轴杆 90A连结耳90B连结耳 91止动杆92轴杆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立坑摇管机与现有立坑摇管机基本结构相同,主要是在一机台10上设有一夹持机构20,并于机台10与夹持机构20间设有升降机构30及摇动机构40等装置。该机台10的一端两侧各设有一轮体11,轮体11可受一油压缸12驱动顶撑凸露出机台10底端;又,机台10相对于轮体11的另一端两侧各设有一衔接耳13可衔接一托曳臂14与挖土机(图中未示)连结。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造与现有立坑摇管机大同小异,且由于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所在,因此不在进一步赘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特征在于机台10(请同时参阅图4至图6所示),其前、后机架各经切割形成前左架体15A及前右架体15B(如图4、图5所示)、后左架体16A及后右架体16B(如图4、图6所示),该前左架体15A及前右架体15B间、后左架体16A及后右架体16B间各设有一对连结耳70A、70B,该对连结耳70A、70B内侧端穿置固定有一轴杆71,而外侧端穿设有一可向上抽离的止动杆72;又,前左架体15A及前右架体15B的另端、后左架体16A及后右架体16B的另端与机台10的左、右机架间各设有一对连结耳80A、80B、90A、90B,该两对连结耳80A、80B、90A、90B内侧端各穿设有一可向上抽离的止动杆81、91,而外侧端穿置固定有一轴杆82、92;前左架体15A及前右架体15B的内部、后左架体16A及后右架体16B的内部与机台10的左、右机架间各设有一油压缸17A、17B、17C、17D。
夹持机构20(请参阅图4所示),是由至少四片弧形的夹持组件21A、21B、21C、21D围设形成一圆框体,该四片夹持组件21各借由一轴杆22A、22B、22C、22D衔接在一起,该轴杆22A、22B、22C、22D的位置恰位于机台10的前、后、左、右的中央,并于其中两夹持组件21间设有一夹持力产生组件23(油压缸)。
借由上述的构造设计,请参阅图7所示,当欲载送运输立坑摇管机时,则可将上述机台10构造中的各止动杆72、81、91向上抽离,然后可启动上述构造中的各油压缸17A、17B、17C、17D;此时,油压缸17A、17B、17C、17D即可驱动前左架体15A及前右架体15B、后左架体16A及后右架体16B依构造中的各轴杆71、82、92为活动支点旋转,使前左架体15A及前右架体15B、后左架体16A及后右架体16B向外折弯,并使机台10的左、右机架能够向内缩移;同时,夹持机构20的四片夹持组件21A、21B、21C、21D可依构造中的各轴杆22A、22B、22C、22D为活动支点旋转,使四片夹持组件21A、21B、21C、21D可随机台10的左、右机架同步向内变形缩移,进而将立坑摇管机的宽度予以缩小,以利方便、安全载送运输。
从以上所述及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确可改善上述现有立坑摇管机所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将立坑摇管机的宽度予以缩小,以利于方便、安全载送运输的立坑摇管机构造;因此,具有显著的实用性与进步性,且其构造亦确未曾有过,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立坑摇管机,主要是在一机台上设有一夹持机构,机台与夹持机构间设有升降机构及摇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前、后机架各经切割形成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该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间、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间各设有一对连结耳,该对连结耳内侧端穿置固定有一轴杆,而外侧端穿设有一可向上抽离的止动杆,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的另端、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的另端与机台的左、右机架间各设有一对连结耳,该两对连结耳内侧端各穿设有一可向上抽离的止动杆,而外侧端穿置固定有一轴杆,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的内部、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的内部与机台的左、右机架间各设有一油压缸;所述夹持机构由至少四片弧形的夹持组件围设形成一圆框体构成,该四片夹持组件各借由一轴杆衔接在一起,该轴杆的位置恰位于机台的前、后、左、右的中央,并在其中两夹持组件间设有一夹持力产生组件。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立坑摇管机,主要是在一机台上设有一夹持机构,机台与夹持机构间设有升降机构及摇动机构;机台的前、后机架各形成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间、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间各设有一对连结耳,两对连结耳内侧端各穿有一可向上抽离的止动杆,而外侧端穿置固定有一轴杆,前左架体及前右架体的内部、后左架体及后右架体的内部与机台的左、右机架间各设有一油压缸;夹持机构由至少四片弧形的夹持组件围设形成一圆框体构成,四片夹持组件各借由一轴杆衔接在一起,轴杆的位置恰位于机台的前、后、左、右的中央。本实用新型可方便、安全载送运输。
文档编号E02F5/20GK2928961SQ20062002652
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7日
发明者叶明福 申请人:叶明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