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挖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827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用挖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挖掘器,特别是一种在狭小空间里使用的挖 掘器,属于挖掘器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挖掘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针对抗震救灾来讲,由于 地震造成的恶劣环境,现有的挖掘器不能完全适用。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 专门应对狭小空间的多用挖掘器,该挖掘器结构合理,使用灵活,能够 实现在狭小的空间内清除砂石、瓦片及泥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挖掘器,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呈直杆状的体部
5,体部5的一端活动连接后把手7,体部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丝扣3固 定连接头部,头部上的挖掘器具1活动连接头部关节2,由头部关节2通 过连接丝扣3与体部5连接,体部5的顶端外围设有可旋转的固定螺套 4,用于调节前把手6的长度以固定头部与后把手7的位置;
上述体部5的一端与后把手7之间通过固定螺栓8活动连接,后把 手7能够绕固定螺栓8转动;
上述连接丝扣3与头部关节2之间为螺旋固定连接,头部关节2可 以与连接丝扣3的螺旋分离,以实现头部的替换;
上述挖掘器具1活动连接头部关节2是通过固定螺栓9活动连接, 也可以实现挖掘器具1的单独替换;
上述头部的挖掘器具1为可拆卸的齿耙、炉子、V型铁、垂直十字钻 丝、或管状钻头等,以适用不同的挖掘砂土材料。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挖掘器,头部通过活动的连接丝扣3与头部关
节2连接,可以方便地实现挖掘器具的拆卸、替换;由固定螺套4加以
固定,以适应不同的作业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由于它的体积较小, 使用方便灵活,尤其适合建筑物坍塌时狭小空间抢险时使用。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挖掘器结构示意图; 图2:图l俯视图中体部5与前把手6、后把手7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部,2、头部关节,3、连接丝扣,4、固定螺套,5、体 部,6、前把手,7、后把手,8、固定螺栓,9、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用来对本实用新型 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多用挖掘器参考图1、 2,包括呈直杆状的体部5, 体部5的一端与后把手7之间通过固定螺栓8活动连接,后把手7能够 绕固定螺栓8转动;体部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丝扣3固定连接头部,连 接丝扣3与头部关节2之间为螺旋固定连接,头部关节2可以与连接丝 扣3的螺旋分离,以实现头部的替换;头部上的挖掘器具1活动连接头 部关节2,是通过固定螺栓9活动连接,可以实现挖掘器具1的单独替换; 体部5的顶端外围设有可旋转的固定螺套4,用于调节前把手6的长度以 固定头部与后把手7的位置;头部的挖掘器具1为可拆卸的齿耙、伊子、 V型铁、垂直十字钻丝、或管状钻头等,以适用不同的挖掘砂土材料。
本实施例的多用挖掘器,头部通过活动的连接丝扣3与头部关节2 连接,可以方便地实现挖掘器具的拆卸、替换;由固定螺套4加以固定, 以适应不同的作业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由于它的体积较小,使用 方便灵活,尤其适合建筑物坍塌时狭小空间抢险时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挖掘器,特征在于包括呈直杆状的体部(5),体部(5)的一端活动连接后把手(7),体部(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丝扣(3)固定连接头部,头部上的挖掘器具(1)活动连接头部关节(2),由头部关节(2)通过连接丝扣(3)与体部(5)连接,体部(5)的顶端外围设有可旋转的固定螺套(4)。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挖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部(5) 的一端与后把手(7)之间通过固定螺栓(8)活动连接。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挖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丝扣 (3)与头部关节(2)之间为螺旋固定连接。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挖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器具 (1)活动连接头部关节(2)是通过固定螺栓(9)活动连接。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挖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挖 掘器具(1)为可拆卸的齿耙、铲子、V型铁、垂直十字钻丝、或管状钻 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挖掘器,特别是一种在狭小空间里使用的挖掘器,属于挖掘器结构技术领域。一种多用挖掘器,特征在于包括呈直杆状的体部,体部的一端活动连接后把手,体部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丝扣固定连接头部,头部上的挖掘器具活动连接头部关节,由头部关节通过连接丝扣与体部连接,体部的顶端外围设有可旋转的固定螺套,用于调节前把手的长度以固定头部与后把手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挖掘器,头部通过活动的连接丝扣与头部关节连接,可方便地实现挖掘器具的拆卸、替换;由固定螺套加以固定,以适应不同的作业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较小,使用方便灵活,尤其适合建筑物坍塌时狭小空间抢险时使用。
文档编号E02F3/02GK201236348SQ200820026520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日
发明者李新民 申请人:李新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