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多向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486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械式多向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工程与地质勘探钻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压双向减振器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液压缸内注入的201-100甲基硅油
作为液体弹簧,吸收钻进过程中钻柱轴向振动冲击负荷。另外,还通过活塞内孔梯形螺旋与
心轴连接,使钻柱的扭转振动冲击负荷转换成活塞的轴向分力,变换为液压缸内压,从而保
持稳定的钻头工作扭矩。(详见《钻井工程技术手册》第530 532页_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年2月第一版,2006年1月第二次印刷。)多年来,液压双向减振器在油气田钻井工程
中,尤其当钻进硬地层、砾石层、软硬夹层及其它复杂地层时,为减缓钻柱的轴向振动和扭
转振动产生的冲击负荷、提高钻头的工作效率、避免井下事故,发挥了一定作用。 申请人:认为,从理论到国内外的应用实践都充分证明使用钻柱减振器的真正意
义在于消除或减缓钻柱旋转钻进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动能、改变钻柱的固有频率。也
就是说,对钻柱减振器的基本性能要求,是能够把尽可能多的具有破坏性的振动冲击能量
转换为热能而及时消散掉;使钻柱的固有频率远离激振频率,避免发生谐振。 但是,《钻井工程技术手册》中介绍的液压双向减振器却都忽视了钻柱减振器的阻
尼作用和正确改变钻柱固有频率的关键作用。因此,应用现场的生产和测试证明,他们生产 的工具在消除或减缓钻柱振动冲击负荷峰值及避免钻柱谐振方面,效果并不明显。 另外,申请人还认为,有的液压双向减振器由于密封件设计不合理、橡胶件的耐温 性能差以及密封部位制造精度太低或高压条件下液压缸变形等原因导致减振器失效,不能 满足深井、超深井高温高压和复杂地质条件下钻进的要求。201-100甲基硅油作为现有液压 双向减振器的液体弹簧使用,由于其粘度很低,在高温(15(TC以上)、高压(30MPa 70MPa) 条件下旋转钻进时很易泄漏,而硅油稍有泄漏就会导致工具失效。甚至有时因油塞或其它 密封部位渗漏,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硅油不断漏失,待工具运到钻井现场时已无法使用。尤其 是目前我国硅油市场对各生产厂家硅油的体积压縮率尚无技术指标要求,各生产厂家均无 进行硅油体积压縮率的测试手段,于是大多生产厂家是购进固体原料勾兑成不同粘度的硅 油产品,均无产品体积压縮率的性能指标介绍。减振器生产厂属盲目购进这种硅油当液体 弹簧使用,其减振器在井下的刚度性能及减振效果也无人能说清楚。 另外,由于对液压双向减振器的制造精度的要求较高,钢材的价格不断上涨,硅油 的市场价格也比较昂贵,致使液压双向减振器的总体成本居高不下。 再则,减振器组装完毕进行地面试验时,在上述的压力条件下,试验人员在高压 "容器"和高压管路周围操作,有造成人身伤害的不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式多向减振器,使 其集阻尼、减振、隔振于一体,并且成本低、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
3[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机械式多向减振器,包括上接头,上接头的下端 螺纹连接心轴,心轴包括由两级台阶过渡的、从上至下的大外径心轴、中外径心轴和小外径 心轴,大外径心轴外套置刮泥环座,刮泥环座的下端与扶正筒螺纹连接,扶正筒包括从上至 下的大内径扶正筒和小内径扶正筒,小内径扶正筒的下端外螺纹连接花键筒,花键筒的下 端内螺纹连接导筒;中外径心轴与大内径扶正筒之间设有环形上液压腔,中外径心轴与小 内径扶正筒之间设有阻尼环隙;中外径心轴与花键筒、导筒之间设有提升环、活塞、止推轴 承和上弹性体,提升环设置在扶正筒的下方,活塞设置在提升环的下方,活塞包括活塞体和 活塞接头,活塞体包括从上至下的大内径活塞体和小内径活塞体,大内径活塞体上设有扭 矩转换机构,所述小外径心轴与大内径活塞体之间设有环形下液压腔,小内径活塞体的下 端螺纹连接活塞接头,所述止推轴承设置在活塞接头的下方,所述上弹性体设置在止推轴 承的下方,在上弹性体的下方、于导筒内设置导杆,导杆包括从上至下的大外径导杆和小外 径导杆,大外径导杆与小外径心轴的下端螺纹连接,小外径导杆与导筒之间从上至下设有 下弹性体和下接头,下接头与导筒的下端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当钻柱轴向振动力向下时,轴向力迫使心轴向下运动, 压迫上液压腔的液压油经阻尼环隙向下流动。因阻尼环隙的流阻非常大,使冲击动能部分 转换为摩擦热能,经心轴和扶正筒、花键筒传递给水眼和环空的钻井液消散掉。此时,由于 上液压腔的容积K大于下液压腔的总容积V2,于是高压油液推动活塞体、活塞密封总成、活 塞接头和止推轴承向下运动,使上弹性体压縮变形,以挤出一个与轴向力对应的V/。反之, 上弹性体上弹,推动止推轴承和活塞向上运动。此时下液压腔里的液压油在上弹性体的压 力下经阻尼环隙流向上液压腔,阻尼力同样消散掉向上的冲击动能,使心轴处于稳定的工 作状态。 目前国内外对钻柱扭转振动冲击的减缓方法多用橡胶或硅油作减振元件。本实用 新型的扭转振动冲击减振是采用环隙阻尼与复合组合碟簧的互补结构。这种阻尼减振结构 与橡胶和硅油结构相比较,既不存在老化问题,也不可能因密封泄漏而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集阻尼、减振、隔振于一体。与现有的各类钻柱减振器相比,它的功 能更多,更能有效地消除或减缓钻柱的轴向振动、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所产生的冲击负荷; 改变钻柱的固有频率,使其远离常规钻进参数的谐振区。在油气井工程与地质勘探钻井过 程中,尤其在钻进硬地层、砾石层或其他复杂地层时,该工具可使钻头、钻具及地面设备避 免振动破坏,减缓钻柱疲劳失效。为保证人身与设备安全,延长钻头使用寿命、提高钻井效 率发挥重要作用。 2、本实用新型是国内外现有钻柱减振器中唯一能将扭转振动冲击负荷的减振、隔 振与轴向减振、隔振机构设计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既相互协调又互不干扰。其减振、隔振元 件不受压力、温度和密封质量的限制,极大地延长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且使减振效果更 好。 3、自行研制的止推轴承能在井下小空间里承受巨大的周向和轴向交变负荷,并填 补了国内外市场的空白。 4、目前国内外对钻柱扭转振动冲击的减缓方法多用橡胶或硅油作减振元件。本实 用新型的扭转振动冲击减振是采用环隙阻尼与复合组合碟簧的互补结构。这种阻尼减振结构与橡胶和硅油结构相比较,既不存在老化问题,也不可能因密封泄漏而失效。由于上、下 弹性体采用的材质的改变,使减振器的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而整体使用寿命比现有的钻 柱减振器提高3-5倍。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有益效果,即无论扭转刚度与固有频率,还是轴向刚度与固 有频率,都可以分别根据各自的阻尼系统和碟簧的厚度及组合方式进行调整,满足每口井 工程设计的需要。 所述扭矩转换机构包括直花键副和左向螺旋花键副,直花键副设置在大内径活塞 体与花键筒之间,左向螺旋花键副设置在中外径心轴与大内径活塞体之间。本实用新型研 制成功的新型力转换机构,左向螺旋花键与直花键分别置于活塞体的内孔和外圆,设计使 其自动实现扭矩与轴向力的平稳转换,且与钻压的轴向力分离。转盘的工作扭矩通过方钻 杆、钻杆、钻铤传递给机械式多向减振器的上接头_心轴_左向螺旋花键副_活塞体_直花 键副_花键筒_导筒_下接头_底部钻柱和钻头。钻头在破碎岩石过程和遇到卡阻时都会 给钻柱和减振器一个反扭矩或突然增大的扭转冲击负荷,有时会造成钻头或钻柱的严重破 坏或钻具断裂等井下事故。这一重大技术难题,由本实用新型的扭转振动冲击减振机构给 予有效解决。 由于钻柱正常工作旋转方向是顺时针。当工作扭矩在一个平稳的给定值时,活塞 沿着左向螺旋花键副的轴向分力,向下旋转滑动到一个力平衡位置。此时,上弹性体受压 縮,压縮力最终作用在心轴下端与导筒连接的螺纹上,对钻压不构成影响。当突然增大的扭 转冲击负荷传递给减振器时,转换机构立即将巨大的扭矩峰值转换为推动活塞向下的轴向 力。这个力作用给上弹性体(复合组合碟簧),使其压縮变形,在压縮变形同时,将冲击动能 转换为碟簧的摩擦热能消散掉,保护钻头、钻柱不受扭转冲击的破坏或加剧疲劳。 所述止推轴承包括分别呈筒形且同心布置的转子、定子,转子与定子相对面之间 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凸凹台阶,在转子与定子相对面之间设置滚子。在组装完成后止推轴 承已经承受上弹性体的预压縮力。当扭矩增大推动活塞向左旋转下移运动时,活塞接头推 动转子逆时针旋转,并将轴向力传递给滚子和定子。此时轴向力施加在上弹性体上。反之, 当扭矩减小时,上弹性体向上回弹,将推力向上施加给止推轴承。止推轴承的定子带动活塞 顺时针旋转上移,直至恢复到钻压与扭矩的合理匹配位置,即优选参数钻井技术中所要求 的最佳钻进状态。 为了加强密封性,所述大外径心轴与大内径扶正筒之间设有密封总成。 同理,所述活塞体与心轴之间、活塞接头与导筒之间分别设有活塞密封总成。 所述小外径导杆与与导筒之间设有调节环,调节环设置在下弹性体的上方。调节 环对下弹性体的压力腔的油压起调节作用,使之不受井下温度的影响。 同理,所述小外径导杆与与导筒之间设有浮动活塞,浮动活塞设置在下弹性体的 下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3止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5[0028] 图中,1上接头,2心轴,2-1大外径心轴,2-2中外径心轴,2-3小外径心轴,3刮泥 环座,4扶正筒,4-l大内径扶正筒,4-2小内径扶正筒,5花键筒,6导筒,7下接头,8密封总 成,9阻尼机构,9a上液压腔,9b阻尼环隙,9c下液压腔,IO提升环,11扭矩转换机构,lla直 花键副,llb左向螺旋花键副,12活塞,12-1活塞体,12-1-1大内径活塞体,12-1-2小内径活 塞体,12-2活塞密封总成,12-3活塞接头,13止推轴承,13a转子,13b滚子,13c定子,14上 弹性体,15调节环,16下弹性体,17浮动活塞,18导杆,18-1大外径导杆,18-2小外径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机械式多向减振器,包括上接头1,上接头2的下端螺纹连接心轴 2,心轴2包括由两级台阶过渡的、从上至下的大外径心轴2-l、中外径心轴2-2和小外径心 轴2-3,大外径心轴2-1外套置刮泥环座3,刮泥环座3的下端与扶正筒4螺纹连接,扶正筒 4包括从上至下的大内径扶正筒4-1和小内径扶正筒4-2,小内径扶正筒4-2的下端外螺纹 连接花键筒5,花键筒5的下端内螺纹连接导筒6,导筒6的下端内螺纹连接下接头7。 大外径心轴2-1与大内径扶正筒4-1之间设有密封总成8。 中外径心轴2-2与大内径扶正筒4-1之间设有环形上液压腔9a,中外径心轴2_2 与小内径扶正筒4-2之间设有阻尼环隙9b。 中外径心轴2-2与花键筒5、导筒6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提升环10、活塞12、止 推轴承13和上弹性体14。活塞12包括活塞体12-1和活塞接头12-3,活塞体12-1包括从 上至下的大内径活塞体12-1-1和小内径活塞体12-1-2,直花键副lla设置在大内径活塞 体12-1-1与花键筒5之间,左向螺旋花键副lib设置在中外径心轴2-2与大内径活塞体 12-1-1之间。活塞体12-1与心轴2之间、活塞接头12-3与导筒6之间分别设有活塞密封 总成12-2。 小外径心轴2-3与大内径活塞体12-1-1之间设有环形下液压腔9c,小内径活塞体 12-1-2的下端螺纹连接活塞接头12-3。 在上弹性体14的下方、于导筒6内设置导杆18,导杆18包括从上至下的大外径导 杆18-1和小外径导杆18-2。大外径导杆18-1与小外径心轴2-3的下端螺纹连接,小外径 导杆18-2与导筒6之间从上至下设有调节环15、下弹性体16、浮动活塞17和下接头7。 如图3所示,止推轴承13包括分别呈筒形且同心布置的转子13a、定子13c,转子 13a与定子13c相对面之间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凸凹台阶,在转子13a与定子13c相对面之 间设置滚子13b。
权利要求机械式多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上接头的下端螺纹连接心轴,心轴包括由两级台阶过渡的、从上至下的大外径心轴、中外径心轴和小外径心轴,大外径心轴外套置刮泥环座,刮泥环座的下端与扶正筒螺纹连接,扶正筒包括从上至下的大内径扶正筒和小内径扶正筒,小内径扶正筒的下端外螺纹连接花键筒,花键筒的下端内螺纹连接导筒;中外径心轴与大内径扶正筒之间设有环形上液压腔,中外径心轴与小内径扶正筒之间设有阻尼环隙;中外径心轴与花键筒、导筒之间设有提升环、活塞、止推轴承和上弹性体,提升环设置在扶正筒的下方,活塞设置在提升环的下方,活塞包括活塞体和活塞接头,活塞体包括从上至下的大内径活塞体和小内径活塞体,大内径活塞体上设有扭矩转换机构,所述小外径心轴与大内径活塞体之间设有环形下液压腔,小内径活塞体的下端螺纹连接活塞接头,所述止推轴承设置在活塞接头的下方,所述上弹性体设置在止推轴承的下方,在上弹性体的下方、于导筒内设置导杆,导杆包括从上至下的大外径导杆和小外径导杆,大外径导杆与小外径心轴的下端螺纹连接,小外径导杆与导筒之间从上至下设有下弹性体和下接头,下接头与导筒的下端螺纹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多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转换机构包括直 花键副和左向螺旋花键副,直花键副设置在大内径活塞体与花键筒之间,左向螺旋花键副 设置在中外径心轴与大内径活塞体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多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轴承包括分别呈 筒形且同心布置的转子、定子,转子与定子相对面之间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凸凹台阶,在转 子与定子相对面之间设置滚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多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外径心轴与大内径 扶正筒之间设有密封总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多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与心轴之间、活 塞接头与导筒之间分别设有活塞密封总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多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外径导杆与与导筒 之间设有调节环,调节环设置在下弹性体的上方。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多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外径导杆与与导筒 之间设有浮动活塞,浮动活塞设置在下弹性体的下方。
专利摘要机械式多向减振器,涉及油气井工程与地质勘探钻井领域,包括上接头,上接头的下端连接心轴,心轴包括大外径心轴、中外径心轴和小外径心轴,心轴外设有刮泥环座、扶正筒、花键筒、导筒,扶正筒包括大内径扶正筒和小内径扶正筒;中外径心轴与大内径扶正筒之间设有上液压腔,中外径心轴与小内径扶正筒之间设有阻尼环隙;心轴与花键筒、导筒之间设有活塞、止推轴承和上弹性体,活塞包括活塞体和活塞接头,活塞体包括大内径活塞体和小内径活塞体,活塞上设有扭矩转换机构,小外径心轴与大内径活塞体之间设有下液压腔,导杆与心轴的下端连接,导杆与导筒之间设有下弹性体和下接头,下接头与导筒的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集阻尼、减振、隔振于一体。
文档编号E21B17/07GK201448068SQ200920047459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
发明者张健, 杨文俊, 祝庆国, 祝庆玉 申请人:扬州天业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