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检查井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用于市政管路网线系统中的检查井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检查井盖为通往地下管路及网线设施的出入口,以便对如给水 排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环境卫生、开关闸门计量仪表等系统进行正常的使 用、检查和维护。对此,国家制定了有关标准和图集。其中对于检查井盖中井盖的嵌入 井座的深度A、井座的支承平面宽度B、井盖与井座水平方向留有的总间隙a都有规定。 这种结构表明,井盖受到了垂直向上方向的井座的支承约束,但在水平方向并未受到严 格约束。由于存在制造安装质量或者使用维护不当的各种原因,这些井盖经常会发生震 动撞击和噪音的缺陷和现象。这对车辆和检查井盖的本身都会产生损害,不利安全,还 会影响人们的办公、休息和健康。有的井盖加装了防噪垫圈,也存在薄了老化易损,厚了回弹大,对车辆的正常 行驶有影响。标准要求井盖与井座间应保证三点接触,但在车辆碾压时,井盖边缘会 处在三点支承范围之外,也会造成井盖翘起、回落和声响。还有的加装紧固件或减震装 置,但设计复杂化,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维护工作量。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检查井盖,能够保持受到外 力时的稳定性,可避免震动和噪声,以达到安全环保和经久耐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1、现有井盖的被支承部位剖面的形状基本呈方形,本实用新型井盖被支承部位 的剖面的形状则呈锥形。锥度角可以用原支承宽度B与支撑槽深A的比值求出。2、将现有的井座支承面由平面也改为相应的带锥度的斜面,井座支承面断面形 状由原来的呈直角勾的槽形,变为呈斜面的溜肩形,斜剖面的角度与井盖的锥面角度互余。3、将改进的井盖与井座相配安装在一起,则二者的两个锥面接触互相吻合,原 来井盖与井座之间水平方向的总间隙a得到消除。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再详述如下一种检查井盖,由井盖和井座相配安装而成,其特征在于,井盖与井座的支承 配合,采用了呈锥面相接触的结构方式。所说的检查井盖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椭圆形的,也可以是正方形 状的,也可以是长方形状的,还可以是三角形状的,也可以是不规则多边形形状的。井座的同一层支承面上,配用了不同的数量类别的井盖,所说不同的数量类 别,可以是单个的,还可以是多个的。井盖、井座使用了相同种类的材料制成,所说的相同种类的材料,可以金属材 料,也可以是复合材料。井盖、井座使用了不同种类的材料制成,所说的不同种类的材料,可以金属材 料,也可以是复合材料。井盖与井座的安装结构有不同类型,所说的不同类型,可以是单层结构的,也可以是双层结构的。井盖与井座之间采用了可靠的连接装置,所说的可靠连接装置,可以是铁链连 接的,可以是连杆平移连接的,可以是翻转销轴连接的,也可以是铁丝连接的,也可以 是钢丝绳连接的,还可以是活口钢钩连接的。本实用新型井盖可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井盖与井座的锥面接触增加了力的传递点,由原来的点或平面传递,变成了 单一全部斜面传递。换言之,井盖与井座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原来的垂直单向,变为垂 直加水平的双向。另外,井盖的边缘剖面由方形变为三角形或梯形,减少了材料和重 量,但边缘力矩小,不影响其结构强度。而井座的边缘剖面由直角勾槽形变为三角形或 梯形,虽然增加了一些材料和重量,反而有利于其结构强度。这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及 使用性能,并延长部件寿命。2、安装操作方便。由于井盖与井座为相应角度的锥面配合,所以有自行对正的 效果。也由于锥面配合的特点,打开井盖时也很方便,而不必像直角边井盖那样,先要 垂直提起,然后水平拖动,现在只要勾住井盖,进行简单斜向拖拉即可。3、这对于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其他规则多边形形状及不 规则多边形形状的检查井盖,都能较易移植和推广本实用新型。对一只井口使用单只以 上组合方式的井盖,也很容易使用此技术。因为此实用新型只是对局部的即结合方式的 处理,并未改变原有检查井盖的整体外形系列。4、因为不管是车辆碾轧还是行人踩踏,在本实用新型井盖周边锥面上,形成有 比三点更多的支承点,能避免翘起震动。因此,这对三点接触的设计要求也是个改进。5、此实用新型检查井盖,原来的检查井盖外沿上下形成的工艺斜度,与现在的 锥面斜度合二而一,制造更简单,因此在设计方面,也更趋于简约。且仍可适宜各种材 料的制造,做到选材灵活。例如灰口铸铁、球墨铸铁、铸钢、轧制钢、聚合物、填充增 强材料、钢纤维混凝土以及其他材料。其中,灰口铸铁、球墨铸铁、铸钢、轧制钢, 可统称金属材料,聚合物、填充增强材料、钢纤维混凝土以及其他材料,可统称复合材 料。6、由于井盖与井座的无缝的结合,消除了井盖受力后可产生少量平移的现象, 也避免了原来井盖与井座缝隙中泥水杂物的积存,减轻了对金属的腐蚀,也有利于环境 卫生。特别说明一下,即便配合面上存有少量的局部缺损、亏空,也不会影响此种井盖 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1是金属材料制造的检查井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井盖为复合材料,井座为金属材料的检查井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复合材料制造的检查井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双层井盖(一体式)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铸铁井盖与支座间的铁链连接示意图。附图6是铸铁井盖与支座间的连杆平移连接示意图。附图7是铸铁井盖与支座间的翻转销轴(一)连接示意图。附图8是铸铁井盖与支座间的翻转销轴(二)连接示意图。[0034]附图标记1金属材料井盖,2金属材料井座,3复合材料井盖,4复合材料井 座,5玻璃钢子盖。
具体实施方式
1、参见附图1实施例。本方案中检查井盖为金属材料制造,其中CO为井座净开孔尺寸,A为井盖嵌入 井座深度,B为井座支承面宽度。现在将金属井盖[1]的被支承部位的断面由矩形变为锥 形,其锥角的度数可以用B比A的值,查数学正切表得出。例如,原来的B为20mm, A为40mm,则比值为0.5,查表得正切角α约27°,则实际锥角可取整数为30°。同 理,金属支座[2]的支承井盖的斜面角度与井盖锥角的度数相余,为60°。将金属井盖 [1]放置在水平固定好的金属井座[2]上,则二者的锥面可吻合贴严,且无间隙。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规定,井盖与支座间必需有可靠连接。具体连接形 式可参考附图5 附图8,也可采用别的方式,如铁丝、钢丝绳或活口钢钩等连接方法。 还有,B与A的数值亦可在本图集图示的各类井盖中选取。另外,对于两只及以上的井盖的组合使用,凡井盖与井座有边缘配合接触的, 按照以上办法处理。凡井盖与井盖接触但是不互相承受负载力的,则可以进行拼接严密 处理即可。如果井盖与井盖之间形成了支承关系,则也按照上述锥面接触方法处理。由于金属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好,成型、尺寸精度、装配效果都较理想,所以 此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首选的,也是最优的实施例。2、参见附图4实施例。本方案中检查井盖也为金属材料制造,基本做法同上。图中所示的[5]为玻璃 钢子盖,如果需要,此子盖也可以用金属材料制造,而支撑结构也可以采用锥面支承形 式。此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次选的一般的实施例。3、参见附图2实施例。此方案中的检查井盖[3]为复合材料而井座仍为金属材料制造。由于井盖与井座 的材质有差异,性能互补有利于减震吸音,但仍较适用此实用新型的锥面支承结构,以 确保井盖与井座的结合严密和受力合理,更加稳固耐用。此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再次选的实施例。4、参见附图3实施例。此方案中的检查井盖、井座[4]均为复合材料制造。由于是复合材料制造配合, 除了减震吸音还兼有防偷盗的社会效果。这种检查井盖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后,效 果同上实施例。此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最后可选的,但仍可以推荐的实施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此 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和精神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检查井盖的形状,可以是正方 形的,也可以是长方形的或三角形的,也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的,还可以是由其他线段 或曲线组成为周边的、规则的多边形形状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形状;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每
5个井座安装井盖的数量,可以是单只的,也可以是单只以上的<
权利要求1.一种检查井盖,由井盖和井座相配安装而成,其特征在于,井盖与井座的支承配 合,采用了呈锥面相接触的结构方式。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检查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检查井盖的形状,可以是圆形 的,也可以是椭圆形的,也可以是正方形状的,也可以是长方形状的,还可以是三角形 状的,也可以是不规则多边形形状的。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检查井盖,其特征在于,井座的同一层支承面上,配用了不同的 数量类别的井盖,所说不同的数量类别,可以是单个的,还可以是多个的。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检查井盖,其特征在于,井盖、井座使用了相同种类的材料制 成,所说的相同种类的材料,可以金属材料,也可以是复合材料。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检查井盖,其特征在于,井盖、井座使用了不同种类的材料制 成,所说的不同种类的材料,可以金属材料,也可以是复合材料。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检查井盖,其特征在于,井盖与井座的安装结构有不同类型,所 说的不同类型,可以是单层结构的,也可以是双层结构的。
7.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中任何一项所说的检查井盖,其特征在于,井盖与井座之间 采用了可靠的连接装置,所说的可靠连接装置,可以是铁链连接的,可以是连杆平移连 接的,可以是翻转销轴连接的,也可以是铁丝连接的,也可以是钢丝绳连接的,还可以 是活口钢钩连接的。
专利摘要一种检查井盖。这类检查井盖是通往市政管网地下设施的出入口,如给排水、热力、燃气、消防、电力、电信等管线。检查井有井盖和支座两个部件组成。由于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方面原因,井盖经常会发生位移震动和损坏,造成不安全隐患和噪音污染。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使得井盖与井座装配严密无缝,解决了位移震动和噪音问题,减少了损坏,保障了安全。具体做法为将现有的将井盖与井座单向垂直承插连接,改为双向受力的锥面接触,消除了原设计预留的水平方向的总间隙,避免了翘动和声响。这一设计也使得井盖、井座的材料利用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实用和推广意义。
文档编号E02D29/14GK201801886SQ20102024387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日
发明者李林, 樊万强 申请人:李林, 樊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