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管道吸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092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淤泥管道吸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环保型淤泥管道输送的吸送装置,涉及非牛流一宾哈姆体(Bingham)输送技术。
背景技术
在水库、湖泊、河道中,日积月累,渐渐地沉积起越来越厚的泥层,使河床提高。这不但减少库容,污染环境,影响交通,而且在汛期会使洪水泛滥,危及堤防,造成水灾。另外,原生煤泥、城市污泥、造纸污泥等一类工业副产品和废弃物,在石油、化工、采矿、环保等诸多方面,都涉及到类似于淤泥性质软粘物料的管道输送。可见,淤泥管道输送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游泥为非牛顿流体,隶属于宾哈姆(Bingham)体的范畴,当游泥处于半固态半流 体的与流塑状态时,很难实现不污染环境的喂料。通过检索国内外专利文献及相关的数据库,从寻找到的资料可见,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在这一技术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做了一些有益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实现软粘物料远距离管道输送的方法与设备。有中国专利一种气力输泥方法及系统(93104552. 5),表面膜减阻方法与粘塑性物料管道输送技术(200710126557. X),环保型清淤输泥设备(00247696. 7),粘塑性物料管道输送设备(200720156216. 2),有效地解决了软粘物料远距离管道输送的诸多难题”。但是,一直没有攻克无污染喂料这一关键技术。在省自然科学基金“粘塑性泥土管道输送新方法及机理的研究” (M503164),“软粘土——粘塑性物料管道柱流输送特性研究”(Y505041),杭州重点科技创新基金“环保型清淤输泥设备”(20051321B13),省教育厅重点科研基金“宾哈姆体管道输送新方法暨环保型清淤输泥设备的研究”(20010430)的资助下。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淤泥管道吸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环保型淤泥管道输送的吸送难题,包括缩短吸距、防止空气吸入、吸送转换和提高吸送速度的装置。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工作缸、换向阀、吸头、表面膜液喷嘴、输料管道、接头、密封外罩,其特征是J型换向阀安置于吸头内,一端经接头与输料管道相连接,另一端与几工作缸换向连接;接头内、吸口内和工作缸口的周边分别设有表面膜液喷嘴;表面膜液喷嘴经管道与电磁阀、计量泵、表面膜液发生器连接。所述的工作缸可采用两个或多个,工作缸内的活塞交替往复运动,一个工作缸在推料,其余工作缸吸料,推料工作缸始终由J型换向阀连接输料管道。所述的表面膜液喷嘴经管道与电磁阀、计量泵、表面膜液发生器联接,在吸送过程中遇到阻力较大时,适时喷出具有减阻和脱水双重作用的表面膜液,克服物料的粘滞性,减少物料进入工作缸的阻力,提高吸送效率。表面膜液根据不同的泥土采用不同的配方。
所述的密封外罩的空隙处充满轻质填料,以免空气吸入。本发明的优点I.由于几个工作缸与输料管道之间由J型换向阀和接头连接,在工作缸口侧的前端设置吸口,缩短了吸口到工作缸口的距离,与物料的吸程,有效提高了吸送效率。
2.由于在吸口内和工作缸口的周边分别设有表面膜液环型喷管和喷嘴。在吸送过程中,出现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土体,吸口的进料速度变慢时。适时喷出具有减阻润滑和脱水固结的双重作用的表面膜液,使得管壁与泥土之间垫有一层悬浮膜,使物料的壁摩擦力减少,克服了物料的粘滞性,保障了物料顺利进入工作缸,并减少了物料进入工作缸的阻力。提高吸送效率。解决了无污染喂料这一关键难题。3.由于进料口上设有J型阀安置于料口内,与工作缸联接处设有耐磨垫片,保障了物料的可靠转换和连续输送。4.由于吸口呈喇叭口状,吸送过程中土体被挤密,加上适量的表面膜液,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空气的吸入。对于提高吸满率有重要作用。5.由于全程采用密封的管道输送,解决搬运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本发明适用于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即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土体的吸送。不仅适用于城市污泥清运,而且在石油、化工、采矿、水利、环保、建筑工程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诸如水库、航道、湖泊清淤,港口疏浚,河道开挖,码头、船坞积聚物清理,围海筑堤,海滩回填,土方搬运和工业废渣清运等等。


图I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为一种两缸吸送装置,用于城市污泥的吸送。城市污泥是一种高液限粉质有机土,既非固体,又非液体,属于可塑状态的宾哈姆(Bingham)体范畴。这种污泥处于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具有臭、粘、软、黑的特点,污浊空气,污染环境,以往没有适合的污泥吸送装置,一直是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如图I所示,包括工作缸(I)、换向拨杆(2)、换向油缸(3)、缸头板(4)、耐磨片
(5)、切刀环(6)、吸口(7)、膜液环型喷管(8)、J型管(9)、定位轴承(10)、弹簧片(11)、密封罩(12)、定位支架(13)、轴瓦(14)、抱箍(15)、接头(16)、输料管道(17)、外罩(18)、膜液管(19)、膜液喷嘴(20)、工作缸口(21)、密封盖(22)、定位轴(23)。所述的吸头包括吸口(7)、表面膜液环型喷管(8)和活门,固定于密封罩(12)上,采用具有弹性的耐磨橡胶材料制成,吸口(7)呈喇叭口状。在吸口内和工作缸口(21)的周边分别设有表面膜液环型喷管(8)和膜液喷嘴(20)。环型喷管(8)和喷嘴经管道与计量泵、电磁阀与表面膜液发生器联接。所述的转换阀采用J型管阀,一端联接工作缸口(21),另一端联接设有表面膜液喷嘴的接头(16),与工作缸(I)连接处设有耐磨片(5)、切刀环(6)。J型管(9)、工作缸
(I)固定在缸头板(4)上,耐磨片(5)、切刀环(6)设于工作缸与J型管之间,作为易损件,耐磨可更换。抱箍(15)抱卡在J型管上,并与换向拨杆(2)连接,换向油缸(3)推动换向拨杆(2)完成J型管(9)在两工作缸(I)之间的换向。J型管(9)由定位轴(23)、定位轴承(10)、弹簧片(11)、定位支架(13)完成定位。所述的密封罩(12)与缸头板⑷密封连接,轴瓦(14)部位加设密封盖(22),密封罩(12)内的空隙处充满轻质填料,轻质填料为聚氨酯泡沫塑料,保障了吸污泥过程中不漏空气。吸送装置设有外罩(18)杜绝工作时污泥的进入。工作时,吸头插进污泥中,在两工作缸(I)往复运动时,换向油缸(3)换向拨杆(2)带动J型管(9)交替运动,使推料工作缸始终由J型换向阀与输料管道连接;处于吸口(7)周边污泥在自重、大气压和吸力的作用下,被吸入工作缸(I),经J型换向阀压入输料管道
(17);当吸口的进料速度变慢时,在吸口(7)内和工作缸口(21)周边的表面膜液环型喷管
(8)和膜液喷嘴(20)适时喷出含有聚丙烯酰胺O. 2%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 3%的表面膜液,使得吸口(7)和工作缸口(21)与泥土之间垫有一层悬浮膜,保障了物料顺利进入工作缸(1),并减少了物料进入工作缸的阻力,提高吸满率,提高吸送效率;当压送阻力增大时, 表面膜液经膜液管(19)进入接头(16),使得输料管道(17)管壁与泥土之间垫有一层悬浮膜,使物料的壁摩擦力减少,克服了物料的粘滞性,保障了顺利输送。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软粘土的输送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仅适用各种软粘物料的输送,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淤泥管道输送的吸送装置,包括工作缸、换向阀、吸头、表面膜液喷嘴、输料管道、接头、密封外罩,其特征是J型换向阀安置于吸头内,一端经接头与输料管道相连接,另一端与几工作缸换向连接;接头内、吸口内和工作缸口的周边分别设有表面膜液喷嘴;表面膜液喷嘴经管道与电磁阀、计量泵、表面膜液发生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淤泥管道输送的吸送装置,其特征是工作时,吸头插进污泥中,在两工作缸(I)往复运动时,换向油缸(3)换向拨杆(2)带动J型管(9)交替运动,使推料工作缸始终由J型换向阀与输料管道连接;处于吸口(7)周边污泥在自重、大气压和吸力的作用下,被吸入工作缸(I),经J型换向阀压入输料管道(17);当吸口的进料速度变慢时,在吸口(7)内和工作缸口(21)周边的表面膜液环型喷管(8)和膜液喷嘴(20)适时喷出含有聚丙烯酰胺O. 2%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 3%的表面膜液,使得吸口(7)和工作缸口(21)与泥土之间垫有一层悬浮膜,保障了物料顺利进入工作缸(I),并减少了物料进入工作缸的阻力,提高吸满率,提高吸送效率;当压送阻力增大时,表面膜液经膜液管(19)进入接头(16),使得输料管道(17)管壁与泥土之间垫有一层悬浮膜,使物料的壁摩擦力减少,克服了物料的粘滞性,保障了顺利输送。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淤泥管道输送的吸送装置,其特征是吸头包括吸口(7)、表面膜液环型喷管(8)和活门,固定于密封罩(12)上,采用具有弹性的耐磨橡胶材料制成,吸口(7)呈喇叭口状。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淤泥管道输送的吸送装置,其特征是密封罩(12)与缸头板(4)密封连接,轴瓦(14)部位加设密封盖(22),密封罩(12)内的空隙处充满轻质填料,轻质填料为聚氨酯泡沫塑料。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淤泥管道输送的吸送装置,其特征是J型管(9)由定位轴(23)、定位轴承(10)、弹簧片(11)、定位支架(13)完成定位。
全文摘要
一种环保型淤泥管道输送的吸送装置,包括工作缸、换向阀、吸头、表面膜液喷嘴、输料管道、接头、密封外罩。用于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淤泥,即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的泥土的吸送。着力于缩短吸距,防止空气吸入,工作缸转换和提高吸送速度,解决了管道输送的淤泥吸送难题和搬运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不仅适用于土方搬运和城市污泥清运,而且在石油、化工、采矿、水利、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文档编号E02F5/28GK102926419SQ20111022864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9日
发明者陶松垒, 陶钧炳, 李未材, 魏博文, 傅晓航 申请人:浙江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