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特别是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消除自重湿陷性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必要条件。目前成熟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强夯法、浸水法,碎石挤密桩、灰土桩等,每一种方法都受到环境、运输等因素的限制。浸水法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地基加固和处理在我国是60年代开始的,浸水法的原理是在建筑物施工前对湿陷性黄土场地大面积浸水,使土体在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发生湿陷,产生压密,以消除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和深部土层的外荷湿陷性。它的最大特点是节约建筑材料,节约工程投资。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地面下6米以下全部土层的湿陷性,不留死角。使用于厚度大的湿陷性黄土。但浸水法在我国应用多年后也暴露出它的缺陷。1.因为没有周边限制,水浸入土层后向周边渗透流失,用水量大;2.由于浸水时场地周围地表下沉开裂,并容易造成“跑水”,穿洞,影响附近建筑物安全;3.由于浸水后土体压密沉降,土的孔隙度减小,阻止了水的渗出,造成一个场地从浸水起至下沉稳定以后,土的含水量降低到一定要求时所需要的时间较长;4.在山区,当黄土层底面倾向下坡且倾角较大时,浸水后由于饱和土体容重增加,土体滑动力增加,黄土层底面浸水导致抗滑力降低,容易引起浸水土体滑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浸水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限制浸水范围的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方法,该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1)沿工程施工图围墙位置设置地下桩墙,地下使桩墙形成完整的闭合圈;
2)在地下桩墙圈外5米内按50米间距设置抽水井;
3)在地下桩墙圈内设置渗水砂井和内抽水井;
4)地下桩墙圈内设置沉降观测标尺;
5)沿地下桩墙圈筑高0.5米的一圈土提,使场地形成一个水池;
6)向上述形成的水池场地内灌水至地面水深0.3米,观测沉降直至沉降稳定;
7)地下桩墙圈内沉降稳定后,将地下桩墙圈内渗水砂井和抽水井中的水抽干;抽干水后放置15天,继续观测场地土的固结过程,待地基土再次沉降稳定即可根据建筑物荷载要求进行后续处理和基础配置。上述地下桩墙的上端与地面平齐,地下桩墙的下端必须穿透湿陷性土层,进入隔水层0. 5米。上述地下桩墙开采用水泥混凝土制成。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在拟建场地或厂区边界形成了一圈地下桩墙,形成捅型隔水帷幕,在隔水帷幕围护范围内进行浸水消陷,阻隔了场地浸水向场地外的渗透,有效的防止了“跑水”和穿洞,大大降低了用水量;2、由于不“跑水”,在土体浸透,沉降稳定后即可抽水,加速压密过程,大大缩短了浸水到沉降稳定的时间;3、沉降范围得到有效控制, 从而消除了对场地周边已有建筑物及农田的不良影响,同时大大降低了引起浸水土体产生滑坡的可能性。4、施工时,地下桩墙又可作为基坑护坡设施和厂区围墙地基。
附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1、2所示,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方法的施工工艺
1、按照审定的工程施工图围墙位置布置地下桩墙1,使地下桩墙形成完整的闭合圈,也就是捅型隔水帷幕。地下桩墙的上端与地面平齐,地下桩墙的下端必须穿透湿陷性土层,进入隔水层0. 5米。这样在进行浸水消陷时,阻隔了场地内的浸水向场地外渗透;地下桩墙开采用水泥混凝土制成;
2、在地下桩墙圈外5米内按50米间距设置抽水井2;
3、在地下桩墙圈内设置渗水砂井3和内抽水井4;
4、地下桩墙圈内设置沉降观测标尺,用于观测沉降量;
5、沿地下桩墙圈筑高0.5米的一圈土提5,使场地形成一个水池;
6、向上述形成的水池场地内灌水至地面水深0.3米,观测沉降直至沉降稳定;
7、地下桩墙圈内沉降稳定后,将地下桩墙圈内渗水砂井和抽水井中的水抽干;抽干水后放置15天,继续观测场地土的固结过程,待地基土再次沉降稳定即可根据建筑物荷载要求进行后续处理和基础配置。本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方法适用于黄土层之下有稳定的隔水层,如第三系泥岩; 地下桩墙的高度一般< 20米。
权利要求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方法,该方法包括一下步骤1)沿工程施工图围墙位置设置地下桩墙,地下使桩墙形成完整的闭合圈;2)在地下桩墙圈外5米内按50米间距设置抽水井;3)在地下桩墙圈内设置渗水砂井和内抽水井;4)地下桩墙圈内设置沉降观测标尺;5)沿地下桩墙圈筑高0.5米的一圈土提,使场地形成一个水池;6)向上述形成的水池场地内灌水至地面水深0.3米,观测沉降直至沉降稳定;7)地下桩墙圈内沉降稳定后,将地下桩墙圈内渗水砂井和抽水井中的水抽干;抽干水后放置15天,继续观测场地土的固结过程,待地基土再次沉降稳定即可根据建筑物荷载要求进行后续处理和基础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地下桩墙的上端与地面平齐,地下桩墙的下端必须穿透湿陷性土层,进入隔水层0. 5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地下桩墙开采用水泥混凝土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特别是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方法,该方法是在在拟建场地或厂区边界形成了一圈地下桩墙,形成捅型隔水帷幕,在隔水帷幕围护范围内进行浸水消陷,阻隔了场地浸水向场地外的渗透,有效的防止了“跑水”和穿洞,大大降低了用水量;由于不“跑水”,在土体浸透,沉降稳定后即可抽水,加速压密过程,大大缩短了浸水到沉降稳定的时间;沉降范围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消除了对场地周边已有建筑物及农田的不良影响,同时大大降低了引起浸水土体产生滑坡的可能性。施工时,地下桩墙又可作为基坑护坡设施和厂区围墙地基。
文档编号E02D3/10GK102425153SQ20111042909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李长风 申请人: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