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水套管对接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3304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水套管对接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头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在海上探井过程中用于连接隔水套管的对接接头。
背景技术
在海上勘探石油时必须通过打探井来探明油气的储量,但是海上探井的钻探过程与陆地不同,必须使用隔水套管来隔离海水,以便对井壁进行保护。由于海水较深,不可能使用一体成型的隔离套管,必须将多根隔离套管相互密封连接后才能实现隔离海水、保护井壁的目的,因此,在两隔水套管之间需使用一能够使两隔水套管密封连接的连接头。而目前用于连接隔水套管的连接头大都为外收式接头,此种外收式接头无论在安装与拆卸时都是依靠拧紧或调整安装螺丝的松紧度来实现的,从而导致这种接头对内接头和外接头相对位置的要求较为严格,并且在操作上也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接头操作麻烦,内接头和外接头相对位置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包括分别固定在隔水套管两端的外接头和内接头,所述外接头在其内壁面上设置有一卡环槽,所述卡环槽内设置有一弹性卡环,所述内接头在其外壁面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卡环槽相对应、用于卡设所述弹性卡环的凹槽,所述外接头在其内壁面上设有用于卡设密封件的凹槽,并在该凹槽内卡设有能够密封外接头和内接头的密封件;所述外接头与所述隔水套管相焊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 30英寸,所述内接头与所述隔水套管相焊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 30英寸。所述外接头与所述隔水套管相固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M英寸或30英寸,所述内接头与所述隔水套管相固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M英寸或30英寸。所述外接头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为圆角过渡。所述外接头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的圆角过渡半径为80mm。所述内接头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的圆角过渡半径为18mm。所述外接头在其内壁面上设有两个导引锥面,与该两导引锥面相对应,在所述内接头的外壁面上设有能够与所述导引锥面贴合的两圆锥面。所述外接头和所述内接头分别与隔水套管两端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卡环槽在其底部设有多个与所述外接头外壁相连通的穿孔,与每个穿孔相对应,在所述弹性卡环上设有多个螺孔,并在所述螺孔内设有一穿过所述外接头穿孔的螺栓。所述穿孔、所述螺孔和所述螺栓为三个或者五个。所述穿孔在其内部设有一密封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6](一)本实用新型对接接头抗剪切力大,安全系数较高,并由两组锥面进行轴向定位,使得隔水套管在海流中冲击的稳定性较好。(二)本实用新型对接接头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三)近几年来,适于浅海钻探使用的30英寸、M英寸、20英寸隔水套管用量迅速增加,本实用新型根据需要形成了 KJ30A、KJ30B、KJ24A、KJ24B、KJ20A、KJ20B、KJ20C型隔水套管对接接头的系列化产品。(四)本实用新型外接头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内接头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均设置为圆角过渡,经反复试验选取最优圆角半径,最大程度上防止了应力集中过大,增加了对接接头的强度,提高了对接接头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水套管对接接头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水套管对接接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 外接头,10 卡环槽,11 凹槽,12 第一导引锥面,13 第二导引锥面,14 穿孔,2 内接头,20 凹槽,21 第一圆锥面,22 第二圆锥面,3 弹性卡环,30 螺孔,4 密封圈,5:螺栓,6:隔水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如2所示,本实施例披露了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包括外接头1、内接头 2、弹性卡环3。密封圈4和螺栓5。其中外接头1和内接头2分别焊接在隔水套管6的两端。外接头1在其内壁上设有一卡环槽10,该卡环槽10用于设置弹性卡环3。同时, 外接头ι在其内壁上靠近卡环槽10的一侧设有一凹槽11,该凹槽11用于卡设密封圈4,另外,为了使外接头1与内接头2在连接时较为容易地掌握位置,在外接头1的内壁两端设有第一导引锥面12和第二导引锥面13。内接头2在其内壁上设有一凹槽20,该凹槽20与外接头1的卡环槽10相对应。同时,与外接头1内壁面上的第一导引锥面12和第二导引锥面13相对应,在内接头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一圆锥面21和第二圆锥面22。当内接头2与外接头1相卡合连接时,凹槽20刚好与卡环槽10相对应,同时,第一圆锥面21与第一导引锥面12、第二圆锥面22与第二导引锥面13紧密贴合,并使设置在卡环槽10内的弹性卡环3 卡设在凹槽20与卡环槽10内,从而使外接头1与内接头2可靠地锁合在一起。外接头1在卡环槽10的底部设有三个长条形的穿孔14,与该穿孔14相对应,在弹性卡环3上设有三螺孔30,利用该螺孔30、穿过长条形穿孔14设有三个螺栓5。穿孔14 在其内部可设有密封水塞,以进一步防止海水进入到隔水套管6内部。在组装与安装隔水套管6时,先将外接头1和内接头2分别焊接在隔水套管6的两端,并在外接头1的卡环槽10内卡设有弹性卡环3,此时,该弹性卡环处于收紧。接着将两根隔水套管6对接,即将一根隔水套管6的内接头插入到另一根隔水套管6端部的外接头1内部,当内接头2上的凹槽20与外接头1上的卡环槽10对齐时,弹性卡环3会自动落入到内接头2的凹槽20内,从而将两根隔水套管6可靠地锁合在一起,进而可以将多根隔水套管6连接在一起。当探井完成后,大多数隔水套管6都需要重新使用,因此,在拆卸时只需要提起隔水套管6后,拧紧三个螺栓5,使弹性卡环3均勻地张开,即脱离内接头2,从而可以方便地将内接头2与外接头1分离开,进而将隔水套管6分开。在弹性卡环3上的螺栓5 —般为3个 5个,为使弹性卡环3能够更加均勻地张开,螺栓5可设为五个。其中,外接头1与隔水套管6相焊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 30英寸,内接头2与隔水套管6相焊接处的外径为与上述外径一致。近几年来,适于浅海钻探使用的30英寸、24 英寸、20英寸隔水套管6用量迅速增加,因此根据需要,KJ30A、KJ30B、KJ24A、KJ24B、KJ20A、 KJ20B、KJ20C型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形成系列化产品。因此,外接头1、内接头2与与隔水套管6相焊接处的外径以20英寸、M英寸或30英寸为佳。另外,为了增加强度,外接头1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为圆角过渡,其过渡半径为80mm。内接头2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也为圆角过渡,其过渡半径为18mm。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包括分别固定在隔水套管两端的外接头和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头在其内壁面上设置有一卡环槽,所述卡环槽内设置有一弹性卡环,所述内接头在其外壁面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卡环槽相对应、用于卡设所述弹性卡环的凹槽,所述外接头在其内壁面上设有用于卡设密封件的凹槽,并在该凹槽内卡设有能够密封外接头和内接头的密封件;所述外接头与所述隔水套管相焊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 30英寸,所述内接头与所述隔水套管相焊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 30英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头与所述隔水套管相固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M英寸或30英寸,所述内接头与所述隔水套管相固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M英寸或30英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头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为圆角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头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的圆角过渡半径为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头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的圆角过渡半径为1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头在其内壁面上设有两个导引锥面,与该两导引锥面相对应,在所述内接头的外壁面上设有能够与所述导引锥面贴合的两圆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头和所述内接头分别与隔水套管两端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槽在其底部设有多个与所述外接头外壁相连通的穿孔,与每个穿孔相对应,在所述弹性卡环上设有多个螺孔,并在所述螺孔内设有一穿过所述外接头穿孔的螺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所述螺孔和所述螺栓为三个或者五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在其内部设有一密封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水套管对接接头,包括分别固定在隔水套管两端的外接头和内接头,外接头在其内壁面上设置有一卡环槽,卡环槽内设置有一弹性卡环,内接头在其外壁面上设置有一与卡环槽相对应、用于卡设弹性卡环的凹槽,外接头在其内壁面上设有用于卡设密封件的凹槽,并在凹槽内卡设有能够密封外接头和内接头的密封件;外接头与隔水套管相焊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30英寸,内接头与隔水套管相焊接处的外径为20英寸~30英寸。本实用新型对接接头抗剪切力大,安全系数较高,并由两组锥面进行轴向定位,使得隔水套管在海流中冲击的稳定性较好;同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E21B17/08GK202055772SQ20112012461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
发明者刘志伟, 张新介, 李孟亮, 李泽建, 潘贵荣, 王领, 石维刚, 胡振东, 谭淑英, 金鑫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建设工程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