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虹吸管身、地下热力隧道、电力隧道和框架结构建筑物顶板等混凝土施工的一种机具。
背景技术:
南水北调倒虹吸工程直管段管身截面内孔都是边长6. 5米的正方形,孔内各有 600X45°的倒角,墙体和顶板混凝土截面尺寸大,每节长度在17米以上。施工时,首先浇筑管子底板混凝土,侧墙和顶板混凝土的常规施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支撑采用满堂红脚手架,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或大钢模板,每浇筑完一个仓的混凝土并等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拆除全部模板和脚手架,周转到下一个仓继续施工,这种方法需要耗去大量的人工,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施工进度极慢;第二种方法是采用隧道模板台车,侧墙和顶板混凝土同时浇筑,同时支模和拆模,台车整体移动,这种方法施工效率高,节省人工,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由于顶板混凝土厚度大、跨度大(达到6. 5m),按相关规范要求,当结构跨度大于2米且小于8米时,顶板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模,而对墙体来说,混凝土强度只要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坏就可拆模,所以,顶板和墙体模板停留时间相差悬殊,极不协调,相比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因顶板混凝土强度的原因,需要隧道模板台车滞留很长时间才能拆模,从而造成施工效率低,施工进度没有明显变化,且模板造价远远高于第一种施工方法,故综合经济效益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由于传统的施工方法费工费时费力,采用隧道模板台车造价又太高、且施工进度慢,所以,为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节省人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发挥传统施工方法和隧道模板台车的长处,克服其不足,我们设计了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系统,利用它移动和调整模板的位置,保证管身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快捷、高效和低成本,这就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系统,包括主纠偏机构、辅助纠偏机构和台模底盘,台模底盘主要由两根主梁、六根连接钢管、12个钢管扣件、4个滚轮机构、若干轨道管和轨道架组成,如下图1所示。共配备两个主纠偏机构和两个辅助纠偏机构,主纠偏机构和辅助纠偏机构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主梁通过连接钢管和钢管扣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下接滚轮,滚轮行走在轨道钢管上,轨道钢管采用厚壁无缝钢管制作,每1. 5m—节,节间采用轨道架衔接。主梁的作用是承担模板及其支撑的重量,为模板和支撑系统提供一个搁置平台;连接钢管和钢管扣件的作用是将主梁连成一个整体,确保车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滚轮的作用是确保整个系统移动平稳、省力、轻便;轨道管的作用一方面是导向,另一方面是减小整个系统移动阻力,第三,因轨道管截面是圆形,其上荷载的合力指向圆心,所以承载力大,相对普通钢轨来说,可以大大节省用钢量,也便于施工操作;轨道架的作用是控制两排轨道管的间距,避免因地面不平而引起轨道管弯曲变形。当模板及其支撑初次安装或通过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沿轨道管移动到下一个仓号时,其横向位置往往会有偏移,多则几厘米,少则几毫米,这时,可利用主纠偏机构和辅助纠偏机构对其进行纠偏,调整模板的横向位置。主纠偏机构和辅助纠偏机构的具体操作使用步骤如下①将四个8t手动液压千斤顶置于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的主梁下;②操作手动液压千斤顶将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和模板及其支撑顶起约5cm ;③按图6和图7所示将两个主纠偏机构置于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两根主梁中任意一根主梁的前端和后端下边,将两个辅助纠偏机构置于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的另一根主梁后端和前端下边;④操作液压千斤顶放下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的主梁和模板及其支撑,是其全部坐落在纠偏机构上;⑤根据模板位置的偏移方向和尺寸,用开口扳子转动调整机构的调整螺杆,便可调纠正整个系统的横向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系统,相比传统满堂红脚手架加钢模板的施工方法,本实用新型在模板第一次支好后就不再整体拆除,当脱模后需要周转到下一个仓施工时,利用管身模板车架整体移动模板和脚手架,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节省了人工,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与隧道模板台车相比,本实用新型把墙体模板和顶板模板分开施工, 顶板模板和墙体模板用量按2 1的比例配置,在日平均气温15°C的天气下,墙体模板于混凝土浇筑后10小时左右即可拆模周转,顶板模板等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脱模,脱模后利用管身模板车架整体移动模板系统,模板及其支撑的造价仅为隧道模板台车的50% 左右,而施工速度要快一倍,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图1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结构简图;图2主纠偏机构的结构;图3辅助纠偏机构的结构;图4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应用横截面;图5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应用纵截面;图6可移动式轻型台模纠偏器应用横截面;图7可移动式轻型台模纠偏器应用纵截面。其中1连接钢管,2钢管扣件,3底盘主梁,4轨道架,5轨道管,6滚轮,7支座,8纠偏机构滚轮,9调整螺杆,10滑动箱,11滚轮轴,12滑动导轨杆,13可调底座,14脚手架支撑横杆,15脚手架支撑立杆,16可调U托,17主龙骨,18次龙骨,19钢模板,20辅助纠偏器,21 主纠偏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台模底盘主要由两根主梁3、六根连接钢管1、12个钢管扣件2、4个滚轮机构6、若干轨道管5和轨道架4组成,共配两个主纠偏机构和两个辅助纠偏机构,主纠偏机构和辅助纠偏机构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主梁3通过连接钢管1和钢管扣件2连接成一个整体,下接滚轮6,滚轮6行走在轨道钢管5上,轨道钢管5采用厚壁无缝钢管制作,每1. 5m 一节,节间采用轨道架4衔接。主纠偏机构主要由1个支座7、2个纠偏机构滚轮8、1个调整螺杆9、1个滑动箱10 和2根滚轮轴11组成。辅助纠偏机构主要由1个支座7、2个纠偏机构滚轮8、1个滑动箱10、2根滚轮轴 11和1根滑动导杆12组成。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系统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施工操作如下①在已浇筑好的管身基础底板上铺设轨道钢管和轨道架;②将滚轮安装在模板车架主梁上;③台模底盘的主梁搁置在轨道钢管上,将连接钢管用扣件把模板车架主梁连成一个整体;④在基础底板上按施工要求首先安放可调底座,在可调底座上安装脚手架立杆, 然后搭设脚手架横杆,再在脚手架立杆上安装可调U托和主次龙骨及模板;⑤利用纠偏机构校正模板横向位置; ⑥验收模板,浇筑混凝土 ;⑦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脱模,利用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将整个模板系统移动到下一个仓的预定位置;⑧利用纠偏机构校正模板的横向位置,进入下一个施工循环。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系统,包括主纠偏机构、辅助纠偏机构和台模底盘,其特征在于台模底盘主要由两根主梁(3)、六根连接钢管(1)、12个钢管扣件0)、4个滚轮机构(6)、若干轨道钢管(5)和轨道架⑷组成,主梁(3)通过连接钢管⑴和钢管扣件(2) 连接成一个整体,下接滚轮(6),滚轮(6)行走在轨道钢管( 上,轨道钢管( 采用厚壁无缝钢管制作,每1. 5m—节,节间采用轨道架(4)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设置有两个主纠偏机构和两个辅助纠偏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主纠偏机构主要由1个支座(7)、2个纠偏机构滚轮(8)、1个调整螺杆(9)、1个滑动箱(10)和2根滚轮轴 (11)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辅助纠偏机构主要由1个支座(7)、2个纠偏机构滚轮(8)、1个滑动箱(10)、2根滚轮轴(11)和1根滑动导杆(12)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轻型台模底盘系统,台模底盘主要由两根主梁、六根连接钢管、12个钢管扣件、4个滚轮机构、若干轨道管和轨道架组成,另配两个主纠偏机构和两个辅助纠偏机构,主梁通过连接钢管和钢管扣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下接滚轮,滚轮行走在轨道钢管上,轨道钢管采用厚壁无缝钢管制作,每1.5m一节,节间采用轨道架衔接。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和调整模板的位置,保证管身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快捷、高效和低成本,发挥了传统施工方法和隧道模板台车的长处,克服了其不足。
文档编号E21D11/10GK202047828SQ20112016531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
发明者余伦创, 常满祥, 李宝川, 汪涛, 王庆伟, 程剑兵, 罗维成, 罗钢 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