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569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探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处理冲击钻机卡(埋)钻事故的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
背景技术
为满足高耸建筑物、铁路、公路桥梁等超深入岩桩基的要求,冲击成孔技术是现今建筑桩基市场最为行之有效的工艺之一。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嵌岩深以及操作不规范、工艺管理不科学等各种主客观因素,不可避免地造成冲击钻头被卡(埋)在桩孔内而难以拔出的事故,在采取一般处理方法仍然无法拔出钻头时,发展特殊工具、采取特殊措施来处理卡(埋)钻事故就成为必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于处理冲击钻机卡(埋)钻事故的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本实用新型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包括钢管体1,钢管体1下部设置有多个硬质合金钎头2,吊臂3和钢管体1的上端相连,吊环4和吊臂3的上端相连。所述钢管体1,采用12mm的钢板卷制焊接而成,结构总长度L=事故钻头总长度 +1000mm,内径=事故钻头结构最大外径+100mm,底部焊接若干硬质合金钎头2。所述钢管体1上开设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洞口 5,洞口 5呈梅花布置,洞口 5规格可设为250 X 500或300 X 300,纵横间距均可设450 X 450,洞口 5总面积不得超过钢管体1外壁总面积的30%。本实用新型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是这样实现的在冲击成孔过程中发生卡钻事故时,若采用歪拉斜吊锤击振动等常规处理办法无效,且事故钻头被卡于较坚硬岩层或卵砾漂石层,或事故钻头之上被较大石块或孤石覆盖,可使用本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一般情况下,事故钻头是与冲击钻机主卷扬钢丝绳连接的,因此,先将冲击钻机副卷扬钢丝绳与本打捞器顶部吊环4连接固定,再在桩孔口上方切断主钢丝绳,断绳两头穿过打捞器后再用多个金属锁卡锁定重新与事故钻头相连,开动主卷扬将主钢丝绳带紧,开动副卷扬起吊打捞器并放入事故桩孔中开始进行上下冲击,由于打捞器外径比桩孔径大,因此冲击的过程也是扩孔的过程,冲击扩孔时须进行泥浆正循环,其目的一可保证孔壁稳定, 不塌孔,不产生缩颈现象,二可将冲击时产生的泥渣、岩渣及时携带出孔,减小冲击阻力,提高扩孔效率。冲击钻进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理的冲程,选择施工经验丰富的操作工人,同时安排专人密切观察孔内状态和设备运转情况,避免因冲程太高、进尺过快,造成打捞器偏移,影响成孔垂直度。如此往复冲击,打捞器逐渐靠近直至包裹住事故钻头,继续冲击的同时再开动主卷扬不停提扯事故钻头,一旦事故钻头出现松动,离解决问题也就不远了。当事故钻头被扩孔器部分或全部裹住并可自由提动时,即可将打捞器与事故钻头一起提离出孔,至此,卡钻事故处理结束。[0008]本实用新型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的优点是自身强度高、刚度大,冲击力强且不易变形,可对付复杂的事故孔内情况;缺点是外壁光滑致密,与孔壁间隙过小极易产生 “糊钻”现象,一旦被孔壁裹住,难以拔出,导致二次卡钻事故发生,因此,必须在钢管上“开窗”,即在钢管壁上切割多个大小不等的洞口,洞口呈梅花布置,洞口总面积不得超过钢管外壁总面积的30%。在我公司世茂烟台、青岛中海油等多个项目的施工中经过了实践证明,事故处理成功率达到100%。

图1为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A-A处的剖视图。图3为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B-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3所示,一种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包括钢管体1,钢管体1下部设置有多个硬质合金钎头2,吊臂3和钢管体1的上端相连,吊环4和吊臂3的上端相连。所述钢管体1,采用12mm的钢板卷制焊接而成,结构总长度L=事故钻头总长度 +1000mm,内径=事故钻头结构最大外径+100mm,底部焊接若干硬质合金钎头2。所述钢管体1上开设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洞口 5,洞口 5呈梅花布置,洞口 5规格可设为250 X 500或300 X 300,纵横间距均可设450 X 450,洞口 5总面积不得超过钢管体1外壁总面积的30%。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根据事故钻头的尺寸大小不同可以形成多个不同的实施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包括钢管体⑴,其特征在于钢管体⑴下部设置有多个硬质合金钎头⑵,吊臂⑶和钢管体⑴的上端相连,吊环⑷和吊臂⑶的上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体⑴上开设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洞口⑶,洞口 ω呈梅花布置,洞口 ω总面积不得超过钢管体⑴外壁总面积的30%。
专利摘要一种钢管式冲击扩孔钻头打捞器,包括钢管体⑴,钢管体⑴下部设置有多个硬质合金钎头⑵,吊臂⑶和钢管体⑴的上端相连,吊环⑷和吊臂⑶的上端相连。其优点在于自身强度高、刚度大,冲击力强且不易变形,可对付复杂的事故孔内情况。
文档编号E21B31/18GK202215179SQ2011202360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6日
发明者叶鹏, 谭志红, 陈亮 申请人: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