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321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浮锚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抗浮锚杆。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抗浮锚杆设计时,因为没有现行的专门规范可以应用,往往无所适从。如今的高层建筑多采用高层塔楼带大底盘地下室的建筑形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无上部高层结构的纯地下室部分就会有上浮的可能。此时,一般可采用地下室配重、增设抗浮锚杆或抗拔桩的方法来解决地下室抗浮的问题。由于结构的重量包括静荷载不足以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必须增加结构重量或将其锚固于下卧层中,以增强结构对竖向位移的抵抗能力。而增加结构底板的厚度,常常是很不经济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施工,锚固效率高的一种抗浮锚杆。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抗浮锚杆,包括自由锻和锚固段,所述自由锻的上端设有锚具,锚具与第一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在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在第二承载体与第三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在第三承载体与第四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位于第一承载体、第二承载体、第三承载体、第四承载体及连接它们的无粘接钢绞线外侧设有注浆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由于抗浮锚杆具有良好的地层适应性,易于施工,锚杆布置非常灵活,锚固效率高,由于其单向受力特点,其抗拔力易于控制,有利于池体结构应力与变形协调,并能显著降低工程造价。

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抗浮锚杆,包括自由锻和锚固段,所述自由锻的上端设有锚具1,锚具I与第一承载体7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8连接,在第一承载体7与第二承载体4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8连接,在第二承载体4与第三承载体5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8连接,在第三承载体5与第四承载体6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8连接;位于第一承载体7、第二承载体4、第三承载体5、第四承载体6及连接它们的无粘接钢绞线8外侧设有注浆管3。安装时上述结构的抗浮锚杆置于一个钻孔2内,固定后进行注浆。
权利要求1. ー种抗浮锚杆,包括自由锻和锚固段,其特征是所述自由锻的上端设有锚具,锚具与第一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在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在第二承载体与第三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在第三承载体与第四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位于第一承载体、第二承载体、第三承载体、第四承载体及连接它们的无粘接钢绞线外侧设有注浆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包括自由锻和锚固段,所述自由锻的上端设有锚具,锚具与第一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在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在第二承载体与第三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在第三承载体与第四承载体之间通过无粘接钢绞线连接;位于第一承载体、第二承载体、第三承载体、第四承载体及连接它们的无粘接钢绞线外侧设有注浆管。该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由于抗浮锚杆具有良好的地层适应性,易于施工,锚杆布置非常灵活,锚固效率高,由于其单向受力特点,其抗拔力易于控制,有利于池体结构应力与变形协调,并能显著降低工程造价。
文档编号E02D5/74GK202380489SQ2011204599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张建新, 张煜, 李阳, 闫亚召, 黄延铮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