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输送带及矿用带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带及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大、中型矿山一般采用带式输送机进行矿石、矸石运输。在输送矿物的过程中,矿物置于输送带上,矿物受到输送带所施加的静摩擦力而被运至高处。现有技术中,由于输送带与矿物之间的静摩擦力具有极限值,因此带式输送机倾角通常为18°以下。在运送高度增加时,常常采用增加井巷工程量,降低井巷倾斜角度的方案,这将过多地增加井巷工程量和投资。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静摩擦力大的输送带及一种大倾角的矿用带式输送机。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摩擦力大的输送带及一种大倾角的矿用带式输送机。为实现上述第一层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带,包括面层和底层;在所述面层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或凸棱。采用上述结构,输送带可对输送的物料提供更大的摩擦力,因此相同工况下,采用这种输送带的输送机可应用于矿山地面或井下更大倾角的输送,从而缩短输送距离,节省井巷工程量,节省投资。为进一步增加输送带所能提供的摩擦力,所述凹槽或凸棱为矩形。较佳的,各所述凹槽或凸棱为正多边形。较佳的,所述凹槽或凸棱相对所述面层下凹或凸起的距离为2 5mm。为进一步增加输送带所能提供的摩擦力,在所述面层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所述凹槽或凸棱均成列设置。为进一步增加输送带所能提供的摩擦力,所述凹槽或凸棱在所述面层上呈“V”形排列;当所述面层的宽度方向上有偶数个所述凹槽或凸棱时,位于所述面层中心线两侧的各所述凹槽或凸棱的中心连线构成所述“V”形;当所述面层的宽度方向上有奇数个所述凹槽或凸棱时,所述面层的中心线上设置有所述凹槽或凸棱;位于所述面层中心线两侧的各所述凹槽或凸棱的中心连线构成所述“V”形,所述“V”形的顶点与位于所述面层中心线上的凹槽或凸棱的底边中点重合。较佳的,所述“V”形结构两边的夹角为120°。为实现上述第二层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包括设置在前后两端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设置有输送带;沿所述输送带的纵向设置有多个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所述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上托辊;所述上托辊支撑所述输送带的工作侧;所述输送带采用所述输送带。[0014]为便于输送带运动,所述上托辊包括第一上托辊、第二上托辊和第三上托辊;所述第一上托辊与所述左支撑立柱连接;所述第三上托辊与所述右支撑立柱连接;所述第二上托辊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托辊和第三上托辊连接;所述第一托辊和第三托辊的中心线相对所述第二托辊的中心线夹角为45°。为进一步便于输送带运动,所述左支撑立柱上设置有左支撑架;所述右支撑立柱上设置有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之间吊装有下托辊;所述下托辊支承所述输送带的回转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输送带可有效增加与输送物料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采用这种输送带的矿用带式输送机可采用最大30°的倾角,从而缩短输送距离,大幅减小矿山井巷的工程量;另一方面,输送机所 采用的上下托辊结构简单,并且托辊与输送带接触,可大大减小输送带运行时的摩擦力,提高输送机的传动效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
中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C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至图5所示,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包括设置在前后两端的主动滚筒5和从动滚筒6,主动滚筒5和从动滚筒6上设置有输送带7。沿输送带7的纵向设置有多个左支撑立柱81和右支撑立柱82。左支撑立柱81和右支撑立柱82之间设置有上托辊9,上托辊9支撑输送带7的工作侧71。上托辊9包括第一上托辊91、第二上托辊92和第三上托辊93。第一上托辊91与左支撑立柱81连接,第三上托辊93与右支撑立柱82连接,第二上托辊92分别与第一上托辊91和第三上托辊93连接。第一托辊91和第三托辊93的中心线相对第二托辊92的中心线夹角9为45°。左支撑立柱81上设置有左支撑架10,右支撑立柱82上设置有右支撑架11,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11的之间吊装有下托辊12,下托辊12支承输送带7的回转侧72。矿用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7包括面层I和底层2,在面层I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矩形凹槽3,凹槽3相对面层I下凹的距离为3mm。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
中,在面层I上也可设置凸棱代替凹槽,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
中,各凹槽3也可为其他多边形或正多边形,如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
中,凹槽3相对面层I下凹的距离为也可以为2 5mm的其他值,如2mm, 4mm, 5mm等,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0030]在面层I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凹槽3均成列设置。凹槽3在所述面层I上呈“V”形排列,“V”形结构两边的夹角a为120° :当面层I的宽度方向上有偶数个凹槽3时,位于面层I中心线4两侧的各凹槽3的中心连线构成“V”形;当面层I的宽度方向上有奇数个凹槽3时,面层I的中心线4上设置有凹槽,位于面层I中心线4两侧的各凹槽3的中心连线构成“V”形,“V”形的顶点与位于面层I中心线4上的凹槽的底边中点重合。由于输送带上设置有凹槽3,因此可有效增加输送带与输送物料之间的摩擦力,因此矿用带式输送机的倾角3最大可采用最大30° ,从而缩短输送距离,大幅减小矿山井巷的工程量;另一方面,输送机所采用的上下托辊结构简单,并且托辊与输送带接触,可大大减小输送带运行时的摩擦力,提高输送机的传动效率。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输送带,其特征是包括面层(I)和底层(2);在所述面层(I)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或凸棱(3)。
2.如权利要求I任一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是所述凹槽或凸棱(3)为矩形。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是各所述凹槽或凸棱(3)为正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是所述凹槽或凸棱(3)相对所述面层(I)下凹或凸起的距离为2 5mm。
5.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是在所述面层(I)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所述凹槽或凸棱(3)均成列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是所述凹槽或凸棱(3)在所述面层(I)上呈“V”形排列; 当所述面层(I)的宽度方向上有偶数个所述凹槽或凸棱(3)时,位于所述面层(I)中心线(4)两侧的各所述凹槽或凸棱(3)的中心连线构成所述“V”形; 当所述面层(I)的宽度方向上有奇数个所述凹槽或凸棱(3)时,所述面层(I)的中心线(4)上设置有所述凹槽或凸棱;位于所述面层(I)中心线(4)两侧的各所述凹槽或凸棱(3)的中心连线构成所述“V”形,所述“V”形的顶点与位于所述面层(I)中心线(4)上的凹槽或凸棱的底边中点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是所述“V”形结构两边的夹角为120°。
8.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包括设置在前后两端的主动滚筒(5)和从动滚筒(6);所述主动滚筒(5)和从动滚筒(6)上设置有输送带(7);沿所述输送带(7)的纵向设置有多个左支撑立柱(81)和右支撑立柱(82);所述左支撑立柱(81)和右支撑立柱(82)之间设置有上托辊(9);所述上托辊(9)支撑所述输送带(7)的工作侧(71);其特征是所述输送带(7)为如权利要求I至7任一所述的输送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用带式输送机,其特征是所述上托辊(9)包括第一上托辊(91)、第二上托辊(92)和第三上托辊(93);所述第一上托辊(91)与所述左支撑立柱(81)连接;所述第三上托辊(93)与所述右支撑立柱(82)连接;所述第二上托辊(92)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托辊(91)和第三上托辊(93)连接;所述第一托辊(91)和第三托辊(93)的中心线相对所述第二托辊(92)的中心线夹角(0 )为45°。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矿用带式输送机,其特征是所述左支撑立柱(81)上设置有左支撑架(10);所述右支撑立柱(82)上设置有右支撑架(11);所述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11)的之间吊装有下托辊(12);所述下托辊(12)支承所述输送带(7)的回转侧(7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带及采用这种输送带的矿用带式输送机,输送带包括面层(1)和底层(2);在所述面层(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或凸棱(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输送带可有效增加与输送物料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采用这种输送带的矿用带式输送机可适用于0~30°的倾角,从而缩短输送距离,大幅减小矿山井巷的工程量;另一方面,输送机所采用的上下托辊结构简单,并且托辊与输送带接触,可大大减小输送带运行时的摩擦力,提高输送机的传动效率。
文档编号E21F13/00GK202360137SQ20112051479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张欣玮, 张锦旺, 曹树刚, 贺玉猛, 郭世杰 申请人: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