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用驾驶室及驾驶室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865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用驾驶室及驾驶室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用驾驶室及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挖掘机及类似的工程机械在矿山、隧道等恶劣工况的作业环境频率增加,挖掘机侧翻事故率不断增加,市场对挖掘机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高挖掘机的安全性,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机厂家6吨以上挖掘机的驾驶室没有防滚翻结构,车身主要采用钣金结构(薄板件拼焊成型),部分厂家为提高驾驶室的安全性,在车身增加加强筋等措施,提高驾驶室的强度和刚度。国际市场上,少、数品牌挖掘机主机厂家推出6吨以上部分吨位满足翻滚保护结构(Roll-Over ProtectiveStructures,即R0PS)的驾驶室,车身结构多采用框架结构(型材拼焊成主体结构,外板和内部焊接薄板件),同时为了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还保留非ROPS的驾驶室车身结构。目前市场上有两种提高挖掘机及类似的工程机械驾驶室车身结构强度的措施,其均可以提高驾驶室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但存在以下的问题(I)挖掘机及类似的工程机械驾驶室车身采用钣金结构可以提高驾驶室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但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CAE)分析和实验室验证,其无法满足IS012117-2008标准的要求,无法达到实际工况下整机倾翻时对驾驶人员的安全保护;(2)少数品牌挖掘机及类似工程机械的驾驶室车身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可以通过IS012117-2008标准要求,但只能满足部分吨位的机型需求,无法满足全系列产品的覆盖,不同吨位之间的驾驶室车身结构及同吨位范围内ROPS和非ROPS驾驶室车身结构变化较大,导致研发和制造成本较高。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驾驶室框架结构,其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吨位机型或者ROPS和非ROPS机型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用驾驶室及其框架结构,该驾驶室框架结构能够满足ROPS的法规要求,又能便于改装驾驶室框架结构,使其满足不同吨位的机型的需求和非ROPS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包括分别位于驾驶室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以及连接并加固所述左侧围总成和所述右侧围总成的加强筋横梁组;其中,所述左侧围总成和所述右侧围总成均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框架;所述加强筋横梁组设置在所述左侧围总成和所述右侧围总成之间,所述加强筋横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横梁和/或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围总成包括左侧围前立柱、左侧围后立柱和左侧围下横梁;其中所述左侧围前立柱从所述驾驶室的前方左下角向上、向后延伸,并在所述驾驶室后方的左上角与所述左侧围后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左侧围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围前立柱的底端和左侧围后立柱的底端连接;所述右侧围总成包括右侧围前立柱、右侧围后立柱和右侧围下横梁;其中所述右侧围前立柱从驾驶室的前方右下角向上、向后延伸,并在所述驾驶室后方的右上角与所述右侧围后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右侧围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侧围前立柱的底端和右侧围后立柱的底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横梁组包括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分别位于驾驶室前上部、后上部、前下部和后下部。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围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左侧围后立柱前方的左侧围中立柱,所述左侧围中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左侧围前立柱和左侧围下横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右侧围总成还包括右侧围加强筋,所述右侧围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侧围后立柱和所述右侧围下横梁连接。
·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横梁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侧围后立柱和所述右侧围后立柱之间的后围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后围加强筋包括靠近所述驾驶室外部的后围加强筋外板和靠近所述驾驶室内部的后围加强筋内板。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横梁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侧围前立柱和所述右侧围前立柱之间的顶盖加强筋组。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加强筋组包括顶盖前加强筋、顶盖中加强筋、顶盖后加强筋;其中,所述顶盖前加强筋位于所述前上横梁的前部,所述顶盖中加强筋和所述顶盖后加强筋位于所述前上横梁和所述后上横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围总成还包括左侧围前下接头、左侧围后上接头和左侧围后下接头,所述左侧围前立柱与所述左侧围下横梁通过所述左侧围前下接头连接,所述左侧围前立柱与所述左侧围后立柱通过所述左侧围后上接头连接,所述左侧围后立柱与所述左侧围下横梁通过所述左侧围后下接头连接;所述右侧围总成包括右侧围前下接头、右侧围后上接头和右侧围后下接头,所述右侧围前立柱与所述右侧围下横梁通过所述右侧围前下接头连接,所述右侧围前立柱与所述右侧围后立柱通过所述右侧围后上接头连接,所述右侧围后立柱与所述右侧围下横梁通过所述右侧围后下接头连接。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用驾驶室,具有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为如上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本发明的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均为框架结构,其中间由间隔设置的横梁和/或加强筋连接并对左、右侧围总成进行全方位固定,从而一方面,本发明的结构能够提高整体刚性,使驾驶室框架结构能够满足ROPS的法规要求;另一方面,便于通过改变各结构的用料,将该框架结构改装成适合于不同吨位机型的驾驶室框架结构,或者改装成非ROPS类型的驾驶室框架结构。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发明的一种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框架结构的分解示 意图;图3为具有如图I所示的框结构的驾驶室基本结构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左侧围总成;2、前下横梁内板;3、前下横梁外板;4、右侧围总成;5、顶盖前加强筋;6、前上横梁;7、顶盖板;8、顶盖中加强筋;9、顶盖后加强筋;10、后上封板;11、后上横梁;12、后围板;13、后围加强筋外板;14、后围加强筋内板;15、后下横梁;16、右侧围前下接头;17、右侧围前立柱;18、右侧围后上接头;19、左侧围前立柱;20、左侧围后上接头;21、左侧围后立柱;22、左侧围中立柱;23、左侧围后下接头;24、左侧围下横梁;25、左侧围下横梁后加强筋;26、左侧围下横梁前加强筋;27、左侧围前下接头;28、右侧围下横梁;29、右侧围加强筋;30、右侧围后下接头;31、右侧围后立柱。
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大多厂家针对IS012117-2008标准的要求,将工程机械的驾驶室设计成ROPS和非ROPS两种结构类型,通常两种结构类型变化较大,导致研发和制造成本较高,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情况,本发明通过对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一款驾驶室结构,能够符合ROPS法规要求,并在此基础结构不改变的情况下,能够很容易改装成符合不同吨位的机型的需求和非ROPS类型的需求驾驶室框架结构。下面结合图I至图3,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的实施例,包括分别位于驾驶室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围总成I和右侧围总成4,以及连接并加固左侧围总成I和右侧围总成4的加强筋横梁组;其中,左侧围总成I和右侧围总成4均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框架;加强筋横梁组设置在所述左侧围总成I和右侧围总成4之间,加强筋横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横梁和/或加强筋。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包括左侧围总成I、右侧围总成4和加强筋横梁组,左侧围总成I和右侧围总成4均为闭合框架结构,其中间由间隔设置的横梁和/或加强筋连接并对左、右侧围总成进行全方位固定,从而一方面,本发明的结构能够提高整体刚性,使驾驶室框架结构能够满足ROPS的法规要求;另一方面,便于通过改变各结构的用料,将该框架结构改装成适合于不同吨位机型的驾驶室框架结构,或者改装成非ROPS类型的驾驶室框架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驾驶室框架结构的受力稳定性,并更好地达到ROPS法规要求,如图2和图3所示,一方面,本发明的左侧围总成I优选包括左侧围前立柱19、左侧围后立柱21和左侧围下横梁24 ;其中左侧围前立柱19从驾驶室的前方左下角向上、向后延伸,并在驾驶室后方的左上角与左侧围后立柱21的顶端连接,左侧围下横梁24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围前立柱19的底端和左侧围后立柱21的底端连接;另一方面,右侧围总成4包括右侧围前立柱17、右侧围后立柱31和右侧围下横梁28 ;其中右侧围前立柱17从驾驶室的前方右下角向上、向后延伸,并在驾驶室后方的右上角与右侧围后立柱31的顶端连接,右侧围下横梁28的两端分别与右侧围前立柱17的底端和右侧围后立柱31的底端连接。本发明的左、右侧围总成中的前立柱向上、向后延伸至与后立柱连接,采用一体成型,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独立的侧围前立柱和左、右侧围总成的上横梁,能有效提高侧围总成的受力性能,从而使驾驶室框架结构更好地达到ROPS要求。如图1-3所示,作为框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左侧围总成I还包括位于左侧围 后立柱21前方的左侧围中立柱22,左侧围中立柱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左侧围前立柱19和左侧围下横梁24连接。该左侧围中立柱22既可以提升框架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尤其是左侧围总成I的受力性能,又方便在左侧围总成I的结构基础上组装驾驶室的门板。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右侧围总成4的受力性能,尤其是对来自驾驶室右方或右后方的压力的承受能力,如图2所示,右侧围总成4还可以包括右侧围加强筋29,右侧围加强筋29的两端分别与右侧围后立柱31和右侧围下横梁28连接。基于该右侧围加强筋29的设置,还可以在右侧围总成4的结构上设置其他方向或其他位置的加强筋,以加强其他位置和方向的受力性能。同样道理,本发明的加强筋横梁组还可以优选包括设置在左侧围后立柱21和右侧围后立柱31之间的后围加强筋。如图2和3所示,后围加强筋实施为靠近所述驾驶室外部的后围加强筋外板13和靠近所述驾驶室内部的后围加强筋内板14,固定设置在左侧围后立柱21和右侧围后立柱31之间。上述的后围加强筋内板14除了增加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外,其设置方便驾驶室内部,还可以在其上安装其他所需的部件。上述对框架结构的侧面结构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讨论。除此之外,本发明加强筋横梁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左侧围前立柱19和所述右侧围前立柱17之间的顶盖加强筋组,顶盖加强筋组可以辅助前述的前上横梁6,加强框架结构的整体刚性。如图2和3所示,该加强筋总成优选包括顶盖前加强筋5、顶盖中加强筋8和顶盖后加强筋9,其中,顶盖前加强筋5优选位于前上横梁6的前部,顶盖中加强筋8和顶盖后加强筋9优选位于前上横梁6和后上横梁11之间。图示中的顶盖加强筋组包括3个加强筋部件,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顶盖加强筋组可以包括更少或更多的加强筋部件,其各自在顶部的前后位置也可以改变。此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左、右侧围总成还包括接头部件,用以连接立柱和横梁。具体地,如图2和3所示,左侧围总成I还包括左侧围前下接头27、左侧围后上接头20和左侧围后下接头23,左侧围前立柱19与左侧围下横梁24通过左侧围前下接头27连接,左侧围前立柱19与左侧围后立柱21通过左侧围后上接头20连接,左侧围后立柱21与左侧围下横梁24通过左侧围后下接头23连接;右侧围总成4包括右侧围前下接头16、右侧围后上接头18和右侧围后下接头30,右侧围前立柱17与右侧围下横梁28通过右侧围前下接头16连接,右侧围前立柱17与右侧围后立柱31通过右侧围后上接头18连接,右侧围后立柱31与所述右侧围下横梁28通过右侧围后下接头30连接。采用这种接头部件连接立柱和横梁,可以提高组装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如果在接头的基础上进行焊接,可以提高焊接效率,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改善连接处的焊接效果。至此,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的基本结构部件和附属的加强筋部件已经全部列举完毕,下面以挖掘机为例,介绍各结构部件的连接,以及在满足ROPS法规要求和非ROPS要求,以及在整机不同吨位要求时的不同实施情况。驾驶室框架结构的左侧围总成I的左侧围前立柱19可以采用圆钢冷拉成异型钢管,壁厚可以根据整机的吨位进行设计,异型钢管根据前立柱设计的弧度变化,通过模具对异型管进行弯曲成型,为满足前方视野要求,左侧围前立柱可以采用几段大小圆弧组合方式;左侧围后立柱21也可以采用圆管冷拉成异型钢管,异型管的壁厚根据设计需要设定,异型管可以根据外形采用模具对其进行弯曲,或直接采用直的异型管;左侧围下横梁24采 用板材成型,前端面与左侧围前下接头27对接,后端面与左侧围后下接头23对接;左侧围中立柱22两端分别与左侧围前立柱19和左侧围下横梁24对接。此外,如图2所示,左侧围下横梁24上,在左侧围中立柱22的两侧,还可以设置有左侧围下横梁加强筋25、26,既可以用以加强左侧围下横梁24的刚性,又方便左侧围总成I上安装门窗。右侧围总成4的右侧围前立柱17和左侧围前立柱19关于驾驶室的纵向中线对称,两端分别与右侧围前下接头16和右侧围后上接头18对接,其用材也与左侧围前立柱19相冋;右侧围后立柱31上端与右侧围后上接头18对接,下端与后侧围后下接头30对接;右侧围下横梁28可以采用方管,前端面与右侧围前下接头16对接,后端面与右侧围后下接头23对接;此外,右侧围加强筋29的两端分别与右侧围后立柱31和右侧围下横梁28对接,并且采用普通型钢制成即可。前上横梁6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围前立柱19和右侧围前立柱17的内侧面对接,置于顶盖板7与顶盖前加强筋5之间,前上横梁6可以采用圆钢或其他型材制成。后上横梁11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围后上接头20和右侧围后上接头18的内端面对接,并且在组装驾驶室时,后上横梁11置于顶盖板7与后上封板10之间。前下横梁具体实施为前下横梁内板2和前下横梁外板3,均由板材成型,前下横梁内板2还以作为驾驶室室内部件的安装基础。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后下横梁和右侧围加强筋采用常见断面形式的型材,前下横梁、左侧围下横梁、右侧围下横梁、顶盖前加强筋等采用板材冲压成型,左侧围和右侧围的各处接头采用铸件形式,根据连接位置的需要设计形状。本文中各横梁、立柱和加强筋之间的连接处,除上述已具体说明采用接头连接外,均可以优选采用焊接,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针对不同吨位液压挖掘机的需求,其驾驶室框架结构的实施方案有多种。当整机的吨位发生变化时,相应的框架结构件的断面尺寸和加强筋的板厚会相应的变化。可以根据一定的吨位范围进行设计,以达到该吨位范围的上限能够满足防滚翻结构为设计基准,例如10吨 15吨为一个吨位范围,该范围内的驾驶室使用相同的框架结构;15吨 20吨为一个吨位范围,该范围内使用另一种完全相同的框架结构。先设定一个吨位范围为基准吨位,与该基准吨位的挖掘机相比,属于不同吨位范围内的挖掘机,其驾驶室框架结构可以依照的如下措施进行变动如果整机的吨位比基准吨位驾驶室加大,则左侧围前立柱19、左侧围后立柱21的断面外形不变,增加型材成型后的料厚,左侧围下横梁24的板厚度增加,左侧围下横梁前加强筋26和左侧围下横梁后加强筋25的板厚增加(如果框架结构中没有设置左侧围下横梁加强筋则可以不考虑此变化),左侧围前下接头27、左侧围后上接头20、左侧围后下接头23与相关链接件链接位置的形状尺寸改变(但不改变模具),右侧围前立柱17、右侧围后立柱31的断面形状不变,采取增加型材成型后的料厚,右侧围下横梁28增加型材的料厚,右侧围加强筋29的型材板厚增加,右侧围前下接头16、右侧围后上接头18、右侧围后下接头30与相关链接件的断面适当调整(不改变模具),前上横梁6的型材材料厚度(断面外形尺寸不变)增加,后上横梁11的型材材料厚度(断面外形尺寸不变)增加,后下横梁15的型材材料厚度(断面外形尺寸不变)增力口,增加前下横梁内板2、前下横梁外板3的材料厚度,增加顶盖前加强筋5的材料厚度,增加顶盖中加强筋8的厚度,增加顶盖后中加强筋9的材料厚度。相反地,当整机吨位减小时,相应的型材成型后的材料厚度与加强筋材料的厚度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减小。同吨位范围的非ROPS机型驾驶室框架结构实施方案减小前上横梁6用料壁厚、减小顶盖前加强筋5的板厚、取消顶盖后中加强筋9、减小后上横梁11的型材壁厚、前下横梁内板2板材厚度减小、左侧围下横梁24的板厚减小、右侧围下横梁28型材的壁厚减小,取消右侧围加强筋29,从而,达到驾驶室框架结构减重,但框架结构的焊接形式及焊接面积不变,可以减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鉴于非ROPS机型对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需求较低,实现非ROPS机型驾驶室的实施方案还可以取消驾驶室用框架结构的前上横梁6,即便取消前·上横梁6,仍然不会改变其他结构部件的焊接形式及焊接面积。上述介绍了通过具体措施,实现驾驶室框架结构适用于不同吨位机型需求和非ROPS机型的需求,作为上述措施的可选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改变左侧围和右侧围的立柱断面形式、改变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后下横梁的断面形式、改变接头的形状、改变围板的形状等方式实现新的驾驶室框架结构,满足上述需求。应当理解的是,虽然上述为了满足不同吨位范围的整机的要求,或者为了满足非ROPS机型的需求,都对驾驶室框架结构进行改变,但是这种改变都没有改变本发明的驾驶室框架结构的基本特征,即左、右侧围总成和二者中间设置的横梁组合,也无需改变各部件的组装工艺,甚至基本无需改变各部件的制造模具,节约了研发和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本发明的驾驶室的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用驾驶室,具有如上所述的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驾驶室除框架结构外,还包括位于驾驶室顶部的顶盖板7,位于驾驶室顶部后方的后上封板10,设置在左、右两侧设置的围板和设置在后方的后围板12。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上设置有上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该工程机械优选是挖掘机,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工程机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位于驾驶室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围总成(I)和右侧围总成(4),以及连接并加固所述左侧围总成(I)和所述右侧围总成(4)的加强筋横梁组;其中, 所述左侧围总成(I)和所述右侧围总成(4)均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框架;所述加强筋横梁组设置在所述左侧围总成(I)和所述右侧围总成(4)之间,所述加强筋横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横梁和/或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总成(I)包括左侧围前立柱(19)、左侧围后立柱(21)和左侧围下横梁(24);其中所述左侧围前立柱(19)从所述驾驶室的前方左下角向上、向后延伸,并在所述驾驶室后方的左上角与所述左侧围后立柱(21)的顶端连接,所述左侧围下横梁(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围前立柱(19)的底端和左侧围后立柱(21)的底端连接; 所述右侧围总成(4)包括右侧围前立柱(17)、右侧围后立柱(31)和右侧围下横梁(28);其中所述右侧围前立柱(17)从驾驶室的前方右下角向上、向后延伸,并在所述驾驶室后方的右上角与所述右侧围后立柱(31)的顶端连接,所述右侧围下横梁(2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侧围前立柱(17)的底端和右侧围后立柱(31)的底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横梁组包括前上横梁(6)、后上横梁(11)、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15),分别位于驾驶室前上部、后上部、前下部和后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总成(I)还包括位于所述左侧围后立柱(21)前方的左侧围中立柱(22),所述左侧围中立柱(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左侧围前立柱(19)和左侧围下横梁(2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围总成(4 )还包括右侧围加强筋(29 ),所述右侧围加强筋(29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侧围后立柱(31)和所述右侧围下横梁(2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横梁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侧围后立柱(21)和所述右侧围后立柱(31)之间的后围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加强筋包括靠近所述驾驶室外部的后围加强筋外板和靠近所述驾驶室内部的后围加强筋内板。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横梁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侧围前立柱(19)和所述右侧围前立柱(17)之间的顶盖加强筋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加强筋组包括顶盖前加强筋(5)、顶盖中加强筋(8)、顶盖后加强筋(9);其中, 所述顶盖前加强筋(5)位于所述前上横梁(6)的前部,所述顶盖中加强筋(8)和所述顶盖后加强筋(9 )位于所述前上横梁(6 )和所述后上横梁(1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总成(I)还包括左侧围前下接头(27)、左侧围后上接头(20)和左侧围后下接头(23),所述左侧围前立柱(19 )与所述左侧围下横梁(24 )通过所述左侧围前下接头(27 )连接,所述左侧围前立柱(19)与所述左侧围后立柱(21)通过所述左侧围后上接头(20)连接,所述左侧围后立柱(21)与所述左侧围下横梁(24 )通过所述左侧围后下接头(23 )连接; 所述右侧围总成(4)包括右侧围前下接头(16)、右侧围后上接头(18)和右侧围后下接头(30 ),所述右侧围前立柱(17 )与所述右侧围下横梁(28 )通过所述右侧围前下接头(16 )连接,所述右侧围前立柱(17)与所述右侧围后立柱(31)通过所述右侧围后上接头(18)连接,所述右侧围后立柱(31)与所述右侧围下横梁(28)通过所述右侧围后下接头(30)连接。
11.一种工程机械用驾驶室,具有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框架结构。
12.—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程机械用驾驶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用驾驶室及驾驶室框架结构,其中驾驶室的框架结构包括分别位于驾驶室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以及连接并加固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的加强筋横梁组;其中,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均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框架;加强筋横梁组设置在所述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之间,加强筋横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横梁和/或加强筋。因而,一方面,本发明的结构能够提高整体刚性,使驾驶室框架结构能够满足ROPS的法规要求;另一方面,便于通过改变各结构的用料,将该框架结构改装成适合于不同吨位机型的驾驶室框架结构,或者改装成非ROPS类型的驾驶室框架结构。
文档编号E02F9/16GK102720238SQ2012101878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刘明亮, 曹东辉, 王伟强 申请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