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节流及放喷管线用缓冲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439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控节流及放喷管线用缓冲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勘探开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井控节流及放喷管线用缓冲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开采中,节流及放喷管线是井控管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节流管汇是指在处理溢流及井喷时用来控制井口及井底压力的一组管汇和阀门;放喷管线是连接在节流管汇前端下游的一组约50到100米的空心管柱,目的是通过节流管汇和放喷管线将井中的流体排放到里井场较远的安全地方,防止井场井喷着火和其他次生复杂事故。井喷节流及放喷时在管线中流动的高压、高速流体携带地层颗粒一旦冲蚀刺毁地面管线,就会导致井喷失控、爆炸着火等事故。由于受井场租用面积、设备布局、建筑物、居民区、工艺要求等限制,节流及放喷管汇需要通过弯管连接,以绕过其它设备或目标。目前国内油田井控转弯管汇普遍采用的是不小于120°的铸钢弯管。对于现场需要90°转弯处,需采用多个120°弯管组合的形式完成。与90°弯管相比,虽然120°弯管可以改善冲蚀磨损情况、相对提高了节流及放喷管汇的使用寿命,但依然存在较严重的磨损问题;另夕卜,由于采用多个120°弯管组合的形式解决90°转弯的问题,一是弯管数量增加后弯管处冲蚀失效的几率增加了,二是使现场工作使用面积增大、管线数量增多,成本提高。上述因素导致了油田开采成本的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井控节流及放喷管线用缓冲靶装置,可以实现油田勘探开采时井控节流及放喷管线合理布置,杜绝井喷失控事故的发生,减少油田勘探开发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缓冲部位、进液管和出液管组成,所述的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进液管的末端设有缓冲部位,缓冲部位可放置缓冲材料以吸附高速流体的能量。上述的缓冲部位、进液管尾部与出液管的交汇部位的外径加厚,可大大延长弯管的使用寿命,保证管汇的长期循环或放喷之用。对井液尤其是其中的固体粒子进行缓冲,大大降低固体粒子能量和速度,之后再进入平直管线,降低弯管磨损率,提高装置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节流及放喷管线中加入缓冲靶结构,对井液尤其是其中的固体粒子进行缓冲,大大降低固体粒子能量和速度,之后再进入平直管线,降低弯管磨损率,提高装置使用寿命。该装置能保证在利用地面节流及放喷管线节流和放喷时,极大地降低井控节流及放喷管线弯管处的冲蚀磨损率,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装置进口 I、缓冲部位2、装置出口 3、进液管4和出液管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装置进口 I、缓冲部位2、装置出口 3、进液管4和出液管5组成,所述的进液管4和出液管5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进液管4的末端设有缓冲部位2,缓冲部位2可放置不同的缓冲材料,如软性铅块等各种软性材料,放在缓冲部位,以吸附高速流体的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另外,缓冲部位的长短,对缓冲效果影响也非常显著。另外,缓冲部位2、进液管4尾部与出液管5的交汇部位的外径加厚,可大大延长弯管的使用寿命,保证管汇的长期循环或放喷之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相同内径的情况下,磨损率和所占空间相对120°弯头要小,并且磨损率相对于90°弯头要小得多。使用时,高速流体经管线通过装置进口 I进入进液管4,之后进入缓冲部位2,缓冲部位对高速流体进行缓冲,降低流体速度,尤其是对弯管造成磨损的固体粒子的速度,流体经缓冲部位2之后,能量和速度大大降低,磨损率也大大降低,最后通过出液管5再进入装置出口 3,流入放喷管线下游,能够很好的解决弯管磨损严重的问题,减少弯管维修、更换次数,提高了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井控节流及放喷管线用缓冲靶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缓冲部位(2)、进液管(4)和出液管(5)组成,所述的进液管(4)和出液管(5)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进液管(4)的尾部设有缓冲部位(2),缓冲部位(2)可放置缓冲材料以吸附高速流体的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井控节流及放喷管线用缓冲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缓冲部位(2)、进液管(4)尾部与出液管(5)的交汇部位的外径加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勘探开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井控节流及放喷管线用缓冲靶装置,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缓冲部位、进液管和出液管组成,所述的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进液管的末端设有缓冲部位,缓冲部位可放置缓冲材料以吸附高速流体的能量。有益效果是通过节流及放喷管线中加入缓冲靶结构,对井液尤其是其中的固体粒子进行缓冲,大大降低固体粒子能量和速度,之后再进入平直管线,降低弯管磨损率,提高装置使用寿命;该装置能保证在利用地面节流及放喷管线节流和放喷时,极大地降低井控节流及放喷管线弯管处的冲蚀磨损率,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文档编号E21B41/00GK202467767SQ20122006550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张丽稳, 张雪艳, 李延庆, 王松, 颜廷俊, 颜廷杰, 马晓明 申请人:颜廷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