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114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填土边坡的挡土墙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
背景技术
目前填土边坡的挡土墙主要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桩板挡土墙以及锚拉式桩板挡土墙等。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简单,材料价格低廉,但是其适用高度有限,一般低于7m,且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高,圬工体积大,且对材料产地有较大的依赖性。悬臂式挡土墙及扶壁式挡土墙的受力相对合理,挡土墙的适用高度相对于重力式挡土墙有所提高,但是其不适用于地基条件稍差的地层,且挡土墙后若不方便车辆进出,挡土墙后的填土操作十分不便。桩板挡土墙结构简单,且对地层的适应性强,但是其结构受力简单,适用高度有限,墙顶变形较大,且经济性差。锚拉式桩板挡土墙相对于桩板挡土墙有较大进步,采用锚索改善挡土墙的结构受力,其适用于更高的支挡高度且受力合理,但是锚索对地层条件的要求高,特别地,填土地层不适合打设锚索,在富水地层及对钢材有腐蚀性的环境下,锚索的耐久性差,给挡土墙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填土边坡的挡土墙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存在安全隐患、受力不合理、适用高度受限制及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包括多个沿所述填土边坡坡脚相间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桩、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上端的桩顶连系梁以及多个相间设于所述桩顶连系梁上端且向上延伸的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上段立柱以及位于所述上段立柱下方的下段立柱,所述上段立柱与所述下段立柱的接合处设有柱间连系梁,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埋设于所述填土边坡中,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具有柱间间隙,所述柱间连系梁背侧设有向所述填土边坡内延伸的衡重梁,相邻的所述衡重梁间具有梁间间隙,所述柱间间隙中插设有挡土立板,所述梁间间隙中铺设有衡重平板。进一步地,各所述立柱于其外侧边缘处设有朝向其背侧的柱上凹槽结构,所述挡土立板的两端分别抵压于相邻的所述立柱的柱上凹槽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衡重梁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凹的梁上凹槽结构,所述衡重平板的两端分别抵压于相邻的所述衡重梁的梁上凹槽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柱间连系梁与所述衡重梁垂直相交。进一步地,各所述立柱与所述衡重梁相垂直。[0013]进一步地,所述衡重梁与所述柱间连系梁一体浇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上段立柱和所述下段立柱中纵向钢筋通长设置,分别穿过所述柱间连系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挡土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且立柱背侧设有向填土边坡内延伸的衡重梁,其可以改善立柱的受力,从而使得整个挡土墙的受力更加合理,可节约挡土墙的用料,从而节约成本;同时,挡土墙的适用高度也可以提高,满足工程要求;另外,该挡土墙采用的是半装配式结构,其避免浇板的养护期,大大提高施工进度,且该挡土墙中不需要设置锚索,可避免锚索在填土边坡中耐久性差、施工质量部稳定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向的剖切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向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包括多个沿所述填土边坡坡脚相间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桩、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上端的桩顶连系梁以及多个相间设于所述桩顶连系梁上端且向上延伸的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上段立柱以及位于所述上段立柱下方的下段立柱,所述上段立柱与所述下段立柱的接合处设有柱间连系梁,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埋设于所述填土边坡中,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具有柱间间隙,所述柱间连系梁背侧设有向所述填土边坡内延伸的衡重梁,相邻的所述衡重梁间具有梁间间隙,所述柱间间隙中插设有挡土立板,所述梁间间隙中铺设有衡重平板。本实用新型中的挡土墙结构受力较为合理,可节约挡土墙的用料,进而节约成本,同时挡土墙的适用高度也可以大大提高;另外,挡土墙采用的是半装配式结构,其可以避免挡土板浇筑的养护期,大大缩短施工工期,且挡土墙中不需设置锚索,可避免填土边坡中锚索易受腐蚀、施工质量不稳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广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半装配式挡土墙I设置在填土边坡2的坡脚处,该挡土墙I后回填有回填土 3,其包括沿着填土边坡2坡脚相间布置的多个钢筋混凝土桩11、分别连接在多个钢筋混凝土桩11上端的桩顶连系梁12以及相间连接在桩顶连系梁12上端且向上延伸的多个立柱13。上述的各个钢筋混凝土桩11埋设在填土边坡2内,多个钢筋混凝土桩11相间设置,形成沿着填土边坡2的坡脚处布置的排状结构;桩顶连系梁12分别连接在多个钢筋混凝土桩11的上端,且延伸方向与多个钢筋混凝土桩11的布置方向一致;多个立柱13分别相间连接在桩顶连系梁12的上端,且呈向上延伸状布置,相邻的立柱13之间具有柱间间隙;立柱13包括下段立柱131和上段立柱132,下段立柱131位于上段立柱132下方,且二者之间设有柱间连系梁14 ;各立柱13的背侧设有向填土边坡2内延伸的衡重梁15,该衡重梁15置于柱间连系梁14的背部,这样,由于各立柱13上都有衡重梁15,多个立柱13上则形成了多个衡重梁15,且相邻的衡重梁15之间具有梁间间隙。为了形成半装配式挡土墙I的整体结构,上述柱间间隙中插设有多个挡土立板16,且该多个挡土立板16沿立柱13向上延伸方向布置;上述的梁间间隙中铺设有多个衡重平板17,该多个衡重平板17沿衡重梁15的延伸方向布置。通过相邻立柱13的柱间间隙中插设挡土立板14,以及在相邻衡重梁15的梁间间隙中铺设衡重平板17,从而形成该挡土墙I半装配式的模式。利用上述的半装配式挡土墙I处于填土边坡2的坡脚处,其利用钢筋混凝土桩11结构,将墙后土压力传递到深层土中,实现填土边坡的稳定;立柱13背侧上的回填土 3作用在立柱13上,由于该挡土墙I的立柱13的背侧设有向回填土 3内延伸的衡重梁15,且相邻衡重梁15的梁间间隙铺设有衡重平板17,其上方回填土压力作用于衡重梁15上,在立柱11形成一个反向弯矩,从而可以改善立柱13的受力,使得整个挡土墙I的受力更加合理,进而使得挡土墙I的用料大大减少,节约成本,同时,由于挡土墙I的受力更加合理,挡土墙I的适用高度也可以明显提高,其最高的支挡高度可达15m ;该挡土墙I采用半装配式结构,从而可避免浇筑挡土板的养护期,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同时,增加填土施工的作业面,方便填土施工。另外,该半装配式挡土墙I不需要设置锚索,从而可避免由于锚索易受腐蚀、施工质量不稳定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本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桩11的数量与立柱13的数量是一致的,且对应设置,即各连接在桩顶连系梁12上的立柱13与填土边坡2中的各钢筋混凝土桩11是一一对应的。当然,根据实际施工需要,也可以保持不一一对应的关系,二者尺寸也可调整,具体设置可视实际设计的需要而定。上述中各立柱13与桩顶连系梁12的连接处设置有钢筋连接结构,也就是该连接处多根钢筋混凝土桩11的纵向钢筋穿过桩顶连系梁12进入到立柱13中的钢筋,这样,可以保证立柱13与桩顶连系梁12连接为一体,进而与钢筋混凝土桩11连接成一体。在各立柱13中,上段立柱132全部纵向钢筋都在柱间连系梁14内预留,且上段立柱132与下段立柱131中的纵向钢筋通长设置,分别穿过柱间连系梁14。本实施例中,衡重梁15与立柱13之间呈垂直设置,这样,可以保证衡重梁15可以为立柱13分担回填土 3压力产生的弯矩。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衡重梁15也可以在其上方设置拉锚构件或在其下方设置支撑结构,具体设置可结合挡墙结构受力特点和经济性综合考虑。也可以呈往上翘的状态,其翘起的角度可视实际需要而定。为使立柱13受力均匀,加强挡墙I的整体性,立柱13的下段立柱131和上段立柱132之间设有上述的柱间连系梁14,柱间连系梁14和衡重梁15 —体支模浇筑,且柱间连系梁14垂直于衡重梁15,同时,各立柱13也垂直于衡重梁15。为了保证插设在柱间间隙中的挡土立板16不会在回填土 3压力的作用下,脱离与立柱13的连接,上述的立柱13的外侧边缘设有朝向其背侧的柱上凹槽结构18,挡土立板14插设在相邻的立柱13的柱间间隙后,其两侧抵压在柱上凹槽结构18上,当立柱13的背侧回填了回填土 3以后,在回填土 3压力的作用下,挡土立柱13紧压在立柱13的柱上凹槽结构18上,不会从立柱13上脱离出来。为了保证铺设在相邻衡重梁15梁间间隙上的衡重平板17可以与衡重梁15更好配合,且不会从衡重梁15上脱离,衡重梁15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凹的梁上凹槽结构19,当衡重平板17放置在相邻衡重梁15的梁间间隙上后,其两侧则分别置于上述的梁上凹槽结构19上,当立柱13的背侧回填了回填土 3以后,在回填土 3压力的作用下,衡重平板16的两侧紧压在梁上凹槽结构18上,不会从衡重梁15上脱离。本实施例中的填土边坡2的半装配式挡土墙I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I)、施工多个钢筋混凝土桩11及桩顶连系梁12,使多个钢筋混凝土桩11埋设于填土边坡中,且沿填土边坡2的坡脚相间布置,桩顶连系梁12分别连接于多个钢筋混凝土桩
11上立而;2)、在桩顶连系梁12上面支模浇筑多个相间布置的下段立柱131,各下段立柱131向上延伸,且相邻的下段立柱131之间具有柱间间隙;3)、顺次于柱间间隙中插设挡土立板16,并于立柱13的背侧填置回填土 3 ;4)、当墙后回填土 3回填至下段立柱131顶部时,在下段立柱131顶部整体支模浇筑柱间连系梁14及其背侧的衡重梁15,该横重梁15朝向填土边坡延伸,相邻的衡重梁15之间具有梁间间隙,下段立柱131中全部纵向钢筋伸出柱间连系梁14,作为上段立柱132的预留钢筋;5)、在柱间连系梁上浇筑多个与下段立柱131对应的上段立柱132至填土边坡坡顶,且相邻的所述上段立柱132之间具有柱间间隙;6)、于相邻的衡重梁15之间的梁间间隙上铺设衡重平板17 ;7)、重复步骤3),直至所述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的高度达到设计要求。上述的施工过程属于半装配式施工,立柱13之间的柱间间隙可以装配挡土立板16,衡重梁15的梁间间隙上可以装配衡重平板17。通过该施工步骤,可以实现上述中的填土边坡2的半装配式挡土墙I的结构。当然,在步骤I)之前,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预制挡土立板16以及衡重平板17,做好材料以及机械准备。上述步骤2)中,下段立柱131与上段立柱132分别浇筑,柱间连系梁14与衡重梁15可以整体支模烧筑。在步骤I)的施工过程中,当施工好桩顶连系梁12以后,可以在桩顶连系梁12的上面预留立柱13的纵向钢筋,当在桩顶连系梁12上施工下段立柱131时,这些钢筋可以置入相对应的下段立柱131中,从而使得下段立柱131与桩顶连系梁12的连接处形成有效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所述填土边坡坡脚相间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桩、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上端的桩顶连系梁以及多个相间设于所述桩顶连系梁上端且向上延伸的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上段立柱以及位于所述上段立柱下方的下段立柱,所述上段立柱与所述下段立柱的接合处设有柱间连系梁,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埋设于所述填土边坡中,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具有柱间间隙,所述柱间连系梁背侧设有向所述填土边坡内延伸的衡重梁,相邻的所述衡重梁间具有梁间间隙,所述柱间间隙中插设有挡土立板,所述梁间间隙中铺设有衡重平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柱于其外侧边缘处设有朝向其背侧的柱上凹槽结构,所述挡土立板的两端分别抵压于相邻的所述立柱的柱上凹槽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衡重梁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凹的梁上凹槽结构,所述衡重平板的两端分别抵压于相邻的所述衡重梁的梁上凹槽结构。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间连系梁与所述衡重梁垂直相交。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柱与所述衡重梁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衡重梁与所述柱间连系梁一体浇筑成型。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立柱和所述下段立柱中纵向钢筋通长设置,分别穿过所述柱间连系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填土边坡挡土墙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填土边坡的半装配式挡土墙,其包括多个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上端的桩顶连系梁以及立柱,立柱中部设有柱间连系梁,相邻的立柱之间具有柱间间隙,各立柱的背侧设有衡重梁,相邻的衡重梁间具有梁间间隙,柱间间隙中插设有挡土立板,梁间间隙中铺设有衡重平板。挡土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且立柱背侧设有衡重梁板结构,其可使整个挡土墙的受力更加合理,节约挡土墙建造成本,挡土墙的适用高度也有所提高;另外,挡土墙采用半装配式结构,避免浇筑挡板的养护期,提高施工速度,且挡土墙中不设置锚索,避免锚索易腐蚀、耐久性差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文档编号E02D29/02GK202881969SQ20122037288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岳树桥, 王小湖, 石洋海, 马君伟, 王贤能 申请人: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