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爆水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112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隔爆水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安全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爆水棚。
背景技术
在易于发生瓦斯爆炸的煤矿井下巷道中,通常会在某些位置处设置隔爆水棚,在隔爆水棚下方用S形挂钩悬挂盛有水的隔爆水袋,在隔爆水袋的上部开口,当发生爆炸时,隔爆水袋内的水在爆炸压力的作用下向上飞出并形成水雾柱,从而有效降低瓦斯、煤尘爆炸的传播。目前应用的隔爆水棚呈H型,两根平行的管道上悬挂若干个S形挂钩,通过这些S形挂钩而钩住隔爆水棚。在对隔爆水棚加水时,工人一般采用登高用水桶加水或用水管加水的方法,当隔爆水棚设置较高时,工人加水较为困难。另外,S形挂钩容易脱落丢失,使得隔爆水袋的悬挂出现问题,有可能导致隔爆水袋上方局部出现漏水,影响隔爆水袋的隔爆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隔爆水棚,避免悬挂隔爆水袋的挂钩的脱落,方便工人对隔爆水袋进行加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隔爆水棚,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环形挂钩和加水管,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平行。所述环形挂钩包括环形管和挂钩端,所述挂钩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环形管的外侧部,所述环形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外径,多个所述环形挂钩分别套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的所述挂钩端相向设置,所述挂钩端用于钩住与所述隔爆水棚配合使用的隔爆水袋,从而当发生爆炸时,所述隔爆水袋能够迎风脱落。所述加水管的第一端开口并与加压水源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加水管流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封闭或与所述第二管道流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内侧处设置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对准与所述隔爆水棚配合使用的隔爆水袋,从而当加压水源向所述加水管加水时,水流能够流至所述第一管道,并且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出水孔流到所述隔爆水袋中,完成对隔爆水袋的加水工作,减少了工人加水的工作量。优选地,所述隔爆水棚还包括棚架中梁。所述棚架中梁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中部将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棚架中梁形成H形,所述棚架中梁使得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中间的距离保持固定。优选地,所述加水管的第二端开口并与加压水源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内侧处设置对准与所述隔爆水棚配合使用的隔爆水袋的出水孔,使得水流可同时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的所述出水孔向所述隔爆水袋加水。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的所述出水孔分别位于所在管道的内下方 45。。优选地,所述加水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棚架中梁为直径20mm铁管,所述环形管为直径40mm的铁管。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挂钩上部为环形,能够套在隔爆水棚的管道上,因此不会从隔爆水棚上脱钩,同时隔爆水棚的管道上开有对准隔爆水袋的出水孔,所述管道的一端连接水管后,受水压的作用,所述管道内流入的水会通过所述出水孔自动流到隔爆水袋内,减轻了工人为隔爆水袋加水的工作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爆水棚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挂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介绍。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爆水棚包括加水管I、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棚架中梁4和环形挂钩7 (未在图I中不出)。第一管道2的第一端和第二管道3的第一端分别与加水管I的一侧垂直贯通连接,在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中间垂直固定连接有棚架中梁4,以使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和棚架中梁4形成H形。环形挂钩7包括环形管71和挂钩端72,挂钩端72垂直连接在环形管71外侧的中间处,其中环形管71的内径大于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的外径,从而环形挂钩7能够套在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上。在本实施例中,加水管I、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和棚架中梁4均为直径20mm的铁管,环形管71为直径40mm的铁管,长度为20mm。加水管I的两端分别开口,即第一加水口 11和第二加水口 12,第一加水口 11和第二加水口 12通过胶管与加压水源连通,加压水源可以为自来水管、巷道水管等,在本实施例中与巷道水管连通。当打开巷道水管的阀门后便可向加水管I中加水,由于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与加水管I连通,故水便可流至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中。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的未与加水管I连接的一端封闭,分别为第二端21和第二端31。在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上分别套上若干个环形挂钩7,挂钩端72便可钩住隔爆水袋(图中未示出)。在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上分别设置多个出水孔5,并且出水孔5朝向下方悬挂的隔爆水袋,当通过加水管I加水时,在水压的作用下,管内的水便可通过出水孔5自动流至下方的隔爆水袋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上的出水孔5分别位于所在管道的内下方45° (指与管道的垂线向隔爆水袋侧偏向45° )处。挂钩端72的自由端721与连接端722呈65°,套在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上的环形挂钩7均从外部钩住隔爆水袋,使得套在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上的环形挂钩7相向吊挂,当发生爆炸时,气流从下方将隔爆水袋向上掀起,而环形挂钩7不会对隔爆水袋形成干涉,因此隔爆水袋能够迎风脱钩。隔爆水袋挂钩采用活动式,隔爆水袋可随意调整,便于将隔爆水袋吊挂成线。隔爆水袋挂钩与隔爆水袋边缘全部贴上反光贴,使得该处更加醒目,便于观察。[0019]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隔爆水棚,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平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挂钩和加水管; 所述环形挂钩包括环形管和挂钩端,所述挂钩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环形管的外侧部,所述环形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外径,多个所述环形挂钩分别套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的所述挂钩端相向设置,所述挂钩端用于钩住与所述隔爆水棚配合使用的隔爆水袋; 所述加水管的第一端开口并与加压水源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加水管流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封闭或与所述第二管道流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内侧处设置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对准与所述隔爆水棚配合使用的隔爆水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隔爆水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棚架中梁; 所述棚架中梁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中部将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隔爆水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管的第二端开口并与加压水源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内侧处设置对准与所述隔爆水棚配合使用的隔爆水袋的出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爆水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的所述出水孔分别位于所在管道的内下方4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水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棚架中梁为直径20mm的铁管,所述环形管为直径40mm的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爆水棚,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环形挂钩和加水管。环形挂钩包括环形管和挂钩端,挂钩端固定连接在环形管的外侧部,环形管套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的挂钩端相向设置,挂钩端用于钩住与隔爆水棚配合使用的隔爆水袋。加水管的第一端开口并与加压水源连接,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加水管流体连接,第一管道的第二端封闭或与第二管道流体连通,第一管道的内侧处设置出水孔,出水孔对准隔爆水袋。由于环形管套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使得环形挂钩不会从其上脱落,并且当加水管与加压水源连接时,水会通过出水孔自动流至隔爆水袋内,减少了工人加水时的工作量。
文档编号E21F5/14GK202810899SQ20122048980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任显坤, 刘建林, 王明学 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