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井巷凿岩及支护的移动式工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210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井巷凿岩及支护的移动式工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碳、冶金、有色矿山的井巷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井巷凿岩及支护的移动式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原有的井巷凿岩、支护的工作平台是由人工搭建完成的,其稳定性差,当巷道宽度过大时,焊管的垂度大,容易下沉,给在工作台下的施工人员造成危险。且搭设平台和安装凿岩、支护设备时全凭借人工抬,劳动强度大,消耗时间长,工作效率非常低。但是随着井巷工程施工速度的不断提高,原有的人工搭建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施工工艺上要有所突破。为了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本实用新型将原来的人工搭设的凿岩、支 护的工作平台,改为移动式的凿岩、支护工作平台。另外本申请文件涉及的行业标准参数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井巷凿岩及支护的移动式工作平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凿岩设备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井巷凿岩及支护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包括左连接底肋、右连接底肋、左支撑立柱、右支撑立柱、折叠左翼、折叠右翼、上层平台;所述的左连接底肋的上部焊接左支撑立柱,右连接底肋的上部焊接右支撑立柱,在左支撑立柱上铰接折翼左翼,右支撑立柱上铰接折翼右翼,上层平台焊接在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的顶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左连接底肋和所述右连接底肋均采用32#工字钢焊接。32#是工字钢的型号,其可以用来表示工字钢规格,型号表示腰高的厘米数,32#即表示腰高为32cm,腰高相同的工字钢,如有几种不同的腿宽和腰厚,则需要在型号右边加a b c予以区别,如32a#、32b#、32c#等,其具体表示的数值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本申请文件中涉及的工字钢均用型号表示规格,其描述同上述一致。进一步,所述左支撑立柱和所述右支撑立柱均采用20#工字钢焊接。进一步,所述折叠左翼顶部和折叠右翼顶部均固定有直径14mm螺纹钢焊接的60X60mm钢筋方格网。螺纹钢规格用直径表示,直径14mm可记为Φ 14_,下文中涉及到螺纹钢规格的均采用这种描述方式。进一步,所述折叠左翼和折叠右翼均包括由两根主梁构成的平面框架和六根用于支撑主梁的连接梁。进一步,所述上层平台包括平行于地面的平面框架和用于支撑平面框架的连接
M
O进一步,所述上层平台的平面框架由四根主梁组合焊接构成,且每根主梁的两端的底部焊接有与地面垂直的连接梁。进一歩,上述主梁均采用32#エ字钢,上述连接梁均采用20#エ字钢。进ー步,所述上层平台顶部固定有14mm螺纹钢焊接的60X60mm钢筋方格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式工作平台,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方便、安全高效,由于采用铲运机进行工作平台的移动,所有凿岩设备都装在平台上,安装凿岩设备省时、省力,缩短了准备时间,減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确保了工作台下施工人员的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工作平台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左连接底肋,2、右连接底肋,3、左支撑立柱,4、右支撑立柱,5、折叠左翼,6、折叠右翼,7、上层平台,8、巷道轮廓线,9、上层平台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ー种用于井巷凿岩及支护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包括左连接底肋1、右连接底肋2、左支撑立柱3、右支撑立柱4、折叠左翼5、折叠右翼6、上层平台7 ;所述的左连接底肋I的上部焊接左支撑立柱3,右连接底肋2的上部焊接右支撑立柱4,在左支撑立柱3上铰接折翼左翼5,右支撑立柱4上铰接6折翼右翼,上层平台7焊接在左支撑立柱3和右支撑立柱4的顶部;根据巷道轮廓线8,在上层平台7垂直距离巷道轮廓线最顶端2000mm处安装移动式工作平台,上层平台7采用32#エ字钢2700mmX2根、4500mmX2根做主梁,20#エ字钢2700mmX4根做连接梁,且每根连接梁间距900mm,且所述四根主梁组合焊接成平行于地面的平面框架,四根连接梁用于支撑主梁两端并垂直于地面。上层平台7顶部焊接有上层平台钢筋网9,其为(M4mm螺纹钢钢筋网,网格60 X 60mm。上层平台7左、右侧下方600mm处分别安装折叠左翼5和折叠右翼6,折叠左翼5和折叠右翼6均焊接32#エ字钢4500mmX 2根做主梁,焊接20#エ字钢600mmX 6根做连接梁,两根主梁构成平面框架,六根连接梁用于支撑主梁,且每根连接梁之间的间距900mm,折叠左翼5和折叠右翼6顶部均焊接小14mm螺纹钢钢筋网,网格60 X 60mm。左支撑立柱3上铰接折翼左翼5,右支撑立柱4上铰接折翼右翼6,且左支撑立柱3和右支撑立柱4的顶部垂直于工作平台7的平面框架底面,均焊接20#エ字钢3200mmX6根。左连接底肋I的上部焊接左支撑立柱3,右连接底肋2的上部焊接右支撑立柱4,均采用32#エ字钢4500mmX2根并平行布置在地面,其距上层平台顶部3200mm。为保证打顶部锚杆的角度,将凿岩设备的支撑腿放到上层平台钢筋网9上即可;将凿岩设备所需的压风分配器、压力水分配器固定在上层平台7上,并将每台凿岩设备所需的风带、水带分组安装好,当设备停止使用时不再进行拆除。构成该移动式工作平台所用原材料及配件均为普通型钢及标准件,制作简单,造价低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井巷凿岩及支护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连接底肋(I)、右连接底肋(2)、左支撑立柱(3)、右支撑立柱(4)、折叠左翼(5)、折叠右翼(6)、上层平台(7); 所述的左连接底肋(I)的上部焊接左支撑立柱(3 ),右连接底肋(2 )的上部焊接右支撑立柱(4),在左支撑立柱(3)上铰接折翼左翼(5),右支撑立柱(4)上铰接折翼右翼(6),上层平台 (7)焊接在左支撑立柱(3)和右支撑立柱(4)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底肋(I)和所述右连接底肋(2 )均采用32#工字钢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立柱(3)和所述右支撑立柱(4)均采用20#工字钢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左翼(5)顶部和折叠右翼(6)顶部均固定有直径14mm螺纹钢焊接的60X60mm钢筋方格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左翼(5)和折叠右翼 (6 )均包括由两根主梁构成的平面框架和六根用于支撑主梁的连接 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7)包括平行于地面的平面框架和用于支撑平面框架的连接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7)的平面框架由四根主梁组合焊接构成,且每根主梁的两端的底部焊接有与地面垂直的连接梁。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均采用32#工字钢,连接梁均采用20#工字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7)顶部固定有直径14_螺纹钢焊接的60 X 60mm钢筋方格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井巷凿岩及支护的移动式工作平台,包括左连接底肋、右连接底肋、左支撑立柱、右支撑立柱、折叠左翼、折叠右翼、上层平台;所述的左连接底肋的上部焊接左支撑立柱,右连接底肋的上部焊接右支撑立柱,在左支撑立柱上铰接折翼左翼,右支撑立柱上铰接折翼右翼,上层平台焊接在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式工作平台,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方便、安全高效,由于采用铲运机进行工作平台的移动,所有凿岩设备都装在平台上,安装凿岩设备省时、省力,缩短了准备时间,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确保了工作台下施工人员的安全。
文档编号E21D9/12GK202851007SQ20122053935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
发明者高常宝, 冯孝生, 杜利平, 杨建永 申请人: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