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4654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属于建筑基坑工程及边坡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使我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区的建筑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密集,特别是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量发展,建筑物及构筑物向着更大、更深的方向发展,此情形对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在建筑基坑及边坡工程领域提出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又因为常规的支护结构形式因其抗倾覆及位移很难满足目前现有的设计规范要求且水平或小角度锚索存在侵入相邻地块的可能性,因而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其很难再满足建筑基坑工程及边坡工程领域在此类工程实际问题的设计及施工的需要。因此,本实用新型支护结构为一种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便在这种工程背景下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抗倾覆能力又能减少位移、且尽可能避免锚索侵入相邻地块的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包括多组平行排列并呈h型布置的前排桩I和后排桩2,冠梁I 3、冠梁II 4、连系梁5、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和腰梁8。前排桩I和后排桩2的顶端分别设有冠梁I 3和冠梁II 4,联系梁5一端与前排桩I的桩顶连接、另一端与后排桩2通过腰梁8半铰接在后排桩2的桩顶下方,各组后排桩2的桩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设置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所述后排桩2的悬臂高度为2.5m 4m。所述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的锚头锚固在与后排桩2半铰接的腰梁8上,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向下打入的角度为45° 75°。所述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的锚固段7的长度大于6m。所述前排桩I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阵列排布。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步骤是:(I)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基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要求,确定前、后排桩的桩间距、排距及后排桩的悬臂高度;确定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自由段长度、锚索间距及向下打入角度;确定前、后排桩的桩长、桩身截面强度及进行配筋设计;确定前、后排桩的桩顶冠梁截面尺寸并进行配筋计算;确定联系梁的截面尺寸、间距及配筋量;确定腰梁的截面尺寸并进行配筋计算,进行确定基坑开挖施工工序。(2)施工后排桩2 ;桩型由设计确定。(3)施工前排桩I ;桩型由设计确定。[0013](4)施工大倾角预应力锚索。(5)施工前、后排桩的桩顶冠梁、联系梁及腰梁,使整个支护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各部分协同受力变形。(6)对大倾角锚索施加预应力;在后排桩的桩间处打入大倾角预应力锚索之后,能有效地提高支护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同时还能够减少支护结构的位移且避免了锚索侵入相邻地块的可能。(7) 土方的开挖及运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联系梁连接的前、后排桩形成的h型双排桩整体刚度极大,可提供较大的抗力;且在后排桩桩间打入大倾角预应力锚索之后,能有效地提高支护结构的抗倾覆能力,还能够减少支护结构的位移且避免了锚索侵入相邻地块的可能,同时还可适当减少后排桩的桩长以达到节约造价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剖面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前排桩,2:后排桩,3:冠梁I ,4:冠梁II ,5:连系梁,6:大倾角预应力锚索,7:锚固段,8:腰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包括6组平行排列并呈h型布置的前排桩I和后排桩2,冠梁I 3、冠梁II 4、连系梁5、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和腰梁8。前排桩I和后排桩2的顶端分别设有冠梁I 3和冠梁II 4,联系梁5 —端与前排桩I的桩顶连接、另一端与后排桩2通过腰梁8半铰接在后排桩2的桩顶下方,各组后排桩2的桩间等间距设置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后排桩2的悬臂高度为2.5m。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的锚头锚固在与后排桩2半铰接的腰梁8上,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向下打入的角度为45°。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的锚固段7的长度为7m。前排桩I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阵列排布。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一种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包括12组平行排列并呈h型布置的前排桩I和后排桩2,冠梁I 3、冠梁II 4、连系梁5、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和腰梁8。前排桩I和后排桩2的顶端分别设有冠梁I 3和冠梁II 4,联系梁5 —端与前排桩I的桩顶连接、另一端与后排桩2通过腰梁8半铰接在后排桩2的桩顶下方,各组后排桩2的桩间不等间距设置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后排桩2的悬臂高度为4m。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的锚头锚固在与后排桩2半铰接的腰梁8上,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向下打入的角度为75°。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的锚固段7的长度为6.5m。实施例3:如图1-3所示,一种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包括9组平行排列并呈h型布置的前排桩I和后排桩2,冠梁I 3、冠梁II 4、连系梁5、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和腰梁8。前排桩I和后排桩2的顶端分别设有冠梁I 3和冠梁II 4,联系梁5 —端与前排桩I的桩顶连接、另一端与后排桩2通过腰梁8半铰接在后排桩2的桩顶下方,各组后排桩2的桩间等间距设置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后排桩2的悬臂高度为3.5m。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的锚头锚固在与后排桩2半铰接的腰梁8上,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向下打入的角度为60°。
权利要求1.一种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平行排列并呈h型布置的前排桩(I)和后排桩(2),冠梁I (3)、冠梁II (4)、连系梁(5)、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和腰梁(8);前排桩(I)和后排桩(2)的顶端分别设有冠梁I (3)和冠梁II (4),联系梁(5 ) —端与前排桩(I)的桩顶连接、另一端与后排桩(2 )通过腰梁(8 )半铰接在后排桩(2)的桩顶下方,各组后排桩(2)的桩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设置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桩(2)的悬臂高度为2.5m 4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的锚头锚固在与后排桩(2)半铰接的腰梁(8)上,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向下打入的角度为45° 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倾角预应力锚索(6)的锚固段(7)的长度大于6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I)和后排桩(2)的桩体平面布置呈矩形阵列排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的h型双排桩结构,属于建筑基坑工程及边坡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多组平行排列并呈h型布置的前排桩和后排桩,冠梁Ⅰ、冠梁Ⅱ、连系梁、大倾角预应力锚索和腰梁。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端分别设有冠梁Ⅰ和冠梁Ⅱ,联系梁一端与前排桩的桩顶连接、另一端与后排桩通过腰梁半铰接在后排桩的桩顶下方,各组后排桩的桩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设置有大倾角预应力锚索。本实用新型通过联系梁连接的前、后排桩形成的h型双排桩整体刚度极大,可提供较大的抗力;且在后排桩桩间打入大倾角预应力锚索之后,能有效地提高支护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同时还可适当减少后排桩的桩长以达到节约造价的目的。
文档编号E02D5/76GK202989932SQ20122066106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曹净, 高松, 赵惠敏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