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475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坑开挖较深、面积大时,常采用桩加内支撑或者双排桩基坑支护型式。桩加内支撑体系基坑支护型式,支护桩桩顶设置圈梁,整体刚度好,结合内支撑体系应用,控制变形能力较好。但该种支护型式施工工期长,工程造价高且不利于土方开挖。双排桩支护型式是指在地基土中设置两排平行桩,前后两排桩桩体呈矩形或梅花形布置,在两排桩顶用钢性冠梁连接,沿坑壁平行方向,形成门字形空间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可以有效的限制基坑变形。一般情况下,两排支护桩呈悬臂式,具有更大的施工空间,挖土方便。这种支护型式适用于开挖深度不超过9m的基坑,但这种型式仅依靠桩顶连接,不能充分发挥后排桩的作用。H型钢是一种截面面积分配比较优化、强重比合理的经济断面高效型材,因其断面与英文字母“H”相同而得名。由于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因此H型钢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目前基坑工程中主要用于SMW工法桩中。H型钢本身没有锁扣,用于基坑工程仅能挡土,不能止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刚度大、兼有挡土止水功能、可循环利用、不需要设置内撑、适用于开挖深度较深面积大的基坑的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一种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基坑上设置同时用于基坑挡土、止水的钢板桩,钢板桩的同一侧依次布置用于基坑挡土的第一 H型钢、第二 H型钢,钢板桩与第一 H型钢之间通过桁架结构连接,第一 H型钢与第二 H型钢之间通过桁架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桁架结构包括钢牛腿、钢围檩、钢连梁,钢连梁的两端分别布置钢围檩,钢围檩与钢板桩、第一 H型钢、第二 H型钢的结合部布置钢牛腿。本实用新型钢板桩的上端与第一 H型钢的上端通过钢连杆连接,第一 H型钢的上端与第二 H型钢的上端之间通过钢连杆连接。基于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钢板桩的型号及桩长;确定第一 H型钢、第二 H型钢的型号、桩长,确定第一 H型钢、第二 H型钢之间的桩间距;第二步:在基坑上施工钢板桩、第一 H型钢、第二 H型钢;第三步:土方开挖至第一层围檩坑底,在钢板桩、第一 H型钢之间架设第一层桁架结构;第四步:土方开挖至第二层围檩坑底,钢板桩、第一 H型钢之间架设第二层桁架结构,第一 H型钢、第二 H型钢之间架设第二层桁架结构;第五步:土方开挖至基坑底,对基坑坑底进行清理、整平,浇筑垫层及基坑底板至第一 H型钢边,同时拆除第二 H型钢及第一 H型钢、第二 H型钢之间的连接,施工地下主体结构;第六步:回填侧壁土方至第二层围檩坑底,拆除第二层桁架结构;第七步:回填侧壁土方至第一层围檩坑底,拆除第一层桁架结构,拔出第一 H型钢;第八步:回填侧壁土方地面,拆除钢板桩。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钢板桩具有施工快捷,基坑施工结束后钢板桩可拔除,循环利用,经济性较好等特点。但由于钢板桩抗侧刚度相对较小,变形较大。在周边环境要求较高和挖深较大的基坑工程中应该较少。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兼有挡土止水功能、空间桁架结构,刚度大,变形小,不需要设置内支撑,挖土方便,可循环利用,适用于基坑面积大,挖深深的基坑,可以充分发挥钢板桩、H型钢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基坑上施工钢板桩、第一 H型钢、第二 H型钢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架设第一层桁架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架设第二层桁架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对基坑坑底进行清理、整平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基坑底板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拆除第二 H型钢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回填侧壁土方、施工地下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拆除第二层桁架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钢板桩、第一 H型钢之间回填侧壁土方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拆除第一层桁架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回填侧壁土方地面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拆除钢板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13所示,一种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坑上设置同时用于基坑挡土、止水的钢板桩1,钢板桩I的同一侧依次布置用于基坑挡土的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钢板桩I与第一 H型钢2之间通过桁架结构连接,第一 H型钢2与第二 H型钢3之间通过桁架结构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桁架结构包括钢牛腿4、钢围檩5、钢连梁6,钢连梁6的两端分别布置钢围檩5,钢围檩5与钢板桩1、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的结合部布置钢牛腿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钢板桩I的上端与第一 H型钢2的上端通过钢连杆7连接,第一 H型钢2的上端与第二 H型钢3的上端之间通过钢连杆7连接。如图2-13所示,基于本实用新型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钢板桩I的型号及桩长;确定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的型号、桩长,确定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之间的桩间距;第二步:在基坑上施工钢板桩1、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 ;第三步:土方开挖至第一层围檩坑底,在钢板桩1、第一 H型钢2之间架设第一层祐1架结构;第四步:土方开挖至第二层围檩坑底,钢板桩1、第一 H型钢2之间架设第二层桁架结构,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之间架设第二层桁架结构;第五步:土方开挖至基坑底,对基坑坑底进行清理、整平,浇筑垫层及基坑底板至第一 H型钢2边,同时拆除第二 H型钢3及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之间的连接,施工地下主体结构;第六步:回填侧壁土方至第二层围檩坑底,拆除第二层桁架结构;第七步:回填侧壁土方至第一层围檩坑底,拆除第一层桁架结构,拔出第一 H型钢2 ;第八步:回填侧壁土方地面,拆除钢板桩I。如图2-13所示,本实用新型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钢板桩I的型号及桩长;确定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的型号、桩长,确定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之间的桩间距;第二步:在基坑上施工钢板桩1、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 ;第三步:土方开挖至第一层围檩坑底,在钢板桩1、第一 H型钢2之间架设第一层桁架结构,钢板桩I的上端与第一 H型钢2的上端之间连接钢连杆7 ;第四步:土方开挖至第二层围檩坑底,钢板桩1、第一 H型钢2之间架设第二层桁架结构,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之间架设第二层桁架结构,第一 H型钢2的上端与第二H型钢3的上端之间连接钢连杆7 ;第五步:土方开挖至基坑底,对基坑坑底进行清理、整平,浇筑垫层及基坑底板至第一 H型钢2边,同时拆除第二 H型钢3及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之间的连接,施工地下主体结构;第六步:回填侧壁土方至第二层围檩坑底,拆除第二层桁架结构;第七步:回填侧壁土方至第一层围檩坑底,拆除第一层桁架结构,拔出第一 H型钢2 ;第八步:回填侧壁土方地面,拆除钢板桩I。本实用新型由一排钢板桩和两排H型钢组成的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兼有挡土、止水功能,前后三排桩通过祐1架结构共同工作,空间祐1架结构刚度大,抵抗变形能力强,不需要设置内支撑,挖土方便,适用于基坑面积大,挖深深的基坑。地下室施工完成后,钢结构均可以回收。
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坑上设置同时用于基坑挡土、止水的钢板桩(I),钢板桩(I)的同一侧依次布置用于基坑挡土的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钢板桩(I)与第一 H型钢(2)之间通过桁架结构连接,第一 H型钢(2)与第二 H型钢(3)之间通过桁架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桁架结构包括钢牛腿(4)、钢围檩(5)、钢连梁(6),钢连梁(6)的两端分别布置钢围檩(5),钢围檩(5)与钢板桩(I)、第一 H型钢(2)、第二 H型钢(3)的结合部布置钢牛腿(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钢板桩(I)的上端与第一 H型钢(2)的上端通过钢连杆(7)连接,第一 H型钢(2)的上端与第二 H型钢(3)的上端之间通过钢连杆(7)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涉及一种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在基坑上设置同时用于基坑挡土、止水的钢板桩,钢板桩的同一侧依次布置用于基坑挡土的第一H型钢、第二H型钢,钢板桩与第一H型钢之间通过桁架结构连接,第一H型钢与第二H型钢之间通过桁架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结构刚度大、兼有挡土止水功能、可循环利用、不需要设置内撑、适用于开挖深度较深面积大的目的。
文档编号E02D17/02GK203034462SQ201220665700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李仁民, 陈晓凤, 王守超, 余巍, 童立元, 方磊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