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清淤机及包含该水下清淤机的水下清淤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718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下清淤机及包含该水下清淤机的水下清淤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清淤机,特别是一种水下清淤机及包含该水下清淤机的水下清淤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清淤机、清淤船或清淤泵等由于笨重、价高、操作不便、移动安装困难、设计不够合理而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在生产上鲜见有实际应用。当前,绝大部分水塘的底部淤泥沉积,大量占用水塘的水体空间,导致水体变浅、变小、变混浊,从而影响水塘内的水生藻类的光合作用,另外,由于水塘内的淤泥中的丰富有机物分解释放出氨氮、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毒化水体,滋生有害寄生虫、病毒、细菌等有害微生物,造成水塘增氧、防病用药的成本升高,并且还降低了水塘的产量。中国专利文献号CN2356070Y于1999年12月29日公开了一种具有水力推进器的行走式水下清淤机,包括机身;驱动部件,包括两驱动电机和一泥泵电机,它们均与机身相对固定;行走装置,它们可转动地安装在机身下方两侧且分别与所述驱动部件中的两个驱动电机相连;泥泵,它与驱动部件中的泥泵电机相连,泥泵和泥泵电机呈卧式安装在机身底表面上;排泥管,它一端与泥泵出口连通;浮力装置,它固定在机身上;贮杂物箱,它与泥泵吸口连通,且该贮杂物箱下端敞口,上端安装可翻动的盖板,并在该贮杂物箱内的泥泵吸口处设一滤网;机身上还固定安装着至少一个水力推进器。所述水力推进器包括安装在所述机身轴向一端中央处的一个水力推进器。或者,所述水力推进器包括安装在所述机身轴向两端中央处的各一个水力推进器。或者,所述水力推进器包括对称地安装在所述机身横向两侧端部的各一个水力推进器。或者,所述水力推进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电机,一联轴器、一螺旋桨、以及一固定在机身上并包围着所述螺旋桨的导流罩。所述水力推进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电机,一减速器、一螺旋桨、以及一固定在机身上并包围着所述螺旋桨的导流罩。所述水力推进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电机和一轴流泵。所述驱动螺旋桨或轴流泵的电机是一潜水电机。这种水下清淤机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的水下清淤机及包含该水下清淤机的水下清淤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包括设置在机架内的收集仓,泥浆泵的进口与收集仓相通,泥浆泵的出口与出泥管相通,其结构特征是机架内还设置有扰动搅拌机构,该扰动搅拌机构包括带起垄功能的旋耕刀以及用于驱动旋耕刀转动的潜水电机和减速器,收集仓上设置有滤网,旋耕刀位于滤网及收集仓的前方。
所述潜水电机悬置在机架上,该潜水电机通过减速器与设置在机架内的转轴相接,二个以上的旋耕刀相对对称的设置在转轴上;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扰动搅拌位于水下清淤机两侧的淤泥向中部集中的装卸式螺旋刀片;转轴、旋耕刀及螺旋刀片横向设置在滤网的前方且吊装在机架上。所述潜水电机位于旋耕刀的上方;收集仓的俯视结构呈梯形,收集仓的宽阔开放端为淤泥进口端,滤网设置在淤泥进口端上,收集仓的狭窄封闭端为淤泥出口端,出泥管与淤泥出口端相接。所述潜水电机呈卧式或立式布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分拆式的浮潜气箱,该浮潜气箱与空气压缩机相通;浮潜气箱的浮力大于整个水下清淤机的总重量并有一定的富余量。所述机架的前部或前下半部呈弯曲的圆弧状或朝上的尖角状,以减小前进阻力和防止沉陷。所述机架的前部设置有二个以上用于辅助调节清淤强度的牵引联接点。一种水下清淤设备,包括水下清淤机,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卷扬机和第一弹力平衡器,其中,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分别固定在水塘基地的两端,第一卷扬机与第二固定杆相接,第一卷扬机的第一拉绳的一端依次绕过设置在第一固定杆上的第二滑轮、设置在水下清淤机的机架一端的第一滑轮后与第一弹力平衡器的另一端相接,该第一弹力平衡器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相接;第一滑轮设置在二个以上用于辅助调节清淤强度的牵引联接点中的其中一个上,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沿直线进退,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由第一卷扬机先提供给第一弹力平衡器,使第一弹力平衡器中的弹簧拉伸进行动能转换贮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机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慢慢释放,供给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形成拉动前进的距离。所述第一弹力平衡器为弹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弹簧;其中,第一弹力平衡器为一个;或者,第一弹力平衡器为二个以上,该二个以上的第一弹力平衡器并联或串联。水下清淤设备还包括第二卷扬机,该第二卷扬机与第二固定杆相接,第二卷扬机的第二拉绳与水下清淤机的机架的另一端相接。一种水下清淤设备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水下清淤机在水塘中进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辐射式清淤,当进行逐行式清淤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将水塘进行逐行分块,在水塘基地的第一行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然后将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出泥管、第一弹力平衡器进行连接,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中,开动空气压缩机把浮潜气箱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卷扬机关闭,第二卷扬机开启,第一弹力平衡器不变形;
步骤三,第二卷扬机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放掉浮潜气箱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接着启动第一卷扬机至第一弹力平衡器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一卷扬机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和泥浆泵即可抽取淤泥;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弹力平衡器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一弹力平衡器复位时,启动第一卷扬机至第一弹力平衡器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的电源,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给浮潜气箱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的电源,然后起出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并分别移动到水塘的第二行的两端进行安装,通过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分别拉动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拉整理顺出泥管,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水塘的第二行被清淤完毕,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整个水塘的被清淤完毕;或者,当进行辐射式清淤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在水塘基地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然后将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出泥管、第一弹力平衡器进行连接,接下来,将水塘进行辐射式分块,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一固定杆作为圆心,根据转轴、旋耕刀及螺旋刀片共同的横向宽度以及水塘的大小将水塘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该若干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中,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一区域中,开动空气压缩机把浮潜气箱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的第五位置,此时,第一卷扬机关闭,第二卷扬机开启,第一弹力平衡器不变形;步骤三,第二卷扬机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放掉浮潜气箱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接着启动第一卷扬机至第一弹力平衡器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一卷扬机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和泥浆泵即可抽取淤泥;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弹力平衡器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一弹力平衡器复位时,启动第一卷扬机至第一弹力平衡器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的电源,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此时,水塘的第一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位于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给浮潜气箱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的电源,然后起出第二固定杆,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一固定杆作为圆心,将第二固定杆绕水塘转过一定角度后进行安装,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通过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分别拉动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的第七位置,拉整理顺出泥管,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七位置,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中的第二区域中的第八位置,水塘的第二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水塘被划分后的所有区域的被清淤完毕。所述步骤二中,在浮潜气箱内保留少量空气至使水下清淤机处于水塘的水体中,以便于第一弹力平衡器控制调节清理强度。所述步骤三中,当水下清淤机无法前移时,切断潜水电机和泥浆泵的电源后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出水塘的水面;接下来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三。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分别采用旋转入地和旋转起出的方法。一种水下清淤设备,包括水下清淤机,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第三卷扬机、第四卷扬机和第二弹力平衡器,其中,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分别固定在水塘的两端,第三卷扬机与第三固定杆相接,第三卷扬机的第三拉绳的一端绕过设置在第四固定杆上的第四滑轮后与水下清淤机的机架的一端相接,第四卷扬机与第三固定杆相接,第四卷扬机的第四拉绳的一端绕过设置在水下清淤机的机架的另一端上的第三滑轮后与第二弹力平衡器的一端相接,第二弹力平衡器的另一端与第三固定杆相接,第三滑轮设置在二个以上用于辅助调节清淤强度的牵引联接点中的其中一个上,水下清淤机在第三固定杆与第四固定杆之间沿直线进退,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由第四卷扬机先提供给第二弹力平衡器,使第二弹力平衡器中的弹簧拉伸进行动能转换贮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机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慢慢释放,供给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形成拉动前进的距离。所述第二弹力平衡器为弹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弹簧;其中,第二弹力平衡器为一个;或者,第二弹力平衡器为二个以上,该二个以上的第二弹力平衡器并联或串联。一种水下清淤设备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水下清淤机在水塘中进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辐射式清淤,当进行逐行式清淤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将水塘进行逐行分块,在水塘基地的第一行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然后将第三卷扬机、第四卷扬机、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出泥管、第二弹力平衡器进行连接,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中,开动空气压缩机把浮潜气箱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三卷扬机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此时,第四卷扬机关闭,第三卷扬机开启,第二弹力平衡器不变形;步骤三,第三卷扬机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放掉浮潜气箱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接着启动第四卷扬机至第二弹力平衡器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四卷扬机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和泥浆泵即可抽取淤泥;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二弹力平衡器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二弹力平衡器复位时,启动第四卷扬机至第二弹力平衡器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的电源,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给浮潜气箱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的电源,然后起出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并分别移动到水塘的第二行的两端进行安装,通过第三卷扬机拉动第三拉绳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拉整理顺出泥管,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水塘的第二行被清淤完毕,水下清淤机在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整个水塘的被清淤完毕;或者,当进行辐射式清淤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在水塘基地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然后将第三卷扬机、第四卷扬机、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出泥管、第二弹力平衡器进行连接,接下来,将水塘进行辐射式分块,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三固定杆作为圆心,根据转轴、旋耕刀及螺旋刀片共同的横向宽度以及水塘的大小将水塘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该若干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中,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一区域中,开动空气压缩机把浮潜气箱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三卷扬机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的第五位置,此时,第四卷扬机关闭,第三卷扬机开启,第二弹力平衡器不变形;步骤三,第三卷扬机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放掉浮潜气箱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接着启动第四卷扬机至第二弹力平衡器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四卷扬机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和泥浆泵即可抽取淤泥;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二弹力平衡器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二弹力平衡器复位时,启动第四卷扬机至第二弹力平衡器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的电源,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此时,水塘的第一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位于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给浮潜气箱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的电源,然后起出第四固定杆,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三固定杆作为圆心,将第四固定杆绕水塘转过一定角度后进行安装,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通过第三卷扬机拉动第三拉绳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的第七位置,拉整理顺出泥管,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七位置,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中的第二区域中的第八位置,水塘的第二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机在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水塘(50)被划分后的所有区域的被清淤完毕。所述步骤三中,当水下清淤机无法前移时,切断潜水电机和泥浆泵的电源后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出水塘的水面;接下来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三。所述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分别采用旋转入地和旋转起出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它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在不影响水塘的养殖生产的前提下清除淤泥;2)能够根据需要准确定位,均匀全面地清理塘底淤泥;3)具有快速高效、低成本、能耗低的特点,不需排干水体,工作周期很短,工作强度合理且工作范围能够随意选择;4)整个水下清淤设备结构紧凑轻巧、移动方便,放在三轮车或摩托车尾架上便可轻易转场;5)本产品造价低廉耐用、故障率低、使用可靠;操作灵便,用户阅读说明书或现场观摩一下即可独立操作;6)需用人力小,一至二人便可轻松操作,当用户熟练时,在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上加装遥控开关和行程限位复位机构,则可一人操作。本发明中的水下清淤机在淤泥中前进的动力来自于水塘外,也就是岸上的第一卷扬机或第四卷扬机的牵引力。该牵引力输出至第一弹力平衡器或第二弹力平衡器,通过把第一弹力平衡器或第二弹力平衡器的弹簧拉伸进行能量的转换储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机的清淤工作过程中,第一弹力平衡器或第二弹力平衡器的弹簧慢慢缩回原状并释放出储蓄的能量,不断供给水下清淤机前进的动力;清淤机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浮潜气箱的充气量来控制。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的特点。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转轴与旋耕刀组装后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应用例。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应用例。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为潜水电机,2为浮潜气箱,3为泥浆泵,4为旋耕刀,5为滤网,6为收集仓,7为出泥管,8为第一拉绳,9为第二拉绳,10为第一弹力平衡器,11为第一滑轮,12为第二滑轮,13为第一卷扬机,14为第二卷扬机,15为第二固定杆,16为第一固定杆,17为转轴,18为空气压缩机,20为机架,21为螺旋刀片,31为第一位置,32为第二位置,33为第三位置,34为第四位置,35为第五位置,36为第六位置,37为第七位置,38为第八位置,50为水塘,51为第三滑轮,52为第四滑轮,53为第三卷扬机,54为第四卷扬机,55为第三固定杆,56为第四固定杆,58为第三拉绳,59为第四拉绳,60为第二弹力平衡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2,本水下清淤机,包括设置在机架20内的收集仓6,泥浆泵3的进口与收集仓6相通,泥浆泵3的出口与出泥管7相通,机架20内还设置有扰动搅拌机构,该扰动搅拌机构包括带起垄功能的旋耕刀4以及用于驱动旋耕刀4转动的潜水电机I和减速器,收集仓6上设置有滤网5,旋耕刀4位于滤网5及收集仓6的前方。潜水电机I悬置在机架20上,该潜水电机I通过减速器与设置在机架20内的转轴17相接,二个以上的旋耕刀4相对对称的设置在转轴17上;转轴1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扰动搅拌位于水下清淤机两侧的淤泥向中部集中的装卸式螺旋刀片21 ;转轴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横向设置在滤网5的前方且吊装在机架20上。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的设置都确保位于水下清淤机下方的淤泥都朝水下清淤机的中部靠拢,以便于淤泥进入到收集仓6内被出泥管7收走。潜水电机I位于旋耕刀4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潜水电机I位于旋耕刀4的正上方,见图1,潜水电机I呈立式布置潜。此时,水电机I的水下密封比较容易实现。收集仓6的俯视结构呈梯形,收集仓6的宽阔开放端为淤泥进口端,滤网5设置在淤泥进口端上,收集仓6的狭窄封闭端为淤泥出口端,出泥管7与淤泥出口端相接。机架20上设置有分拆式的浮潜气箱2,该浮潜气箱2与空气压缩机18相通;浮潜气箱2的浮力大于整个水下清淤机的总重量并有一定的富余量。机架20的前部或前下半部呈弯曲的圆弧状或朝上的尖角状,以减小前进阻力和防止沉陷。机架20的前部设置有二个以上用于辅助调节清淤强度的牵引联接点。一种水下清淤设备,包括水下清淤机,还包括第一固定杆16、第二固定杆15、第一卷扬机13和第一弹力平衡器10,其中,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分别固定在水塘50基地的两端,第一卷扬机13与第二固定杆15相接,第一卷扬机13的第一拉绳8的一端依次绕过设置在第一固定杆16上的第二滑轮12、设置在水下清淤机的机架20 —端的第一滑轮11后与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另一端相接,该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16相接;第一滑轮11设置在二个以上用于辅助调节清淤强度的牵引联接点中的其中一个上。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5之间沿直线前进。其中,所谓水塘50基地是指水塘的岸边,非在水中。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由第一卷扬机13先提供给第一弹力平衡器10,使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中的弹簧拉伸进行动能转换贮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机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慢慢释放,供给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形成拉动前进的距离。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为一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为弹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弹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将二个以上的第一弹力平衡器10并联或串联。水下清淤设备还包括第二卷扬机14,该第二卷扬机14与第二固定杆15相接,第二卷扬机14的第二拉绳9与水下清游机的机架20的另一端相接。水下清淤设备的操作方法,水下清淤机在水塘50中进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辐射式清淤。当进行逐行式清淤时,见图3,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将水塘50进行逐行分块,在水塘基地50的第一行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然后将第一卷扬机13、第二卷扬机14、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2、出泥管7、第一弹力平衡器10进行连接,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50中,开动空气压缩机18把浮潜气箱2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一卷扬机13和第二卷扬机14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50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31,此时,第一卷扬机13关闭,第二卷扬机14开启,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不变形;步骤三,第二卷扬机14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18放掉浮潜气箱2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7,接着启动第一卷扬机13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7,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即可抽取淤泥;对于第一弹力平衡器10来说,不同规格具有不同的限定位置,比如,有适合用于
2.Sm的,也有适合用于5m的,其2.Sm和5m就是其限定位置。在使用时,伸长的长度应当不超过其限定位置,以防止损坏第一弹力平衡器10。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复位时,启动第一卷扬机13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32,其中,第一位置31和第二位置32位于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5之间,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18给浮潜气箱2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18的电源,然后起出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并分别移动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两端进行安装,通过第一卷扬机13和第二卷扬机14分别拉动第一拉绳8和第二拉绳9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33,拉整理顺出泥管7,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34,水塘50的第二行被清淤完毕,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
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整个水塘50的被清淤完毕。所述步骤二中,在浮潜气箱18内保留少量空气至使水下清淤机处于水塘50的水体中,以便于第一弹力平衡器10控制调节清理强度。所述步骤三中,当水下清淤机无法前移时,切断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的电源后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出水塘50的水面;接下来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三。当进行辐射式清淤时,见图4,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在水塘50基地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然后将第一卷扬机13、第二卷扬机14、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2、出泥管7、第一弹力平衡器10进行连接,接下来,将水塘50进行辐射式分块,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一固定杆16作为圆心,根据转轴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共同的横向宽度以及水塘50的大小将水塘50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该若干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50中,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一区域中,开动空气压缩机18把浮潜气箱2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一卷扬机13和第二卷扬机14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50的第五位置35,此时,第一卷扬机13关闭,第二卷扬机14开启,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不变形;步骤三,第二卷扬机14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18放掉浮潜气箱2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7,接着启动第一卷扬机13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7,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即可抽取淤泥;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复位时,启动第一卷扬机13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36,此时,水塘50的第一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35和第六位置36位于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5之间,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18给浮潜气箱2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18的电源,然后起出第二固定杆15,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一固定杆16作为圆心,将第二固定杆15绕水塘50转过一定角度后进行安装,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通过第一卷扬机13和第二卷扬机14分别拉动第一拉绳8和第二拉绳9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50的第七位置37,拉整理顺出泥管7,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七位置37,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50中的第二区域中的第八位置38,水塘50的第二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水塘50被划分后的所有区域的被清淤完毕。所述步骤二中,在浮潜气箱18内保留少量空气至使水下清淤机处于水塘50的水体中,以便于第一弹力平衡器10控制调节清理强度。所述步骤三中,当水下清淤机无法前移时,切断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的电源后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出水塘50的水面;接下来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三。第二卷扬机14还有防止水下清淤机过度沉陷的作用。对第二卷扬机14与第二固定杆的连接位置可以在现场进行调整。当出现特殊位置导致水下清淤机拉不动时,可采用增加浮潜气箱2的浮力、增加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拉力、或换装面积更大一点的清淤强度调节板等辅助措施进行调节到合适为止。在清淤过程中,应当注意经常拉整理顺出泥管7。应当使水下清淤机平滑移动。浮潜气箱2可采用金属、硬质塑料、橡胶或高强度的密封布料制成。浮潜气箱2的浮力大于整个水下清淤机的总重量并有一定的富余量。用浮潜气箱2内的压缩空气的充盈度来调节水下清淤机在水中或淤泥中的位置,以方便移位,并作为调节清理强度的辅助手段。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由第一卷扬机首先提供给第一弹力平衡器10,使第一弹力平衡器10进行动能转换贮蓄,然后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慢慢释放,供给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形成拉动前进的距离。清淤强度的大小由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拉力大小、浮潜气箱内剩余空气的多少、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的联接位置高低、清淤强度调节板面积的大小等四方面因素构成。水下清淤机在水下工作时的进退形式为在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之间的直线进退。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可以采用旋转入地和旋转起出的方式进行固定和取出,操作安全迅捷。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的上部顶端设置有较大的孔以插入旋扭力横杆,在它下面间隔小段距离分布三个小孔:一个用于固定滑轮、另一个用于固定卷扬机、再一个用于穿入拉绳并固定。此时,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可以互换。旋耕刀带有使泥浆向正中间运动的起垄功能,旋耕刀可以是三片一组或四片一组。位于两轴端的螺旋刀片21加强起垄功能,在与转轴结合上呈可加长的装卸结构。转轴及旋耕刀横向安装在收集仓的进口的前面。收集仓的正面视图呈长方形和梯形组合结构,收集仓的顶部周边分布多个绑扎固定环、钩、扣或固定带绳等,与浮潜气箱上的绑扎固定环等一一对应。泥浆泵3竖直安装在收集仓6的后部并与机架20中的底板有小量距离以利泥浆或淤泥的吸入。泥浆泵3的出口伸出收集仓6的后档板外与出泥管7相通。带泥浆泵3的收集仓安装在机架20的后部。机架20的前部或前下半部呈弯曲的圆弧状,该结构可以分为半圆形和四分一圆形这两种结构、以及减速器呈倾斜式吊挂安装的半菱形仰角状斜杆结构,并前伸出旋耕刀半径范围之外,其目的在于便于拖扯、防止水下清淤机陷死淤泥中、保护旋耕刀在碰到硬基层时不至卡死而烧毁电机、保护旋耕刀不被其它物体碰坏。其中,减速器位于潜水电机I与转轴17之间。在机架20的前上、前下部位分别设置的两个以上的牵引联接点,可以用于辅助调节清淤强度,换句话说就是,第一拉绳8与机架20的前上、前下部位上的牵引联接点相接,而牵引联接点的具体位置具有以下特点:由上而下时清淤强度逐步递减。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的电机可以共用同一条电源线。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的电机同步启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采用旋转入地的结构,比如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上分别设置螺纹。这种旋转入地的结构在安装时,操作比较省力,工作效率比较高,可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特别的,当中国专利文献CN2356070Y中的行走式水下清淤机卡死在水中时,很难取出,而本产品可以借助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及浮潜气箱快捷的浮出水面。第二实施例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潜水电机I位于旋耕刀4的斜后上方。此时,潜水电机I呈卧式布置,潜水电机I密封等级要求比第一实施例要略高一些。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第三实施例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潜水电机I倾斜式安装,潜水电机I位于旋耕刀4的斜前上方。机架20的前部或前下半部呈尖角状,可以降低前进的阻力,防止沉陷。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第四实施例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水下清淤设备包括水下清淤机,还包括第三固定杆55、第四固定杆56、第三卷扬机53、第四卷扬机54和第二弹力平衡器60,其中,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分别固定在水塘50基地的两端,第三卷扬机53与第三固定杆55相接,第三卷扬机53的第三拉绳58的一端绕过设置在第四固定杆56上的第四滑轮52后与水下清淤机的机架20的一端相接,第四卷扬机54与第三固定杆55相接,第四卷扬机54的第四拉绳59的一端绕过设置在水下清淤机的机架20的另一端上的第三滑轮51后与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一端相接,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另一端与第三固定杆55相接,第三滑轮51设置在二个以上用于辅助调节清淤强度的牵引联接点中的其中一个上,水下清淤机在第三固定杆55与第四固定杆56之间沿直线进退,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由第四卷扬机54先提供给第二弹力平衡器60,使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中的弹簧拉伸进行动能转换贮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机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慢慢释放,供给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形成拉动前进的距离。所述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为弹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弹簧;其中,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为一个;或者,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为二个以上,该二个以上的第二弹力平衡器60并联或串联。水下清淤设备的操作方法,水下清淤机在水塘50中进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辐射式清淤,当进行逐行式清淤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水塘50进行逐行分块,在水塘50基地的第一行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然后将第三卷扬机53、第四卷扬机54、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2、出泥管7、第二弹力平衡器60进行连接,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50中,开动空气压缩机18把浮潜气箱2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三卷扬机53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50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31,此时,第四卷扬机54关闭,第三卷扬机53开启,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不变形;步骤三,第三卷扬机53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18放掉浮潜气箱2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7,接着启动第四卷扬机54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7,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即可抽取淤泥;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复位时,启动第四卷扬机54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32,其中,第一位置31和第二位置32位于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5之间,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18给浮潜气箱2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18的电源,然后起出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并分别移动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两端进行安装,通过第三卷扬机53拉动第三拉绳58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33,拉整理顺出泥管7,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34,水塘50的第二行被清淤完毕,水下清淤机在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整个水塘50的被清淤完毕;或者,当进行辐射式清淤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在水塘50基地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然后将第三卷扬机53、第四卷扬机54、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2、出泥管7、第二弹力平衡器60进行连接,接下来,将水塘50进行辐射式分块,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三固定杆55作为圆心,根据转轴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共同的横向宽度以及水塘50的大小将水塘50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该若干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50中,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一区域中,开动空气压缩机18把浮潜气箱2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三卷扬机53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50的第五位置35,此时,第四卷扬机54关闭,第三卷扬机53开启,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不变形;步骤三,第三卷扬机53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18放掉浮潜气箱2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7,接着启动第四卷扬机54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7,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即可抽取淤泥;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复位时,启动第四卷扬机54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36,此时,水塘50的第一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35和第六位置36位于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之间,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18给浮潜气箱2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18的电源,然后起出第四固定杆56,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三固定杆55作为圆心,将第四固定杆56绕水塘50转过一定角度后进行安装,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通过第三卷扬机53拉动第三拉绳58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50的第七位置37,拉整理顺出泥管7,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七位置37,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50中的第二区域中的第八位置38,水塘50的第二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机在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水塘50被划分后的所有区域的被清淤完毕。所述步骤三中,当水下清淤机无法前移时,切断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的电源后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出水塘50的水面;接下来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三。所述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分别采用旋转入地和旋转起出的方法。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水下清淤机,包括设置在机架(20 )内的收集仓(6 ),泥浆泵(3 )的进口与收集仓(6)相通,泥浆泵(3)的出口与出泥管(7)相通,其特征是机架(20)内还设置有扰动搅拌机构,该扰动搅拌机构包括带起垄功能的旋耕刀(4)以及用于驱动旋耕刀(4)转动的潜水电机(I)和减速器,收集仓(6)上设置有滤网(5),旋耕刀(4)位于滤网(5)及收集仓(6)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其特征是所述潜水电机(I)悬置在机架(20)上,该潜水电机(I)通过减速器与设置在机架(20)内的转轴(17)相接,二个以上的旋耕刀(4)相对对称的设置在转轴(1 7)上;转轴(1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扰动搅拌位于水下清淤机两侧的淤泥向中部集中的装卸式螺旋刀片(21); 转轴(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横向设置在滤网(5)的前方且吊装在机架(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其特征是所述潜水电机(I)位于旋耕刀(4)的上方; 收集仓(6)的俯视结构呈梯形,收集仓(6)的宽阔开放端为淤泥进口端,滤网(5)设置在淤泥进口端上,收集仓(6)的狭窄封闭端为淤泥出口端,出泥管(7)与淤泥出口端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其特征是所述潜水电机(I)呈卧式或立式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20)上设置有分拆式的浮潜气箱(2),该浮潜气箱(2)与空气压缩机(18)相通;浮潜气箱(2)的浮力大于整个水下清淤机的总重量并有一定的富余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20)的前部或前下半部呈弯曲的圆弧状或朝上的尖角状,以减小前进阻力和防止沉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20)的前部设置有二个以上用于辅助调节清淤强度的牵引联接点。
8.一种水下清淤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固定杆(16)、第二固定杆(15)、第一卷扬机(13)和第一弹力平衡器(10), 其中,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分别固定在水塘(50)基地的两端,第一卷扬机(13)与第二固定杆(15)相接,第一卷扬机(13)的第一拉绳(8)的一端依次绕过设置在第一固定杆(16)上的第二滑轮(12)、设置在水下清淤机的机架(20) —端的第一滑轮(11)后与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另一端相接,该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16)相接;第一滑轮(11)设置在二个以上用于辅助调节清淤强度的牵引联接点中的其中一个上, 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5)之间沿直线进退, 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由第一卷扬机(13)先提供给第一弹力平衡器(10),使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中的弹簧拉伸进行动能转换贮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机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慢慢释放,供给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形成拉动前进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清淤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为弹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弹簧; 其中,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为一个;或者,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为二个以上,该二个以上的第一弹力平衡器(10)并联或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8至9任一所述的水下清淤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卷扬机(14),该第二卷扬机(14)与第二固定杆(15)相接,第二卷扬机(14)的第二拉绳(9)与水下清淤机的机架(20)的另一端相接。
11.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清淤设备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水下清淤机在水塘(50)中进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辐射式清淤, 当进行逐行式清淤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水塘(50)进行逐行分块,在水塘(50)基地的第一行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然后将第一卷扬机(13)、第二卷扬机(14)、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2)、出泥管(7)、第一弹力平衡器(10 )进行连接, 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50 )中,开动空气压缩机(18 )把浮潜气箱(2 )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一卷扬机(13)和第二卷扬机(14)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50)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31),此时,第一卷扬机(13)关闭,第二卷扬机(14)开启,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不变形; 步骤三,第二卷扬机(14)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18)放掉浮潜气箱(2)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7),接着启动第一卷扬机(13)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7),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 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即可抽取淤泥; 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 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复位时,启动第一卷扬机(13)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32),其中,第一位置(31)和第二位置(32)位于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5)之间, 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18)给浮潜气箱(2)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18)的电源,然后起出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并分别移动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两端进行安装,通过第一卷扬机(13)和第二卷扬机(14)分别拉动第一拉绳(8)和第二拉绳(9)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33),拉整理顺出泥管(7), 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34),水塘(50)的第二行被清淤完毕,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 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整个水塘(50)的被清淤完毕; 或者, 当进行辐射式清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在水塘(50)基地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然后将第一卷扬机(13)、第二卷扬机(14)、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2)、出泥管(7)、第一弹力平衡器(10)进行连接, 接下来,将水塘(50)进行辐射式分块,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一固定杆(16)作为圆心,根据转轴(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共同的横向宽度以及水塘(50)的大小将水塘(50)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该若干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50)中,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一区域中,开动空气压缩机(18)把浮潜气箱(2)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一卷扬机(13)和第二卷扬机(14)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50)的第五位置(35),此时,第一卷扬机(13)关闭,第二卷扬机(14)开启,第一弹力平衡器(10)不变形; 步骤三,第二卷扬机(14)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18)放掉浮潜气箱(2)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7),接着启动第一卷扬机(13)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7),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即可抽取淤泥; 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 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复位时,启动第一卷扬机(13)至第一弹力平衡器(10)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一卷扬机(13)的电源,利用第一弹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36),此时,水塘(50)的第一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35)和第六位置(36)位于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5)之间, 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18)给浮潜气箱(2)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18)的电源,然后起出第二固定杆(15),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一固定杆(16)作为圆心,将第二固定杆(15)绕水塘(50)转过一定角度后进行安装,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通过第一卷扬机(13)和第二卷扬机(14)分别拉动第一拉绳(8)和第二拉绳(9)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50)的第七位置(37),拉整理顺出泥管(7),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七位置(37), 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50)中的第二区域中的第八位置(38),水塘(50)的第二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机在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 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水塘(50)被划分后的所有区域的被清淤完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下清淤设备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杆(16)和第二固定杆(15)分别采用旋转入地和旋转起出的方法。
13.一种水下清淤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三固定杆(55)、第四固定杆(56)、第三卷扬机(53)、第四卷扬机(54)和第二弹力平衡器(60), 其中,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分别固定在水塘(50)基地的两端, 第三卷扬机(53 )与第三固定杆(55 )相接,第三卷扬机(53 )的第三拉绳(58 )的一端绕过设置在第四固定杆(56)上的第四滑轮(52)后与水下清淤机的机架(20)的一端相接,第四卷扬机(54)与第三固定杆(55)相接,第四卷扬机(54)的第四拉绳(59)的一端绕过设置在水下清淤机的机架(20)的另一端上的第三滑轮(51)后与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一端相接,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另一端与第三固定杆(55)相接,第三滑轮(51)设置在二个以上用于辅助调节清淤强度的牵引联接点中的其中一个上, 水下清淤机在第三固定杆(55)与第四固定杆(56)之间沿直线进退, 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由第四卷扬机(54)先提供给第二弹力平衡器(60),使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中的弹簧拉伸进行动能转换贮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机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慢慢释放,供给水下清淤机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形成拉动前进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述的水下清淤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为弹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弹簧; 其中,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为一个;或者,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为二个以上,该二个以上的第二弹力平衡器(60)并联或串联。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3述的水下清淤设备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水下清淤机在水塘(50)中进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辐射式清淤, 当进行逐行式清淤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水塘(50)进行逐行分块,在水塘(50)基地的第一行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然后将第三卷扬机(53)、第四卷扬机(54)、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2)、出泥管(7)、第二弹力平衡器(60 )进行连接, 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50 )中,开动空气压缩机(18 )把浮潜气箱(2 )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50 )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三卷扬机(53 )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50)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31),此时,第四卷扬机(54)关闭,第三卷扬机(53)开启,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不变形; 步骤三,第三卷扬机(53)关闭,利用空气压缩机(18)放掉浮潜气箱(2)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7),接着启动第四卷扬机(54)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7),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即可抽取淤泥; 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 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复位时,启动第四卷扬机(54)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32),其中,第一位置(31)和第二位置(32)位于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5)之间, 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18)给浮潜气箱(2)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18)的电源,然后起 出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并分别移动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两端进行安装,通过第三卷扬机(53)拉动第三拉绳(58)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33),拉整理顺出泥管(7), 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34),水塘(50)的第二行被清淤完毕,水下清淤机在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 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整个水塘(50)的被清淤完毕; 或者, 当进行辐射式清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在水塘(50)基地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然后将第三卷扬机(53)、第四卷扬机(54)、水下清淤机以及浮潜气箱(2)、出泥管(7)、第二弹力平衡器(60)进行连接, 接下来,将水塘(50)进行辐射式分块,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三固定杆(55)作为圆心,根据转轴(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共同的横向宽度以及水塘(50)的大小将水塘(50)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该若干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步骤二,将水下清淤机放入水塘(50)中,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一区域中,开动空气压缩机(18)把浮潜气箱(2)充满气体,水下清淤机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过第三卷扬机(53 )将水下清淤机拖扯至水塘(50 )的第五位置(35 ),此时,第四卷扬机(54)关闭,第三卷扬机(53)开启,第二弹力平衡器(60)不变形; 步骤三,第三卷扬机(53)关 闭,利用空气压缩机(18)放掉浮潜气箱(2)内的空气;将水下清淤机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顺出泥管(7),接着启动第四卷扬机(54)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再次拉整理顺出泥管(7),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弹力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移动,在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的同时启动水下清淤机的潜水电机(I)和泥浆泵(3)即可抽取淤泥; 步骤四,随着淤泥的不断清除,水下清淤机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中慢慢前移并不断清淤; 步骤五,当水下清淤机前移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复位时,启动第四卷扬机(54)至第二弹力平衡器(60)再次伸长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时切断第四卷扬机(54)的电源,利用第二弹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弹力再次拉动水下清淤机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复直至水下清淤机到达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36),此时,水塘(50)的第一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35 )和第六位置(36 )位于第三固定杆(55 )和第四固定杆(56 )之间, 步骤七,启动空气压缩机(18)给浮潜气箱(2)充气,把水下清淤机升浮到水面后切断空气压缩机(18)的电源,然后起出第四固定杆(56),以安装在鱼塘外的第三固定杆(55)作为圆心,将第四固定杆(56)绕水塘(50)转过一定角度后进行安装,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通过第三卷扬机(53 )拉动第三拉绳(58 )把水下清淤机拉到水塘(50 )的第七位置(37),拉整理顺出泥管(7),此时,水下清淤机位于第二区域中的第七位置(37), 步骤八,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水下清淤机被拉到水塘(50)中的第二区域中的第八位置(38),水塘(50)的第二区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机在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 )之间的连线上直线进退, 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直至水塘(50)被划分后的所有区域的被清淤完毕。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下清淤设备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固定杆(55)和第四固定杆(56)分别采用旋转入地和旋转起出的方法。
全文摘要
一种水下清淤机及包含该水下清淤机的水下清淤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水下清淤机包括设置在机架内的收集仓,泥浆泵的进口与收集仓相通,泥浆泵的出口与出泥管相通,机架内还设置有扰动搅拌机构,该扰动搅拌机构包括带起垄功能的旋耕刀以及用于驱动旋耕刀转动的潜水电机和减速器,收集仓上设置有滤网,旋耕刀位于滤网及收集仓的前方。本发明中的水下清淤机在淤泥中前进的动力来自于第一卷扬机的牵引力。该牵引力输出至第一弹力平衡器,通过把第一弹力平衡器的弹簧拉伸进行能量的转换储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机的清淤工作过程中,第一弹力平衡器的弹簧慢慢缩回原状并释放出储蓄的能量,不断供给水下清淤机前进的动力。
文档编号E02F3/88GK103088861SQ20131004149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梁华安 申请人:梁华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