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259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盾构隧道之间设立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为深至盾构隧道底部以下的隔离段;所述隔离段为地下连续墙、钻孔桩或工法桩。隔离段可以视地质条件、盾构隧道直径、隧道之间的净距等,选用地下连续墙、钻孔桩或工法桩。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两孔小间距盾构隧道掘进时,本实用新型在两孔隧道之间设置的隔离结构,可以将两孔隧道之间的净距控制在约2m左右,完全避免发生截桩、拆迁或者建筑加固处理等工程措施,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约地下空间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效益和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是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国内盾构隧道得到了迅猛发展,包括地铁、公路、市政、铁路、输水、输气等行业,特别是在城区地下开发空间越来越来有限的条件下,出现了较多的小间距盾构隧道。为了降低施工风险,特别是减小后行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的影响,目前一般近距隧道将两管隧道的净距控制在ID (D为隧道直径),特殊的局部地段控制在0.6D。如此以来,对于很多城市隧道来说,由于既有的道路宽度限制,在既有道路地面以下难以布置两管或多管隧道,因此必须对道路进行扩宽,并涉及到道路两侧的房屋拆迁或建筑物桩基托换,工程投资大,工程风险高。
[0003]目前我国正处在盾构隧道高速发展阶段,受既有空间条件限制,小间距隧道会越来越多,解决小间距隧道的施工影响成为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盾构隧道之间设立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为深至盾构隧道底部以下的隔离段;所述隔离段为地下连续墙、钻孔桩或工法桩。隔离段可以视地质条件、盾构隧道直径、隧道之间的净距等,选用地下连续墙、钻孔桩或工法桩。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相邻盾构隧道的先行隧道直径为D1,后行隧道的直径为D2,所述隔离段与先行隧道和后行隧道的距离分别为L1、L2,隔离段与先行隧道和后行隧道的距离之和为L ;当Dl与D2相等时,所述2m≤L < 0.6D1,当Dl与D2不相等时,取Dl和D2中较小者为D,所述所述2m < L < 0.6D ;所述LI:L2的值等于Dl:D2的值。所述隔离结构在先行隧道和后行隧道施工之前施作,或者在先行隧道旁边,后行隧道施工前施作。L的取值不小于2m,具体以规避地表空间及地下障碍物为主要条件,L越大越安全,越小越节约土地及规避障碍物。
[0007]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段为连续布置。
[0008]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结构降低两管隧道先后施工彼此之间的影响,在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尽量缩小两管隧道之间的净距,可以将两孔隧道之间的净距最小缩小到2m左右。
[0009]主要原理就是,通过设置刚性隔离结构,在减小两隧道间距的前提下,降低先施工隧道盾构机推力及土体变形压力对另外一孔隧道的影响,降低小间距隧道修建的风险,理论上通过加强隔离结构的刚度,可以将净距控制在0m,但是考虑到隔离结构本身的厚度及盾构机掘进偏差,按最小间距2m控制为宜。[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两孔小间距盾构隧道掘进时,本实用新型在两孔隧道之间设置的隔离结构,可以将两孔隧道之间的净距控制在约2m左右,完全避免发生截桩、拆迁或者建筑加固处理等工程措施,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约地下空间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效益和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技术的小间距隧道设计情况。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小间距隧道隔离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隔离结构施作顺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隔离结构施作顺序图。 [0015]图中:1、地面道路一侧的建筑,2、地面道路另一侧的建筑,3、先行隧道,4、后行隧道,5、既有建筑的基础,6、隔离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2所示的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盾构隧道之间设立隔离结构,隔离结构为深至盾构隧道底部以下的隔离段6 ;隔离段6为地下连续墙、钻孔桩或工法桩;隔离段6为连续布置。
[0019]相邻盾构隧道的先行隧道3直径为Dl,后行隧道4的直径为D2,隔离段6与先行隧道3和后行隧道4的距离分别为L1、L2,隔离段6与先行隧道3和后行隧道4的距离之和为L ;当Dl与D2相等时,2m≤L < 0.6D1。
[0020]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离段是针对两孔隧道均为新建隧道的情况,通过以下施作来实现:
[0021]1、在具备大间距隧道布置条件的地段,采用小间距隧道布置形式;
[0022]2、在预定的位置施工隔离段6,此隔离段6可以是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或者工法桩。
[0023]3、在隔离段6的左右分别施工先行隧道3或后行隧道4。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图2所示的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盾构隧道之间设立隔离结构,隔离结构为深至盾构隧道底部以下的隔离段6 ;隔离段6为地下连续墙、钻孔桩或工法桩;隔离段6为连续布置。
[0026]相邻盾构隧道的先行隧道3直径为Dl,后行隧道4的直径为D2,隔离段6与先行隧道3和后行隧道4的距离分别为L1、L2,隔离段6与先行隧道3和后行隧道4的距离之和为L ;当Dl < D2时,取Dl为D,2m≤L < 0.6D。
[0027]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离段是针对两孔隧道均为新建隧道的情况,通过以下施作来实现:
[0028]1、先行隧道3与后行隧道4采用小间距隧道布置形式;
[0029]2、在先行隧道3和后行隧道4预定的位置之间施工隔离段6,此隔离段6可以是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或者工法桩。
[0030]3、在隔离段6施工后,施作后行隧道4。
[0031]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结构是在两孔隧道之间设置,可以将两孔隧道之间的净距控制在约2m左右,完全避免发生截桩、拆迁或者建筑加固处理等工程措施,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约地下空间资源。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盾构隧道之间设立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为深至盾构隧道底部以下的隔离段(6);所述隔离段(6)为地下连续墙、钻孔桩或工法桩; 所述相邻盾构隧道的先行隧道(3)直径为D1,后行隧道(4)的直径为D2,所述隔离段(6)与先行隧道(3)和后行隧道⑷的距离分别为L1、L2,隔离段(6)与先行隧道(3)和后行隧道⑷的距离之和为L ;当Dl与D2相等时,所述2m≤L < 0.6D1,当Dl与D2不相等时,取Dl和D2中较小者为D,所述所述2m≤L < 0.6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段(6)为连续布置。
【文档编号】E02D29/02GK203795462SQ20132088833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肖明清, 焦齐柱, 薛光桥, 邓朝辉, 孙文昊, 王春梅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