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530705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在路基宽度范围内全部回填;步骤2、路基施工前,先排除地表水,然后清除施工区域表层盐渍土及表面有机物;步骤3、在处理范围内回填砂砾土并进行初步碾压,碾压完成后进行整平,整出横坡;步骤4在路基两侧开挖梯形排水沟;步骤5进行塑料排水板的敷设;步骤6、强夯,所述的强夯采用点夯两遍、满夯一遍;步骤7、强夯处理完成后,将路基重新整理,清理排水板顶端露出地面部分;铺设中粗砂垫层作为排水通道,中粗砂垫层坡度同路基坡度,塑料排水板弯折部分放置于砂层中心,使其与砂垫层贯通;步骤8、在中粗砂垫层上回填砂砾土;步骤9、路基整理完成后,面层铺设砂石并碾压密实。
【专利说明】一种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了 一种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一些沿海或沿河地区,其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8层:
[0003] ①素填土:黄褐色,松散,稍湿?很湿,主要成分为卵石及砂砾,为新填土。
[0004]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黄灰色,流塑-软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有腥臭 味,含零星碎贝壳。
[0005] ③层淤泥质粉土,灰色,松散,饱和,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 低,有腥臭味,含少量细沙,含碎贝壳。
[0006] 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软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有腥臭味,含零星碎贝 壳。场区普遍分布;
[0007] ⑤层粉质粘土 :灰色,可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有腥臭味。
[0008] ⑥层中砂: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及石英,分选一般。
[0009] ⑦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灰绿色,硬塑-坚硬,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 无摇振反应,含灰白色团块,夹薄层粉土。
[0010] ⑧层粗砂砾:黄褐色,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及石英,分选一般,含少量砾石。 [0011] 其中: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第③层淤泥质粉土层及第④层淤泥质粉质黏土 层,以上三层软黏土大多为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土质疏松,孔隙比大,含水量高,渗透性 差,基本为流塑?软塑状态,承载力低,平均为50Kpa左右。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其沉降变形 大,不均匀沉降明显,固结历时较长。在这样的天然地基上道路及管线,在强度和变形方面 都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必须进行处理。
[0012] 目前,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湿软土地基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 法、强夯法、桩法(如粉喷桩、砂石桩、木桩等)、排水固结法(如堆载预压法、真空-堆载联 合预压法)、动力排水固结法(如塑料排水板+强夯+堆载预压法、高真空击密法等);这些 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0013] (1)换填法为路基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其施工简单易行、质量可靠,基本能满足 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的要求,工程造价也不是很高,缺点为处理深度不宜太大(不大于2? 3m);但是由于在沿海或沿河地区中,淤泥层的厚度均在10米左右,处理深度加大则使换填 法的处理造价直线上升,较不经济;
[0014] (2)水泥搅拌桩(粉喷桩湿法)是用于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它利 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浆与地基土在原位拌和,搅拌后形成柱状水泥土体,利用水泥浆和软 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减少了软土中的含水率,增加了颗粒之间的粘结力, 增加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在地基处理设计中,若采用水泥搅拌桩 法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及稳定性,水泥搅拌桩的桩底标高须坐落于第⑤ 层粉质粘土层层顶,粉质粘土层埋深9. 5-15. 5米,即水泥搅拌桩的平均桩长在10米以上, 如此长度的桩长大大增加了该地基处理方法的造价,另外,管线敷设时会将上端桩体挖除, 造成浪费,不利于管线的敷设。
[0015] (3)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技术上较为成熟的软土 地基处理方法之一。真空预压及堆载预压都属于排水固结法,是由瑞典皇家地质学院 W. Klellman教授于1952年提出的。
[0016] 堆载预压的加固原理为:堆载预压通过对软基施加超载,经过较长时间(一般为 12个月)的预压,使软土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体有效应力逐渐增加,以达到减 少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的目的。
[0017] 真空预压的加固原理为:真空预压通过对软土地基设置塑料排水板或砂井等坚向 排水通道,在表面铺设砂垫层和水平抽水通道,并在其上覆盖密封膜,然后采用真空泵将膜 内气体和水抽出,在膜内外产生约80kpa的气压差,使软土中的水加速排出而达到加固软 基的目的。
[0018]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近几年来在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对 沿海软基加固较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它具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双重效果。其所需 工期约9个月,处理完成后地基表层承载力约120Kpa。
[0019] 真空预压期间,受真空预压荷载的影响,加固土体产生侧向收缩变形,而在堆载预 压期间,土体受堆载影响,加固土体产生侧向挤出变形,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路 基,上述两种变形在施工过程中可相互抵消,从而可以使堆载的速度加快但不会使路基失 稳的效果。缺点是处理造价高,工期较长。
[0020] (4)高真空击密法
[0021] 高真空击密法是一种快速加固软土地基的专利技术,它通过数遍的高真空压差排 水,并结合数遍合适的变能量击密,达到降低土层的含水量、提高密实度和承载力、减少地 基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量的目的。
[0022] 高真空击密法通过人为在土层中制造的"压差"(击密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为"正 压",高真空产生的为"负压")来快速消散超孔隙水压力,使软土中的水快速排出。由于采 用高真空这一主动排水方式排水,使击密效果大大提高,由于超孔隙地下水被排出,再加上 强夯作用,地下软弱层土颗粒间间隙减小,强度提高,减少了因荷载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从 而消除了软弱下卧层的隐患,提高了上层和下层的土体强度。
[0023] 高真空击密法工法特点:
[0024] ①对饱和土夯前先进行高真空排水,属于主动排水,可有效减小土的饱和度,增加 夯击效率,同时减小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相对地塑料板属于被动排水,由于没有外荷载作 用,无法形成水头梯度达到夯前排水的目的。
[0025] ②渗透系数较小的软土,在适当夯能的作用下,土中出现的微裂缝可增加土的渗 透性能,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在再一次真空"压差"的作用下可进一步增加排水效果。为此, 本工法提出实施第二、第三遍高真空排水,甚至夯击与排水同时进行的排水工序。多遍高真 空击密排水最终以达到降低饱和软土含水量为目标。
[0026] ③由于第二次高真空作用,使第一遍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快速消散,使两遍强 夯间隙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工期与普通强夯法相比,不但不增加,反而大大缩短了。
[0027] ④针对本次拟建工程,加固施工后,上部较差的软弱地基形成理想的超固结层,可 完全满足一般路基、堆场的承载力、刚度等使用要求。
[0028] 针对淤泥层厚度较大区域的地基处理,高真空击密法又称"低位分层预压高真空 击密法",该工法处理深度大,但造价稍高。


【发明内容】

[0029] 为了解决上述各种地基处理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软土地基处理方 法。
[0030]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31] 一种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 步骤1、根据规划的要求,在路基宽度范围内全部回填;
[0033] 步骤2、路基施工前,先排除地表水,然后清除施工区域表层盐渍土及表面有机 物;
[0034] 步骤3、在处理范围内回填砂砾土并进行初步碾压,碾压完成后进行整平,整出横 坡;
[0035] 步骤4、在路基两侧开挖梯形排水沟;
[0036] 步骤5、进行塑料排水板的敷设;
[0037] 步骤6、强夯,所述的强夯采用点夯两遍、满夯一遍进行施工;
[0038] 步骤7、在步骤6的强夯处理完成后,将路基重新整理,横坡度保持不变,清理排水 板顶端露出地面部分,禁止折断及拔出;铺设中粗砂垫层作为排水通道,中粗砂垫层坡度同 路基坡度,塑料排水板弯折部分应放置于砂层中心,使其与砂垫层贯通;
[0039] 步骤8、在中粗砂垫层上回填砂砾土并分层碾压;
[0040] 步骤9、路基整理完成后,面层铺设砂石并碾压密实,砂石路面作为周边道路施工 便道使用;
[0041] 步骤10竣工。
[0042] 所述步骤2中的清表厚度50cm,清表宽度为60米。
[0043] 所述的步骤3中横坡为双向坡时,其坡度为2. 0% ;若采取半幅施工,则横坡为单 向坡,按原设计断面坡向排水沟。
[0044] 所述的步骤4中排水沟深度1. 5米,底宽1米,边坡1 :1. 5 ;排水沟按施工地形设 置纵向坡度〇. 5%,坡向随施工地形或坡向现状排水沟,排水沟内积水及时排除。
[0045] 所述的步骤5中塑料排水板敷设纵横向间距为1米,呈正方形布置,插入至地基的 第4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下,深度大于10米;排水板顶端高出地面1. 0米,随路基坡向弯 折。
[0046] 所述的塑料排水板型号采用B型,其抗拉强度:彡13Kn/m ;滤膜自由透水面积: > 0· 15m2/m ;渗透系数:> 5 X 10 5m/s。
[0047] 塑料排水板应有足够的韧性,反复弯折(弯心直径85mm)不出现髭裂。
[0048] 塑料排水板应符合《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JTJ/T257)的质量要求,塑料排水 板的施工应符合《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T256-96)的要求。
[0049] 所述的步骤6所述的强夯夯点布置纵横向间距为4. 0米,交错布置;强夯采用点夯 两遍、满夯一遍进行施工;第一遍点夯采用1500-2000kN · m夯击能,每夯点4击;第二遍点 夯采用2000-3000kN ·πι夯击能,每夯点4击;第一遍点夯与第二遍点夯夯点交错布置;第一 遍点夯与第二遍点夯间隔时间不小于7天,以利于孔隙水的消散;点夯完成后进行满夯,满 夯单击夯能800-1000kN ·πι,击数2击,夯点搭接0. 25D,最后一击夯沉量小于10cm ;强夯完 成后,沉降量为50cm。
[0050] 所述的步骤8在中粗砂垫层上回填砂砾土厚度1.5米并分层碾压,压实度达到 85%以上。
[0051] 所述的步骤9路基整理完成后,面层铺设砂石路面厚度10cm并碾压密实,砂石路 面采用50%砂+35%石子+15%粘土进行拌合;砂石路面作为周边道路施工便道使用。
[0052] 第一遍点夯与第二遍点夯间隔时间不小于7天,以利于孔隙水的消散。
[0053] 点夯完成后进行满夯,满夯单击夯能800-1000kN · m,击数2击,夯点搭接0. 25D, 要求最后一击夯沉量小于l〇cm。强夯完成后,沉降量为50cm左右。
[0054] 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
[0055] 本发明主要是在强夯的基础上,结合塑料排水板及表层砂垫层来加速软土地基内 由于夯击产生的超静孔压的消散,加速软土地基内孔隙水的排水固结,从而在短时间内降 低软土含水量而实现改善其工程性质的目的。设置塑料排水板拓展了强夯法的适用范围, 吸收了两者的优点,使两者有机结合并互相补充与促进。强夯的冲击波通过地面填土层传 播其下卧的软土层,使软土超静空隙水压力迅速上升,迫使土体中的空隙水通过坚向的排 水通道一塑料排水板排出,逐步增加土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少了孔隙水消散的时间,加快软 土层固结。
[0056] 塑料排水板+强夯+堆载预压法与普通的强夯法相比较,孔隙水消散时间短,处理 效果提高明显。另外该处理方法的造价较低,比较适合于大面积的地基处理。
[0057] 结合本地区的地质及淤泥层厚度情况,该工法排水固结的时间稍长,施工完成后, 约需6个月左右的排水固结方可达到理想的设计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下面以胶州湾产业新区滨河路路基处理的方法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59] 1.工程概况
[0060] 胶州湾产业新区位于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以东,胶州湾海岸线以西,南至洋河界,规 划面积约3315. 87公顷。
[0061] 本次设计滨河路位于新区中部,规划跃进河以北,道路为东西走向,设计范围为西 环路至海滨路,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长度5557. 47米,规划道路红线宽度60米。
[0062] 规划道路断面形式为1块板,车行道宽度41米,可划线分割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宽度2 X 3米,绿化带宽度2 X 6. 5米,合计60米。
[0063] 拟建滨河路位置原状为盐池及养殖池,无建筑物,现状地面标高1. 8?3. 91米,与 之相交的长江路及滨海大道正在施工中。滨河路的部分路段已进行回填,回填材料为卵石 及砂砾等,原状地质淤泥层厚度大,含水量高,需进行处理后方可作为道路路基使用。
[0064] 2.地基处理设计目标及要求
[0065] 由于区内陆域原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场地的下卧层有7m?15m左右的淤泥质土 层,而表层又回填0. 7?2m左右厚的回填砂砾层,因此如果不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或处理方 法不当,在道路荷载作用下将会引起很大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道路将来的 安全和正常运营。
[0066] 基于上述原因,选取的地基处理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0067] ①通过路基处理措施来有效减小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使道路基础、管沟及管线 的沉降和差异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0068] ②道路路基的地基承载力、回弹模量满足设计要求;
[0069] ③增加浅层地基的均匀性和刚度,为达到场地的最终不均匀沉降要求提供保证。
[0070] 路基处理的目标:
[0071] (1)地基处理完成后,表层承载力不小于130KPa,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路基弯 沉值小于323(0. 01mm)。
[0072] (2)处理深度不小于9米,且应至地质报告中第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底。
[0073] (3)压实度要求(重型击实标准):滨河路为城市主干道,压实度要求设计路基标 高以下0-80cm彡95%,80cm以下彡93%。
[0074] (4)处理完成后地基差异沉降不大于1/1000。
[0075] (5)管道及管道沟槽开挖后,沟槽地基承载力不小于80KPa。
[0076] 3、地质概况
[0077] 拟建工程位置现状为盐池及养殖池等,现状部分表层已回填,原地质情况较差,根 据建设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如下。
[0078] 1)、地形地貌
[0079] 勘察场地南部为冲积平原前缘与海积平原交汇处,地较平坦,地貌形态单一,下伏 基岩主要为白垩纪沉积岩。北部为冲积平原、丘陵,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纪沉积岩。地形有 起伏,场地最大商差2. 28m。
[0080] 2)、场地地层结构
[0081] 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表层为素填土,其下为第四系海相或冲积地层。地基土自 上而下分为8层:
[0082] ①素填土:黄褐色,松散,稍湿?很湿,主要成分为卵石及砂砾,为新填土。场区 普遍分布,厚度:〇· 7-3. 5m,平均1. 94m ;层底标高-0· 58-3. 01m,平均1. 02m ;层底埋深: 0· 7-3. 5m,平均 1. 94m。
[0083] 该层承载力为55kPa。
[0084]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黄灰色,流塑-软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有腥臭 味,含零星碎贝壳。场区普遍分布,厚度:〇. 1-3. 6m,平均2.0m;层底标高:-1. 92-1. 38,平 均-0· 45m ;层底埋深:1· 20-5. 60m,平均 3. 45m。
[0085] 该层技术指标:粘聚力12. OkPa ;内摩擦角11. 3度;承载力50kPa。渗透系数为 1x10'
[0086] ③层淤泥质粉土,灰色,松散,饱和,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 低,有腥臭味,含少量细沙,含碎贝壳。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 2-4. 8m,平均2. 80m ;层底标 高:-5· 91-0. 99m,平均-2. 82m ;层底埋深:3. 5-9. 2m,平均 5. 77m。
[0087] 该层技术指标:粘聚力9. 2kPa ;内摩擦角12. 5度;承载力50kPa。渗透系数为 1x10'
[0088] 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软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有腥臭味,含零星碎贝 壳。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 8-13. 5m,平均6. 54m ;层底标高:-14. 70-5. 79m,平均-9. 33m ; 层底埋深9. 5-17. 0m,平均12. 26m。
[0089] 该层技术指标:粘聚力11. 5kPa ;内摩擦角10. 3度;承载力50kPa。
[0090] ⑤层粉质粘土 :灰色,可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有腥臭味。场区普遍分 布,厚度:1· 4-10. 10m,平均4. 59m ;层底标高:-17. 6-9. 19m,平均-13. 62m ;层底埋深: 13. 10-20. Om,平均 16. 60m。
[0091] 该层技术指标:粘聚力21. 6kPa ;内摩擦角18. 5度;承载力150kPa。
[0092] ⑥层中砂: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及石英,分选一般。场区 普遍分布,厚度:〇· 6-5. 5m,平均2. 85m ;层底标高:-18. 81-12. 78m,平均-15. 08m ;层底埋 深:16· 0_22· Om,平均 I8· 2lm。承载力 l8〇kPa。
[0093] ⑦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灰绿色,硬塑-坚硬,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 无摇振反应,含灰白色团块,夹薄层粉土。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 0-5. Om,平均2. 93m ;层底 标高:-19. 29-15. 19m,平均-17. 37m ;层底埋深:19. 0-22. Om,平均 20. 39m。
[0094] 该层技术指标:粘聚力40. 6kPa ;内摩擦角21. 8度;承载力180kPa。
[0095] ⑧层粗砂砾:黄褐色,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及石英,分选一般,含少量砾石。 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9. 2m。承载力260kPa。
[0096] 3)、地下水
[0097] 在勘探期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水位埋深0. 3 - 2. 0米左右。
[0098] 4、地基处理设计思路
[0099] 根据滨河路的地勘报告,第①层素填土层主要成分为卵石及砂砾,地质成分较好, 较适合于路基填土使用,但是该土层较松散,需进行简单密实处理。
[0100] 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第③层淤泥质粉土层及第④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为本 次软基设计重点处理土层。以上三层软黏土大多为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土质疏松,孔隙 比大,含水量高,渗透性差,基本为流塑?软塑状态,承载力低,平均为50Kpa左右。在上部 荷载作用下,其沉降变形大,不均匀沉降明显,固结历时较长。在这样的天然地基上道路及 管线,在强度和变形方面都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必须进行处理。针对上述软黏土的特 性,本次设计重点应降低含水量,消除工后大部分沉降及差异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 其在长期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0101] 5.具体的处理方法
[0102] 通过了计算、论证以及相似工程的调研,结合胶州湾地区软弱地基处理实例,提出 了胶州产业新区滨河路工程地基处理以上可选用的几种方案,经过多方比选,结合业主提 供的相关工程信息,如路基处理完成后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道路路面及地下管网施 工,放置期间,该路还可以被用作施工临时便道使用。根据该区域地质情况,本次设计地基 处理建议采用塑料排水板+强夯+堆载预压法。
[0103] 根据该区域淤泥质土层较厚,渗透系数差的地质特点,排水固结需要较长时间,因 此在塑料排水板联合强夯加固法施工完成后,在其上面长期堆置荷载,并做成简易砂土路 面,做施工便道使用,使其在上层荷载作用下继续排水,经过6个月左右的排水固结,最终 在路面施工之前,经过长期排水及车辆荷载的碾压密实,达到设计路基的基本要求。
[0104] 经过计算,强夯后堆载1. 5m厚填土,130天左右固结度达到90%以上,190天左右 可固结完成(固结度达到98%以上)。
[0105] 6、塑料排水板+强夯+堆载预压法施工方案
[0106] 步骤1、处理宽度
[0107] 滨河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60米,其中两侧绿化带宽度各6. 5米,部分管线布置于 绿化带下,本次设计将道路红线宽度内全部回填+处理,处理宽度为60米。
[0108] 步骤2、清表
[0109] 路基施工前,应先排除地表水,然后清除施工区域表层盐渍土及表面有机物等,清 表厚度50cm,清表宽度建议为60米。
[0110] 拟建道路区域现状为盐池及养殖池,池内表层为盐渍土,该土含盐量较大,位于路 基下长期会对路基产生不利影响,造成道路盐胀和路面沉陷、翻浆,破坏道路;其次,该土层 多为池内有机物腐烂造成的腐殖土,碳化程度较高,位于路基下远期对路基造成破坏;同 时,原盐田底层表面为淤泥质土,塑性很大,如不清除,将增加处理难度;另外,现状地面标 高为1. 7-2. 0米左右,表层盐渍土清除后,可对表层增加0. 5米厚的填土荷载,解决了堆载 厚度不够的难点,对路基降水较为有利。
[0111] 清表产生的淤泥质土堆放于排水沟外侧,距离以不影响路基施工及排水沟的开挖 及排水为宜。
[0112] 步骤3、路基整理
[0113] 拟建场地现状为盐田,高程1. 8米左右,清表后高程为1. 3米左右,在此基础上回 填。
[0114] 处理范围内回填砂砾土厚度1. 5米并用履带车初步碾压,利于机械进场。碾压完 成后进行整平,整出横坡,横坡双向各2. 0%。若采取半幅施工,则横坡为单向坡,按原设计 断面坡向排水沟。
[0115] 步骤4、开挖排水沟
[0116] 路基两侧开挖梯形排水沟,排水沟深度1. 5米,底宽1米,边坡1 :1. 5 ;排水沟按现 状地形设置纵向坡度0. 5 %,坡向随现状地形或坡向现状排水沟,排水沟内积水及时排除。
[0117] 步骤5、塑料排水板敷设
[0118] 回填完成后开始进行塑料排水板的敷设。
[0119] 塑料排水板敷设纵横向间距为1米,呈正方形布置,插入至第4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层下,深度大于10米,具体深度可根据实际淤泥质土层埋深情况进行调整;排水板顶端应 高出地面1. 0米,随路基坡向弯折。
[0120] 塑料排水板敷设完成后进行强夯。
[0121] 塑料排水板型号建议采用B型,技术指标要求为:
[0122] 抗拉强度:> 13Kn/m ;
[0123] 滤膜自由透水面积:>0· 15m2/m ;
[0124] 渗透系数:> 5 X 10_5m/s ;
[0125] 塑料排水板应有足够的韧性,反复弯折(弯心直径85mm)不出现髭裂。
[0126] 塑料排水板应符合《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JTJ/T257)的质量要求,塑料排水 板的施工应符合《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T256-96)的要求。
【权利要求】
1. 一种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规划的要求,在路基宽度范围内全部回填; 步骤2、路基施工前,先排除地表水,然后清除施工区域表层盐渍土及表面有机物; 步骤3、在处理范围内回填砂砾土并进行初步碾压,碾压完成后进行整平,整出横坡; 步骤4、在路基两侧开挖梯形排水沟; 步骤5、进行塑料排水板的敷设; 步骤6、强夯,所述的强夯采用点夯两遍、满夯一遍进行施工; 步骤7、在步骤6的强夯处理完成后,将路基重新整理,横坡度保持不变,清理排水板顶 端露出地面部分,禁止折断及拔出;铺设中粗砂垫层作为排水通道,中粗砂垫层坡度同路基 坡度,塑料排水板弯折部分应放置于砂层中心,使其与砂垫层贯通; 步骤8、在中粗砂垫层上回填砂砾土并分层碾压; 步骤9、路基整理完成后,面层铺设砂石并碾压密实,砂石路面作为周边道路施工便道 使用; 步骤10竣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清表厚度 50cm,清表宽度为60米。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横坡为双向 坡时,其坡度为2.0%。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排水沟深 度1. 5米,底宽1米,边坡1 :1. 5 ;排水沟按施工地形设置纵向坡度0. 5%,坡向随施工地形 或坡向现状排水沟,排水沟内积水及时排除。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塑料排水板 敷设纵横向间距为1米,呈正方形布置,插入至地基的第4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下,深度大 于10米;排水板顶端高出地面1. 0米,随路基坡向弯折。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排水板型号采 用B型,其抗拉强度:彡13Kn/m ;滤膜自由透水面积:彡0. 15m2/m ;渗透系数:彡5X l(T5m/s。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所述的强夯夯 点布置纵横向间距为4. 0米,交错布置;强夯采用点夯两遍、满夯一遍进行施工;第一遍点 夯采用1500-2000kN · m夯击能,每夯点4击;第二遍点夯采用2000-3000kN · m夯击能,每 夯点4击;第一遍点夯与第二遍点夯夯点交错布置;第一遍点夯与第二遍点夯间隔时间不 小于7天,以利于孔隙水的消散;点夯完成后进行满夯,满夯单击夯能800-1000kN ·πι,击数 2击,夯点搭接0. 25D,最后一击夯沉量小于10cm ;强夯完成后,沉降量为50cm。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8在中粗砂垫层 上回填砂砾土厚度1. 5米并分层碾压,压实度达到85%以上。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9路基整理完成 后,面层铺设砂石路面厚度l〇cm并碾压密实,砂石路面采用50%砂+35%石子+15%粘土进 行拌合;砂石路面作为周边道路施工便道使用。
【文档编号】E02D3/10GK104088208SQ201410336975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5日
【发明者】彭侠, 于芳泉, 张立涛 申请人: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