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地开沟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工地开沟机,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开沟机构,所述开沟机构包括反铲臂和斗杆,反铲臂和斗杆通过轮轴板相连接,轮轴板上设有滑轮孔,反铲臂和斗杆均设于滑轮孔内,斗杆的下端连接有开沟刀,斗杆的半径为5—25mm通过滑轮孔连接反铲臂和斗杆,采取活动连接的的方式,斗杆的下端连接有开沟刀,降低工作装置的各部件之间的摩擦,保护各部件,带来很多方便。
【专利说明】
—种工地开沟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地开沟机,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开沟机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新型链条式开沟装置,其主要由动力系统、减速系统、链条传动系统和分土系统组成。柴油机经过皮带将转动传递到离合器后,驱动行走变速箱、传动轴、后桥等来实现链条式开沟机的向前或向后的直线运动,申请号为CN201220385799.7的实用新型专利,开沟的过程中只需牵引机械带动,开沟较直,不需人力推动,减少人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且开沟更加美观,但是工作装置的各部件之间的摩擦会造成各部件的损坏,也需要经常维修,带来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调节开沟方向的工地开沟机。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工地开沟机,包括开沟机构,所述开沟机构包括反铲臂和斗杆,反铲臂和斗杆通过轮轴板相连接,轮轴板上设有滑轮孔,反铲臂和斗杆均设于滑轮孔内,斗杆的下端连接有开沟刀,斗杆的半径为5—25mm。
[0006]所述斗杆连接有拉杆,拉杆与开沟刀相连接。
[0007]所述开沟刀上设有调节筒。
[0008]所述调节筒的半径为8—15mm。
[0009]所述开沟刀为“L字形”。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反铲臂和斗杆通过轮轴板相连接,轮轴板上设有滑轮孔,反铲臂和斗杆均设于滑轮孔内,通过滑轮孔连接反铲臂和斗杆,采取活动连接的的方式,斗杆的下端连接有开沟刀,降低工作装置的各部件之间的摩擦,保护各部件,带来很多方便;斗杆连接有拉杆,拉杆与开沟刀相连接,方便取下开沟刀清洗,开沟刀上设有调节筒,用于调节开沟方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地开沟机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地开沟机开沟刀的侧视图;
[0013]图中:1、反铲臂 2、斗杆 3、轮轴板 4、滑轮孔 5、开沟刀 6、拉杆7、调节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一种工地开沟机,包括开沟机构,所述开沟机构包括反铲臂I和斗杆2,反铲臂I和斗杆2通过轮轴板3相连接,轮轴板3上设有滑轮孔4,反铲臂I和斗杆2均设于滑轮孔4内,斗杆2的下端连接有开沟刀5,斗杆2的半径为5 — 25mm,通过滑轮孔4连接反铲臂I和斗杆2,采取活动连接的的方式,斗杆2的下端连接有开沟刀5,降低工作装置的各部件之间的摩擦,保护各部件,带来很多方便。
[0016]所述斗杆2连接有拉杆6,拉杆6与开沟刀5相连接,方便取下开沟刀5清洗。
[0017]所述开沟刀5设有调节筒7,用于调节开沟方向,调节筒7的半径为8 — 15mm,开沟刀5为“L字形”。
[0018]本实用新型中反铲臂I和斗杆2通过轮轴板3相连接,轮轴板3上设有滑轮孔4,反铲臂I和斗杆2均设于滑轮孔4内,通过滑轮孔4连接反铲臂I和斗杆2,采取活动连接的的方式,斗杆2的下端连接有开沟刀5,降低工作装置的各部件之间的摩擦,保护各部件,带来很多方便。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工地开沟机,包括开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机构包括反铲臂(I)和斗杆(2),反铲臂(I)和斗杆(2)通过轮轴板(3)相连接,轮轴板(3)上设有滑轮孔(4),反铲臂(I)和斗杆(2)均设于滑轮孔(4)内,斗杆(2)的下端连接有开沟刀(5),斗杆(2)的半径为5——25mm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工地开沟机,其特征是:所述斗杆(2)连接有拉杆(6),拉杆(6)与开沟刀(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工地开沟机,其特征是:所述开沟刀(5)上设有调节筒(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工地开沟机,其特征是:所述调节筒(7)的半径为8—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工地开沟机,其特征是:所述开沟刀(5)为“L字形”。
【文档编号】E02F5/02GK203924167SQ20142024262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3日
【发明者】陈茹茹, 徐向飞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