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举工作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108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举工作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举工作筒,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包括:工作筒体以及堵塞器;所述工作筒体包括上接头、上中心管、主体、上活塞套、下中心管、固定环、锁环、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三活塞、下活塞套、限位环、下接头、第一气举阀以及第二气举阀。当生产参数调整或气举阀损坏时,这种结构的气举工作筒可以克服在大井斜井中投捞气举阀成功率低或无法投捞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气举工作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举工作筒。

【背景技术】
[0002]在气举生产井上,当生产参数调整或气举阀损坏时,一般需要对气举阀进行更换。
[0003]现有的气举阀更换操作中,通常采用投捞器打捞出原气举阀,再投送新气举阀,采用这种投捞方式更换气举阀在井斜娇较小的井上可以有效完成气举阀的更换,但在井斜角较大的井上,气举阀的投捞成功率较低,甚至无法投捞,从而不能满足气举井的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在大井斜井中投捞气举阀成功率低或无法投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举工作筒。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举工作筒,所述气举工作筒包括:工作筒体以及堵塞器。
[0006]所述工作筒体包括上接头、上中心管、主体、上活塞套、下中心管、固定环、锁环、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三活塞、下活塞套、限位环、下接头、第一气举阀以及第二气举阀。
[0007]所述上中心管与所述上活塞套之间形成上环空,所述下中心管与所述下活塞套之间形成下环空,所述第一气举阀与所述第二气举阀相邻设置于所述上环空内;所述定环、所述锁环、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以及所述第三活塞位于所述下环空内,所述定环固定于所述下中心管的内壁,所述锁环固定于所述下活塞套的内壁且可沿所述下环空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锁环与所述定环的形状匹配。
[0008]所述主体具有第一进气孔,所述上活塞套具有第二进气孔,当所述锁环与所述定环锁紧固定时,所述第二进气孔通过所述第一气举阀以及所述第一进气孔形成进气通道。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中心管的内壁具有锥形缩径部分。
[0010]所述锥形缩径部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压孔和第二排压孔,所述堵塞器的最大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下中心管的所述锥形缩径部分处的内直径。
[0011]优选的,所述上接头与所述上中心管通过螺纹连接。
[0012]所述上中心管与所述主体通过螺纹连接。
[0013]所述主体与所述下中心管通过螺纹连接。
[0014]所述下中心管与所述下接头通过螺纹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锁环通过螺纹分别与所述上活塞套以及所述下活塞套连接。
[0016]所述上活塞套与所述下活塞套通过所述锁环固定。
[0017]优选的,所述堵塞器的一端具有台阶结构。
[0018]所述堵塞器的外表面为圆柱面,当所述堵塞器投入所述工作筒体时,所述堵塞器与位于所述下中心管的所述锥形缩径部分形成密封。
[00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举工作筒,通过在工作筒体中放置两支气举阀,初期以第二气举阀为工作阀,当生产参数调整或气举阀损坏时,通过投入堵塞器打液压方式,可将第一气举阀转换为工作阀。这样一来,避免了投捞井下气举阀方式的检阀操作,解决了在大井斜井中气举阀投捞成功率低或无法投捞的问题,满足了气举井的生产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举工作筒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22]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0023]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上接头,2.上中心管,3.主体,31.第一进气孔,4.上活塞套,41.第二进气孔,
5.下中心管,51.锥形缩径部分,52.第一排压孔,53.第二排压孔,6.固定环,7.锁环,8.第一活塞,9.第二活塞,10.第三活塞,11.下活塞套,12.限位环,13.下接头,14.上气举阀,15.下气举阀,16.堵塞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举工作筒,如图1所示,该气举工作筒包括:工作筒体以及堵塞器16。
[0028]其中,工作筒体包括上接头1、上中心管2、主体3、上活塞套4、下中心管5、固定环
6、锁环7、第一活塞8、第二活塞9、第三活塞10、下活塞套11、限位环12、下接头13、第一气举阀14以及第二气举阀15。
[0029]上中心管2与上活塞套4之间形成上环空,下中心管5与下活塞套11之间形成下环空,第一气举阀14与第二气举阀15相邻设置于上环空内;定环6、锁环7、第一活塞8、第二活塞9以及第三活塞10位于下环空内,定环6固定于下中心管5的内壁,锁环7固定于所述下活塞套11的内壁且可沿下环空长度方向移动,锁环7与定环6的形状匹配。
[0030]主体3具有第一进气孔31 (如图2所示),上活塞套4具有第二进气孔41 (如图3所示),当锁环7与定环6锁紧固定时,第二进气孔41通过第一气举阀14以及第一进气孔31形成进气通道。
[00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举工作筒,通过在工作筒体中放置两支气举阀,初期以第二气举阀为工作阀,当生产参数调整或气举阀损坏时,通过投入堵塞器打液压方式,可将第一气举阀转换为工作阀。这样一来,避免了投捞井下气举阀方式的检阀操作,解决了在大井斜井中气举阀投捞成功率低或无法投捞的问题,满足了气举井的生产需求。
[0032]具体的,在如图1所示的工作筒体中,下中心管5的内壁可以具有锥形缩径部分51。
[0033]该锥形缩径部分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压孔52和第二排压孔53,堵塞器16的最大直径大于等于下中心管5的锥形缩径部分51处的内直径。
[0034]这样一来,将堵塞器16投入工作筒体后,堵塞器16可以卡在该锥形缩径部分51处。当向工作筒体内部进行打压时,堵塞器16用于堵塞液体以使得液体通过排压孔进入环空以推动活塞。
[0035]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堵塞器16的外表面可以为圆柱面,当堵塞器16投入工作筒体时,堵塞器16与位于下中心管5的所述锥形缩径部分51形成密封。具体的,如图1所示,堵塞器16可以是上部为台阶状、中部为上圆锥状下圆柱状、下部为一细径伸长杆状的复杂回转体,当堵塞器16被投入工作筒后坐于下中心管5的缩径处时,可以依靠其上呈圆锥下呈圆柱的中间密封部分与下中心管5的缩径形成密封。此外,堵塞器16的一端可以具有台阶结构,这样在需要取出堵塞器16时,可以通过向工作筒体投入钢绳嵌套在堵塞器16的台阶处取出。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部分之间可以采用各种已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
[0037]优选的,上接头I与上中心管2通过螺纹连接。上中心管2与主体3通过螺纹连接。主体3与下中心管5通过螺纹连接。下中心管5与下接头13通过螺纹连接。
[0038]锁环7可以通过螺纹分别与上活塞套4以及下活塞套11连接。上活塞套4与下活塞套11通过锁环7固定。
[0039]采用这样一种结构的气举工作筒,可以简单地实现气举阀的调换。具体的,当需要调整工作筒体内的气举阀时,通过在工作筒体内投入堵塞器16,进而从地面进行打压。压力经下中心管5上的第一排压孔52推动第一活塞8上行。第一活塞8推动锁环7连同上活塞套4 一起上行,最终锁环7与固定环6锁死。此时,上活塞套4上的第二进气孔42正对上气举阀14的进气孔,由此形成上活塞套4、上气举阀14、主体3内侧第一进气孔31的进气通道。继续打压并稳压10分钟后从工作筒体内捞出堵塞器16,完成气举阀的调换。
[004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这样一种结构的气举工作筒可以无需投捞井下气举阀方式的检阀操作,解决了在大井斜井中气举阀投捞成功率低或无法投捞的问题,满足了气举井的生产需求。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气举工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举工作筒包括:工作筒体以及堵塞器(16); 所述工作筒体包括上接头(I)、上中心管(2)、主体(3)、上活塞套(4)、下中心管(5)、固定环出)、锁环(7)、第一活塞(8)、第二活塞(9)、第三活塞(10)、下活塞套(11)、限位环(12)、下接头(13)、第一气举阀(14)以及第二气举阀(15); 所述上中心管(2)与所述上活塞套(4)之间形成上环空,所述下中心管(5)与所述下活塞套(11)之间形成下环空,所述第一气举阀(14)与所述第二气举阀(15)相邻设置于所述上环空内;所述定环¢)、所述锁环(7)、所述第一活塞(8)、所述第二活塞(9)以及所述第三活塞(10)位于所述下环空内,所述定环(6)固定于所述下中心管(5)的内壁,所述锁环(7)固定于所述下活塞套(11)的内壁且可沿所述下环空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锁环(7)与所述定环出)的形状匹配; 所述主体(3)具有第一进气孔(31),所述上活塞套(4)具有第二进气孔(41),当所述锁环(7)与所述定环(6)锁紧固定时,所述第二进气孔(41)通过所述第一气举阀(14)以及所述第一进气孔(31)形成进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举工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中心管(5)的内壁具有锥形缩径部分(51); 所述锥形缩径部分(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压孔(52)和第二排压孔(53),所述堵塞器(16)的最大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下中心管(5)的所述锥形缩径部分(51)处的内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举工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I)与所述上中心管(2)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上中心管(2)与所述主体(3)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主体(3)与所述下中心管(5)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下中心管(5)与所述下接头(13)通过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举工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环(7)通过螺纹分别与所述上活塞套(4)以及所述下活塞套(11)连接; 所述上活塞套(4)与所述下活塞套(11)通过所述锁环(7)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举工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器(16)的一端具有台阶结构; 所述堵塞器(16)的外表面为圆柱面,当所述堵塞器(16)投入所述工作筒体时,所述堵塞器(16)与位于所述下中心管(5)的所述锥形缩径部分(51)形成密封。
【文档编号】E21B34/06GK204113232SQ201420550442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发明者】宋显民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