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28259发布日期:2022-01-26 14:1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2.隧道施工建设中,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需要在已成型隧道的拱顶位置处进行管线安装、隧道顶部病害治理修复、拱部管片修理、更换等一些列后续施工作业,由于这些后续施工作业的位置较高,因此需要搭建作业平台进行施工作业。
3.由于需要对隧道不同的拱顶位置处进行施工,为了方便移动作业平台对隧道拱顶的不同位置进行施工,现有技术的作业平台是在门式脚手架的底部增加滚轮来达到移动门式脚手架的目的,但是由于施工中的隧道路面上经常堆积和散落很多施工材料等物件,滚轮在隧道路面上的滚动较为困难,由于作业平台的高度较高和滚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具有滚轮的门式脚手架的稳定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作业平台不方便移动,稳定性差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
6.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包括工作平台和用于支撑所述工作平台的支撑架,所述工作平台包括矩形固定台和设置于所述矩形固定台架中部的高阶台,所述高阶台的作业台面高于所述矩形固定台的作业台面,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柱,所述四根支撑立柱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矩形固定台底面的四角位置,相邻支撑立柱间通过x型支撑固定连接,每个支撑立柱底部固定连接滚轮支架,所述滚轮支架上转动连接与隧道施工用运输轨道配合的轨道轮,每个支撑立柱的下部还设置副支撑,所述副支撑倾斜设置,副支撑的上端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副支撑的下端位于所述运输轨道与隧道侧壁之间,副支撑的下端竖直设置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副支撑固定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支撑垫板。
7.进一步,所述矩形固定台和所述高阶台的台面均由结构框架与铁板焊接而成。
8.进一步,为提高矩形固定台的稳固性,在所述支撑立柱上设置斜支撑,所述斜支撑的上端与所述矩形固定台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斜支撑的下端与所述支撑立柱固定连接。
9.进一步,为了方便移动作业平台,在所述滚轮支架上固定连接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外接电源,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轨道轮同轴固定连接。
10.进一步,为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在所述矩形固定台和所述高阶台的四周固定连接安全护栏。
11.进一步,为了方便作业人员上下作业平台,在所述支撑立柱上固定连接楼梯。
12.进一步,为减少成本和便于维修,所述液压缸为单作用单杆活塞式液压缸。
13.与现有采用在门式脚手架底部加装行走轮的作业平台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
以下有益效果:
14.1.形成与隧道拱顶相适应的具有不同高度台阶的作业平台,方便对隧道拱顶的不同高度位置进行施工作业。
15.2.利用隧道现有的输送轨道并设置减速电机来驱动作业平台的移动,现有的输送轨道连接牢固且平整,提高了作业平台移动时的便捷度和速率,高了施工效率。
16.3.设置了副支撑部来对整个作业平台进行加强支撑,当需要移动作业平台时,控制液压缸使活塞杆收回离开隧道路面使得轨道轮下降与输送轨道接触,然后运行减速电机驱动作业平台移动到需要位置,停止运行减速电机,控制液压缸的活塞缸向下伸出使支撑垫片与隧道路面接触并使轨道轮离开输送轨道,各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出长度可以根据隧道路面的情况确定,保证每个了每个支撑垫板均能与隧道路面接触,提高了作业平台的稳定性。
17.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矩形固定台10、高阶台20、支撑立柱30、x型支撑301、滚轮支架302、轨道轮303、减速电机304、运输轨道40、副支撑50、液压缸501、活塞杆502、支撑垫板503、楼梯60、安全护栏70、斜支撑80、隧道侧壁90。
24.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如图1-图4所示,包括工作平台和用于支撑工作平台的支撑架,工作平台包括矩形固定台10和设置于矩形固定台10架中部的高阶台20,矩形固定台10和高阶台20的台面均由结构框架与铁板焊接而成,高阶台20与矩形固定台10固定连接,高阶台20的作业台面高于矩形固定台10的作业台面。
25.支撑架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柱30,支撑立柱30采用方钢制作,四根支撑立柱30分别对称设置在靠近矩形固定台10底面的四角位置,支撑立柱30的上端与矩形固定台10焊接,相邻支撑立柱30间通过x型支撑301固定连接,支撑立柱30上设置斜支撑80,斜支撑80的上端与矩形固定台10的边沿固定连接,斜支撑80的下端与支撑立柱30固定连接,矩形固定台10和高阶台20的四周焊接有安全护栏70,支撑立柱30上焊接有供作业人员上下作业平台的楼梯60。
26.每个支撑立柱30底部固定连接滚轮支架302,滚轮支架302上设置轨道轮303,轨道轮303上与轨道轮303同轴固定连接转轴,转轴与滚轮支架302转动连接,轨道轮303与隧道
施工用运输轨道40相配合,滚轮支架302上固定连接减速电机304,减速电机304外接电源,减速电机304的输出轴与轨道轮303上的转轴同轴固定连接,在工作平台上设置有控制手柄,控制手柄与减速电机304电连接用于控制控制减速电机304的运行。
27.每个支撑立柱30的下部设置副支撑50,副支撑50采用矩形钢管制成,副支撑50倾斜设置,副支撑50的上端与支撑立柱30焊接,副支撑50的下端位于运输轨道40与隧道侧壁90之间,副支撑50的下端竖直设置液压缸501,工作平台上设置与液压缸501油路连通的可控液压泵,为减少成本和便于维修,液压缸501为单作用单杆活塞式液压缸,液压缸501的缸体与副支撑50固定连接,液压缸501的活塞杆502竖直向下伸出,活塞杆50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垫板503。
2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包括工作平台和用于支撑所述工作平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包括矩形固定台和设置于所述矩形固定台架中部的高阶台,所述高阶台的作业台面高于所述矩形固定台的作业台面,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柱,所述四根支撑立柱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矩形固定台底面的四角位置,相邻支撑立柱间通过x型支撑固定连接,每个支撑立柱底部固定连接滚轮支架,所述滚轮支架上转动连接与隧道施工用运输轨道配合的轨道轮,每个支撑立柱的下部还设置副支撑,所述副支撑倾斜设置,副支撑的上端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副支撑的下端位于所述运输轨道与隧道侧壁之间,副支撑的下端竖直设置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副支撑固定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支撑垫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固定台和所述高阶台的台面均由结构框架与铁板焊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上设置斜支撑,所述斜支撑的上端与所述矩形固定台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斜支撑的下端与所述支撑立柱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支架上固定连接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外接电源,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轨道轮同轴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固定台和所述高阶台的四周固定连接安全护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上固定连接楼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为单作用单杆活塞式液压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隧道用移动式作业平台,包括工作平台和用于支撑工作平台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柱,四根支撑立柱分别固定安装在工作平台的四角位置,相邻支撑立柱间通过X型支撑固定连接,每个支撑立柱底部固定连接安装轨道轮的滚轮支架,每个支撑立柱的下部还设置副支撑,副支撑的上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副支撑的下端竖直设置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活塞杆的端部铰接支撑垫板。本实用新型方案方便对隧道拱顶的不同位置进行施工作业同时提高了作业平台移动时的便捷度和速率,高了施工效率和提高了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台的稳定性。台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旗 王东 黄超 张鑫 杨浩 杨杰 张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