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压气反循环排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压气反循环原理设计的排泥器,它通过抽吸或加压清除深井或深基础中的砂石或泥土。
深井或深基础清理基底开挖面准备灌注过程中,尤其是在已经放好钢筋笼的狭小场地中清理基础,是比较复杂的,传统的做法是采用泥浆泵正循环。中国专利申请85103251提出一种用绞车、滑轮提升的装置。前者提升速度较慢,井底或基底的砂石不能及时提升到地面,增多了防护费用和排除砂石数量。后者需要较多的机械设备,排泥深度有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压气反循环排泥器,它能缩短清孔时间,加快泥浆提升速度,保证混凝土浇灌质量,减少井壁暴露时间。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压气反循环排泥器,包括排浆管、混合器、压气管、排气孔、将压气管放置于中空排浆管内,压气管的端部连接混合器,混合器呈顶面大于压气管的圆柱形或管尖呈锥形的其它形状,排气孔设于混合器顶面,其圆心联线的中心与混合器顶面的中心相重合,等间距排列在混合器顶面。排气孔的设置个数根据排气面积除以压风面积的商为3~4而定。
将本实用新型运用在灌注桩的二次清孔中,可以在20~30分钟内完成全部清孔过程,提升深度达到40~60米。带动30mm直径的石块至地面上,沿用传统的泥浆泵,清孔时间需要数小时,有些弃土如泥浆等往往无法提升。同时可以用已经按照要求调制的混凝土置换井内的无用砂石。
图1压气反循环清孔工作原理图。
图2压气反循环排泥器正面图。
图3压气反循环排泥器俯视图。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叙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
图1,排浆管1为圆形中空管,底面与井壁连通,可以随井底或深基础的施工而改变深度,压气管3放置于中空排浆管1内,压气管3的端部连接混合器2,压缩空气管3关闭,井筒与排浆管1的液面等高,比重相等。压缩空气管3打开,通过混合器2与井壁中残余泥、水、砂液面均匀混合后,由于混合液中注入了大量压缩空气,其比重小于井壁中残余泥、水、砂液面的比重,故而混合液上升膨胀,这时排泥浆管1壁内外之间形成压力差,提高了混合液上升速度,带动泥、水、砂石上升,直至排浆管壁内外压力差消失。混合器2浸入中空排浆管1管壁内的液面深度h、排浆管1的设置高度H,混合器2的埋置深度以下部分排浆管尾管长度lw,地面上经过人工调制的准备二次清孔的泥浆比重rt=1.3,井壁中残余泥、土、砂的比重rh。
参见图2,压缩空气通过压气管3注入混合器2,混合器2的顶面设多个排气孔4。
参见图3,排浆管1的内壁设压气管3,混合器2,多个排气孔4的圆心连线5均与排浆管1形成同心圆,排气面积S1,排气孔4的直径dk、长度Lh、排气孔数nk,压缩空气进入面积S2、压气管直径dg、混合器长度Lh。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压缩空气压力7kg/Cm2,每分钟排气量0.9M3/分,排浆管直径φ207毫米,压气管3的直径18mm,混合器长度Lh296mm,排气孔4的直径4mm,S1等于254mm2,S2等于75.4mm2,S1/S2=254/75.4=3.37。排气孔个数6。
权利要求1.一种压气反循环排泥器,包括排浆管1,混合器2,压气管3,排气孔4,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将压气管3放置于中空排浆管1内,压气管3的端部连接混合器2,混合器2呈顶面大于压气管2的圆柱形或管尖呈锥形的其它形状,排气孔4设于混合器2顶面,其圆心联线的中心与混合器2顶面的中心相重合,等间距排列在混合器2顶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气反循环排泥器,其特征是排气孔4的设置个数根据排气面积S1除以压气管面积S2的商等于3~4而定。
专利摘要一种压气反循环排泥器,在中空排浆管(1)内装入压气管(3),压气管(3)端部与混合器(2)连接,将压缩空气通过压气管(3)注入混合器(2),利用排浆管(1)的内外压力差加速泥浆的提升速度,可以提高清理基坑或井底的生产效率,将井底泥浆,砂石块带出至地面以上。
文档编号E21B37/00GK2050879SQ8920248
公开日1990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11日
发明者蔡传科, 张国恩 申请人:两淮煤矿建设特殊凿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