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大型建筑物的基础托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大型建筑物的基础托换方法,它涉及一种防止基土中震动或移动的传递、保护土壤地基的措施。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大城市,有些建筑物需要在原位上扩建或改建,也有些大型公用设施如地下铁道、公路涵洞和地下管道需要从已建大型建筑物下面穿过,这些工程都需要通过已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托换来保持现有建筑物基础不受扰动,同时保证新建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和使用期间的可靠与稳定。以往采用的梁式或板式托换方法,都是在地下建筑物通过的已有大型建筑物两侧先打桩,然后从侧面向基础底面以下开挖,在基础下方做板或梁,并通过板或梁将上部荷载托换到两侧桩基。这种托换方法的大部分作业都在地面以下进行,其缺点是;开挖工作量大、工期长、作业空间有限、施工不安全、工程质量不容易保证,尤其是淤泥或淤泥质土组成的软弱地基,不但施工困难,安全度差、更难于保证工程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主要作业都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的技术方法,它充分考虑上部结构、新设桩基和地基加固措施的综合作用,使三者的承载和变形协调一致,为整个托换工作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型建筑物的基础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托换工程的作业都是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它利用已有建筑物的一层底板、梁柱、外墙以及二层楼板,加固后形成一个箱形结构,并通过新桩基使上部荷载平稳地转移和托换,其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如下(1)根据基础托换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2)施工现场拆迁、平整,接通道路、水和电;(3)测量放线和现有建筑物的交桩;(4)根据计算确定的新桩位置、桩径尺寸及桩深进行新桩基施工,新桩基可采用非圆形大断面的现场灌注桩施工方法(另申请发明专利);(5)原有建筑物的地基、梁柱、外墙以及二层楼板的加固先将原有建筑物的底板和地梁用钢筋混凝土浇注成新的整体底板,现有的柱底周边应预留二期混凝土槽及预留钢筋接头;底板向外延伸与新桩基连接;然后将建筑物的梁、柱、外墙,必要时连同二层楼板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予以加固,构成一个箱形整体结构,该结构在计算时应考虑楼房的门、窗影响;
(6)原有桩基或立柱的切断在新浇底板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原有桩头与承台连接部分的切断处理;切柱时宜先在立柱周边1~2米范围内架设临时支撑,然后再进行立柱与承台衔接部分的切断处理;(7)浇注已切断的立柱或桩顶预留作业槽内的二期钢筋混凝土;(8)施工中随时进行沉降和位移的监测工作;(9)荷载托换后恢复原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原有桩基或柱子的切断处,其底部需留有20~40厘米的回填空隙,该空隙的回填材料自下而上分别为砂浆找平层、胶垫(厚度10~15厘米)、塑性砂浆(厚度10~15厘米)及混凝土。
本发明的
如下图1为地下结构穿过大型建筑物的平面示意2为基础托换工程的横剖面示意3为基础托换工程的切桩示意4为图3的俯视5为桩或柱的切断部位空隙回填示意6为基础托换工程的切柱示意7为图6的俯视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大型建筑物的基础托换方法,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托换工程的全部作业是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它利用已有建筑物的一层底板、梁、柱、外墙以及二层楼板,经过加固形成一个箱形结构,并通过新桩基使上部荷载平稳地转移和托换,其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如下1、根据基础托换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2、施工现场拆迁、平整,接通道路、水和电;3、测量放线和现有建筑物的交桩工作,参见图1,图中(1)-现有建筑物的平面示意图(2)-拟建地下建筑中心线;4.根据计算确定的新桩位置、桩径尺寸及桩深进行新桩基施工;5.原有建筑物的地基、梁、柱、外墙以及二层楼板的加固参见图2,先将现有建筑物的底板(3)和地梁(4)用钢筋混凝土浇注成新的整体底板(5),计划切断的柱底周边应预留二期混凝土槽及预留钢筋接头,底板(5)向外延伸与新桩基(6)连接;然后将建筑物的顶梁(7)、周围的柱、外墙(8),必要时连同二层楼板(9)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予以加固,构成一个箱形整体结构,该结构在计算时考虑楼房门窗的影响;6.原有桩基或立柱的切断参见图3和图4,原有建筑物柱基下只有一根或两根桩要切断时则在新浇底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可采用图示方法进行原有桩(10)的桩头与承台(11)连接部位的切断处理;参见图6和图7,切柱时,宜先在立柱(12)周围1~2米范围内架设临时支撑(13),然后再进行立柱与承台衔接部位的切断处理。参见图3,原有桩基(10)或柱子(12)的切断部位需留有20~40厘米的回填空隙,参见图5,该空隙的回填材料自下而上分别为砂浆找平层(14)、胶垫(15)(厚度10~15厘米)、塑性砂浆(16)(厚度10~15厘米)及混凝土层(17)。
7.浇注已切断的立桩或桩顶预留作业槽内的二期钢筋混凝土;8.施工中随时进行沉降和位移的监测;9.荷载托换后恢复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充分考虑了上部结构、新设桩基和地基加固措施的综合作用,使三者的承载力(强度)和变形协调一致,为整个托换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2.在软弱土质的地基或上部建筑物跨度很大时,单层底板或梁式托换已很难实现荷载转换,而本发明的箱形方案是一个刚度很大的空间结构,它可以稳妥地进行托换工作,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3.本发明采用的切柱和切桩方法都是在地面或地下水位以上进行作业,不必进行深开挖和降水,不但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程度,而且可缩短工期,节约大量投资。
本发明适用于以下工程1.建筑物地基为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基,或地下水位很高;2.建筑物为群桩基础;3.建筑物下面将有大型管道或地下铁道穿过;4.需要用新桩代替被切断的或失效的老桩。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型建筑物的基础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托换工程的作业都是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它利用已有建筑物的一层底板、梁柱、外墙以及二层楼板,加固后形成一个箱形结构,并通过新桩基使上部荷载平稳地转移和托换,其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如下(1)根据基础托换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2)施工现场拆迁、平整,接通道路、水和电;(3)测量放线和现有建筑物的交桩;(4)根据计算确定的新桩位置、桩径尺寸及桩深进行新桩基施工,新桩基可采用非圆形大断面的现场灌注桩施工方法(另申请发明专利);(5)原有建筑物的地基、梁柱、外墙以及二层楼板的加固先将原有建筑物的底板和地梁用钢筋混凝土浇注成新的整体底板;现有的柱底周边应预留二期混凝土槽及预留钢筋接头;底板向外延伸与新桩基连接;然后将建筑物的梁、柱、外墙,必要时连同二层楼板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予以加固,构成一个箱形整体结构,该结构在计算时考虑楼房的门、窗影响;(6)原有桩基或立柱的切断在新浇底板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原有桩头与承台连接部位的切断处理;切柱时宜先在立柱周边1~2米范围内架设临时支撑,然后再进行立柱与承台衔接部分的切断处理;(7)浇注已切断的立柱或桩顶预留作业槽内的二期钢筋混凝土;(8)施工中随时进行沉降和位移的监测工作;(9)荷载托换后恢复原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建筑物的基础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有桩基或柱子的切断处,其底部留有20~40厘米的回填空隙,该空隙的回填材料自下而上分别为砂浆找平层、胶垫(厚度10~15厘米)、塑性砂浆(厚度10~15厘米)及混凝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建筑物的基础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托换工程的主要作业都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它利用现有建筑物的一层底板、梁、柱、外墙和二层楼板,将其加固形成一个箱形整体结构,并通过两侧新桩基将上部荷载平稳地转移和托换。本发明与现有的梁式或板式托换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开挖工程量少、施工作业方便安全、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对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基上的大型建筑物基础托换更为适用。
文档编号E02D37/00GK1145439SQ9610697
公开日1997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日
发明者丛蔼森 申请人:丛蔼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