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支承框架和覆盖单元的方形或长方形的道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008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支承框架和覆盖单元的方形或长方形的道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道路用的装置,它包含有两个主要部件。这两个部件在平面内的形状是通常的方形或是长方形,也就是说,一个是固定框架,用于砌在土壤中;一个是覆盖单元,尤其是一个盖子或是一个格栅,它由框架支承着。在安装起来的情况下,在此框架相邻的两个角落附近有两个水平支承面,在框架的另外两个角落附近有两个倾斜支承面。这四个支承面适宜于用来与互补的支承面协同作用,而此互补支承面是与覆盖单元的下部表面连在一起的。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对水路管线系统的视察竖井或检测竖井进行封闭的装置,例如,马路上的检查口或是人行道上的检查口,或是适用于对工程地沟进行封闭的装置,这种地沟允许进入通信、电视或其他用电缆的地下管线系统。本发明同时也适用于覆盖排污管开口的装置,例如道路用的排污格栅。
由文献DE-1104447已经知道有这种形式的道路装置,在这种装置中,两个倾斜的支承面是向下倾斜的,而且是相互对着倾斜的。在这种构形中,只是当盖子受到其自身重量,或是受到一个竖直负荷,而且这个负荷又是施加在大致是由水平支承所处的两个角落和相对侧边的中部构成的平衡三角形内部的时候,盖子在其支承框架上才处于稳定平衡。
相反,一旦在这个平衡三角形的外面加上了一个负荷时,尤其是当行人、自行车等通过时,在离负荷施加点最远的倾斜支承处盖子就会升起;在这里就失去了与框架的接触,因此盖子就只是通过两个水平的支承和一个另外的倾斜支承面而安放在此框架上。
由此产生了盖子的不平衡,放不平稳,因而当行人或是车辆通过时,盖子就撞击框架,产生讨厌的噪音。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这些不足,使得不管负荷加在覆盖单元的哪一点上,覆盖单元总是安放在框架的四个支承面上,这就防止了任何的放不平现象。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上面提到的道路装置。在这种装置中,倾斜支承面朝着水平支承面向下倾斜,而且在这种装置中,框架在每个倾斜的支承面附近都有一个内部突出物。这个突出物在相应的倾斜支承面的对面有反向支承侧面,这个反向支承侧面在平面内的取向相对于框架的与两个倾斜支承面相邻接的侧面来说是倾斜的,这两个反向支承面朝着会聚方向伸向框架内部,用于与互补的反向支承面协同作用,而此互补的反向支承面是与覆盖单元连在一起的。
按照本发明的道路装置,可以包含有一个或多个下述特性。
-框架的倾斜支承面和覆盖单元的协同作用倾斜支承面有相同的倾斜角,相对于竖直线而言大约在15°和45°之间;-框架的反向支承面相对于框架的与两个倾斜支承面相邻接的侧面的垂直中间平面是对称安置的;-框架的反向支承面和覆盖单元的反向支承面大致是竖直的;-框架的反向支承面是朝着底面倾斜延伸的,相对于竖直线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倾斜支承面的角;-覆盖单元的两个反向支承面中的每一个都构成了支承突起的内部侧面,此支承突起与覆盖单元的下部表面连在一起;该支承突起的外部侧面构成了倾斜的支承面,用于与框架的共轭倾斜支承面协同作用;-框架的反向支承面朝着框架的与两个倾斜支承面相邻接的侧面的方向向内伸展,并与此侧面在水平截面内形成了一个大约在10°和30°之间的角度。
本发明的目的同时也适用于下面所定义的道路装置的一个支承框架和一个覆盖单元,尤其是一个格栅或盖子。
参考附图,从下面的只是作为例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附图中-

图1以透视图示意地表示出本发明的道路装置的两个主要部件;-图2是道路装置的这两个主要部件装配起来以后,沿图1中Ⅱ-Ⅱ线的剖面图。
图1和图2表示的道路装置是一个,例如,地沟挡板,它安装在马路(未画出)或类似的表面上,盖住进入电缆等地下管线的工程室,此挡板保证了此工程室的封闭。
这个装置是由两个特别是用球墨铸铁制做的主要部件组成的,也就是说,一个固定的支承框架1,以及一个可以拆卸的盖子2,它是此框架的一个覆盖单元。
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这两个部件1,2在图1中是拆开来表示的,盖子2处于待向其支承框架1上安装的状态。
此框架1的平面形状通常是方形或长方形,其竖直裙形件3在其底部装备有外围底板(未画出),用于能把此框架砌在土壤中或是砌在,例如,水泥的支承构件上。
框架1的两个相邻角落4A,4B分别装备有支承突起5A,5B,此突起带有与框架平面平行的上部承载面,因此确定了两个水平支承面6A,6B。这两个支承面是共面的,大约处于裙形件3的高度的一半处。
框架的另外两个角落4C,4D分别装备有支承突起5C,5D,这两个突起带有从裙形件3的顶端延伸到到框架底部的上部承载面,而此承载面朝着位于对面的水平支承突起5B,5A,因而确定了两个倾斜的支承面6C,6D;这两个支承面是共面的,它们与竖直线构成大约在15°和45°之间的α角,最好是在20°到35°之间。
在支承突起5C,5D附近,在此框架1的内部分别有突出物7C,7D,它们的高度从框架的底部伸到框架裙形件3的大约四分之三处,而在平面内则水平地沿着基本与框架的侧面8平行的方向伸展,框架的这个侧面8与带有倾斜支承面6C,6D的两个突起相邻接,每个突起物7C,7D都与垂直于该框架侧面8的一侧面连在一起。
此外,在相应的倾斜支承面6C,6D的对面,突起物7C,7D分别有反向支承面9C,9D,在所述例子中,这个支承面是平面,大致是竖直的(斜面的除外);这个反向支承面同时也可能是反向斜面,相对于竖直线的倾斜角度因此小于或等于倾斜支承面6C,6D的倾斜角α。
两个反向支承面9C,9D相对于与框架侧面8垂直的中间竖直平面是对称配置的,更一般地说,此中间竖直平面形成了框架的一个对称平面。这两个反向支承面的取向相对于框架的分别与相应突起物7C,7D连在一起的侧面都是倾斜的;每一个反向支承面9C,9D的取向相对于框架侧面8也都是倾斜的,在水平平面内,相对于位于对面的倾斜支承面6C,6D而形成了一个大约在10°和30°之间的角度β,最好是在15°和25°之间。两个反向支承面9C,9D因而朝向框架的侧面8,它们分别与对面的倾斜支承面6C,6D在水平截面内确定一个向框架外面开口的V形截面。
这两个反向支承面9C,9D的好处将由下面给予解释。
盖子2大致包含有一个平面遮盖物10,其形状是与框架1的形状相对应的,通常为方形或长方形,尺寸比框架裙形件3的内部尺寸稍微小一些。
与框架1的方式相同,盖子2在其角落上有四个与平面遮盖物10的下部表面相连在一起的支承突起11A,11B,11C,11D,用于与框架1的四个相应支承突起物5A,5B,5C,5D协同作用。
盖子2的支承突起的高度是这样的当盖子安放在其支承框架1上时,此盖子的遮盖物10的上表面与框架裙形件3上部边沿是齐平的。
盖子2的两个相邻支承突起11A,11B于是分别有水平的支承面12A,12B,用来与框架的互补水平支承面6A,6B相接触。盖子2的另外两个支承突起11C,11D分别有倾斜的支承面12C,12D,用来支承在框架1上的相应倾斜支承面6C,6D上。盖子的两个倾斜支承面12C,12D构成了相应支承突起11C,11D的外部侧面;它们朝着相对的水平支承突起11B,11A方向向下倾斜,并且相对于竖直线构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与框架支承面6C,6D的倾斜角α相当。
盖子2的支承突起11C,11D的内侧面,也就是说,朝向对面的水平支承面12B,12A的两个表面,分别形成反向支承面13C,13D,用于与框架1的共轭反向支承表面9C,9D协同作用。因而在所述例子中,盖子的两个反向支承面13C,13D是大致竖直的平面;它们的取向倾斜朝向盖子的与两个支承突起11C,11D相邻接的侧面;这里也是与这个侧面,在水平截面内,构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与框架反向支承面9C,9D的倾斜角β相当。
这种特殊的布局在此装置的一侧包含有协同作用的倾斜支承面,这些倾斜支承面朝着对面一侧的水平支承面向底部倾斜,这些倾斜的支承面是与互补的反向支承面相关的,而互补的反向支承面又是在此装置的每个主要部件1,2上相对着安装的,因此这种布局构成了一种稳定的四点支承系统;在这种系统中,盖子2同时以其四个支承面12A,12B,12C,12D安放在框架1的四个相关支承面6A,6B,6C,6D上,尤其是在四边形任一点上向盖子施加负荷的作用下更是如此,这个四边形是由位于盖子端部的四个支承突起11A,11B,11C,11D组成的。
实际上,这个系统是这样工作的在施加于盖子的任一点上的竖直外力的作用下,此盖子首先与框架1的四个支承中的三个相接触,其中两个是带有水平承载面6A,6B的支承突起,另一个是带有倾斜承载面6C,6D的两个支承突起中的一个,也即,处于最靠近负荷施加点的那一个。施加在盖子2上的向下的竖直力因此最初产生框架1的三个反向的反作用力。这些反作用中的两个来自于带有水平承载面的支承突起6A,6B,它们是竖直的,方向朝上。第三个反作用与首先受推动的倾斜支承突起的斜面相垂直,这个反作用有一个水平分量,指向框架的内部,以及一个向上的竖直分量。此水平分量因而导致位于对面的反向支承的竖直面的参与,这由与该反向支承面相垂直的水平反作用力表现出来。
由最初受推动的倾斜支承面和与它相关的反向支承面构成了第一对支承和反向支承面,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因而导致盖子2在水平的投影平面中朝向由第一对支承/反向支承所形成的V形截面的外面做轻微的移动,这个移动直到造成位于框架的第四个角落中的第二对支承/反向支承相互接触,此第二对支承/反向支承是由最初没受推动的倾斜支承面以及与它相关的反向支承面所构成的。
因此这就进入了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盖子2以其四个支承突起11A,11B,11C,11D安放在框架1的四个相应支承5A,5B,5C,5D上。
在这个平衡状态,在框架的第一对支承/反向支承处,盖子的支承反作用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被在框架的第二支承/反向支承处的水平合力所抵消。另一方面,施加在盖子2上的竖直力被在框架的带有水平面6A,6B的两个支承处的竖直反作用力以及在框架的两个倾斜支承面6C,6D处的盖子的支承反作用力的竖直分量所平衡。
所得到的稳定状态因此防止了盖子的任何放不平现象。
此外,刚才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不仅能在盖子经受竖直负荷时保证盖子的稳定,而且能在盖子经受尤其是因车辆制动或加速而引起的切向力时阻止盖子的任何水平移动。
这是因为,当盖子2受到水平力的作用,而此水平力是垂直地指向框架的与两个倾斜支承突起5C,5D相邻接的侧面8时,则根据这个力的方向,或是由于盖子的两个反向支承面13C,13D支靠在框架的共轭反向支承面9C,9D上,或是由于盖子的两个支承突起11C,11D支靠在框架的相应倾斜支承突起5C,5D上,使盖子2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在后一种情况,倾斜角α要足够大,以保证框架的倾斜面6C,6D和盖子的相关倾斜面12C,12D之间保持接触,因此防止盖子2做任何水平移动。
现在,以最极限的情况为例,当施加在盖子2上的水平力是与框架的侧面8平行时,框架1的两对支承/反向支承中的一对必然由盖子2的相应支承突起11C,11D所推动,而这时框架的另一对支承/反向支承中却只有其中的倾斜支承面受推动。
施加在此盖子上的水平力因而是由这样两部分反作用力所平衡一部分是两个水平反作用的合成力,其中一个是垂直施加在受推动的这对支承/反向支承中的倾斜支承面上的水平反作用力,一个是垂直施加在相关的倾斜反向支承面上的水平反作用力;另一部分是垂直施加在位于另一对支承/反向支承处的受推动的倾斜支承面上的水平反作用力。
因而也导致稳定的平衡,这时盖子2通过它的四个支承突起11A,11B,11C,11D安放在框架1的四个相应支承突起5A,5B,5C,5D上。
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因而能以简单而经济的方式,使盖子永远以四个点支承在其支承框架上,从而防止了任何的放不平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道路装置,它包含有两个主要部件(1,2),这两个部件在平面内的形状是通常的方形或长方形,也就是说,一个是固定框架(1),用于砌在土壤中;一个是覆盖单元(2),它由框架(1)支承着,在安装好的状态中,在此框架相邻的两个角落(4A,4B)附近有两个水平支承面(6A,6B),在框架的另外的两个角落(4C,4D)附近具有两个倾斜的支承面(6C,6D),这四个支承面(6A,6B,6C,6D)适宜于用来与互补的支承面(12A,12B,12C,12D)协同作用,而此互补支承面是与覆盖单元(2)的下部表面连在一起的,其特征在于倾斜支承面(6C,6D,12C,12D)朝着水平支承面(6B,6A,12B,12A)向下倾斜,框架(1)在每个倾斜支承面(6C,6D)附近分别有内部突出物(7C,7D),这个内部突出物在相应的倾斜支承面(6C,6D)的对面有反向支承侧面(9C,9D),此侧面在平面内的取向相对于框架的与两个倾斜支承面(6C,6D)相邻接的侧面(8)而言是倾斜的,这两个反向支承面(9C,9D)沿着会聚方向伸向框架的内部,用于与互补的反向支承面协同作用,而此互补的反向支承面又与覆盖单元(2)连接在一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1)的倾斜支承表面(6C,6D)和覆盖单元(2)的协同作用倾斜支承面(12C,12D)有共同的倾斜角,相对于竖直线而言大约在15°和45°之间。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1的反向支承面(9C,9D)相对于框架的与两个倾斜支承面(6C,8D)相邻接的侧面(8)的垂直中间平面是对称安置的。
4.按照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1)的反向支承面(9C,9D)和覆盖单元(2)的反向支承面(13C,13D)大致是竖直的。
5.按照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1)的反向支承面(9C,9D)是朝着底面倾斜延伸的,相对于竖直线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倾斜支承面(6C,6D)的角(α)。
6.按照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覆盖单元(2)的两个反向支承面(13C,13D)中的每一个都构成了支承突起(11C,11D)的内部侧面,此支承突起与覆盖单元的下部表面连在一起,该支承突起(11C,11D)的外部侧面构成了倾斜的支承面(12C,12D),用于与框架(1)的共轭倾斜支承面(6C,6D)协同作用。
7.按照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1)的反向支承面(9C,9D)朝着框架的与两个倾斜支承面(6C,6D)相邻接的侧面(8)的方向向内伸展,并与此侧面在水平截面内形成一个大约在10°到30°之间的角度(β)。
8.按照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装置用的支承框架(1)。
9.按照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装置用的覆盖单元(2),尤其是一个格栅,或一个盖子。
全文摘要
框架(1)包含有两个水平支承面(6A,6B)和两个倾斜支承面(6C,6D)、这些支承面适宜于与对应支承面(12A,12B,12C,12D)协同作用,而这些对应支承面与覆盖单元(2)做成一体。倾斜支承面(6C,6D,12C,12D)朝着水平支承面(6B,6A,12B,12A)向下倾斜,而框架(1)在每个倾斜支承面(6C,6D)附近分别有内部突起(7C,7D)。此突起在相应的倾斜支承面(6C,6D)的对面有反向支承面(9C,9D),此反向支承面在平面内的取向相对于框架的与两个倾斜支承面(6C,6D)相邻接的侧面(8)而言是倾斜的,这两个反向支承面(9C,9D)沿着会聚方向伸向框架内部,用于与互补的反向支承面(13C,13D)协同作用,而此互补的的反向支承面又与覆盖单元(2)连在一起。
文档编号E02D29/14GK1278882SQ9881108
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3日
发明者J·C·豪尔, P·沃捷 申请人:蓬塔穆松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