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0261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基础构件。
目前,建筑工程常用的桩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等,一般由桩体和桩尖的匀质材料组成,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打入时产生噪音,在软土地区产生挤土效应,出现负摩阻力,特别是在沿江、沿海、沿湖的软土地区一些大直径混凝土钻孔桩其承载能力约为桩身混凝土材料本身能提供的承载能力的40%左右,造成极大的浪费;钻孔灌注桩一般需泥浆护壁,桩土界面产生泥皮,影响桩的竖向承载力,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污染环境,且灌注桩的桩体质量不易保证,常出现缩颈甚至断桩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入时无噪音,施工中无泥浆排出,不污染环境,且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的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的技术方案是桩体中心是预制混凝土桩管,其外层是空心柱状水泥土浆柱体、其内层是现浇混凝土柱体。
上述预制混凝土桩管内层中的上部是现浇混凝土柱体。
上述预制混凝土桩管外径350~800mm,内径200~600mm。
上述预制混凝土桩管是圆管形或矩形管。
为提高承载力,预制混凝土桩管在中部或底部外径上可有环状凸缘。
上述预制混凝土桩管沿桩长可以是分段焊接的,也可以是整根的。
根据不同情况,预制混凝土桩管的截面可以是逐段缩小或逐段扩大。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序如下利用常规大直径深层搅拌机或筒式水泥土搅拌机制成直径800-1200mm的水泥土或带土芯(直径200-500mm)的封底的筒式水泥土浆柱体。将预制混凝土桩管压入到水泥土浆柱体中,预制混凝土桩管可以分段植入,现场焊接。向桩管上部空管内灌入混凝土,完成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的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施工打入时无噪音,施工中无泥浆排出,不污染环境,该桩可将桩管有效承载直径φ350~800mm通过复合扩大至φ900~1200mm,从而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50%左右;克服钻孔灌注桩质量不稳定的缺点及预制桩产生的挤土效应;由于预制混凝土桩管在工厂预制,因此可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提高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周期。适用于建筑物、桥梁基础、基坑支护及港口工程等。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预制混凝土桩管的普通形状,在水泥土处于软塑状态时采用。
图3是带双翼缘预制混凝土桩管的形状,常用于桩底。
图4是带翼缘预制混凝土桩管的形状,在水泥土处于流塑状态时采用。
图5、图6是分段焊接的预制混凝土桩管,其截面逐段缩小和逐段扩大的示意图。
实施例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的桩体是由预制混凝土桩管1外包水泥土浆柱体3、在预制混凝土桩管上部空管内灌现浇混凝土2。水泥土浆柱体可以石灰土浆柱体代替,水灰比根据土层类别及饱和度确定,一般为0.6~1.5,外径800~1000mm,内径200~500mm。预制混凝土桩管外径在350~800mm之间任意选择,内径在200~600mm之间任意选择,形状是圆形管或矩形管,预制混凝土桩管在中部或底部外径上可有环状凸缘4,沿桩长可以是分段焊接的,也可以是整根的,其截面可以是逐段缩小或逐段扩大。
权利要求1.一种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包括桩体,其特征在于桩体中心是预制混凝土桩管,其外层是空心柱状水泥土浆柱体、其内层是现浇混凝土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桩管内层中的上部是现浇混凝土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桩管外径350~800mm,内径200~6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桩管的形状是圆形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桩管的形状是矩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桩管在中部或底部外径上可有环状凸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桩管沿桩长是分段焊接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焊接的预制混凝土桩管的截面是逐段缩小或逐段扩大。
专利摘要一种预制管水泥土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桩体是由预制混凝土桩管外包水泥土浆柱体、内灌现浇混凝土组成,预制混凝土桩管外径350~800mm,内径200~600mm,其形状是圆形管或矩形管。施工打入时无噪音,施工中无泥浆排出,不污染环境,该桩可将桩管有效承载直径通过复合扩大,从而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50%左右;克服钻孔灌注桩质量不稳定的缺点及预制桩产生的挤土效应。可用于建筑物、桥梁基础、基坑支护及港口工程等。
文档编号E02D5/34GK2353795SQ9920048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3日
发明者刘金波, 刘金砺 申请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